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城市生態公園設計

2021-05-04 16:15王巖
藝術科技 2021年5期
關鍵詞:景觀設計

摘要:公園作為城市中有限的開放空間,對城市居民來說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要建設符合當代審美以及功能的現代城市公園,需要對其城市文脈、周邊環境等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本文以九龍湖公園設計為例,分析九龍湖公園一期的欠缺之處,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造與設計分析,詳細研究其項目概況、設計定位、分區域景觀設計、植物配置等。

關鍵詞:生態公園;九龍湖;景觀設計;濱水改造

中圖分類號:TU5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5-00-02

1 中西方公園發展歷程

14世紀開始,西方國家發起了文藝復興運動[1]。人們認識到“人”是世界的中心,開始擺脫對宗教的崇拜,轉為追求花花世界中的樂趣。人文主義思想被多數人推崇[2]。從那時起,公園服務對象便逐漸由教父皇族轉向廣大平民,公園為適應社會對公園功能和審美的需要而持續發展。

西方的公園發展可分為4個時期,分別是田園模式發展的時期、對稱幾何式公園時期、實用主義設計時期以及多層次發展時期[3];我國古代園林發展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秦漢期間園林生成,之后魏晉南北朝園林出現轉折,隋唐進入園林全盛期,宋代成熟,明清后逐漸沒落[4]。

2 公園存在的意義

隨著城市化的進展,硬質鋪裝取代了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地,樹木的減少導致對風的阻擋作用減弱,城市所用材料熱容量較低,熱傳導率高,帶來了城市熱島效應。人們每天穿行在喧鬧燥熱的城市中,難以親近大自然,城市中的綠色地帶顯得尤為珍貴。而公園為城市輸送了新鮮空氣,有利于緩解當前的生態問題,改善人類居住環境。

2.1 南京市公園當今發展現狀

南京市擁有“綠色城市”的名片,公園發展相對較早。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中心城市已有329個公園,由紀念公園、動物公園以及古典公園、風景名勝區類公園組成[5]。其中,綜合性公園約有40余個,占地面積達4500多公頃。知名度較高的有毗鄰南京林業大學的玄武湖公園以及南京市莫愁湖公園、白鷺洲公園,這3所公園皆有濱水景觀,與本文將研究的九龍湖公園有不少相似之處。近年來,南京市逐漸加快了綜合類公園的開放速度,對于人流量較大的一些公園也僅作限流處理。

2.2 現代公園應遵循的部分原則

2.2.1 文化性

九龍湖公園改造要兼顧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周邊歷史事件,要增強九龍湖公園景觀的地域感,以弘揚歷史文化、傳承地域承載的歷史精神為基點進行建設,為九龍湖公園注入新的靈魂。

2.2.2 地域性

目前九龍湖公園并無較大的地形起伏,因此,在后續建設中,公園應以視覺層次建設為中心[6]??梢栽谥胁吭黾佑慰托蓓行?,增添層次,在東部設置親水平臺,與燒烤區結合。

2.2.3 人本性

人本性原則要求為人服務,公園內的景觀設施要與景觀匹配,公共廁所、售賣亭等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應盡量覆蓋大部分公園場地,以滿足城市居民及游客的需求。具體形式如下:提供運動空間——為各種年齡段的人群設置豐富的活動空間;設立社交場所——設置茶室、廊架、坐凳、運動場等公共活動空間,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激發兒童想象力——設置兒童活動樂園,以五感為主題,寓教于樂,親近大自然。

2.2.4 可持續性[7]

近兩個世紀以來,地球資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發利用[8]。進入21世紀以后,人們意識到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為解決資源匱乏這一問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得到大力提倡,生態公園設計中也要堅持這一原則。生態公園本身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作為濕地公園的九龍湖公園,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生態環境問題,公園設計要在盡量不破壞原有生態體系的基礎上,在保留原有喬木的前提下,引進適合在長江下游地區栽種的植物。

