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

2021-04-17 14:39馮永利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法治化法律法規中華民族

馮永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對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作出了“十二個必須”的高度總結和精辟概括,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既是對黨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取得豐碩成果的充分肯定,也為新時代繼續在法治軌道上處理民族關系、保障民族團結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是實現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

一、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要以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為根本原則

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處理民族問題一貫堅持的原則立場和根本政策。早在1931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中就規定了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國成立后,無論是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還是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都對各民族平等權利作了全面規定。費孝通先生在《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談到“我們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民族關系之上的,因此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民族一律平等是我們憲法所持的出發點,一切民族和種族,不管他們過去和現在狀況如何,不管他們強弱怎樣,都應在社會所有一切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國家生活及文化生活方面,享有同等的權利”。改革開放后,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征程中,始終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始終注重照顧少數民族的利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得到確立和鞏固,各民族空前團結,開啟了我國民族關系發展史上嶄新的篇章。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一方面要堅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一視同仁、一斷于法,旗幟鮮明地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依法保證各民族平等享有權利、平等履行義務;另一方面要對少數民族的特殊需求依法予以保障,對于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要予以尊重。

二、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要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社會主義法律反映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維護的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是要尊重法律在整個社會調整機制和全部社會規范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一切國家及社會行為均以法律為依據,不以政策、道德、習俗等調整手段或其他社會規范沖擊或代替法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等會議上強調,要增強各族群眾法律意識,維護憲法法律權威,高舉社會主義法治旗幟。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是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始終堅持在法律的范圍內、法治的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善于運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民族工作,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在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時,進退失據,或左或右、忽左忽右、左右失衡,有的將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事和刑事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將發生在民族地區的一般矛盾糾紛簡單歸結為民族問題,有的則一遇“民族”繞路走,畏首畏尾、瞻前顧后,這些都是不能用法治思維分析問題、不會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具體體現。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求黨員干部必須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實踐中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工作、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在法治軌道上統籌力量、化解矛盾、規范行為,確保民族團結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不斷得以鞏固和強化。

三、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要以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規體系為重點

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要緊緊圍繞主線,研究謀劃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納入民族工作法律法規體系。一是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及時穩慎調整完善有關民族工作法律法規,及時反映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回應人民群眾期盼和關切。同時,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實際,建立健全與民族工作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具體規定,推動立法工作的精細化、精準化,提高法律規范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二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注重執法權限的法定性、執法程序的公正性、執法過程的透明性,既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眾感情和心理,又要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三是加強監督體系建設,形成監督合力,加大對民族工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力度,加強對民族關系監測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事態擴大造成不良影響。四是加強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加強民族地區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建設,為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物質條件。五是改革不符合法治規律、不利于依法治理的體制機制,為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六是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廣泛深入地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各族群眾法治觀念,使尊法守法成為各族群眾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法治是新時代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只有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才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始終把準民族工作航向,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這艘巨輪乘風破浪,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猜你喜歡
法治化法律法規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7月起將施行新的法律法規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法律法規與民生新聞
海外房屋出租市場法律法規
最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文件提要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幾點思考
信訪法治化中的權利義務配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