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樂派創建與中國音樂本土價值觀倡導

2021-04-17 04:07
中國音樂 2021年1期
關鍵詞:樂派中國音樂學院文科

前 言

非常高興能和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教授一起,探討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科發展的相關問題。王黎光教授是著名作曲家,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曾經在媒體工作,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媒體傳播的經驗,而后也曾在北京電影學院任職黨委副書記。2015年,王黎光教授執掌中國音樂學院,任院長兼黨委書記。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中國音樂學院的發展面貌、建設狀況、辦學觀念和建設措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王黎光教授提出的新穎理念也特別引人注目。應當說,中國音樂學院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并且作為全球音樂教育聯盟的發起者和秘書處單位,代表了中國音樂教育的重要方向。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圍繞中國音樂文化、中國音樂教育,以及中國音樂院校的發展等相關問題,尤其是備受關注的“中國樂派”等問題,與您展開對話,給藝術教育以新的景觀展示。

一、中國音樂學院發展特色及理念

周星:關于中國音樂學院,我過去理解它更加注重于“中國”音樂教育,因此,也凸顯中國音樂教育的最完備的體系。但是顯然遠非如此。對于中國音樂學院,也許一些人還停留在以往的認識基礎上。王院長能否全面介紹一下中國音樂學院,包括目前的辦學理念、主要的發展方向、特色以及現有的規模等相關情況?

王黎光:也許你注意到,2020年在音樂院校中甚至所有藝術院校中,獲批確認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消息,這是具有突破性的藝術教育院校的殊榮。中國音樂學院并不是被局限于簡單的中國音樂的教育機構,而是受中國文化傳統的滋養而建立、并且逐漸成為代表中國音樂教育和藝術教育高端的教育機構。中國音樂學院是1964年9月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提議和直接關懷下成立的。2006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2年,獲批“音樂與舞蹈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9月,成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校;2020年,獲批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學院扎根中國大地辦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有“中國音樂家的搖籃”“中國音樂的殿堂”的美譽。我來到學院之后,根據學院的辦學傳統、辦學定位,提出了“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的辦學理念。具體解釋一下涵義:

承國學:國之典,人之學。這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中華兒女的血脈和靈魂,是中國音樂學院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揚國韻:形之雅,聲之悅。彰顯傳統文化自然本真、含蓄悠遠、生生不息的高雅氣質,使中國音樂獨秀世界之巔,綻放百姓人家。

育國器:天之器,地之品。塑造人文底蘊深厚、道德情操高尚、音樂藝術精湛的綜合人才,養學子平凡而卓越之大氣。

強國音:禮之國,樂之根。深植中華文化,創建世界一流,奏強中國聲音;創藝術包容氛圍,建文化警示機制,實現世界一流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我們通過辦學實踐,不斷提煉總結出新時代中國音樂學院的辦學定位是“倡導中國樂派”;辦學類型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辦學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我們也逐漸形成了中國音樂學院“三步走”發展戰略:在第一階段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道路;第二階段做好文化傳播,提供中國方案;第三階段實現文化引領,共享中國智慧。

周星:王院長對中國音樂學院辦學理念——“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的闡釋,使我們明顯感受到這所國家級的專業音樂院校對中國文化的珍視,及其辦學理念中所體現出的中國文化蘊含的氣度。

的確,近日我們看到中國音樂學院獲批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其實是對中國藝術院校罕見的一種追求及其定位認定。藝術院校一般被認為以藝術演出展示為主,教學培養為其要務,這次對中國音樂學院的“高水平研究型”的超常確認,我認為前所未有,實際上對于藝術價值、藝術院校的功能、藝術教育的高大上認定得到新的確認。不能不說王院長的宏觀認知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藝術教育意義,也推進了中國音樂學院的辦學思路升級。

二、關于“中國樂派”及其價值

周星:近幾年人們不斷提及中國樂派,中國樂派是中國音樂學院基于中國文化、中國音樂所提出的文化倡導。我自己所在的戲劇影視學科同仁,近年也倡導提出了中國電影學派。無論是做中國電影學派還是中國樂派,我們都是立足于獨特的中國文化背景,都必然有提出的動因、堅實的文化傳承,以及需要不斷去強化的中國學派內涵。那么請問王院長:什么是“中國樂派”?它包含什么樣的理念?“中國樂派”倡導的是什么價值?如何看待“中國樂派”對于中國音樂教育,對于中國高精尖音樂教育價值的意義?

