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眾文化工作中如何做好聲樂輔導

2021-04-06 19:35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音樂作品群文輔導

劉 陽

(遼寧省盤錦市文化館,遼寧 盤錦124000)

一、前言

發展是時代的第一要義,新的發展大背景下,社會物質經濟發展欣欣向榮,人們對于藝術活動的需求愈發強烈。聲樂演唱是大多數民眾能夠欣賞和感受到藝術美感的。因而發展群眾文化的聲樂輔導也需要借用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二、群文聲樂演唱的現狀

聲樂演唱的本質是,以人體本身通過聲帶等器官發出聲音為演唱基礎的一種體現精神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也被廣大人民群眾認為是歌唱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藝術的發展歷程中,聲樂演唱從人民群眾中汲取能量,扎根于群眾內心深處展現給外界的形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其中包含了齊唱、合唱、二重唱、對唱等一系列演唱方式,成為托起群文藝術文化的藝術基石,在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等方面展現出了積極正面的影響。

音樂本身的就有認識、教育、審美等多種社會職能存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密切相關,這就使得音樂在發展群眾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重要性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社會生活的發展而逐漸加深,要發展群眾文化就要重視音樂的社會職能,其中能讓多人參與的音樂活動——聲樂演唱更是首當其沖,所以,群眾文化聲樂輔導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過程中,聲樂輔導可以借用相應公益活動,來進一步推動精神文明的發展。深刻剖析聲樂文化,會認識到,從其藝術本質來講,聲樂演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讓聲樂文化在群眾文化中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對于聲樂演唱,人民群眾展現出了十分的熱情,這是因為,相比于其他藝術表演形式,聲樂演唱的表達形式更加自然生動可以更好的為觀眾所理解和欣賞。在創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我國對于群眾文化的發展傾注了充足的財力物力和關注力度。加強了群眾文化的傳播途徑,完善群眾文化發展路線的同時,也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有機的將聲樂演唱藝術形式和群眾文化的文化內涵相結合,從而達到提升群眾集體歸屬感的目的。

新時期,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逐步落實,群眾文化建設設施受到了社會各界人民的關注,文化館、少年宮、群文建設輔導機構等基礎設施數量迅速的攀升,基層群文建設輔導機構的規模也逐漸拓寬,為日后的群眾文化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三、群眾聲樂輔導的特征

(一)大眾的音樂審美能力

人們在長期的音樂欣賞中逐漸衍生出來的一種審美能力被稱為音樂審美能力。群眾對于音樂最簡單最直接的觀感,就是樂曲的旋律以及節奏。因此學習音樂作品時首先要培養人民群眾對于該音樂作品的外部形態掌控能力,即熟悉和了解音樂作品旋律的起承轉合、音樂速度的快慢急緩、音樂強度的大小,音樂的整體布局和結構變換等。當人民對于音樂的外部形態有一個簡單清晰的認知時才能進一步深入體會該音樂作品的情感變換,與音樂作品的創造者隔著時間和空間達成情感共鳴。從音律音韻的和諧中,群眾可以將自己置身于充滿美的世界,廣大人民群眾缺乏夯實的樂理知識,因此群眾鑒賞一部音樂作品的好壞就是直接從音樂旋律入手,因此群眾文化聲樂輔導的初步工作就是要培養群眾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就是要塑造群眾的節奏感,因此群眾文化聲樂輔導要從群眾基礎的樂理知識出發,講究聲樂輔導活動的實效性。

(二)學習群體廣泛性

學習聲樂演唱的群體具有廣泛性。這是由于進行聲樂輔導的學習群體數量眾多,每個群體之間的演唱者的年齡、音樂素養以及演唱風格等都各不相同。面對年齡差異問題時,我們注意到,現今專業性的聲樂院校教育的對象大都是青少年學生,教師在開展聲樂輔導活動的過程中就不需要考慮,由于年齡相差太多所引起的聲帶,音色等問題。

對于演出風格迥異這一說,可以將聲樂演唱分為美聲、民族、流行(通俗)等多種唱法,在專業聲樂院校里面會依據唱法,配備專業的聲樂輔導教師,但是群文聲樂輔導教師一直處于人力資源緊張的狀態,難以保證每種唱法,每種聲樂演唱類型都有在此方面有建樹的老師來教,所以在職的群文聲樂輔導人員掌握更多的輔導方案,就成為解決不同群體聲樂學習需求的優秀方案。也就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向前推進貢獻了一份力量。

