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城市山水畫創作的思考

2021-04-12 09:54黃濤
對聯 2021年12期

□黃濤

當今中國已進入全面城市化進程,因此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難以脫離此語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城市為表現題材,反映城市發展面貌的山水畫受到高度關注,而實際上,在唐宋時期就已出現描繪人類城市生活以及車馬一類的繪畫作品。其中,最能代表當時城市工商業繁榮繪畫作品的是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之后清代徐揚的《姑蘇繁華圖》也是反映古代城市題材的典范之作。此外還有諸多描繪亭臺樓閣建筑等城市題材的壁畫、界畫、風俗畫形式存在,這些作品呈現出古代人們在社會工商業背景下的城市生活狀態。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中也呈現過城市題材的畫面,如高劍父的《東戰場的烈焰》、關山月的《從城市撤退》,斷垣殘壁,描繪戰爭對城市造成的毀滅性場景,傳達出畫家的悲憤心情。到五十年代,新中國處于特殊的建設時期,黎雄才、關山月以及傅抱石等新一代藝術家,描繪出當時新中國建設的真實場景,其中不乏對城市狀態和生產生活的描繪,涉及建筑工地、高壓電線、水庫大壩以及鋼鐵工廠等,然而這些題材對他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如何將現實題材場景與傳統筆墨語言結合,并進行創新成為一大難題。但從所呈現出的作品來看,他們的探索極具時代意義。

改革開放后,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建筑、景觀以及視覺感受等具有全新的面貌,高樓林立,『城市』開始向『都市』轉變,更多的變化還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城市的改變自然帶來『城市山水畫』的創新,隨后現代建筑以及高架橋等在繪畫作品中出現。

一、當代城市山水畫與傳統山水畫的差異

城市繁榮發展促進城市面貌以及思想觀念的改變,與過往山水畫相比,當下城市山水畫更加復雜多變。

(一)表達物象不同

過往山水畫的表達物象大多是山石、亭臺、樓閣、馬車以及舟船等,而當代城市山水畫的表達物象多集中在高樓大廈、廣告牌、高架橋、玻璃墻、高鐵、高架橋等,二者無論在質感還是形態方面都大相徑庭。

(二)物象之間的空間關系不同

當下城市高樓林立,使自然景觀與建筑之間的比例和空間關系發生改變?,F代城市景觀中幾何規劃,建筑街道橫平豎直,有別于傳統山水畫中的曲徑通幽、蜿蜒曲折。

(三)表達意境不同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中國快速崛起,文化隨之改變,風靡一時的西方理念逐漸消退,藝術家開始重新思考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重視對日常生活的描繪和個性的抒發、贊美以及批判。與古代山水畫中用小橋、流水、孤舟表達超然、蒼涼的精神升華相比,意境迥然有別。

傳統山水畫中表現的建筑樓閣與當下都市建筑、人造景觀物象形態質感之間相差甚遠,因此需要用一種新秩序看待物象之間的關系。傳統山水畫的表現語言系統與時代同步,且與當時中國畫的文化內涵相適應,最終呈現出的畫面意境與當時人們所追求的心境相吻合。而當下畫家在挪用傳統語言符號時,實際上難以割舍其承載的物象形態和文化意義。當代城市山水所追求的審美意境和藝術觀念與過往完全不同,面對當下的都市物象,若直接挪用傳統語言符號就會很不自然。

綜上所述,當代畫家難以用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符號創作當代城市山水畫,因此畫家們必須要進行創新,在掌握一定筆墨語言表達方式的基礎上,按當下所面對的都市物象形態質感修正原有的語言符號,建立新的表現語言、新的欣賞角度和方式,甚至改變傳統山水畫中的入畫標準和評判標準,根據當下文化語境和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價值標準,形成『新的傳統』。

二、對當代城市山水畫創作的思考

筆墨當隨時代。繪畫體現時代性,關注現實是嶺南畫派的核心精神,二十世紀初,高劍父先生在創立嶺南畫派時,就提出『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口號來改良中國畫,建立新國畫,主張繪畫要代表時代,不同時期的繪畫都應有屬于當時的獨有精神?!簩懜鲊?,各國景物』,因此飛機、大炮以及城市殘垣等都成為當時的表現對象,高劍父的《東戰場的烈焰》以及關山月的《從城市撤離》就是典型代表,畫面中依稀可見戰火后城市的殘垣斷壁,表現方式也突破了傳統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和形式,運用西方色彩、透視、素描明暗等關系,傳達出戰爭年代面對國土垂危,人們的憤怒、愁苦思緒,該方式在當時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極具開拓精神。對探索當下城市山水畫具有極大的借鑒和啟發作用,也是嶺南畫派精神在當下的思考。而關于當代城市山水畫創作,可以進行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尋找能表現當代城市文化意境的物象

歷代山水畫家從生活中有針對地提取出孤舟、亭臺、樹木、茅屋、小橋等表達自身心境的物象;近現代畫家也提取出戰火、殘垣斷壁、造船廠、煉鋼爐以及吊車等體現時代面貌的元素,那么身處當代繁華都市的畫家也應尋找出能表現當代城市文化意境的物象。

(二)探索新物象形態與質感的筆墨語言

筆墨語言是探索當代城市山水畫的關鍵,如何構建基于傳統筆墨規律,在城市建筑以及景觀等造型限制下進行主觀轉化,并且能承載現代都市文化意境表達的筆墨?以及如何從城市物象復雜多樣的客觀形態中提煉出抽象的語言符號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中國畫力求形神兼備,追求筆墨再現物象的『似』與抽象筆墨抒發個人情感『不似』的融合,兼具造型與趣味的統一。當下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多元化,在表達時需要突破傳統筆墨標準。此外,對物象質感的語言探索,如玻璃、金屬等,需要畫家打破專業或學科界限,借鑒、吸收不同材料或其他門類藝術樣式的痕跡美感,呈現水墨痕跡的現代意味,豐富中國畫的語言形式。雖然該轉化過程艱難,但其是有創造性畫家的必經之路。

(三)建立新的畫面形式和意境

現代城市建筑以及景觀設計深受西方藝術影響,難免會在西方藝術的樣式中找到與當代城市的厚重、平面、塊面分割、點線面之間的共鳴,身處都市之中,往往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都是都市的局部化、平面化、細節化,由此可見,傳統山水全景式構圖形式在表現當代城市山水時的局限。隨著當今藝術環境越來越自由與包容,畫家更渴望個性的宣泄,注重對日常生活中現實場景的關注。在此情境下,以都市意識為視角,探索屬于個人對當代城市適當的表述形式,思考藝術本體問題。在傳統基礎上,對不同藝術形式的借鑒與融合是城市山水畫發展的重要途徑。當代繪畫欣賞方式已達到一個全新的觀看角度,圖像平面化和筆墨當代性是需要重點探索的方向。為此,打破對象的合理再現,形成一種抽象、有美感的象征意義符號,用平面構成、元素重疊、錯落等手段將點線面的疏密等關系做到極致,形成新的筆墨語言、形式與現代建筑、景觀的轉換。建立承載當代都市人精神、價值、理想寄托的新審美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