?

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文藝觀的實踐與探索

2021-04-06 19:35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文藝觀文藝作品文藝

杜 娟

(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 深圳518000)

一、前言

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觀是新時代推動文藝發展的必然選擇,其基本特征體現在要將“人民”作為文藝創作的出發點。文藝作品要體現出人民的意愿,文化要創作出具有影響力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耙匀嗣駷橹行摹钡奈乃囉^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現實指導意義,其內涵可以從形態性、歷史性和時代性三個維度予以闡釋和理解?!耙匀嗣駷橹行摹钡奶岢鰹樾聲r期做好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新時代文藝觀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發點

(一)文藝作品需要體現“人民為中心”的本質

新時代,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追求特征。從期待物質上的豐富變為注重政治、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保障,人民針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了多方面的內容,其精神生活需求占有了相當的比例。文藝作為精神生活中最直接、最活躍的部分,是美好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精神上的滿足有助于實現心有所依、心有所向、心有所好,這也是對美好生活向住最為直接的體現。文藝作品對于人民精神生活會產生直接影響。面對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文藝創作需要有更多的優秀作品,以使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此外,人民對文藝作品的需求體現出時代性。文藝發展只有基于“人民為中心”,才能更好豐富“美好生活”的內涵。

(二)文藝作品需要表達“人民為中心”的屬性

“以人民為中心”可以理解為文藝作品要來源人民,要為了人民,還要依靠人民,最終要服務人民。文藝作品的內容只有表達人民的情感、體現主流價值觀才會在情感上與人民實現共鳴,在價值觀上與人民保持統一。文藝要體現出人民的基本訴求,這是文藝發展的方向。文藝作品的主要服務者是人民,從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可以看出,人民需要成為文藝的主人,人民需要享有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人民也是文藝作品的直接消費者,文藝只有滿足人民的需求才可以實現其價值。人民也是文藝創作素材的直接供養者。人民的生產生活是文藝創作的主要素材來源。文藝創作要來自于人民生產、生活中的鮮活素材,否則作品是無本之木,只有借助人民,文藝創作才具有最為鮮活的材料。

(三)文藝作品需要體現“人民為中心”的特征

文藝“以人民為中心”是指借助文藝作品和文藝傳播來滿足人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毛澤東針對文藝發展特別指出,文藝服務要面向工農勞苦民眾。習近平指出,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文藝、文藝創作要滿足人民的需要。文藝的創新發展要將人民的需要作為基礎。藝術可以想象,但藝術創作需要腳踏實地。文藝創作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是最為有效的方法。文藝創作的基本方法是要寫人民、演人民,這樣才可以使藝術作品更接地氣。因此文藝要取材于人民,為人民共享。從歷史經驗來看,流傳千百年的文藝作品是表達人民心聲的作品。人民最終會成為文藝質量的評判者。文藝創作只有自于人民,與人民緊密聯系,才可以保證作品的質量。在歷史的發展中,人民是精神成果的締造者,基于人民的文藝是精神文明最耀眼的元素。

三、以人民為中心文藝觀的具體實踐

(一)“以人民為中心”是文藝發展的使命

偉大事業更加需要偉大的精神作為基礎。在中華民族推動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文藝作品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文藝工作者要站在新時代發展的高度,要將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作為使命,將文藝的發展方向提升到新的高度?;仡櫲祟愇拿鞯陌l展進程,每一次文明的升華都伴隨著文化的進步。文藝是推動時代發展的精神動力,在社會發展中起著引領作用。文藝繁榮始終與社會進步相聯,已成為發展的內在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文藝是社會審美價值的表達,體現為審美的社會意識形態。文藝還會對經濟基礎產生影響,其作用是會對人的思想產生滲透作用,從而影響著現實社會。文藝的發展要立足于為人民服務,要表達出人民的需要,要有為新時代服務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也是文藝創作的基本出發點。文藝發展要將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作為落腳點,人民需要作為藝術作品的主角,人民需要成為審美的直接評判者。

(二)文藝作品要將彰顯“人民為中心”作為現實基礎

藝術發展的歷程表明,符合人民群眾審美要求的作品才是最富有活力的文藝;背離人民審美要求的作品是沒有前途的文藝。文藝創作要將人民性作為基本法則?!耙匀嗣駷橹行摹笔俏乃嚢l展最根本的屬性。離開了人民,文藝就如同無本之木。