(三)對聲樂輔導教師要求較高

聲樂中有很多領域范疇,不同領域涉及到的內容都較為寬泛,知識點相對松散雜亂,所以對于群文聲樂輔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群文聲樂輔導的教師個人能力以及綜合水平都要有較高水準,例如樂理知識豐厚、理論知識基礎夯實,文化素養積累很高、表達能力很強等。進行群文聲樂輔導的人員需要多有多種職業技術要求,要求教師本身的積累具有復合化多元化的特征,以此將同時滿足不同學習群體的實際教學需求。豐厚的樂理知識是實際教學中,與教學對象進行高效溝通,順利開展群眾文化音樂輔導工作的基礎,在開展輔導工作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身邊的科學資源,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降低教學對象的學習難度,減輕自己的教學負擔,提高聲樂教學的品質。這就要求輔導工作者還要有一定的現代信息化科學技術基礎,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向前推進盡一份綿薄之力。

四、聲樂演唱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方法

作為一種表現情感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聲樂演唱重點關注不同的聲音旋律來進行情感的傳遞和溝通,其不同于文學作品以“以字達意”的表現形式,也不同于美術藝術作品的“情景交融”,聲樂演唱表現的形式就是抽象化的。

一般來說,每個優秀的音樂作品又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能夠將創作音樂時的背景再現。因此,聲樂演唱中的詞和曲同樣與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背景密不可分。以詞曲為基礎,通過聲樂演唱的方式使得廣大人民的藝術素養和文化素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例如受到廣大人民喜愛的流行音樂,通過濃烈的情感表達,與群眾日常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共鳴,釋放了生活中產生的壓力,精準貼合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然而想要讓人民群眾正真愛上聲樂演唱,還需要跟多的方案。

(一)重視基礎訓練

進行聲樂演出,最基礎的任務是要求演唱者將歌曲唱準,即正確把握樂曲的旋律和節奏,在將樂曲唱準的基礎上再要精益求精,代入情感和創作精神以求和聽眾達到共鳴,將樂曲唱好。所以在精細群眾文化聲樂輔導時,要先從基本樂理知識入手,學習簡譜和簡單的音樂節拍。

(二)再現時代背景

想要將一個新的音樂作品演繹出來,只需要對詞曲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就能逐漸掌握歌詞以及旋律,然而想要將作者創建音樂作品時的情感和背景重現并不是簡單的練習能達到的。這就要求演唱者要明確每一個新的音樂作品都是在獨屬于它的特殊的創作背景下創造出來的,而這種創作背景又與創作者所處的歷史時期,以及當時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因而無論是歌詞還是曲調,都會彰顯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的發展趨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人民群眾理解,才能更加積極正面的參與到聲樂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并以此為基礎,推動群眾文化的大跨步。

除此之外,聲樂演唱者在進行對音樂作品的演唱時也要將作品的內在含義表現出來,要著重表現出時代精神的展現以及對群眾文化發展方向的指導,以對時代背景再現的方式將聲樂演出在群文輔導的作用完美展示出來,使得群眾文化系統能夠更加完善和持續發展。

(三)增強樂曲表現能力

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聲樂演唱有及其強大的感染能力和情感渲染能力,這些都是通過樂曲完成的,總的來說,想要聲樂演唱中的樂曲表現能力更加突出,聲樂演唱者就要更加注重正確的方法和手段。在進行聲樂演唱時表演者自生要帶有充沛的情感這樣才能讓觀眾受到情緒的感染,演唱者可以通過對音高、聲調等的有效處理,使得聽眾能夠感受到歌曲充沛的情感,讓人民群眾能夠主動的參與進群文活動中來,促進廣大群眾精神文化品質的提高。

(四)因材施教,增強群眾信心

群眾文化聲樂輔導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聲樂的表現形式風格多元,聲樂形式的輔導方法也隨著聲樂形式的迥異而發生變化,由此可見,在群文聲樂輔導的工作進行中,不可以使用單一的輔導方法,并且不同輔導對象的個人綜合素質也大不相同,學習能力和興趣事實上也是南轅北轍,這就給群眾文化聲樂輔導工作增加了很多挑戰性。

(五)組織表演,豐富群眾生活

在進行實際的群眾文化聲樂輔導時,輔導者可以組織能夠讓群眾參與其中的表演,人民群眾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天性,將自身興趣特長以及優勢都清楚明了的展現出來,輔導者可以根據群眾自身的特點,然后對輔導方式進行合理的優化調整,這就使得人民群眾在參與聲樂輔導的過程中除了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聲樂輔導的特殊性以及新奇之處以外,還能夠將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團隊活動的聲樂演唱活動中,群眾之間相處的更加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可以為構建和諧型社會出一份力。

五、結語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國人民群眾對于日常生活提出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經濟物質基礎決定了精神文化發展的上層建筑。隨著時代發展的浪潮,認識到群眾文化重要性的人的數量急劇攀升,更多的人愿意主動參與發展群眾文化的活動。聲樂演唱是群眾文化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群眾繼承不同時代的核心精神以及優良的傳統美德,使得本就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更加熠熠生輝,由此可見,完善群眾文化聲樂輔導工作就可以使得群眾文化工作有更好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

猜你喜歡
音樂作品群文輔導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群文活動
雷曉偉音樂作品選登
辨其體、感其韻、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樂作品閱讀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