3 九龍湖公園及其周邊生態設計方案

九龍湖公園素有“江寧大草坪”之稱[9],公園中寬闊的草坪可以為人帶來心曠神怡、返璞歸真的感受,使人們從喧鬧的城市回歸到大自然[10]。在此游玩過的游客也紛紛給出了好評,因此需要對草坪部分予以保留,并進行適當改造(圖1)。

公園周邊居住區為高端樓盤及聯排別墅,居民消費水平以及審美要求相對較高,故公園內景觀設施的美感及意境也應適應當地居民的需要。還有不少游客會去九龍湖公園野餐燒烤,享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所以公園濱水區域設置有燒烤區,燒烤區內無易燃植物,還設置了相關的規定要求。

3.1 南京九龍湖公園已有條件[11]及不足

南京九龍湖公園二期建設目前已完成,設計優于九龍湖公園一期,設置有行走路線及景觀空間,可以滿足人們散步休息、周末閑逛等需求[12]。然而,公園景觀節點設置的精細程度、空間的層次劃分以及景觀美感還存在不足,在空間特有的精神內涵展示方面也有欠缺。

3.2 項目區位分析[13]

九龍湖公園位于南京市江寧區,北部和東部有牛首山河環繞,形成了兩面環水的濕地景觀;西側有著名的佛教發源地牛首山,距離市中心約30公里,南京地鐵三號線可直達。此地段位于文江寧開發新區,建設有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環繞九龍湖公園的是一些中高端居民區,環境相對優美、整潔。

3.3 總體設計定位——運動與五官感受(聞觸味視聽)結合[14]

公園面向的人群是江寧開發區內人群,主要為居民、公司職員、科研人員、商務人士以及部分游客,主要從以下方面出發滿足其需求:游憩休閑——朋友聚會、家庭野餐等戶外體驗;戶外健身——球類運動(籃球、網球……)、慢跑、輪滑等;企業活動——形象展示宣傳及公益活動;生態體驗——打造森林氧吧,實現自然濕地凈化[15],充分調動人的味覺、觸覺、聽覺、嗅覺及視覺,結合運動釋放人的天性,使人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文化體驗——城市形象塑造、文化展覽展示以及科普教育等。

九龍湖公園發揮美化城市生態環境、作為江寧區九龍湖區域的形象地標、為附近居民提供游憩休閑的娛樂空間、科普教育等功能,可以被定位為綜合性的城市濕地公園。

本設計方案的目標包含3個方面[16]:生態目標——利用已有條件,通過水景與林地、草地的景觀塑造、濕地的保護與改造,提升九龍湖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社會目標——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觀,營造多功能景觀設施,以滿足各個年齡段人群對公園的不同需求;經濟目標——通過景觀塑造提升周邊土地的價值。

3.4 植被改造[17]

保留原有成片喬木并加強管養,對植物定期進行修枝、養護,結合草地以及建筑小品營造林間景觀,利用現有水資源就近澆灌[18]。景觀效果以“疏朗”為主調,道路和活動場地要在滿足人們遮陰需求的基礎上營造開闊的活動草坪空間。要多應用本土植物,結合其形態、花色、香味合理布置,植株形成的生態環境要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從眼、耳、鼻、舌、身各方面帶來豐富體驗,做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五官感受要分區域設置,在行進游覽路線中依次展示。

視:要通過植物組團配制、高低層次的變化、喬灌木顏色配置,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愉悅。

聞:選擇芳香型植物布置公園,但不可選擇味道過于刺激或花粉過多的植物,以免對鼻炎哮喘病人造成影響。

味:結合景觀樹種種植部分果樹或設置采摘園

濱水植物配置:不規則地種植耐濕植物品種[19]??梢匝睾拥缆愤B續種植,在保證整體簡潔、疏朗的基礎上,豐富水岸邊緣植物品種,種植開花及色葉植物。

在停車場部分,除了應為車道提供噪聲屏障外,還要在邊緣設置醒目的綠色標志。多種層次的喬木可以為人行道與公園提供視覺上的聯系。

3.5 中部水體相應改造

九龍湖公園內部還有著池塘區域。應在治理好水體環境的基礎上,設置自然式濱水區與水上活動空間,其中,植物配制與水景設置尤為重要。景觀植物是水域與土壤部分的銜接,以類橋的形式連接兩岸,是自然濱水景觀的重要構成。還可設置濱水碼頭廣場以及釣魚平臺(圖2)。

