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羧基麥芽糖鐵的臨床研究進展

2021-05-08 05:40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硫酸亞鐵鐵劑鐵蛋白

陳 敏

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南京 211112

成人含鐵量為35~45 mg·kg-1,約75%的鐵與血紅蛋白結合,其余的鐵與肌紅蛋白、轉鐵蛋白及多種酶系(如細胞色素、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結合;人體鐵主要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于肝細胞以及肝、脾、骨髓等組織的單核-巨噬系統中[1]。鐵不僅與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結合負責氧的運輸,還與氧化磷酸化、細胞呼吸及DNA 的合成密切相關[2]。缺鐵影響著世界約25%的人口[3],原因包括鐵攝入量不足、胃腸道吸收障礙、胃腸道出血、尿毒癥、慢性炎癥及反復靜脈抽血等。缺鐵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破壞患者的生理、情感和認知功能[4],因此必需進行補鐵治療??诜F劑(如硫酸亞鐵,1946 年上市)因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常用于缺鐵性貧血的治療。然而,由于口服鐵劑為二價鐵,長期服用會發生明顯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如惡心、腹脹、腹瀉、疼痛等),使患者依從性大大降低,特別是伴有胃腸道疾病患者[5]。對于口服鐵劑不耐受或療效不佳的貧血患者,靜脈鐵劑是很好的治療選擇。蔗糖鐵、葡萄糖酸鈉鐵、高分子量右旋糖酐鐵、低分子量右旋糖酐鐵、羧基麥芽糖鐵、納米氧化鐵、異麥芽糖鐵等靜脈鐵劑分別于1950、1959、1992、1996、2007、2009、2010 年在歐洲或美國首次上市,不同靜脈鐵劑的主要特征如表1 所示(參考各品種美國上市說明書)。

表1 不同靜脈鐵劑的主要特征*

羧基麥芽糖鐵是新一代靜脈鐵劑,具有單次給藥劑量大、起效快、不良反應小、使用方便等優點,已在歐盟、美國、日本獲批,用于治療口服不耐受、或療效不佳、或非透析依賴性慢性腎病患者的缺鐵性貧血。羧基麥芽糖鐵可用于治療其他原因(如胃腸道疾病、腫瘤、手術等)所致的缺鐵性貧血。目前對其開展了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發表的文獻主要集中在藥學研究方面,涉及臨床研究的內容相對較少且不全面,為了更好地了解該藥在臨床的應用情況,以“Ferric carboxymaltose”“Iron-deficiency anemia”“Clinical study”等為關鍵詞,對PubMed、Elsevier、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收錄的2000 年1 月~2019 年10 月發表的文獻進行檢索。結果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12 篇,其中有效33 篇?,F就羧基麥芽糖鐵臨床研究進展進行歸納綜述,以期為該藥的臨床使用提供參考。

1 羧基麥芽糖鐵在腎病相關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貧血是慢性腎病患者主要的發病原因,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腎病患者缺鐵很常見,非透析患者的發生率約50%,透析患者的發生率更高[6]。慢性腎病患者缺鐵的原因包括血液的隱性丟失、感染、系統炎癥狀態、外科手術、反復靜脈抽血、吸收障礙、紅細胞存活期縮短等。透析患者的缺鐵原因還包括血液在透析設備中的滯留。透析患者每年丟失的鐵估計超過2000 mg,非透析患者鐵的丟失量尚不確定[6]。由于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提升血紅蛋白(Hb)含量,會增加慢性腎病患者發生中風、血栓和死亡的風險[7],因此慢性腎病患者首選補鐵來糾正貧血。

Onken JE 等[8]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多中心、非劣效、開放標簽的臨床研究(REPAIR-IDA),比較羧基麥芽糖鐵和蔗糖鐵治療非透析慢性腎病患者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2584 名患者[Hb≤11.5 g·dL-1且腎小球濾過率(GFR)<60 mL/min/1.73 m2或GFR<90 mL/min/1.73 m2伴腎損傷],按1∶1 隨機分配。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分別于第0 天和第7 天接受該藥靜脈注射,每次不超過750 mg 鐵,總量不超過1500 mg;蔗糖鐵治療組患者在0~14 d 內共接受5 次該藥靜脈注射,每次200 mg 鐵,總量1000 mg。結果顯示,首次給藥后56 d 內,羧基麥芽糖鐵組和蔗糖鐵組Hb 升高幅度均值分別為1.13 g·dL-1和0.92 g·dL-1。羧基麥芽糖鐵組Hb 升高幅度≥1.0 g·dL-1的占比,顯著高于蔗糖鐵組(P<0.05),分別為48.6%和41.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類似,但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靜脈注射羧基麥芽糖鐵治療非透析慢性腎病患者缺鐵性貧血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替代蔗糖鐵多次低劑量給藥的治療方式。

