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百年歷程和基本經驗

2021-04-17 06:28李斌雄魏心凝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道路

李斌雄,魏心凝(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430072)

“現代化”作為一個國家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變遷的過程,在中國社會最早發生于鴉片戰爭后。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卻是在1921年由中國共產黨開辟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建立近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如何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現代主權國家,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如何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同時期致力解決的具有不同矛盾特點的歷史性課題。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盵2]本文立足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這一關鍵時刻,考察黨帶領人民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和經驗,對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防范風險挑戰、增強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豐富共產黨執政經驗、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探求歷史借鑒。

一、“現代化”的內涵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對“現代化”的探討起源于西方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研究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以后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遷的理論。它最早是一種以西方為中心的發展理論,把西方發達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模仿的樣板,把以工業化為特征的現代化作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貧窮問題的出路。事實上,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歷史證明,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歷史傳統、文化習俗與具體國情,西方的現代化模式難以普適。因此,探索以本國自身獨特的文化為內核的現代化道路是應有之義。目前,學界對現代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生產力的發達程度是衡量是否實現現代化的主要標準,而高度發展的生產力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特征[3];一種觀點認為在各方面追趕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才稱得上實現了現代化[4];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現代化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指包括生產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認識、文化心理、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在內的由傳統文明到現代文明的全面變革[5]??梢?,“現代化”既可作為一個名詞,指一個國家在生產力水平、科學技術、國家治理、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又可作為一個動詞,指落后國家從農業社會多層次地向現代工業社會連續不斷地發展變遷并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實現、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發展過程。

而一個民族或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應當至少滿足如下三個條件:第一,必須建立現代的主權國家。一個國家只有主權完整,才能獨立自主地走上適合自己國情的現代化道路,這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前提。19世紀下半葉以來,阻礙中國社會踏入現代化的最大障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后制度。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始終使我國富強民主文明的愿望成為空中樓閣,證明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是一切現代化毋庸置疑的前提。第二,必須完成以工業化和技術革命為驅動的生產力革命性發展乃至整個生產方式的變革,建立較為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都是走向現代社會的必由之路。第三,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實現以民主和法治為內核的現代政治文明。這是現代化的靈魂所在。一個工業發達卻實行個人專制的國家是不能稱為現代化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滿足上述普遍特征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現在:第一,社會主義國家由無產階級政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后建立,建立后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或人民民主專政。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社會變遷中不乏探索實現現代化的實踐、改革與革命活動,并經歷了器物現代化、制度現代化到思想文化現代化的歷程。其實質都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為模仿對象的西式的現代化,并且都遭遇了失敗。實踐證明,只有科學社會主義道路才是指引中國走向獨立自強的希望。因此,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有步驟地經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就成為中國建立現代主權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必然途徑和政治前提,而人民民主專政就是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具體實現形式。第二,社會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道路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向外剝削落后民族國家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從而推動實現工業化;后發的社會主義國家則與此不同,其不通過剝削無產階級,也不通過剝削其他國家,而通過無產者之間的聯合,通過建立能夠容納社會化大生產的所有制關系,通過無產階級政黨制定有計劃的經濟發展戰略來進行資源配置,逐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走上一條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工業化道路。第三,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相比,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追求實現現代政治文明,所不同的在于其追求的是更加真實、更加平等的政治文明。與資本主義國家保障占統治地位的少數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相區別,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保障的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的自由民主,力圖實現的是消滅剝削和壓迫基礎上的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其最終呈現的現代化是克服了資本主義發展弊病,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均滿足人的發展需求的現代化。以上三點就構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獨特標志。

以上述條件為依據,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實際上可劃分為四個階段:謀求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奠基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時期、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期。這四個階段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歷程

一切現代化的根本前提是現代主權國家的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謀求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開始,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序章。

(一)謀求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時期(1921-1949)

1921年到1949年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設條件、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完成這一任務,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如下探索。

第一,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綱領、目標,對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設計了符合實際的藍圖。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宣布“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承認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6]1,點明了中國共產黨選擇的現代化道路與以往的一切嘗試根本不同,即通過社會革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1922年,黨的二大將這一方向和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為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并首次提出了建立獨立自主的現代主權國家的目標任務,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6]133。并在之后陸續提出了實現“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權”[7]“力爭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的政權”[8],將未來建立現代主權國家的性質和政權組織形式進一步具體化。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此后,中國共產黨對建立什么樣的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現代主權國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一方面,黨對未來謀求建立的現代主權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整體輪廓進行了勾勒。1940年,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旗幟鮮明地指出:“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币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9]12。而這個“新中國”首先是“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再經過發展“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9]20。另一方面,黨對未來新中國的政權性質有了更加符合中國國情的考量。1948年,毛澤東指出我們政權的階級性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但不是僅僅工農,還有資產階級民主分子參加的人民民主專政”[10]。毛澤東對政權性質的定位既符合我國革命時期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需求,又有遠見地團結了受壓迫的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適應未來新中國的建設需求,是對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新發展。這兩方面的論斷鋪墊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基本的設計藍圖,為新中國成立后順利展開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到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盵11]這就指明了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邁向工業化。

