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應當怎么辦?

2021-04-08 11:18劉道玉
南方周末 2021-04-08
關鍵詞:學制游學大學

農健 ? 插畫

掃描二維碼閱讀《大學究竟應該怎么上?》

★在中世紀,大學就是這樣教授和學生的聯合體,教師就是一切,而校舍則無關要緊。

在科學發展史上,由大學生甚至是無學歷的人,作出重大發現或發明的事例并不鮮見。因此,創新型的大學,必須堅持科研走在教學的前面,因材施教,在研究中增長智慧與才干。

創辦Udacity的斯隆教授認為,慕課比預想的要糟糕,甚至是失敗的,因為課程完成率不到10%,這怎么算是成功呢?

我曾經在《南方周末》發表了《大學應該怎么上?》一文(1),其實大學怎么上與大學應當怎么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了開明的辦學思想,就會實施新穎的辦學模式,隨之就會出現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優秀的人才也就會脫穎而出。反之,如果按照沿襲近千年傳統僵化的模式辦學,就會使大學陷入一潭死水,只可能制造生產流水線規格相同的產品,而最有才華的人才將會被扼殺。

科技巨變,大學卻沒跟上腳步

世界大學已經走過了近千年的歷史,于1088年誕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大學,被稱為“世界大學之母”。在中世紀,大學是怎么誕生的呢? 根據荷裔美國作家房龍的說法是,一個學者說他發明了一個偉大的真理,必須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人。于是,一批年輕人聚集到他的周圍,大學就這樣誕生了。在中世紀,大學就是這樣教授和學生的聯合體,教師就是一切,而校舍則無關要緊。(2)

到了文藝復興以后,大學的規模越來越大,辦學條件越來越苛刻,首先必須在銀行存入一大筆錢,用這筆錢建設校舍、實驗室、宿舍,聘請有專業知識的教師,舉行入學考試。

在漫長的歷史中,大學經歷了從中世紀大學、紐曼理念時代的大學、洪堡模式的大學、范海思實用主義的大學到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四功能說的演變。其中,影響時間最長的是紐曼大學理念,維持了大約六百余年,但影響最大的是洪堡大學模式,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各大學追求的主導的辦學模式。

當今,大學的體制、學制和專業結構,大體上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形成的,迄今已經有三百多年了。然而,在此期間科學技術和工業發生急劇的變化,先后經歷了蒸汽機、電氣、原子能、新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的時代,但大學教育卻沒有相應地發生變革,以至于成為最保守的領域。對此,美國edX(編者注:慕課平臺)首任總裁阿南特·阿加瓦爾(Anant Agarwal)批評說:“教育在過去500年基本上(本質上)沒有什么變化,上一次變革是印刷機和教科書出現?!泵绹鳻大獎創始人、奇點大學執行主席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也尖銳地批評說:“標準化是教育的原則,統一性是教育預期的結果。同一年級的學生使用相同的教材,參加相同的考試,教學效果也按照同樣的考核尺度評估。學校以工廠為模仿的對象,每一天被分割為若干時間段,每段時間的開始和結果都以敲鐘為號?!保?)

有鑒于此,世界高等教育界的一些有識之士,率先開始對高等教育進行大膽的改革嘗試,據我看到的資料,近十年發生在美國的改革就有多起。

2009年在硅谷創辦了奇點大學,它是由美國NASA和Google合辦的,旨在培養未來的商業和科技精英。2011年,先后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教授塞巴蒂安·斯隆等人創辦的Udacity、Coursera、edX的線上教學平臺,從而掀起了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的浪潮。2014年,密涅瓦大學(Minerva Project)在舊金山創辦,這是一所顛覆傳統的四無大學,旨在招收全球最有智慧和最有進取心的學生,以在世界7個城市游學的方式,進行全新的教育體驗。

201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斯坦福大學2025計劃》,準備創立開環(open loop university)大學,開展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教育。2020年哈佛大學等常春藤大學聯盟發表聯合聲明,計劃從2021年開始,將取消SAT、ACT等標準考試,按照新的標準錄取學生,這個改革方案得到了美國半數大學的響應,體現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勢不可擋。這些改革的特點,在辦學形式上,體現多樣化;在教育制度上,更趨于人性化;在管理上,強調個性化。