Macdougall IC 等[9]開展了一項56 周、開放標簽、多中心、前瞻性、隨機、三臂臨床研究(FIND-CKD),比較羧基麥芽糖鐵(高、低組)和硫酸亞鐵治療非透析慢性腎病患者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626 名患者〔Hb:9~11 g·dL-1;鐵蛋白含量<100 μg·L-1或鐵蛋白含量<200 μg·L-1且轉鐵蛋白飽和度(TAST)<20%;GFR<60 mL/min/1.73 m2;4個月內未接受過EPO 治療〕,按1∶1∶2 隨機分配入羧基麥芽糖鐵高鐵蛋白目標治療組(血清鐵蛋白:400~600 μg·L-1):羧基麥芽糖鐵低鐵蛋白目標治療組(血清鐵蛋白:100~200 μg·L-1):硫酸亞鐵治療組。羧基麥芽糖高鐵蛋白組和其低鐵蛋白目標治療組初期分別補充1000 mg 和200 mg 鐵(當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100 μg·L-1);在初期給藥后4~48 周內根據患者鐵蛋白含量繼續補充適量的鐵。硫酸亞鐵治療組患者每次口服100 mg 鐵,每天2 次,連續52 周。初次給藥后8 周內,除特殊需要,患者不能接受EPO、輸血或其他針對貧血的治療。結果顯示,羧基麥芽糖鐵高鐵蛋白目標組、羧基麥芽糖鐵低鐵蛋白目標組、硫酸亞鐵治療組補鐵后還需采取其他貧血治療措施的患者比例分別為23.5%、32.2%、31.85%;Hb升高幅度分別為1.4 g·dL-1、0.9 g·dL-1、1.0 g·dL-1;Hb 升高幅度≥1.0 g·dL-1的占比分別為56.9%、34.2%、32.1%。各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類似。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與口服硫酸亞鐵治療組相比,羧基麥芽糖鐵高鐵蛋白目標治療組血清鐵蛋白可以更快達到400~600 μg·L-1,Hb 可以更快恢復到正常水平并減少其他貧血治療措施,如EPO 的使用。

2 羧基麥芽糖鐵在心血管疾病相關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成人患慢性心衰的的比例為1%~2%,老年人患慢性心衰的比例則超過10%[10]。即使經過適當的治療,慢性心衰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較高。并發癥對慢性心衰的癥狀、疾病進展及預后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缺鐵是慢性心衰的一個主要的并發癥,影響約50%的患者[11]。鐵作為線粒體呼吸鏈蛋白的一種重要成分,是每個活細胞代謝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特別是對于高能量需求組織(如心肌、骨骼肌等)。缺鐵會降低氧的轉運和骨骼肌對氧的利用,同時還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引起左心室肥大和擴張。事實上,慢性心衰伴左心室射血分數嚴重下降的患者,其心肌鐵濃度下降明顯,提示鐵可能在心臟衰竭的病理生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

Anker SD 等[13]開展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FAIR-HF),評價羧基麥芽糖鐵治療慢性心衰伴缺鐵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459 名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降低和紐約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的患者?;颊逪b 含量在9.5~13.5 g·dL-1。缺鐵的診斷標準為血清鐵蛋白含量<100 μg·L-1或血清鐵蛋白含量<300 μg·L-1且TAST<20%。主要的研究終點為給藥后24 周患者自身的總體評價及NYHA 分級?;颊咂鸪趺恐芤淮戊o脈補充200 mg鐵,至總量達到患者所需鐵量,隨后每月一次靜脈補充200 mg 鐵至血清鐵相關指標檢測值恢復正常。結果顯示,羧基麥芽糖鐵初始治療后24 周,約50%患者自述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而生理鹽水對照組的比例為28%;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NYHA 分級為Ⅰ~Ⅱ級的比例為47%,而生理鹽水對照組這一比例為30%。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6 個月內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患者相比無顯著性差異。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通過不間斷地補充羧基麥芽糖鐵可以改善慢性心衰缺鐵患者的癥狀、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