第二,中國共產黨重視自身建設,為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組織了一支堅強有力的黨員和干部隊伍,準備了必要的干部資源;同時加強根據地建設和思想宣傳工作,積累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建設經驗和制度治理經驗。符合中國國情、代表中國革命發展必然趨勢的現代主權國家就是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具備共產主義素質的大量干部資源、需要足以動員和整合大多數群眾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一整套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新的制度體系。中國共產黨較早地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發明了思想建黨的方式,并通過組織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等途徑規范黨的組織和干部隊伍。到1948年,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培訓、管理、調配制度,為解放戰爭勝利后順利接管城市,進行政權建設準備了人才資源。同時,中國共產黨還注重軍隊建設,不僅為奪取政權籌備了武裝力量,還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后備人才。解放戰爭后期,為解決接管城市中出現的干部不足問題,大量軍隊干部被委以重任,從各地抽調到南方,緩解了干部短缺的燃眉之急,也為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干部順利嵌入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級政權組織提供了便利。此外,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革命和思想動員將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傳播到人民群眾之中,使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獲得了群眾的意識形態認同和政治合法性認同。

以上探索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章。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奠基時期(1949-1978)

新中國的成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開辟了真正的起點。從這時起,中國共產黨開始按照革命勝利前夕作出的規劃,使我國穩步地向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邁進。這一過程中重點解決兩個矛盾:一是使我國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二是竭力促進我國生產力的提高。這兩個矛盾的解決,構成了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線。

第一,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并對如何實現現代化有了系統的戰略規劃,使我國在這一時期建立并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并建成了基本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1953年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指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盵12]這蘊含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一是保證中國向社會主義的前途邁進;二是通過工業化使我國的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為社會主義強國的建設打下基礎。在總路線的指導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國正式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與此同時,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并運行,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保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方向。在此基礎上,黨的八大通過的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盡可能迅速地實現國家工業化,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盵13]初步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1964年,“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被正式確定為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表明黨認識到科學技術在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在“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指引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國防科技、航天科技、計算機和生物科技等科學技術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改革開放后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關心人民生活與集中發展生產之間的關系、商品經濟與計劃經濟之間的關系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探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解和認識越來越全面、深刻,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F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但如何通過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釋放生產積極性,如何處理發展生產與發展成果的分配、商品流通與計劃經濟之間的關系,是提高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問題。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在領導人民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走過一段彎路,出現了生產關系過于超前、把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對立起來等誤區,從而導致生產關系非但沒有反過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而制約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生產力的提高。對此,黨中央及時糾正錯誤。1958年,黨中央針對人民公社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強調:“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只有生產力發展到某種狀況才會引起生產關系的某種變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盵14]527針對某些急于廢除貨幣、取消商品的主張,毛澤東批評這是不承認客觀規律的表現,并指出:“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盵15]針對某些地區的領導干部只注意生產,忽視群眾生活,致使群眾中出現過度勞累、感染傷寒疫病等現象,毛澤東反復強調要關心群眾生活,并要求各級干部采取工作生活同時并重的方針。這些寶貴的認識表明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對改革開放以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與此同時,這一階段仍未擺脫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的問題,使我國現代化建設出現嚴重曲折。這一教訓也警示我們,一定要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尊重經濟規律,實事求是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時期(1978-2012)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黨的十八大召開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加快推進時期,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安排更加系統、全面。

第一,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認識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拓寬到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發展出貼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使我國現代化建設走上行穩致遠的快速推進階段。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著重“以蘇為師”,雖然曾提出要“以蘇為鑒”,但最終仍未擺脫蘇聯模式;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吸取經驗教訓,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了自己的理解。1979年,鄧小平倡導要探索中國式的現代化,并將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具體化為“小康之家”[16]237。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17],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從物質文明拓展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廣度;1987年,黨的十三大承接改革開放前的“兩步走”戰略,結合時代發展形勢和我國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我國現代化發展的“三步走”戰略,對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長達70年的時間跨度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總體安排。自此,黨中央領導人民沿著這一戰略宏圖砥礪奮進,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劃目標不斷進行細化、補充和調整。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盵18]9并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吧鐣髁x現代化”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層次更加豐富、內容更加系統,成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共同發展并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現代化。

第二,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開辟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這一現代化的新路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方式有了更成熟全面的考慮。1979年,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6]236,為我國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從此,我國現代化建設道路開辟了市場經濟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新路徑。同時,中國共產黨對市場經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市場這一資源配置手段的駕馭能力也越來越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方式的成熟考量。黨認真地為反思市場帶來的經濟發展失衡、生態破壞、分配不公等弊端,在黨的十七大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指出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18]11-12,突出了人民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表明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價值取向,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續性,優化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方式與方法。

(四)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期(2012年至今)

從2012年至今,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時期。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藍圖擘畫了新的篇章,規劃了2020年到2035年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戰略安排。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布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縱深推進,不斷提高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開辟了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新境界。

