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越離譜越勵志?

2021-05-07 07:42任蒙
雜文月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離譜鐵棒草船借箭

任蒙

沒想到自己一把年紀還常想起當年讀過的小學課文,也很關心當今孫輩讀的是些啥。

“鐵棒磨針”這篇課文,穩居小學語本至少半個世紀,幾代人都讀過。李白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老嫗磨杵花工夫之大,堪稱“死辦法”,用這故事來鼓勵孩子讀書用功,似乎再適合不過。我的確記了它一輩子,不是因為它感染了我,而是因為它離譜。

我學這篇課文那會兒,正是時不常幫村里奶奶們“穿針引線”的年齡,因此我懂得用來縫紉的鋼針必須是鑄了針鼻的,就是針眼兒。所以,我總納悶:如果針非得用鐵棒磨出來,李白見到的那個老奶奶為啥不選一根細點的鐵棒呢?即使老奶奶能夠把一截粗鐵棒磨成細針,但想必她也沒辦法在針上鑿出小孔,沒有針眼兒又有何用?

李白是天賦極高的人,一生瀟灑散漫,沉湎杯盞,以他的性子,孩提時代也不會對老太太這種愚不可及的蠢事產生興趣。原來,這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出自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這本地理類的筆記匯編距離李白生活的時間約500多年。我讀過的兩本李白傳記里面,都沒有寫他這段“經歷”。古人假托李白編個故事,我們又拿這個傳說激勵兒童,但又如此不靠譜,不如選一篇“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寓言,或許恰當些。

近些年,《愚公移山》受到的質疑也越來越多。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愚公為什么要移山而不是修路或者是搬家?可是,假如愚公不“愚”,懂得修路或者搬家是科學的選擇,這個寓言故事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前提。

寓言創作的一個重要思路,是運用夸張手段,包括極度夸張,將人物的行為進行放大處理,以達到啟示和勸誡讀者的效用。于是,放大了的錯誤,往往錯得離譜,而放大了的“正確”也流于荒誕。

還有《草船借箭》,早已是課文中的經典。課文里說,曹操急速從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共有一萬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我估算了一下,按照拉弓射箭的施展間距,一萬多人如果一字排開,至少要站成十來公里的長陣,如果分兩排輪流發射,也需要四五公里的戰線。諸葛亮指揮的“二十多條戰船”能夠排成多長隊列接受“箭雨”?這種故事可謂破綻百出。

歷史上本無草船借箭,現在唯一能夠找到的依據,是《三國志》記載孫權的經歷。孫權借著濃霧乘船闖入曹營水域,船體一側中箭過多,他恐船傾覆,下令將船調轉,讓另一側同樣受箭,從而得以逃脫,還收獲了一堆箭,但這已經是赤壁水戰五年之后的事情。像《草船借箭》這樣完全靠僥幸手段籌集戰爭物資的戰場決策者,從古到今找不出一個來,而《三國演義》為了神化孔明,設置了不少這種玄而又玄的“錦囊妙計”,假如真實的作戰按他這種計謀去指揮,還未開打就已輸定了。魯迅曾批小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草船借箭》肯定是其“狀妖”之一。

我們是個“文章大國”,挑選靠譜一些的、經得起推敲的故事進課本教孩子,其實并非難事。比如,《西門豹治鄴》講述的是一個正直官吏面對邪惡,針鋒相對,以牙還牙,還充滿斗爭機智,讀后大快人心,滿滿的“正能量”啊。還有歐陽修的《賣油翁》,一句“唯手熟爾”讓善射神手陳堯咨心服口服,也使無數孩子深受啟示。

樹上一百只鳥,被打下一只還剩下幾只?這是一個流行很久的“腦筋急轉彎”,近年被人“反其意”制作成視頻。視頻里,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是不按“正常思路”回答,反而接連問老師:這群鳥中有沒有耳聾的,聽不見槍聲沒有飛走?會不會有只鳥與被擊中的鳥生死相戀而不愿離開它?等等。孩子們一個接一個提問,還真不像有意“找歪”,直到把老師問得精疲力竭、無言以對。這時,我卻開懷笑了。我從他們的這些“怪問題”中看到是可貴的逆向思維,是孩子的質疑精神。

然而,上面講的只是“搞笑段子”,是刻意編導出來的。當孩子們正兒八經地坐進教室,大部分都會變得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老師自己當年也是聽話過來的。對于課本上的荒誕故事,自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孩子站出來質疑。

中小學課文不是“哄孩子”的,很多人可能忘記了自己在大學學了什么,卻記得中小學課文。更有成千上萬的語文老師將心血傾注在一篇千兒八百字的文章里面,查閱資料,設計教案,字字句句都要琢磨多少遍。

這些年來,自己有些短文和詩歌被選入幾種輔讀教材和各地的語文試題,雖然不是正式教材,卻也自感欣慰。我一直認為,編寫教科書是一項鄭重、神圣的事情,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像出高考試題那樣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進行,至少要廣泛聽取語文老師的意見。

猜你喜歡
離譜鐵棒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鐵棒錘質量標準研究
草船借箭
孩子性格內向就是沒出息?我們真的錯得太離譜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