Ponikowski P 等[14]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CONFIRM-HF),評價羧基麥芽糖鐵治療慢性心衰伴射血分數降低缺鐵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304 名具有非固定癥狀的慢性心衰缺鐵患者(LVEF≤45%,Hb<15 g·dL-1),隨機分為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主要的研究終點為給藥后24 周內患者6 分鐘步行距離的變化?;颊哐a鐵總量根據Hb 含量和體重計算。在前期6 周的鐵糾正期,患者單次靜脈注射500 mg 或1000 mg 鐵,總量不超過2000 mg;在隨后的維持期,若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和TAST 值仍提示缺鐵,則在第12、24、36 周分別再補充500 mg鐵。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給藥后24 周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6 分鐘步行距離明顯改善(P<0.001),該效果一直維持到第52 周。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通過一年內糾正期和維持期,不間斷地補充羧基麥芽糖鐵可使慢性心衰缺鐵患者的心肺功能、癥狀及生活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并降低患者因心衰病情加重而入院的頻率。

3 羧基麥芽糖鐵在胃腸道疾病相關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炎癥性腸?。↖BD)是一組病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疾病,主要有克羅恩?。–D)和潰瘍性結腸炎(UC),癥狀主要為腹瀉、腹痛、發熱及關節、皮膚、眼的癥狀[15]。由于潰瘍腸黏膜部位慢性血液流失及鐵攝入、吸收的破壞,缺鐵性貧血成為IBD 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約3/4 的患者受此影響[16]。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方式應依據患者的嚴重程度進行選擇。由于其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口服鐵劑常用于缺鐵性貧血的治療。然而,患有胃腸道疾病的貧血患者服用鐵劑常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腹脹、腹瀉、疼痛等),使依從性大大降低。多數患者,特別是伴有鐵吸收障礙的患者不能耐受高劑量的口服鐵劑以補充體內血液的持續丟失。因此,靜脈鐵劑是該類患者很好地治療選擇。最近,《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指南》[17]指出,用靜脈鐵劑比口服鐵劑起效快,耐受性好;對于口服鐵劑不耐受且Hb<10 g·dL-1或需使用EPO 的炎癥性腸病IBD 患者,靜脈鐵劑應作為一線治療用藥,而口服鐵劑可用于口服耐受、無臨床癥狀的輕度貧血的炎癥性腸病患者。

Kulnigg S 等[15]研究了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納入200 名患者,按2∶1 分為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和口服硫酸亞鐵治療組。羧基麥芽糖鐵組患者每間隔一周單次靜脈輸注不超過1000 mg,直至總量達到患者計算所需要的補鐵量;硫酸亞鐵組患者每次口服100 mg,每天2 次,連續12 周。主要的治療終點是給藥后12周內患者Hb 的升高幅度。結果顯示,羧基麥芽糖鐵組Hb 均值從8.7 g·dL-1升高至12.3 g·dL-1,非劣效于硫酸亞鐵組(Hb均值從9.1 g·dL-1升高至12.1 g·dL-1);但給藥2 周和4 周后,羧基麥芽糖鐵組患者Hb 升高幅度>2 g·dL-1的比例明顯高于硫酸亞鐵組。給藥2 周后,羧基麥芽糖鐵組患者血清鐵蛋白從5 μg·L-1快速升高至323.5 μg·L-1,隨后逐漸降低,至12周后達43.5 μg·L-1;而給藥后12 周內,硫酸亞鐵組患者血清鐵蛋白則從6.5 μg·L-1逐漸升高至28.5 μg·L-1。羧基麥芽糖鐵組和硫酸亞鐵組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8.5%和22.2%,因不良反應而停藥的患者比例分別為1.5%和7.9%。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貧血是有效和安全的,單次或少次大劑量給予羧基麥芽糖鐵后其療效與每天兩次連續12 周給予口服硫酸亞鐵相當,且能更快提升Hb 含量和恢復體內鐵儲存。