王黎光:我們倡導“中國樂派”意味深長。其核心在于“中國樂派”是以中國音樂資源為依托、以中國藝術風格為基調、以中國音樂家為載體、以中國作品為體現的音樂學派?!爸袊鴺放伞睂⒁岳碚撝?、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屹立于中華大地,進一步推向全球,以實踐與理論的文化自信躋身于世界民族音樂之林,為世界音樂文化的發展作出一個文明古國和現代化強國應有的貢獻?!爸袊鴺放伞钡乃囆g成就將代表中國音樂文化取得全球矚目的成就。

同時,“中國樂派”課程體系繼承中國傳統樂教中“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辦學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和全球文化視野、掌握扎實音樂理論知識、具有過硬專業技能的優秀專門人才?;诖?,我們提出“中國樂派”課程體系,重點打造“8+1”課程群、“思政+X”課程群。

我重點闡釋一下,作為教育機構,對于課程群落的實施落實在“8+1”上,即學科基礎課+專業主課,是學校通過多年努力和探索制定的,是為了更好地為本科生夯實理論基礎的本科課程根本標準。

“8”指具有“中國樂派”特色的八門核心課程,具體包括音樂理論基礎、和聲、復調、曲式、配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共8個課程群。對傳統的“四大件”課名還要進一步作中國化的延伸,將繼續對音樂基礎學、音樂織體學、音樂結構學、音樂色彩學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創新性探索。所有專業必修,強化“中國樂派”的課程支撐,為世界音樂貢獻中國音樂課程資源。

“1”指專業課,包括專業主課和專業實踐課。音樂學科的專業課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對音樂專業藝術實踐重要性乃至絕對性的真實寫照?!?”是專業歸屬,是核心競爭能力。

中國音樂學院在“8+1”“X”選修課等方面設立帶頭人,搭建教學團隊及設立首席講師,并給予政策支持,鼓勵一線教師積極參與競選團隊帶頭人。我們要求在以往學科的積累之上,全面進行課程內涵化建設,構建精品課程體系。

“思政+X”,是國家規定的思想政治類課程,以及應用性人文教育的課程。其中,“思政”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癤”是全面人文素養課程,是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底蘊”,力圖在藝術學基礎上,逐步加入哲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工學等方面的課程,形成“新文科”的選修體系。課程在英語、體育、第二課堂等基礎上,加入藝術概論、國學入門、中國古典文學精讀、西方文學精讀等,提升藝術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讓學科更加豐滿,學術標準更加明晰、準確。

中國音樂學院倡導建設“中國樂派”,不只是中國音樂的理論、作品、音樂家的積累,更是潤物細無聲的中國音樂教育?!爸袊鴺放伞背珜У奈幕瘍r值和社會價值正是完善中國音樂教育體系,全面提升中國國民素質,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具體實踐。

周星:王院長對“中國樂派”的闡釋非常精到,相信人們對“中國樂派”從最初的模糊疑惑,到現在已經越來越認識到“中國樂派”的價值以及深遠意義?!爸袊鴺放伞边@一概念的提出,既順應時勢,也敢為天下先??朔鹘y壁壘,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擔當和膽略,其本質是一種文化的責任感?!爸袊鴺放伞备拍铑I先于時代,觀念適應于時代,為中國的文化戰略及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當下的實施和創新,提供了一種可參照的話語概念,發揮了引領作用。長期以來,中國音樂的價值受西方觀念的影響,使原本影響中國人對音樂感知的重要的東西,被各種域外理論所遮蔽?!爸袊鴺放伞钡膬r值正在于警醒,且具有理論思辨。它的引領性體現在繼承文化傳統、適應中國發展的當下現實,從中國的價值觀的角度,讓中國音樂重新撥除迷霧而確立在世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地位,這無疑具有無可比擬的意義。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王院長提及的“中國樂派”在學院體制內改革,尤其是思政課程的無形結合,給予藝術教育不少新鮮的啟示,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

三、“中國樂派”的中國范與世界性認知

周星:以往我也略知“中國樂派”,但通過上述交流,我對于“中國樂派”的倡導意義和價值有了更為深入的感受。但作為音樂專業外行,還有許多感興趣的問題,期望進一步探討求教:在建設“中國樂派”的背景下,中國音樂和世界音樂之間是什么關系?我們如何能博采世界藝術、世界音樂的優長,又能凸顯出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中國樂派”在讓世界音樂更多接納的同時,又如何顯示出它獨特的悠久的生命力?