創新型大學,科研必須走在教學前面

面對世界高等教育巨變的形勢,我愿意將我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己之見和盤托出,以引起我國教育界的同仁們討論和爭鳴,最終形成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案。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顛覆傳統大學的窠臼,創建嶄新的大學模式。概括起來,我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幾項:

承認智力差別,實行彈性學制。所謂學制是指學校的教育制度,有時也專門指在學校學習的年限。歐洲的大學學制大約始于19世紀20年代英國的“新大學運動”,而中國的學制始于1902年由管學大臣張百熙頒布的《壬寅學制》(4)。我們姑且不論歐洲的學制,即使從壬寅學制算起,至今也有近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了。很顯然,這種幾百年一成不變的僵化學制,已經不適應不斷變化形勢的需要了。

我倡導彈性學制的根據,在客觀上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而在主觀上人的能動性更是因人而異的。傳統的學制是以學習者的年齡來劃分的,但同一年齡的人,其智力和學習能力差別是很大的。在19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有初中生考取大學的,也有高一考上大學的,有初中被破格考取研究生的,也有高中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而這些人甚至比大多數按部就班升學的人更為優秀。

基于這些成功的經驗,在大學實行彈性學制是完全可行的,是符合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規律的。我倡導的彈性學制與實行文憑制是相匹配的。新型的大學總共可設置五個文憑,分別是二年???、三年大專、四年本科、碩士科、博士科等。一個學生入校以后,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經過相關的考核,有權注冊在任何階段的學習,也有權可以在任何階段終止學業。只要達到每個文憑規定的具體的要求,學校將頒發相應階段的文憑,這既尊重了學生的自愿,又有利于發揮教育資源的作用。

第二,尊重學生志趣,實行滾動專業。專業的劃分既要符合科學分類的原則,又要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就大學生學習而言,專業的選擇必須符合他們的興趣,只有當他們選其所愛,學其所愛,他們才會執著地去追求,最后方能成為某一方面的精深的專業人才。但是,現在大學錄取學生,并不能做到學其所愛,以至于相當多學生的志趣被扼殺,因此,我倡導實行專業滾動制度,一個學生入校后不受所錄取專業的限制,他們可以適時地轉到任何專業學習,甚至可以一轉再轉,直至他們滿意為止。

第三,顛覆傳統課堂,堅持自學為主。約翰·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是現代教育學之父,他于19世紀創立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教育體系,迄今已有兩百多年了。這種教學體系早已過時,必須大力改革。自學是一種古老的學習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人類的學習歷史,就是始于自學,將來必須再回歸到自學的方法上。古往今來,一切大學問家,他們的學識都是自學而來的,絕非是課堂教出來的。開明的大學應當實行開放課堂,提倡自學為主,來者不拒,去者不究,來去自由。

第四,科研帶動教學,培育創造能力。要打破人為地把教學與科研截然分開的做法,盡早讓學生進入到學術研究領域。教學與科研走的是兩條不同路徑,課堂講授是傳授前人已知的知識,照著前人的路走;而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是走自己設計的路。在科學發展史上,由大學生甚至是無學歷的人,作出重大發現或發明的事例并不鮮見。因此,創新型的大學,必須堅持科研走在教學的前面,因材施教,在研究中增長智慧與才干。

第五,完全開放校園,游學增長智慧。新型的大學,應當是為全社會培育人才的,無論是私立或公立大學,他們都是造福于社稷。因此,大學不再隸屬一城一校,普遍提倡游學制度,各大學都要為游學者提供方便,認同他們在游學中所取得的學分和學術成果。同時,各校的教授們,也要慧眼識才,集天下英才而教之。在我國古代,游學是一種獨創的制度,也可以說是我國教育領域里的一朵奇葩。游學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春申君列傳》,其中寫道:“游學博聞,蓋謂其游學,所以能博聞也?!蔽覈糯鷮W富五車的大學問家,幾乎都是“游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他們治學的最高境界。美國密涅瓦大學創辦于2013年,它是一所顛覆傳統的“四無”大學,讓最有智慧和最有進取心的學生真正獲得國際的體驗。它就借鑒了我國古代的游學制度,讓學生在四年中到7個不同國家的大學游學,開闊他們的國際視野,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使他們成為未來的學術領袖人物。游學制本是我國的國粹,它已經走出了國門,我們為何不使其發揚光大呢?

