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備應對新的競爭時代

2021-04-12 12:54譚保羅
南風窗 2021年6期
關鍵詞:越南疫情經濟

譚保羅

2020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用全球“一枝獨秀”來形容,毫不為過。中國人民的堅韌,國家治理的出色,使得中國經濟抗風險的能力一流。尤其是那些為抵御新冠而作出巨大犧牲的普通人,更是取得這一成績時不得不提的英雄。

2021年全國“兩會”向全球經濟傳遞了出積極信號,在疫情的陰霾之下,來自中國的陽光格外耀眼。但是,中國經濟也面臨一些新的局面或者說挑戰。

必須注意的是,隨著疫苗研發和接種的不斷推進,新冠疫情的終結已被提上日程。這意味著,如果全球經濟在未來數月或數年內步入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的“伙伴”和“對手”們都將加速重啟,那么全球經濟競爭將更加激烈。

目前,新冠疫情的“終結日”還不確定,但越來越可以期待。所有人都必須未雨綢繆。

堅韌的一枝獨秀

2020年,中國GDP增長2.3%,并首次突破百萬億(101.5986億)人民幣大關。3月5日,中國正式宣布,將恢復設置GDP目標增速,將2021年GDP增速目標定于6%以上。此前,我國每年都會制定一個經濟總量的增長目標,但由于疫情因素,2020年并未制定。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和后勁,不容置疑。對比其他經濟體,更能說明問題。美國和歐盟兩大經濟發動機,不出意外地遭受重創。2020年,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GDP下滑了3.5%。歐盟表現也一般,GDP同比下降6.4%,其中最堅挺的德國,GDP也下滑了5%。

疫情防控相對成功的發達國家日本,也遭受了大幅的下滑。2020年,日本GDP下降4.8%。疫情之下也從不忘記“脫歐”的英國,2月份公布了未經修正的GDP數據,2020年降幅為9.9%。分析人士認為,即使修正,英國也肯定遭受大幅下滑,絕無實現正增長的可能。批評者還說,這是英國30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2020年,全球GDP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唯有中國實現了正增長。

疫情之后,所有人都將面臨新的競爭格局。

分析中國的增長,最重要的原因顯然是疫情防控的有效,使得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率先重啟。另一個原因也不能忽略:中國之外,很多后發國家和經濟體由于疫情的暴發,出現了前所有為的經濟衰退,中國的廠商抓住了這個機遇。

疫情暴發后,發達國家的防控明顯要好于多數后發國家。由于特朗普政府的人為因素,美國的防控并不成功,但客觀來說,美國的防控也至少不會輸給巴西和印度。

美國較高的新冠死亡率被全球媒體熱炒,以此抨擊其政府失職,而巴西、印度等國的死亡率卻少有關注。顯然,后面這些國家漏洞百出的衛生信息統計系統出了問題,掩蓋了疫情對國家的重創。

新冠疫情給后發經濟體無疑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停工問題十分突出。以印度為例,其政府在2020年3月就宣布全國封城3周,以防止疫情蔓延,但這一舉措的效果并不明顯。

尤其讓人不理解的是,印度的國防工業居然也出現了停擺,在疫情暴發最初的兩個月內即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國防工業并非人群積聚的紡織工廠,主要都是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制造業,因此其“生產條件”抵御疫情的能力相對較強。但這個領域竟然也停擺,充分說明了印度抗疫形勢之嚴重,損失之慘烈。

在東南亞,情況也不容樂觀。以東南亞第一人口大國印尼為例,根據3月的最新數據,印尼累計確診病例超136萬例,全國失業人數更是接近1000萬。印尼人口2.6億,勞動力人口約為1.3億,這個失業人口的比例不可謂不高。顯而易見,該國經濟因疫情出現了嚴重的萎縮和下滑。

某種程度上講,印度、印尼這些東南亞主要勞動力大國深受疫情之苦,客觀上讓出了全球制造業的一部分供給份額,而靈活而堅韌的中國企業家們果斷地抓住了機會。無論從宏觀的出口數據,還是微觀的骨干出口企業的表現來看,中國制造的逆勢之態都很明顯。尤其在醫療用品,在線辦公設備的出口方面,更是如此。

應對新的競爭

為何要說印度和印尼?因為這兩個國家,再加上中國的“特殊鄰居”越南,最可能成為“中國制造”未來的對手。和印度、印尼相比,歷史傳統和治理文化上和中國更加接近的越南,更需要關注。

2020年,越南的GDP竟然同比增長了2.91%,成為世界上少數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不過,越南的經濟總量依然很小,這幾年差不多穩定在中國一個中等省份的水平,因此,其對中國制造暫時還無法產生成規模的替代效應。

但越南的進出口依然不可小覷。2020年,越南進出口總額約為5439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總額2815億美元,增長6.5%;進口總額2624億美元,增長3.6%。從出口對象看,美國是越南制造的第一大市場,全年對美出口額達764億美元,同比增長24.5%。其次是中國,出口額為485億美元,增長17.1%。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對歐盟、日韓等市場的出口,則不同程度出現了下降。這說明經濟韌性強的國家和經濟體并不多,中國、美國以及后發經濟體中的少數小巨頭能夠做得較好。不過,大家“韌性”的來源并不一樣。