王黎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需要相互借鑒、相互交流、不斷進步。對于我們來說,一定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不忘本來的根本就是要搞清楚我們是誰;吸收外來就是要把所有文明的精華,都能夠包容到我們的文化當中來,讓我們自身的文化更有特點、更有特色、更強大;當你面向未來的時候,這種文化自信不需要語言表達,走出去的那一步,自信就站在你面前了。

在這方面,中國音樂學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我院于2017年9月10日至12日在京發起并舉辦“全球音樂院校校長交流季”活動,成立“全球音樂教育聯盟”并成為秘書處學校;2018年,學校再次組織“2018全球音樂教育聯盟校長交流季”;2019年,舉辦中國國際音樂(鋼琴教育)大賽;2020年,參與聯合國發起的“表演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全球音樂教育聯盟2020年年會。學校不斷為世界各音樂院校、藝術機構搭建交流合作機制,探索人才培養、音樂研究以及傳播普及的新模式,共同推動全球音樂教育邁上新臺階,為人類文明和諧共生與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特別是剛剛成功舉辦的全球音樂教育聯盟2020年年會,是在聯盟全體成員共同面對疫情挑戰的情況下,全球音樂教育領域的一次跨越時空、卓有成效、影響深遠的國際合作。在頻繁的國際交流合作中,中國音樂學院也成功展現了中國“禮樂之邦”的深厚內涵和中國音樂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中國音樂取得的豐富成果、中國音樂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及中國音樂人才培養水平的不斷上升。

周星:我們相信,王校長倡導的“中國樂派”不是一種只強調中國音樂自身的優勢、獨特性就足矣的單一性認知,而是著眼于世界音樂的范疇來看待。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樂壇是在世界音樂中獨具一格且具有重要價值的中國式的民族音樂的聚合。伴隨著與世界音樂的不斷交流,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樂派”也會在世界音樂層面獲得更多構建中國音樂體系的話語權。那才是博大的“中國樂派”影響世界的所在。

四、新文科建設與中國音樂學院的實施舉措

周星:您不僅是中國音樂學院的院長,也同時擔任教育部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我們把問題拉回到當下,教育部正在推行新文科建設。新文科對于傳統的文科而言,并非是拋棄,而是以創新使得文科更加適應時代社會的需要,同時發揮創造力,讓文科的各個門類部分包括藝術的領域有更多的融合,推動為國家培養高精尖的人才、培養人文學科的中國學派等等發展目標的實現,這都與您的辦學理念相吻合。新文科的建設觀念,對于倡導建設“中國樂派”的中國音樂學院而言,您有什么見解?對于音樂院校而言,我們有什么發展機遇?此外,我們認為高精尖的院校培養精英式音樂人才是天經地義的,而且中國的音樂院校相對規模也并不大。因此,如何看待在時代要求之下,中國的音樂院校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中國音樂學院在這方面有什么樣的措施?如何為新型音樂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王黎光:是的,我不僅是教育部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也是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小組成員。我認為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意義重大,是非常重大的國家戰略性舉措。文科教育是培養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產生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國家民族文化自覺的主戰場、主陣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設對于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構建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格局、加快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與舞蹈學”作為藝術學下的一級學科,發揮藝術學美人化人重要作用,在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等方面努力,建設好“中國樂派”,培養知中國、愛中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新時代文科人才和新時代社會科學家,為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作出貢獻。

對標教育部發布的《新文科建設宣言》中明確提出的“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形成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不斷增強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升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等任務,我們責無旁貸,將在以下幾方面率先實踐:

首先,中國音樂學院將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形成以“中國聲樂為牽引,實現中國音樂理論、中國音樂創作、中國音樂表演、中國音樂教育、藝術管理等各個專業為一體的學科建設體系”。理論、創作、表演是藝術特色,教育則擔當著“綻放百姓人家”的文化傳承功能。

目前,我院已經被北京市確定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這是國內藝術院校中的唯一。我們正全力推動“雙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北京“四個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為國家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其次,在進一步夯實課程體系方面,中國音樂學院正在建設“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探索獨立設置音樂學院本科人才培養國家標準,形成科學完整的中國音樂教育體系。緊緊抓住課程這一最基礎最關鍵的要素,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復合型新文科人才。

我們還會堅持聚焦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加大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傳播能力的國際一流音樂人才的培養。中國音樂學院依托全球音樂教育聯盟開展國際人才聯合培養,取得了成效:形成了中國音樂學院和世界一流音樂院?!?+2”本科、“1+1+1”研究生及“4+2/4+1”本碩連讀等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并搭建國際網絡課程及網絡教學平臺;組建全球音樂教育聯盟成員學校優秀學生的“中國樂派”交響樂團;設立全球音樂教育聯盟“學院獎”;探索中國音樂學院與世界一流音樂院校之間學生培養的外語考核標準;實現中國音樂學院與世界一流音樂院校之間教師互訪常態化等。