第六,線上線下結合,各自揚長避短。在人類諸多的重大發明中,從來沒有哪一項技術像網絡技術發展得如此之快,對生產、商業、生活甚至思維方式的影響如此之大,但是,參與發明個人電腦的天才發明家史蒂夫·喬布斯在逝世前幾天感嘆地說:“為什么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的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5)這就是被人們稱為的喬布斯之問,它既說明了教育的保守性,又說明教育改革的復雜性。

隨后,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試圖回答和破解這個問題,但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頭腦的碰撞”,網絡不可替代

也許是受到喬布斯之問的激勵,或者是巧合,201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塞巴蒂安·斯隆毅然辭去教授職務,創辦了Udacity(猶達學城或線上大學),網上講授《人工智能導論》,選修課程者有一百六十多萬人。緊接著,同樣也是來自斯坦福大學的Andrew Ng(吳恩達)創建了Coursera;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合辦edX,形成了美國在線教育三大平臺,瞬間掀起了慕課教育(MOOC)的浪潮,因此2012年被稱為是慕課年。美國《國家利益》雜志在2013年預言:“在未來50年內,美國4500所大學將會消失一半?!?6)但是,這個預言并不準確,創辦Udacity的斯隆教授更為冷靜。他認為,慕課比預想的要糟糕,甚至是失敗的,因為課程完成率不到10%,這怎么算是成功呢?

我們應當看到,網絡教學的出現,的確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把它引入到教學中是必然的趨勢。線上教學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如學習資源豐富,不受校際、地域和國別的限制,學習者享有充分的選擇權和時間的支配權等等。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無論是辦學者或是求學者,他們對實體大學的崇拜和依戀是無法割舍掉的。實事求是地說,未來實體大學未必會消亡,因為心靈的交流或者“頭腦的碰撞”是網絡不可能替代的。正確的方法是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實行優勢互補,形成一種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概括地說,這個新的模式就由“三中心”向“三為主”轉變,即由課堂為中心轉為以網絡為主,由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習者為主,由以書本為中心轉為線上平臺為主。

教學模式的轉變,必然對教師的功能重新定位,這個轉變是全面的、根本的。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不再是傳統課堂的維護者,而是虛擬課堂的創新者;不再是師道尊嚴者,而是能者為師;不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導演和教練員;不再是掌握生殺予奪的考官,而是公平的裁判員;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同時也是科學研究的導師。為了實現這些轉變,每個教師必須重新學習,先當學生,后當先生。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幾乎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總之,顛覆傳統大學的體制,遠非以上幾個方面,如果要真正顛覆傳統大學體制,諸如招生與錄取、研究生導師的遴選、學生學業成績的考評,以及管理制度等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不過我認為,以上六點是改革的重點,抓好這些改革猶如提綱挈領,能夠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這些改革措施,無論是與密涅瓦大學的改革舉措或是與《斯坦福2025年計劃》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比他們更具有超前性。

(作者系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文章有刪節,小標題為編輯添加,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

注釋:

(1)劉道玉:“大學究竟應當怎么上?”,《南方周末》2020年10月22日。

(2)[美]亨德里克·房龍著:《人類的故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88年12月,第221-222頁。

(3)彼得·戴曼迪斯、史蒂芬·科特勒著:《財富:改變人類未來的四大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4)張百熙:《欽定學堂章程》,1902年。

(5)王慶環:《光明日報》2015年12月8日。

(6)《人民日報》2014年7月1日。

猜你喜歡
學制游學大學
教育部辟謠小學學制變5年
理性看待“海外游學熱”
海外游學別因焦慮而盲目跟風
至善
五行真經
海外游學勿忘教育之本
學理與法理:中小學學制變革的依據
學制不縮短,那要怎么改?
寓教于游,從“新”出發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