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新“基民”的第一課

2021-04-12 02:38何子維
南風窗 2021年6期
關鍵詞:基民金融市場經理

何子維

如果數以百萬計,對投資不甚了解,卻賺錢心切的人突然決定擁進已經起泡的金融市場;而且,他們因曾經遭受損失,而害怕股票。會發生什么?

這不是一個新問題,而是一個適時的問題。

2021年的頭兩個月,基金經歷的故事,給出了答案。

“慢慢變富”太慢了

新冠疫情已經歷時一年,有統計顯示,相比對健康和工作的擔憂,人們更焦慮個人的財務狀況。

也就是說,對錢的期待,在短時間內變得迫切起來。人們越來越明白,光靠往銀行里存錢是干不過通貨膨脹的。更要緊的是,這種期待已經轉化為摩拳擦掌的金融產品購買力。

當打算去金融市場試一試的決心來勢洶洶時,人們發現,隨著利率走低,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已不再誘人;剛兌退潮下,非標信托也不復昔日榮光;風險太大的股市中,一夜暴富的神話則概率為零。

基金脫穎而出。

股市上漲導致的財富效應,催生了公募基金的熱銷,在人們資產配置大搬家的背景下,它成為了更具競爭力的金融產品主力。

突破常規認知的是,仿佛只知花錢的“月光”青年一族也加入了基金的搶購浪潮,希望大賺一筆。要知道,在去年新增的基民中,30歲以下的90后竟占到一半以上。

就這樣,搶購基金的盛況,尤其在今年,在新發行基金中達到了巔峰。

1月18日,易方達競爭優勢開售。這只首次募集上限為15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在短短一天里吸引了高達約2400億元的資金認購,刷新了公募基金史上新發基金認購紀錄。

像這樣不出一日便搶光的基金,不是今年的第一只,亦不是最后一只。僅在1月份,據同花順數據,就共出現了39只新發“日光基”。

市場變得更熱了。如果你是一名年輕的基金經理,面對這樣的盛況幾乎是超出經驗的。

在老牌金融市場里,比如美國、歐洲的投資者是很難青睞新基金的,甚至他們拒絕投資資產規模未達1億美元,且低于三年的業績記錄的基金。但轉念一想,巴菲特老師提醒過—沒有人愿意慢慢變富。因為,太慢了。

而這些新基金,被認為提供了更快的機會。

選基如擇偶,那些漲幅5%的“經濟適用男”,總是不如那些百分比達兩位數、三位數的“高富帥”,來得秀色可餐。

作為基金經理,你的追隨者們總是希望你盡快大賺一筆。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期待合情合理。但一旦冒險不成功,你的追隨者就不喜歡你了。

眼下,這事就發生在那些基金經理身上。

人稱“基金一哥”、公募基金史上首位千億級基金經理張坤的追隨者,在基金上漲到讓人流鼻血的高度時,為張坤組建了“全球后援會”。

可誰知,等到初五剛拜完財神、正翹首企盼節后天降大紅包時,千萬追隨者迎來了一道綠光。

市場上大部分的基金跌幅超過了15%?!鞍讶司G了”的基金經理們義不容辭地成了眾怒的靶子,“坤哥”頓時變“坤狗”,后援會成員喊著“坤坤傷人,真有一套”。

基金飯圈化,對本身就要求慎之又慎的基金經理們來說,幾乎是頭一遭。

流量帶來的光芒令他們極度不自在,以至于一位蔡姓基金經理在微博上無奈地寫道:“希望大家理性買基金,不要賺了錢就叫我蔡總,虧了錢就叫我蔡狗?!?/p>

遺憾的是,流量的驅使并沒有因為基金經理的個人意志就消停。

3月2日,一張關于《天天向上》的節目組邀請基金經理參與節目錄制的截圖,在網絡流傳。包括“坤坤”張坤在內的近期頂流基金經理,赫然在列。

通過登臺一檔國民度極高的綜藝節目,無疑能吸引到了新的投資者。但金融市場的娛樂化,的確不是個好兆頭。好在某財經大V在微博上表示:“大部分頂流基金經理直接拒絕了?!?h3>讓90后基民當“傻錢”?

拒絕流量在今天是很難的,至少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

仿佛只知花錢的“月光”青年一族也加入了基金的搶購浪潮,希望大賺一筆。要知道,在去年新增的基民中,30歲以下的90后竟占到一半以上。

尤其是巴菲特又說過,金融市場上總是不缺兩種人,“毫不在乎的人”與“不動腦筋的人”。

當“毫不在乎的人”發現,基金如今就是那塊有流量的磚,無論往哪里搬,都是吸引“不動腦筋的人”的利器的時候,防止流量倒灌入基金就難了。

那些毫不在乎的人埋伏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里,兜售基金搶購秘籍,成為年輕人的財務向導,吸引新基民源源不斷地跑步入場。

比如,在后浪集聚的B站上搜索關鍵詞“基金”,可以統計出一個數據:投資理財類的視頻播放量在2020年時同比增長了464%。

同時,一些視頻播放量可達上百萬,而這些視頻制作者多是頭部博主,粉絲數動輒幾十萬。

但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基金網紅相當野生。

前一兩年,他們錄制的視頻內容還是育兒、美妝和養寵物,等基金火熱后,就開始披著財經博主的面紗,曬出每日基金實盤,并在視頻封面上赫然寫著“90后買基金,看這篇就夠了”“日賺5000,手把手教你如何篩選基金”等文字。