中國音樂學院倡導建設“中國樂派”將為國家美育貢獻力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作為國家級高等藝術院校,中國音樂學院主動承擔起國家美育工作先行者和推廣者之責任,以“中國樂派”建設成果為國家美育提供抓手和平臺,提供一系列國家美育需要的扎根中國大地、具有中國音樂特色的可執行、可操作、可推廣的內容。如積極構建包含人才培養、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的完整美育體系,避免國家美育建設在推進和落實過程中,僅僅將大中小學音樂課程簡單組合,盲目吸收西方音樂及其他西方藝術內容??梢哉f,“中國樂派”的“大音樂教育”理念契合了國家的“美育”觀念。我們期望以“中國樂派”建設成果助推全國美育普及,讓中小學美育課本中既要有貝多芬也要有王洛賓、既要有帕瓦羅蒂也要有郭蘭英,要有帕格尼尼也要有劉天華……彰顯中國音樂的主體地位,展示中國文化自信、培養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自覺。

自2015年任職中國音樂學院起,我就不斷強調:大國崛起需要中國音樂重塑自信,中華文化需要中國音樂奮發有為,藝術教育需要中國音樂有所擔當。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樂派”將以扎實的行動和舉措為新文科建設、國家美育、文化強國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以中國音樂培養中國人才,用“中國樂派”奏強中國聲音。

周星:王院長所論的確精彩,建設“中國樂派”,不只是中國音樂的理論、作品、音樂家的積累,更是潤物細無聲的中國音樂教育。我從音樂域外人的角度來談四點認識:

所謂一,即是一種立場?!爸袊鴺放伞弊钪匾牧鍪且_立中國民族音樂學派的立場,不僅于此,還是昭示中國本土話語描述音樂的方向,很重要的是改變我們既往在中國的藝術中普遍存在的以西方的學理、西方的價值觀、西方的理論體系和西方思維希望的話語方式來解說中國現實的情況?!爸袊鴺放伞崩砟罹哂懈镄乱庾R。西方理論體系自有它歷史成因,是因為西方的理性和他們的知識的建構的話語合理性。但是時過境遷,我們應該勇敢地確立哪怕不完善的中國立場和中國現實的話語體系。不改變這一點,中國的本土優勢和意識文化、藝術理論的立足點,永遠只能追隨著別人走,而很難獲得自己的獨立的話語體系。

所謂二,即二者相互參照。與不能以世界來覆蓋中國一樣,也不能以中國來隔絕世界真相,“中國樂派”也就意味著認可既有的他者而確立自我的價值。相互借鑒是最難,但不可或缺。這里就意味著我們要吸納國外的東西,他之理性思維和我們置換的語言必須強化中國的價值體系和理論話語的檢索,如果我們培養的一代一代人都是西方價值觀,就永遠擺脫不了我們自己的被動局面。

所謂三,指三足鼎立:一是從既往研究出發,把握創作經驗;二要強化理論思維的思辨;三是堅持創新,若僅局限在創作經驗和理論研究兩者之間,依然會發生各種矛盾,不斷創新就有可能創立新的思維來為前兩項做出修正。

所謂四,即四體并立:要有通上意識,向下基點,環顧既往過去傳統,及面向未來。通上意識,是說“中國樂派”是中國音樂學院提出來的對于精英化音樂的一種倡導。音樂原本就是藝術中頂尖的精英化的對象,因此“中國樂派”作為一個觀念的出現,引起社會上的各種輿論關注,它必須在精英的意識上強化,而這個強化又適應我們這個時代恰如其分的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繼承。向下基點,就是要接地氣。對于大眾而言,“中國樂派”也許一開始高深莫測。所以,相對于大眾過去所理解的或者被傳媒所告知的例如西洋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等,“中國樂派”如何來解釋和被認知還需要進一步闡發。環顧既往過去傳統,囊括古往今來中國最出色的作品,而非狹隘地以單一的作品,某一種風格,某一位出色創作者的作品作為他的規范。最后是通向未來,我們大膽想象智能時代的計算機創造的音樂和未來音樂在中西交融之中,中國的音樂將會呈現非凡面貌。

后 記

和王黎光院長的訪談讓我印象深刻,他對于學院發展的強烈愿望和明晰觀念相互襯托,而對于發展“中國樂派”與中國音樂事業的雄心熱情令人感奮。尤其他強調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知中國、愛中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和新時代社會科學家的責任,因此需要中國音樂重塑自信,中華文化需要中國音樂奮發有為,藝術教育需要中國音樂有所擔當等觀念都給人內心震蕩。

猜你喜歡
樂派中國音樂學院文科
中國樂派形成的思想傳統中儒道釋的特殊闡發與貢獻
“長安樂派”不甘寂靜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吟誦的旋律性初探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形成、發展及其歷史地位
豆文科作品
孫文科
敖麗芳 達斡爾的歌聲在中國音樂學院唱響
金湘:建設“中華樂派”的踐行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