Evstate R 等[18]開展了一項納入485 名患者的大型隨機對照、非盲、多中心臨床研究,比較了羧基麥芽糖鐵和蔗糖鐵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貧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及經濟性。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最多靜脈輸注3 次,每次500~1000 mg,總量不超過1500 mg,;蔗糖鐵治療組患者最多靜脈輸注11 次,每次200 mg,總量不超過2000 mg。主要研究終點為治療后12 周Hb 升高幅度≥2 g·dL-1的患者比例。結果顯示,治療完成時,羧基麥芽糖鐵組和蔗糖鐵組的到院頻次分別為2.1 次和5.8 次;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Hb 升高幅度≥2 g·dL-1的比例為65.8%,明顯高于蔗糖鐵治療組的53.6%(P<0.01)。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耐受性良好,藥物不良反應類似。羧基麥芽糖鐵組治療的總費用較低,比蔗糖鐵治療組的費用低25%。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貧血是有效和安全的,少次、大劑量給予羧基麥芽糖鐵的療效優于多次、低劑量給予的蔗糖鐵,且患者依從性更好,總費用更低。

Stein J 等[19]在德國101 個中心開展了一項前瞻性、非干預的上市后研究,評價了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和方便性;總共224 名患者納入評價,127 名為克羅恩病,97 名為潰瘍性結腸炎?;颊呓邮苤委熆傝F劑量均數為1139 mg(100~4800 mg),76.6%患者的治療劑量在500~2000 mg。結果顯示,經羧基麥芽糖鐵治療后,Hb恢復正?;蛏叻龋? g·dL-1的患者比例為63.3%,未見該藥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病例。該藥可以單次快速、大劑量使用,給醫生用藥帶來了方便,也給患者節省了時間。

4 羧基麥芽糖鐵在腫瘤相關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貧血和缺鐵是實體瘤和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特別是經化療的腫瘤患者[20]。貧血使人感覺乏力,破壞生理功能并降低生活質量。貧血還可能破壞腫瘤對治療的反應,從而降低總體生存率。腫瘤患者貧血的潛在原因是腫瘤本身或化放療等毒性所致炎癥因子釋放增加,從而破壞了紅細胞再生活性和鐵自穩。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指南[21]推薦,接受化療的患者若發生貧血(Hb≤11 g·dL-1或Hb 降低幅度達2 g·dL-1)和缺鐵(血清鐵蛋白<100 ng·mL-1)應補充靜脈鐵劑。

Steinmetz T 等[22]研究了羧基麥芽糖鐵治療腫瘤化療相關貧血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共納入619 名患者,分為羧基麥芽糖鐵單獨治療組和羧基麥芽糖鐵聯合EPO 治療組,患者補鐵的總劑量平均為1000 mg。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給藥后12 周Hb 升高幅度。結果顯示,與基線數據相比,治療后12 周羧基麥芽糖鐵單獨治療組Hb 含量顯著升高,幅度達1.4 g·dL-1;羧基麥芽糖鐵聯合EPO 治療組Hb 升高幅度達1.6 g·dL-1;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絕對缺鐵(血清鐵蛋白<100 ng·mL-1)和功能性缺鐵(TAST<20%;血清鐵蛋白≥100 ng·mL-1)患者接受羧基麥芽糖鐵治療后血紅蛋白水平均能得到顯著提升。羧基麥芽糖鐵耐受性良好,僅2.3%的不良反應可能與藥物相關。此試驗結果表明,羧基麥芽糖鐵可單獨用來治療腫瘤患者化療所致相關的貧血,以避免功能性缺鐵患者因EPO治療無效或EPO 給藥劑量過大引起死亡率增加的風險。

Hedenus M 等[23]開展了一項探索性、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評價羧基麥芽糖鐵單獨使用治療惡性淋巴瘤患者功能性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19 名功能性缺鐵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總量1000 mg)和對照組(常規對癥支持治療)。主要研究終點為給藥后8 周Hb 升高幅度。結果顯示,治療后8 周羧基麥芽糖鐵組Hb 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羧基麥芽糖治療組患者給藥2周后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20%,6 周后Hb 含量>11 g·dL-1,而對照組患者TSAT 和Hb 從未達到上述臨界值?;颊吣褪苄粤己?,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羧基麥芽糖鐵單獨使用治療惡性淋巴瘤患者缺鐵性貧血是有效和安全的,無需聯合其他促紅細胞生成藥物。

