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學生心靈之窗
——初中德育與心理教育融合的探思

2021-04-07 19:48歐陽群芳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年35期
關鍵詞:教學活動素質心理健康

◎ 歐陽群芳

前言:初中階段是中學生心理的關鍵時期,同樣也是學生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品德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非常關鍵。因而,在初中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消除學生思想上的矛盾。通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根據二者之間的聯系,保障相應教育活動落到實處,消除學生的矛盾心理和不恰當的行為。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采用正確的方式加強引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二者的聯系與區別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看成是德育的延伸,而德育中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在初中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加強德育教育,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當下的教育環境,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能夠提升整體教育質量,保障相應教育活動落到實處。在初中教育活動中,通過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讓學生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相應規則,并且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以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1]。在教育活動中,通過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矯正,有效改變學生不正確的觀念,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問題。

在中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綜合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和道德水平。由此看來,在初中教育活動中,實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全面加強對中學這一階段的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其整體的教育質量,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形成良好的認識和理解。

二、德育與心理健康融合的困境

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相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難以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而在教育活動中,有的老師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上,更加注重學生文化課的成績,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活動,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活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正是由于教師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使得相應教育活動難以落到實處,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和提升,使整體的教育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正是由于個別教師對此缺乏足夠重視,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由于缺乏精神層面的宣傳,導致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深入開展。在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由于授課的教師缺乏專業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缺乏足夠的理解,降低了整體教學效果。再加上,缺乏對學生生活的關心,使得相應教育活動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實現初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有效融合的策略

1.加強思想認識,構建良好氛圍

在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實施。教師要充分發揮德育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通過加強宣傳教育,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學校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實際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學校的作用,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方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構建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開展主題詩詞朗誦大賽,加強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讓學生真正理解德育的精華,不斷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校還可以加強信息技術的使用,做好網站建設等相關工作。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有效提升整體的教育效果[2]。例如,在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親愛的安德烈》比較經典的一段話,全面加強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提升專業素質,提升融合效果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加強實踐,教師要利用自身素質,不斷提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教師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增加自身專業知識儲備。通過建立業務能力強,品德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有效提升融合教學的整體效果。學校層面要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做到與時俱進,了解德育和心理教育的相關知識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正確認識教育活動開展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加強德育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并且能夠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加強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3.關注成長環境,提升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品質正處于養成階段,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等諸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帶來重大影響,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有效提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常聯系多溝通,做好學生心理素質評估等相關工作[3]。在實際教育活動中,以此為依據,不斷調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在中學德育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把感恩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充分聯系起來,在教育活動中,加強對學生成長環境的關注,聯系現實生活,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教師還可以借助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的教育內容,為學生制定一個具體的學習計劃,全面加強德育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通過借助更加貼近社會的真實案例,實現教學內容具體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其整體的教學水平。

結語:總之,通過加強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在初中教育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自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猜你喜歡
教學活動素質心理健康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