中國顯然是因為人民的堅韌和治理的出色,而美國截然不同。特朗普政府對疫情的控制比較糟糕,但這個國家是國際貨幣發鈔國,美元的超然地位決定了全球的資金會以美國作為避險場所,蜂擁至這個國家,必然能一定程度對沖經濟萎縮。因此,經濟比較“抗打”并不意外。

那么,越南呢?有分析人士認為,越南基本是在抄中國的“作業”。一是嚴控隔離,控制住疫情擴散,保住產業鏈;二是發力支持外貿,擴大自己的開放程度,吸引外資。一些消息還稱,作為一個人口1億的國家,越南的感染人數控制在了不到2000人的范圍,難能可貴。當然,這個數據肯定不準確,但至少說明,在國際輿論看來,越南做得比東南亞很多國家要好。

總之,疫情之后,所有人都將面臨新的競爭格局。尤其是隨著疫苗的大規模接種,一些深受疫情折磨的發達經濟體可能恢復過來,從而改變產業鏈的配置格局。對中國制造來說,肯定存在競爭壓力加大的可能性。比如,印度、印尼以及墨西哥等人力大國的大規模復工,必然一定程度影響到全球的產業鏈配置。

但對中國來說,有利局面也很明顯。首先,疫情的暴發讓全世界的投資者都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特別是中國對全球產業鏈的把控能力。

疫情是一個經濟體“投資環境”最好的試金石。值得注意的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到2021年春節前后,境外資本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內地,一些海外資金還開始持有白酒、生物醫藥這樣的消費龍頭股和逆周期股票。

產業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無法避免。這個局面是否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大的沖擊,關鍵是看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步伐有多快,是否能像日本那樣實現高端化。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3月初曾透露,《外商投資法》施行一年多來(2020年1月1日),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20年,中國利用外資逆勢增長4.5%,引資規模和全球占比都創歷史新高,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另據一項統計,近七成受訪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未來5年的商業前景感到樂觀。

復蘇肯定是好事。作為全球經濟的兩大火車頭之一,中國經濟不但會受惠于全球的復蘇,同時也會不斷為全球新的啟動帶來強大的“中國動力”。

意在長遠的智慧

基于全球經濟快速復蘇的可能,以及對中國經濟本身的深入分析,不難發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1年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完全具有堅實的實現基礎。而且,中國顯然已經做好了應對疫情結束之后,全球經濟競爭格局變動的準備。

無論從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草案”)這樣的文件中,都可以看到未雨綢繆的遠見和智慧。在關于經濟建設的表述中,創新一直都是一個主題詞。

政府工作報告中依然不缺乏對創新的表述,但兩個地方值得關注。一是提到了一項支持創新的具體措施,即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這個提法看起來很小眾,也很專業,但非常關鍵。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即越是加大研發,那么可以稅前扣除就越多,應納稅額就越小。而且,此舉更重要的是指向了制造業。為什么?

如果放到國際產業競爭的視野之下,理解這個問題會豁然開朗。當前,一種觀點是印度、印尼、越南和墨西哥等后發經濟體會對中國制造形成一種替代效應,疫情使得中國制造一枝獨秀,但疫情結束之后,替代效應可能重新顯現。這種擔心可能把事情嚴重化了,但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日本也曾經是制造業大國,進入1980年代,亞洲四小龍在很多環節替代了日本。但是,沒有人能夠對日本的國際產業地位造成根本性的沖擊。為什么?因為日本制造業快速完成了產業升級,成為了產業鏈上游的“高端勢力”,而四小龍只是替代了中低端部分而已。

同樣,中國也看到了隨著國內人力成本的走高,在制造業的部分環節,產業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無法避免。這個局面是否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大的沖擊,關鍵是看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步伐有多快,是否能像日本那樣實現高端化。因此,鼓勵制造業加快研發,無疑成為了一種共識,而小小的研發加計扣除措施,便是一個截面。

此外,注冊制同樣被提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認為:如果說用研發加計扣除,支持制造業技術改良,朝著日本、德國式的高端制造業邁進,維護中國對全球產業鏈的把控力,是避免產業鏈的“掉鏈子”問題,那么通過資本市場支持芯片等領域的原創式研發,則可以說是解決“卡脖子”問題。

實際上,無論政府工作報告還是規劃綱要草案中,都可以發現很多這種直接指向了解決實體經濟“掉鏈子”和“掐脖子”問題的改革發展舉措。

無論政府工作報告還是規劃綱要草案中,都可以發現很多這種直接指向了解決實體經濟“掉鏈子”和“掐脖子”問題的改革發展舉措。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中國對國內市場發展的愈發重視。規劃綱要草案指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內需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為過。尤其在疫情沖擊之下,正是內需的快速復蘇才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強大的內部動力。規劃綱要草案堅持把擴大內需放在重要地位,無疑凸顯了中國對國際政治經濟風險的關注,以及意在長遠的大謀劃。

猜你喜歡
越南疫情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戰疫情
讀圖
越南Vedana餐廳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越南百里“銀灘”
“凱薩娜”侵襲越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