5 羧基麥芽糖鐵在手術相關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術前和術后貧血是骨科大手術患者的常見現象[24]。圍手術期貧血會增加輸血風險。輸血引起的排異反應和貧血會增加患者術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輸血僅一過性增加Hb 的水平,同時帶來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如術后感染)[25]。除了血液丟失,手術相關的炎癥反應也會通過破壞鐵的自穩而影響Hb 的水平。促炎因子(如IL-6,TNF-α)能夠增加鐵調素(hepcidin)的表達,使鐵的外排轉運蛋白ferroportin 失活,導致腸上皮及巨噬細胞內的鐵無法運出細胞進行利用。因此,圍手術期及術后貧血患者均需快速補鐵,以維持機體的需要[26]。雖然口服鐵劑推薦用于術前缺鐵性貧血患者;但其對下肢關節成形術患者術后貧血無效。對于慢性炎癥所致功能性缺鐵患者,靜脈鐵劑的療效明顯優于口服鐵劑。靜脈鐵劑不僅能降低術后貧血患者的輸液需求,還能改善患者的活動、康復和預后。

Bisbe E 等[27]開展了一項前瞻性、單盲、隨機對照試驗來比較羧基麥芽糖鐵和口服硫酸亞鐵治療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貧血的有效性。將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貧血且未經輸血治療患者(Hb:8~12 g·dL-1)隨機分為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根據術后2 天機體缺鐵量計算,共補鐵700~1000 mg)和硫酸亞鐵治療組(從第7 天開始,每天100 mg),隨后監測患者的Hb含量、鐵狀態、生活質量和活動情況,直至第30 天。在161 名術前非貧血患者中,有122 名(75.8%)術后24h 內發生貧血并納入研究,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60 例,硫酸亞鐵治療組62 例?;颊逪b 含量持續下降至第4 天達最低,隨后逐漸升高。結果顯示,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Hb≥12 g·dL-1的比例(42.3% vs.23.5%)及增加幅度(1.7 g·dL-1vs.1.3 g·dL-1)均顯著高于硫酸亞鐵治療組。術后Hb<10 g·dL-1患者接受羧基麥芽糖鐵治療后Hb 增加幅度(2.4 g·dL-1vs.1.1 g·dL-1)明顯高于接受硫酸亞鐵治療患者。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活動類似;但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常規活動評分更高。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未見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全膝關節置換術前未見貧血的患者術后發生貧血的風險很高?;颊咝g后接受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獲得的益處明顯高于口服硫酸亞鐵,特別是對于術前缺鐵和/或術后嚴重貧血的患者。

Kim YW 等[28]開展了一項單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研究羧基麥芽糖鐵治療因根治性胃切除術所致等容性貧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納入228 名患者(患者補鐵1~2 次,每次輸注500~1000 mg),安慰劑組納入226 名患者(輸注生理鹽水)。結果顯示,補鐵后12 周,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Hb 升高幅度≥2 g·dL-1的比例(92.2%vs.54%)、血清鐵蛋白含量(233.3 ng·mL-1vs.53.4 ng·mL-1)、轉鐵蛋白飽和度(35% vs.19.3%)均顯著高于安慰劑對照組。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安慰劑對照組(6.8% vs.0.4%);但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張均鈞等[29]比較了右旋糖酐鐵與蔗糖鐵治療胃大部分切除術后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共納入90 例患者,兩組均45 例,患者均每次給予100 mg,每周3 次,連續兩周。結果顯示,右旋糖酐鐵治療組與蔗糖鐵治療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3.3%和90%(P>0.05),不良反應率分別為17.8%和6.7%(P<0.05)。

以上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羧基麥芽糖鐵治療胃大部分切除術后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與蔗糖鐵相當,但使用更加方便,患者依從性更好,安全性優于右旋糖酐鐵。

