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陘川之“舞”,融于文化,傳于生活

2021-04-06 19:35高雯雯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井陘拉花舞蹈

高雯雯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110168)

一、尋拉花緣

根據我國秦置縣時期留存的和保護傳承下來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物資料文獻記載,井陘縣在秦朝置縣至今已留存2200多年的文化歷史,有著我們傳承下來的“千年古縣”與“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之稱,不僅在民間音樂、舞蹈藝術上豐富多彩且作品種類頗多,而且還有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與傳統歷史資源。例如在《太平寞宇記》:“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謂之井陘?!薄疤芯边@一歷史名稱形象和準確地展示整個太行縣域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除此之外,在《述征記》和《呂氏春秋》等書中都曾經有所謂的記錄,井陘為古代太行八大要塞之所在地,為古代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境內崇山峻嶺且其北部地勢險要,是溝通華北太行山南北交通的要脈,也是我國古朝歷代重要軍事戰略要地,因此“井陘”這個名稱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一直傳承到現在。由于地處山水交匯的要塞,燕趙文化與三晉時期中華文化廣泛的交流,所以藝術文化在井陘大地進行天然的完美融合,文人、學者和當地民間藝術家等能者層出不窮,逐步發展形成了積淀深厚的鄉土特色文化和藝術,戲曲歌舞、棋琴書畫、花燈、面塑、陶瓷等也吸引著各地的注意,最讓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是以“拉花”為代表的“竹馬”、“旱船”、“抬杠”、“社火”、“跑驢”等這些有著民俗美的藝術,不僅品類繁多而且其風格別致。

明代曾經發生過兩次大規模遷徙和移民,傳入一部分外地的民間藝術形式在井陘落地生根發芽,由此衍生出多種關于“拉花”稱謂的解釋,有說拉花是在拉運牡丹花的過程中因地形復雜導致人們步伐艱難所形成的舞蹈稱“拉花”,也有一部分人說拉花是因戰亂導致人們流離失所逃荒遷徙中形成的舞蹈是“拉荒”的諧音,又有人說因為舞蹈中的一個女主角名字叫“拉花”面對其愛情和生活經歷而改編成的舞蹈從而把它取名為拉花?,F如今井陘也有著多種類型和風格的流派沿襲,尤其是以獨特魅力的東南正、莊旺、南固底等為主要代表性的拉花流派。

舞蹈蘊藏著古代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內涵,傳遞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和藝術意義,就像誕生在這古老的土地上的“太行奇葩”藝術,其中的各種舞姿剛柔并濟、新穎舒展、抑揚迅變,最比較鮮明的特征是舞蹈的動作姿態向前必傾、向后必仰,其中主要舞蹈動作有“拉”、“推”、“蹲”、“晃”、“碾”,另外,還有“轉”、“翻”、“擰”和“傾”等,這些舞蹈動作共同地組合形成拉花的舞蹈藝術風格特點。其中“撥林上山步”,用前俯后弓、擰肩膀和撇腳等簡單而又有技巧凝練的勞動拉花作為舞蹈藝術語匯,展示小腳的婦女在崎嶇荊棘叢生的艱險山路上苦苦摸索行進的真實身影和活動姿態;“雁南飛”舞蹈動作就是通過舞者肩部和手腕起伏的一個動作,形象而準確地表現模擬一只大雁展翅高飛的一種身影活動形式;“拉弓扇”用以表現的是射箭的一種身影活動形式來作為主要藝術素材,勾勒了一幅當時農民群眾艱苦狩獵的真實勞作生活的畫面,每看一次都會給人帶來新的印象和收獲[1]。

色彩性極為強烈的“拉花”,其中舞曲和音樂不僅包含河北民族傳統吹歌的特殊韻味,還蘊含古代寺廟音樂、宮廷民間音樂等色彩,不同人物在拉花舞蹈中表現的動作形式和表演方法的多元化,與之相對應的是音樂表演風格的多元化與豐富性,音樂節奏鮮明,寓喜于悲,哀憂合合,凸顯悲涼、剛勁、豪邁的藝術風格,讓人不禁拍掌叫絕、久久回味?,F在的拉花既能夠長久保持其民間傳統的藝術風格,又能夠帶有鮮明的時代文化氛圍,從而豐富完善舞蹈藝術的情感,展現舞蹈思想的張力。

二、融文化情

太行風情,古陘新韻——井陘拉花是一種活態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井陘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集中力量塑造起“國字號”的文化品牌,積極推動井陘的社會經濟發展,大力開展以井陘拉花為龍頭的民俗旅游文化。因其發展,必須重視交通的便利,在2020年又修建了屬于井陘太行的“天路”,形成一帶三舍串九景,游客寄鄉情山居,同時可憶梯田農耕,展觀山石林翠的旅游景觀。之后又充分利用井陘縣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比如南部的“蒼巖山”,西部的“仙臺山”,北部的“掛云山”,東部的“秦皇古道”,中部的明清古村落和宋代古城,以及金華寺、東天門等諸多景區勝景,這些古老的歷史古跡融合井陘深厚的文化內涵促成河北省最典型的民間藝術形式。