公園兩面被河水環繞,且長江下游地區受洪澇災害的影響較小,因此可設置濱水廣場,濱水區域由道路與寬闊的廣場交錯排布[20]。此外,還可在水面上設置親水平臺,方便人們休憩、觀景或開展親水活動,這也能為人們交流提供集中場所。

4 結語

現代生態公園在滿足人們正常游樂觀景需求的同時,要更注重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體驗,要通過各個景觀節點之間的聯系,突出城市公園的精神內涵,加強公園與城市文脈之間的聯系。九龍湖公園作為江寧開發區的濱水生態公園,要完善功能設施,發揮調節周圍環境的作用,為該類公園景觀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江文力,熊瑤.江山蘸綠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瘦西湖徐園造園手法評析[J].園林,2018(03):20-23.

[2] 莊佳.藝術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大眾文藝,2019(14):204-205.

[3] 張海怡,蔣暉.論南京非遺剪紙的現狀及發展前景[J].美術教育研究,2020(11):41-42,45.

[4] 馬媛,蔣暉.論明朝江南地區城市發展下的妝奩研究[J].大眾文藝,2019(19):68-69.

[5] 尤晶晶.揚州“乾隆下江南”主題視角下的大運河文化創意與衍生設計初探[J].大眾文藝,2019(21):97-98.

[6] 盛家琛,張寧.淺析攝影對印象派繪畫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52-53.

[7] 陸遜彪,湛磊.淺析蠟染工藝在現代藝術創作中的局限性[J].大眾文藝,2019(22):132-133.

[8] 王浩哲,張寧.淺談國內低成本電影發展現狀——以《心迷宮》為例[J].大眾文藝,2019(22):195-196.

[9] 康露露,孫琦.地鐵廣告與互動媒體技術[J].藝海,2020(4):88-89.

[10] 張寧,李君嫻.從《綠皮書》看當下美國黑人的處境[J].大眾文藝,2019(23):188-189.

[11] 徐靖雯,湛磊.“畫無定法”VR繪畫研究與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20(14):28-29.

[12] 劉玉林,張乘風.兒童家具——“搖籃”的演變分析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4):28-29.

[13] 施恒,張乘風.閩南古厝在室內裝飾中的創新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8):120-121.

[14] 李佳未,梁晶.空氣鳳梨在室內環境中的應用[J].藝海,2020(6):112-113.

[15] 張彥鋒,王小檸.江南園林敘事結構中的點、線、面、體[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02-103.

[16] 吳雙雙,李永昌,孫云鴻.宋代文人畫審美與現代平面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20(2):60-61.

[17]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觀的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設計研究——以東莞萬科中天城市花園兒童“活力谷”景觀設計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3):94-95.

[18] 李欣,王夕倩,錢麗紅.現代化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美學[J].藝海,2020(5):88-89.

[19] 宋婷婷,李雪艷.南通藍印花布藝術傳承及文創產品創新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76-77.

[20] 劉雨柯,駱瑋,葛雪恒.淺析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下的攝影藝術[J].藝術科技,2020,33(3):97-98.

作者簡介:王巖(2000 —),男,河北定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城市景觀設計)。

指導老師:王小檸(1987—),女,江蘇徐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外美術理論、園林藝術。

猜你喜歡
景觀設計
梁燕鶯景觀設計作品選登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特色城中村景觀設計初探——以建榮村為例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別墅庭院景觀設計初探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探討現代景觀設計中意境的體現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