越是反常的數據或現象,在我們腦中的權重越大。

看見別人吃肉時,大部分人都會嘴饞。平時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四處找“平替”的年輕人,買起基金來,卻隨意得很。

那是因為他們的預期比他們爸媽高多了。一些90后的年輕投資者說,他們希望基金不僅要跑贏通脹,還希望“睡后收入”超過主業收入,再實現買房和財務自由。

但事實上,如果跟著博主們買進賣出,沒有人“一口吃成胖子”。

毫不在乎的人只是利用了認知偏差,不斷強調著近期耀眼的業績,而對長期的波動輕描淡寫,只要能達到引流收費的目的。這使得一段時間內,市面上流行的金融知識都具有一種質感:信息不足,風險有余。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很多博主在玩基金時,不斷上演追漲殺跌、頻繁交易。放在學術界里,類似這樣單純因追逐歷史業績而流入基金的資金,其實通常被稱為“傻錢”(dumb money)。

只可惜不動腦筋的人只顧著“抄作業”,完全沒有意識到,從長期走勢來看,絕大多數的基金全年收益可觀,追漲殺跌的行為只會讓你連零頭都沒有賺到。

今天買,后天拋—竟成了社交網絡里炒基金的流行話術,讓人忍不住調侃: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網紅可能是基金公司為賺手續費,而派來的臥底。

更要命的是,就博主提供的信息來看,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等資格證書,以及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經歷的并不太多,一些博主甚至只是名學生。這也難怪近期多個平臺傳出了“對基金股票視頻審查從嚴”的消息。

“無恒心”的基金經理

眼下,“飯圈化”和“抄作業”的基金現象,讓人很容易也很快速地得出一個結論:這屆新基民根本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搶購基金。

但決斷式的結論卻帶有偏見,也是與事實有所偏差的。

不管新老兩代基民看起來的差異有多大,本質都是追求財富。事實上,要說新基民們在財經知識上存在盲點,金融素養還有待提高,都只是暫時的,每一代基民都是在投資目的和基金產品的適配性中不斷磨合成長。

而如今對很大一部分90后的新基民來說,也許是最快擺脫“新”的一群基民。很簡單,只要上網研究一兩天,他們就會發現基金的秘密。

數據佐證了這一點。春節期間,多家公司通過理財直播形式在支付寶上繼續營業,其觀看人次比去年春節增長了10多倍,更有三成的人是在夜間時段看直播學理財??梢哉f,為了解惑,新基民干脆犧牲掉刷抖音、看小說的時間。

其效果也是“顯著”的。面對一只只基金,90后的新基民對別人分析得頭頭是道。

他們指出,與其被動等著渠道推薦,還不如研究基金經理擅長的領域、摸索其背后基金公司的風格,他們偶爾還會說,“最好是每個領域都發現一些好的基金經理,低位買入他們的基金”這樣的暗號。

善于使用互聯網的90后還表示,他們能夠觀察投資者在網絡上關于資產價格的辯論,來追蹤市場的波動和扭曲,并針對這些波動和扭曲,進行交易,以及了解基金交易到底收取了哪些費用。

至于“飯圈化”和“抄作業”,對他們來說只是自嘲。錢不翼而飛了,誰不心痛、誰不著急。

在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操盤頂流基金的人往往是資深中老年男子,他們個個名動江湖,是財政部長的座上賓,投資者將錢交給他們,放心。而A股的一些基金經理,可以說是“毛頭小孩”。

在這輪暴跌之后,新基民還進一步思考著。

明明遵循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等道理,也掌握了聰明貝塔投資策略,哪怕是巴菲特那句克服人性的“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箴言也銘記在心,但為什么還是塌房了?

他們眼中的金融市場,是交易的進出和價格的波動組成的龐大冰山。但他們忽略的是,經濟金融教材中討論問題的基礎,即有效市場,事實上從來不存在。那些我們搞懂了的市場,一向不是冰山,只是冰山一角。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基金經理本身。

基金經理對一只基金的關鍵性,不言而喻。但在今年前兩月,基金經理圈出現了離職小高峰,有37位出走或“奔私”了,其中不乏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基金經理。

當然,出于業績不佳、年終獎等多重因素的考慮,春節前后一向是基金經理頻繁變動的時間節點。

但所謂無恒心無恒產,人員的流動性在基金圈并不受待見。只有看過了、扛過了無數個牛熊周期,曾在火中取栗的,才是高手,而不是突然踩了狗屎運的小子。

在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操盤頂流基金的人往往是資深中老年男子,他們個個名動江湖,是財政部長的座上賓,和上市公司博弈的時候,依然能氣定神閑,說一不二。投資者將錢交給他們,放心。而A股的一些基金經理,可以說是“毛頭小孩”。

為什么?顯然,這背后是不同金融市場的巨大差異,深層原因值得探討。然而,當下最要緊,還是要讓基金投資更加理性,特別是對那些90后的年輕人來說。

但現實的殘酷在于,看得見的優質資產很多年輕人又買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子別想了,就連一手茅臺股票或是半個比特幣都超過了很多人的支付能力。

不過,隨著A股這段時間逐步恢復正常,相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明白,“慢慢變富”即使也不確定,但它的概率至少比“一夜暴富”大得多。

猜你喜歡
基民金融市場經理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回撤背后,誰在被割韭菜?
經理的難題
挑剔的經理
捎你一程
夜半買驢的南航經理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黃傳書教授、高基民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Autophagy》發表
讓金融市場發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