第一,中國共產黨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價值觀,夯實了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9]789,并在實踐中予以踐行,關注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思想既是對以往關心群眾生活、以人為本的繼承,又是對實踐中出現的“唯GDP”而忽視人民需求做法的糾正。表明黨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價值指向就是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發展需要。一切以犧牲人民群眾利益為代價的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也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根本旨趣的。

第二,中國共產黨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發展的主題,謀劃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方面,2017年,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20]30;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發展的主題。這表明與以往“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4]263“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8]15的認識不同,黨對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見解。把“質量”放在“速度”之前,也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要求的把握。另一方面,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四位一體”總體布局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經歷了從“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21]“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2]到“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29,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把握的深化與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絕不僅僅追求生產力的高度發達,更追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是生產發達、政治民主、文化豐富、環境美麗、社會治理十分健全的社會。

第三,中國共產黨扎實推進新發展理念,開辟新發展格局,拓寬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法論視野。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19]792五大發展理念,對科學文化創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些關系到我國現代化發展全局的五個重大問題進行了探討。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在當前新的國際形勢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3],更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格局的總體調整,表明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決心專注于我國經濟社會的自身發展,保持戰略定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搞活經濟、突破發展瓶頸的決心。

三、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基本經驗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征程,堅持不懈地探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和方法,鍥而不舍地圍繞社會主要矛盾而帶動我國社會發展種種矛盾的解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實現現代化是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就埋藏在中國人心中的愿望。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前途的現代化才是符合我國最廣大人民利益、最受廣大人民擁護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百年探索歷程的初心,黨的領導則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一方面,黨的領導是我國獨立自主走上現代化,開辟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根本前提和保證。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就難以完成,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干涉和掠奪就不會停止,我國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建設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所在。不可否認,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模式長期占據著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在21世紀國際力量對比格局深刻調整的的當下,在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凸顯和國家間零和博弈的思維模式下,西方模式已暴露出不可調和的弊端,面臨著江河日下的窘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黨的領導,能夠最大程度克服現代化過程中資本發展和市場盲目競爭帶來的無序性,克服兩黨輪流執政下的互相掣肘、傾軋以及效率低下的弊端,保證國家大政方針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發揮全國一盤棋的戰略統籌優勢;而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既是堅持百年探索的初心,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又是在當前動蕩變革的世界形勢下,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道路優勢的不二選擇。因此,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百年來現代化建設的首要經驗。

(二)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盵2]這條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一方面,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現代化建設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區別于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重要標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2]。同時,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正確的指引和方向,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展現出巨大優勢。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并不是故步自封的教條,其科學性就在于其全部認識都基于真實的客觀實踐檢驗,具有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品格。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盵24]因此,無產階級政黨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時,必須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核和思想本質,以馬克思主義的主旨精神而非只言片語、以馬克思主義活的方法而非教條來當做自己行動的指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如此。尤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搞清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作用,明確生產力始終是決定因素,不能盲目建立超越當前生產力水平的生產關系;必須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尊重商品交換和市場經濟在激發經濟活力、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中的重大作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我國經濟社會建設,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獲得長足發展。

(三)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證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唯物史觀指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盵2]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不僅包括經濟的現代化、政治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更包括“人”的現代化,是人的生存需求、發展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更高水平的滿足,是力求最終達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和“每個人的發展是一切人發展的條件”的理想狀態。一切無視人民的需求,犧牲人民的利益的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一切滿足人民的需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發展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的百年建設實踐證明了這一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入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路線,關心群眾生活,才能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身于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努力中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從某些工作失誤中也得出了必須關注群眾生活、保障億萬農民利益的經驗教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發展的成果更加向滿足人民需要傾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明確了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為現代化提供了堅實動力。

(四)必須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領導力量

打鐵還須自身硬。早在1939年,毛澤東就指出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強調“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即“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25]。鞏固、強健的黨組織為中國革命提供了組織力量、干部人才和軍隊骨干;為中國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正確而可供遵循的綱領、路線和理論;為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提供了治理資源。這說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的建設的質量和成效,在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漫長而艱辛的事業,要最終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就要把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得堅強有力。尤其在當下,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更加復雜,“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仍然嚴峻,這就需要黨時刻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加強黨的建設,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領導力量。

(五)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及擴張過程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道路無不是建立在剝削后發國家的基礎之上的。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決然與此不同。無論在謀求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現代主權國家時期,還是在正式步入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之后,我國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不侵犯他國領土和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一心一意謀發展。歷史和現實證明,靠剝削、侵略、干涉和制裁其他國家來發展自己的老路已經走不通了。在全球經濟互融互通、休戚與共的今天,人類早已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脫離人類整體而獨善其身。因此,只有所有國家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行為,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而這也是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為世界提供的智慧和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2]。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孜孜不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定不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目標,立志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會愿景,創造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這條道路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揚棄了工具理性為主導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摒棄了零和博弈的傳統思維,堅持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與世界共同謀發展,開辟了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值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回顧百年探索的艱辛歷程,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過往的寶貴經驗,為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交出滿意的答卷。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道路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