2020年,因疫情影響,導致井陘劇團的生存和發展遭到嚴峻挑戰,人民群眾的欣賞審美也發生變化,嚴峻形勢促使井陘縣開拓探索創造出一種新的表演模式——實景劇,《夢回呂家》這部新型劇以呂家古村落為主要流動舞臺,引用文化遺產晉劇和拉花讓其自然景觀與傳統人文藝術完美融合,隨著故事情節遞進,帶領觀眾真正實現“移步換景”,且通過多種方式的互動讓觀眾更好地擁有以演員為身份的體驗,在游覽和觀賞中領略劇境的獨特藝術魅力。表演《夢回呂家》實景劇的演出成功,也讓這些非遺舞蹈藝術從傳統走到新的舞臺[2]。

在井陘拉花舞蹈與我國現代化的互聯網、微信、微博等融合與發展下,傳統文化的創意和我國現代傳播的互融示范基地也被建設起來,同時把井陘拉花這個“久居深閨”的繡球拋向世界各地的優秀民間藝術中,以井陘拉花舞蹈為主線汲取各地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文化,給井陘增添多種色彩。在拉花文化發展過程中舞蹈文化的一部分也轉化成經濟資源,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增加拉花舞蹈文化創意的衍生品,比如把拉花舞蹈中具有特色的動作或造型設計成主要圖案,之后做成郵票、書簽、明信片、工藝品等向外宣傳,也有通過對井陘拉花服飾、造型動作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設計出具有拉花元素民族特色的原創性的軟裝飾。

三、傳生活承

首先,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以石家莊大劇院、絲弦劇團、西柏坡紀念館等建筑群為思想引領,建設了各級種類的紀念館、圖書館、博物館等等,打造出一批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宣講與實踐基地,呈現出了地區具有歷史特色的文化,為其傳播發展提供了空間的載體。

蔡玉霞和張國林編著的《井陘拉花》一書開啟了拉花學術界深入研究拉花的理論之風,吸引大批先驅學者深入關注和學習拉花。之前主要由老一輩民間藝術家通過對于家人的家族式傳承以及青年學者言傳身教方式進行傳習的,隨著社會生活的改變發展,我們的文藝團體、協會和社區的文化所也開始積極深入企業、農村、社區,開始鼓勵不同的文化傳承者積極開展優秀的傳統文化宣講普及教育和文化工程課題的研究[3]。之后在2009年當地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和社會資金的幫助支持下,設立皆山中學、東南正村等八個單位作為拉花愛好者的培訓基地,其中每年都對于拉花愛好者群體進行免費的培訓宣傳教育。2020年河北邀約活動開始以井陘旅游為目的“井陘&景行”大型采風活動,許多學者又一次開始學習井陘拉花的熱潮。

井陘拉花的舞蹈被學校引入并融合到課堂,開始在學校內進行演唱、表現、舞蹈“三位一體”的教學課程和模式,每年都會在學校內開設“拉花藝術編創課”,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同時以拉花舞蹈為主要元素而精心設計一些課間操,像石家莊四十四中學的“拉花課間操”就是這樣作為它的校園文化特色在不斷地傳承和引導著學生們去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和藝術,增強學生的責任心。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習井陘拉花專業性的體態動律與技術技巧的練習,同時也要在拉花的舞蹈特色、人物角色、服裝、道具的學習下了解各個流派的區別異同。井陘拉花舞蹈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既能夠消除人們身體上的疲勞緊張感,又能夠減輕人們學習和工作上的壓力,當地人民也把井陘拉花的單一舞蹈動作融入到廣場舞之中,并運用扇子、花瓶、傘等常見的拉花道具給舞蹈增添別樣的魅力,使井陘拉花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在大眾群體中得到推廣普及。

經過多年的發展,井陘拉花不但參加了昆明世博會、北京國際旅游文化節、上海世博會等藝術展演,而且在每年春節拉花表演藝術團也經常都會受邀到中國北京各地景點參加諸如龍潭龍山廟會、地壇龍山廟會等的藝術表演。井陘縣也通過定期舉辦文藝藝術展演和文藝藝術比賽的多種形式對其文化進行傳播和繼承,兩年一度的“拉花文化藝術節”也拓展了文藝演出的發展空間。通過各種方式汲取“拉花”的各類素材創作出了多部精品舞蹈劇目,如《咱去西柏坡看親人》《越扭越精神》《樂婆婆的心事》等劇目,是立足于社會實際狀況下對舊有的表演模式進行突破,加入多元化和現代化元素將舞蹈情節設計豐富化、舞臺化,從而更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向全世界展示和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民間文化的藝術風采。

四、結語

井陘拉花作為漢族民間舞蹈中是極其絢麗的一朵陘川奇葩,在保留自身原有的舞蹈動作精華的基礎上又強化其風格,結合當今時代特點,融合追求更深層次的文化氣質文化,給自身注入新的血液展現了奇麗多姿的風貌。同時在學習與享受生活當中也充分借鑒別人之長,以現代意識的保護進行傳承與總結發展,拉花舞蹈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主要是基于我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比向往和孜孜以求,使特色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與其他文化藝術相輔相成,并且歷史性地代代相傳。

猜你喜歡
井陘拉花舞蹈
井陘地望考辨
新時代井陘拉花傳承與發展的思考
河北民間舞蹈井陘拉花在高校推廣與傳承的策略研究
冰上舞蹈搭檔
水與戰爭之三 井陘之戰
我和舞蹈
咖啡拉花的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