當前,媒體融合發展使得文藝創造有了新的空間,創作資源更加豐富,文藝的形式變得多元化。但是面對廣闊的空間、豐富的資源,部分文藝從業者沒有創作出更多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作品,部分作品的內容脫離人民的生活,存在娛樂化、庸俗化色彩,甚至低級趣味泛濫。甚至有些文藝作品將八卦、戲說作為創作主題,將穿越、暴力、宮斗作為創作元素,對于人民的精神產生了誤導。新時代的文藝創造需要源于人民的實踐,要立足于從群眾中來,最終到群眾中去,要對群眾文化的內涵加以提煉。文藝作品只有植根于勞動群眾的生活空間,結合人民的意愿,才能更好地反映社會生活,才能被人民所接受。

(三)文藝發展要將弘揚“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必由之

凡是在歷史長河中得以長久留傳的文藝作品,都注重人民立場。詩人杜甫將畢生心血與才華用于對人民的呼喚,他的作品特別關注民生,其詩歌表達出對民間疾苦的關注,因此被稱為“詩圣”。魯迅的雜文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愿望,為人民吶喊,為了人民的自醒、自新、自強在用筆戰斗。作家路遙將“人民性”作為創作綱領,才有了傳世佳作《平凡的世界》。新時代的文藝發展要為人民服務,作品要立足于滿足人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文藝作品創作要弘揚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與主旋律。文藝作品要將人民的需要為導向,要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方向。中華傳統文化是人民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新時代的文藝發展要立足中華民族的宏大文化背景,善于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資源,特別是要積極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力量,為民族復興注入豐富的文化營養。

四、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文藝觀的實踐

(一)文藝發展要解決“為了誰”

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發展首先要解決“為了誰”,即文藝發展要明確為誰服務。文藝要將探索'為了誰'作為基本原則,這一問題涉及到文藝的本質,這也是文藝發展的總前提。新時代,文藝發展要為人民的精神與文化服務。文藝作品先進與落后的分界,都決定于對這一問題的選擇。文藝發展以人民為主體,這是新時代文藝發展的基本特征。列寧針對文藝觀的立足點特別提出,革命文藝的最終目標是立足于為人民所服務。習近平特別指出,文藝發展將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原則。這也是決定文藝事業得以不斷發展的關鍵。文藝發展只有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正能量。自新文化運動以來,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將無產階級先進文化力量作為發展新文化的直接力量,并以此作為發展根基,近現代文藝因此有了主流方向,當代文藝的發展才有了基本依托。

進入新時代,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精神層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人民更加注重文藝作品的質量、品位、風格。文藝創作要站在時代潮頭,為人民創作出喜聞樂見的作品。

(二)文藝創作要解決“表現誰”

縱觀文藝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只有將人民需要作為創作目標,作品表現人民大眾的真情實感,才會成為傳世經典之作,因此文藝創作要將滿足人民的需要作為理念??v觀文藝發展史,凡是有情懷的文藝作品無不把人民作為表現主體,將創作的方向聚焦人民,著力刻畫人民群眾中的先進典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人民群眾中有無數需要刻畫的優秀代表人物,這些人物是新時代發展的精神符號。文藝創作者要結合藝術創作的內在規律,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借助鮮活的形象傳播這些典型人物,使人物生動鮮活起來。文藝家按照藝術創作規律,全面把握和書寫新時代的發展風貌和人物精神,用優秀的藝術作品來展示偉大時代的變革。文藝工作者要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目標,結合時代特征分析研究如何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唱好新時代好聲音,這是文藝創作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三)文藝思想要解決“我是誰”

文藝思針對打造精品要明確“我是誰”。文藝工作者要有俯下身去的意識,要有甘做人民的孺子牛的精神,要立足于群眾,要與人民同頻共振,與人民同聲。文藝創作要深入群眾。文藝創作思想中'我是誰'的問題影響著作品的創作成敗。文藝家要深入人民的生活,以獲得心靈上的震撼。為人民創作要有精細入微的創作原則,要浸潤著文藝家的生命體驗,在內心醞釀、發酵,這才具備文藝創作的最佳狀態。文藝家要與人民心心相印,真實地體驗到他們的精神狀態。文藝思想要對人民的生活進行理性思考,才能創作“真正的精品”。文藝思想將人民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才能認定為精品,才可以獲得人民的口碑贊揚,才可以將優秀作品展示到人民身邊,為人民提供營養最加豐富的精神食糧。

五、結語

面對新時代的發展,文藝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是發展文藝的根本宗旨。文藝發展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內涵,領會其現實意義,明確創作內容、創作標準,理清思路,著力推進,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實到文化建設與文藝創作的實踐中。

猜你喜歡
文藝觀文藝作品文藝
大地情深
——河北省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活動
文藝作品
1942,文藝之春
麗江市弘揚張桂梅精神文藝作品評論會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論近代中西方文藝作品互譯發展現狀及趨勢
□文藝范
夏目漱石《草枕》中那美人物形象與“非人情”美學
胡風的性情與悲劇
張愛玲的文藝觀摭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