6 羧基麥芽糖鐵在婦產科疾病相關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月經過多是非絕經期女性發生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30]。Ikuta K 等[31]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非劣效研究,比較羧基麥芽糖鐵和蔗糖鐵治療由于月經過多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研究共納入238 名患者(Hb:6~10 g·dL-1),按1∶1 隨機分配,根據患者的體重和Hb含量確定所需補鐵總量。結果顯示,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組患者Hb 升高幅度≥2 g·dL-1的比例為97.5%,與蔗糖鐵治療組類似;但治療4 周后Hb 升高幅度≥2 g·dL-1的比例高于蔗糖鐵組。羧基麥芽糖鐵組患者治療2 周后血清鐵蛋白含量達峰值359 ng·mL-1,隨后逐漸降低至12 周時的80 ng·mL-1。蔗糖鐵組患者治療6 周后血清鐵蛋白含量達峰值219 ng·mL-1,隨后逐漸降低至12 周時的94 ng·mL-1。羧基麥芽糖鐵組患者治療4 周后TAST 達峰值29.15%,隨后逐漸降低至12 周時的22.18%。蔗糖鐵組患者治療6 周后TAST 達峰值31.53%,隨后逐漸降低至12 周時的24.4%。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分別為37.8%和32.8%,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以上試驗結果表明,少次、大劑量給予羧基麥芽糖鐵治療月經過多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是有效和安全的,療效不遜予蔗糖鐵,但使用更加方便,患者依從性更好。

產后貧血在低收入婦女群體中發生率較高,妊娠末期Hb 含量正常的孕婦約有21%會發生產后貧血[32]。產后貧血對母親的情緒、認知和行為均會帶來不良影響,并破壞母嬰間的相互作用?;籍a后貧血的婦女,其嬰兒在出生后10 周左右會表現出發育遲緩,且早期癥狀不能隨母親貧血治療的恢復而有所好轉。缺鐵是發生產后貧血最主要的原因。Van Wyck DB 等[33]開展了一項開放標簽、隨機對照、非劣效、多中心臨床研究,比較羧基麥芽糖鐵和口服硫酸亞鐵治療產后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352 名產后10 天內貧血婦女(Hb≤10 g·dL-1),羧基麥芽糖鐵組174 名(每次靜脈輸注不超過1000 mg,根據個體計算的實際需求進行補鐵,補鐵總量平均為1403 mg),口服硫酸亞鐵組178 名(每天3 次,每次325 mg,連續6 周)。結果顯示,與硫酸亞鐵組相比,羧基麥芽糖鐵組Hb 升高2g·dL-1所需時間更短(7 天vs.14 天);Hb 升高幅度達3 g·dL-1的人數占比更高(86.3% vs.60.4%),Hb 含量超過12 g·dL-1的人數占比更高(90.5% vs.68.6%)。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以上試驗結果表明,少次、大劑量給予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產后貧血是有效和安全的,比硫酸亞鐵耐受性更好、Hb 升高更快、貧血糾正更快。

7 結語

羧基麥芽糖鐵是Vifor 制藥公司開發的新一代靜脈鐵劑,目前已在歐盟、美國、日本等61 個國家批準上市,并逐漸成為靜脈鐵劑市場的主流產品[34]。羧基麥芽糖鐵治療非透析慢性腎病患者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與蔗糖鐵相當,優于口服硫酸亞鐵,并能減少促紅細胞生成素類藥物的使用。羧基麥芽糖鐵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貧血的療效優于蔗糖鐵和口服硫酸亞鐵,且患者順應性更好。羧基麥芽糖鐵治療胃大部分切除術后缺鐵性貧血及月經過多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與蔗糖鐵相當,但使用更加方便,患者順應性更好,安全性優于右旋糖酐鐵。羧基麥芽糖鐵具有單次給藥劑量大、起效快、不良反應小等優點,不僅給臨床醫生用藥帶來了方便,也給患者治療節省了時間,其可以用于蔗糖鐵和硫酸亞鐵的替代治療。

猜你喜歡
硫酸亞鐵鐵劑鐵蛋白
孩子貧血能食補嗎
硫酸亞鐵溶液與氧氣及次氯酸鈉反應的實驗探究
“天然抗生素”之乳鐵蛋白
鐵劑
——忌食
碳酸鈉及碳酸氫鈉與硫酸亞鐵反應的探究
鐵劑治療中不可忽視的"小事"
口服鐵劑有禁忌嗎?
“鐵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癥嗎
硫鐵礦摻燒硫酸亞鐵制備硫酸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乳鐵蛋白的功能及其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