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微課在老年古典詩詞賞析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

2021-04-12 09:54解璐
對聯 2021年12期

□解璐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講話中強調,要結合新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精神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二〇一八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一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堅持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美育不僅要體現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中,更要納入老年教育中。人的一生始終都在追求盡善盡美,無論任何年齡段都需要審美教育,老年人的審美教育旨在幫助老年朋友正確理解生命、世界和自我,感受生命的真諦,享受美好時光。

中國古典詩詞正是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小橋流水、杏花春雨、塞外寒月、鐵馬冰河等豐富多彩的畫面,幾千年來一直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流淌。古典詩詞鑒賞課程是老年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準入門檻低、趣味性強且文化氛圍濃郁等因素,深受老年朋友喜愛。

隨著時代發展,老年學員隊伍逐步呈現高知低齡化的局面,對學習方式的要求也發生明顯變化,互聯網與微信的全面普及,使社會進入『微時代』。老年教育逐漸『微課程化』,網上教學更是成為老年教育的重要方式,更多的老年人『學在指尖』。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教育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其中包括中老年教育。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二〇二〇年春節前后教育學習行業新增用戶中,四十一至四十五歲的中老年用戶群體增長了27.9%,四十六歲以上的中老年用戶增長了33%。

在此形勢下,如何轉變傳統教學思路,將微課優勢融入古典詩詞賞析中,幫助老年學員把握詩歌意境,深刻體味詩歌韻味,是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傳統老年古詩詞教育中的誤區

⒈分解式教學

在傳統老年大學古詩詞賞析課堂上,教師可能會將賞析等同于解釋,將經典作品拆開進行講解,從字到詞再到句,逐一解釋給學員聽,希望通過該方式幫助學員理解文意,進而領會作者的心境和寫作意圖。但基于該方式的課堂氣氛往往枯燥乏味,無法為老年學員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不利于其鑒賞素養的提升。

⒉強勢性教學

部分教師為幫助老年學員更好地理解賞析古詩詞作品,通常希望老年學員全篇背誦詩詞,之后進行朗誦教學和指導,雖然老年學員記憶力相對較弱,但其執行意愿較強,該方式無形中加重了老年學員的負擔。朗誦無疑是古詩詞鑒賞課程中最好的方式,但在鑒賞課中,更應關注學員的情感體驗和思維環境。

二、創設意境,營造課堂氛圍

區別于青少年學科教育的被動接受,大多數老年學員對古典詩詞學習具有濃厚興趣,希望通過學習古典詩詞陶冶身心、提升素質,并欣賞、感受詩詞的美與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微課的應用,一方面,恰好能滿足老年學員的需求,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一幀幀的畫面配合著適當的古典音樂,在視覺與聽覺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輕松達成教學目標,促使老年學員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面,還可有效解決老年學員由于年齡問題,無法長時間專注語言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問題。

三、剖析內容,加強學員情感體驗

在詩詞鑒賞教學中,營造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基礎。古詩詞鑒賞作為一門課程,應將整個作品的知識點傳授給學員,讓學員能更準確地理解詩詞的內容和情感。在教授課程前,教師可制作微課視頻,提前發送給學員觀看,以達到預習目的。

例如,在教學杜牧的《山行》過程中,作品本身就已經膾炙人口,老年學員對詩歌內容也并不陌生。作品描述的是杜牧外出郊游,看到幾戶人家生活在山上,不被世俗打擾,沒有煩惱憂愁,山上的紅色楓葉在微風吹拂下沙沙作響,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杜牧的作品涉及廣泛,包括指點江山的激昂、倚紅偎翠的風流、蹉跎時光的落寞以及奔波流離的不甘,而《山行》卻傳達出閱盡世事的平靜。在預習性微課視頻中,教師可歸納總結杜牧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了解作品的產生背景,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也可通過微課的形式梳理古典文學作品的知識點。比如有『詩佛』之稱的唐代詩人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贿@首詩似乎表面較為平淡,沒有動人的景語或者情語,但詩人用自然平靜的筆調,蘊含特殊的美,呈現出情景安詳的境界。針對『彈琴』『長嘯』『深林』『明月』等意象,通過微課運用動畫的形式,配以竹林風聲以及古琴樂聲,呈現幽靜的情境,展示作者看似孤獨實則充滿趣味的隱居生活,從而讓學員體會到在詩歌創作中善于運用意象表達感情。利用視頻的形式使詩詞的講解做到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實有虛、相映成趣。

四、聲情共賞,讓學員體會詩詞韻律

中國古代詩詞的創作傳承和學習語音方式并不像現在僅限于朗讀和背誦,而是分為『唱吟誦念』四大類,其中『誦』便是藝術化的念。古詩詞教學著重在『讀』,可謂『三分詩七分讀』。諸多老年學員雖然對古典詩詞具有濃厚興趣,但由于年輕時未接受過系統性的古文化學習,文化基礎和朗誦水平較低,不懂得如何用語言表達情感,只能進行機械朗讀,而教師可利用微課提升老年學員的誦讀能力。誦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助于老年學員更好地記憶詩歌,更能讓學員感受到漢語言的優美。教師可選取意境較強的作品,配以代表性的畫面,再精心挑選符合詩詞內容和意境的音樂,營造朗誦氛圍。

《竹里館》主要描繪的是王維坐在竹林中所看到的景色和內心體會,視頻背景選用竹林,同時搭配彈著古琴的作者以及明月,用較為靈動的畫面吸引學員注意力,并將視頻長短盡量控制在三到五分鐘。當畫面中出現作品時,用斜線表示停頓,圓點表示重音,方便學員誦讀。用微視頻呈現出圖像、音樂、聲音,并引導學員在詩歌所營造的氛圍里『誦讀』,使學員觀其景,聽其音,聞其聲,通過三維立體的方式加深學員對作品的感悟,不僅有利于學員進行學習,還能提升學員對古典作品的審美能力。

此外,微課視頻教學還可做朗誦示范,比如在微課中引入喜馬拉雅中的吟誦音頻以及中國詩詞大會上的朗誦經典片段,讓學生聆聽音頻,先入其境,隨后觀看視頻,欣賞并進行模仿,最后教師帶著學員共同吟誦,實現情景交融,人詩合一。

五、以人為本,調動老年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互動是微課教學的優勢,能極大地調動老年學員的積極性,利用較為流行的App軟件,比如『為你讀詩』,錄制精美的誦讀音頻。教師可組織學員共同品評出優秀作品,在微課視頻中播放,鼓勵學員發到社交平臺進行展示,激發學員朗誦興趣,使學員通過誦讀直接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情感美和韻律美,領略古典詩詞的魅力。

微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可極大地滿足互聯網時代學習者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一種教學和學習方式,在老年大學教學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老年大學的教師也應不斷探索出微課程和老年教育完美結合的方式,逐步開發老年學員接受并喜愛的高質量學習資源,促進老年開放大學教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