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慢性難愈合創面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

2021-05-08 08:58陳興陽吉希杰
中國燒傷創瘍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性潰瘍陰性菌革蘭氏

陳興陽 陳 雷 吉希杰

慢性難愈合創面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潰瘍, 由于其難處理、 愈合慢、 病程長, 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響, 也給患者家庭造成了較大的經濟負擔。 特別是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慢性難愈合創面處理更為棘手。 如何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阻斷創面病原菌定植, 從而促進創面愈合已然成為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重點研究內容。 為了更好地指導合并感染的慢性難愈合創面的臨床治療,本研究筆者對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常州市德安醫院收治的84 例合并感染的慢性難愈合創面患者進行了創面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情況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常州市德安醫院收治的84 例合并感染的慢性難愈合創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41 例, 年齡 (63.5 ±13.7) 歲, 壓瘡23 例、 糖尿病足5 例、 血管性潰瘍8 例、 癌性潰瘍1 例、 其他創傷性潰瘍4 例; 女性43 例, 年齡(77.7 ±13.2) 歲, 壓瘡22 例、 糖尿病足9 例、 血管性潰瘍2 例、 癌性潰瘍6 例、 其他創傷性潰瘍4 例。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難愈合創面合并感染的診斷標準, 并行創面病原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檢查; 無藥物過敏史; 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 合并有其他部位或全身性感染; 合并有惡性腫瘤或重要臟器嚴重器質性病變或損傷; 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 本研究經常州市德安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 方法

2.1 標本采集

生理鹽水沖洗創面附著物及腐物后, 用無菌棉拭子采集創面基底部分泌物或用手術刀切取部分創面組織, 置于無菌容器內立即送檢。

2.2 病原菌檢測

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 版)》 中“病原菌的分離和培養” 方法培養分離病原菌, 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法國Bio?Merieux 公司生產) 對病原菌菌種進行鑒定, 其中菌落數>105CFU/mL為病原菌陽性, 且連續培養2 次均為同種病原菌陽性則判定致病菌為該病原菌。 同一例患者在同一個創面所取的標本培養出同一種類的細菌認定為同一菌株, 不再重復計算。

2.3 藥物敏感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K?B 法) 檢測病原菌對氨芐西林、 慶大霉素、 環丙沙星、 紅霉素等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檢測過程采用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肺炎 克 雷 伯 菌 ( ATCC700603)、 肺 炎 鏈 球 菌(ATCC96919)、 大腸埃希菌(ATCC25922)、 腐生葡萄 球 菌 (ATCCBA750)、 金 黃 色 葡 萄 球 菌(ATCC25923) 以及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進行質量控制,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制定的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實施標準判定結果。

3 結果

3.1 病原菌構成情況分析

84 例患者共采集標本143 份, 其中病原菌陽性標本108 份(75.52%), 共分離培養出病原菌126 株, 其中革蘭氏陰性菌71 株(56.35%)、 革蘭 氏 陽 性 菌 52 株 (41.27%)、 真 菌 3 株(2.38%), 詳見表1。

表1 84 例患者慢性難愈合創面病原菌分布情況Table 1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84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3.2 主要病原菌耐藥性分析

主要革蘭氏陰性菌銅綠假單胞菌對替卡西林、復方新諾明具有較高耐藥性; 大腸埃希菌、 奇異變形桿菌均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頭孢西丁、 美羅培南、 亞胺培南、 阿米卡星具有較高敏感性; 鮑曼不動桿菌對抗菌藥物均具有較高耐藥性; 粘質沙雷菌對大部分抗菌藥物具有較高敏感性, 詳見表2。

主要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除紅霉素外的大部分抗菌藥物具有較高敏感性, 而糞腸球菌對大部分藥物具有較高耐藥性, 詳見表3。

3.3 多重耐藥菌分布情況分析

根據多重耐藥菌判定標準[1], 84 例患者的126株病原菌中共有31 株(24.60%) 病原菌出現多重耐藥,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35.48%)、 大腸埃希菌(29.03%)、 鮑曼不動桿菌(19.35%) 為主, 在同期本院同種耐藥菌中占比較高, 詳見表4。

4 討論

慢性難愈合創面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治療1個月以上仍未愈合也無明顯愈合傾向的創面, 該類創面無法通過正常有序、 及時的修復過程達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狀態[2-3], 臨床上主要見于糖尿病性潰瘍、 壓瘡、 動靜脈性潰瘍、 癌性潰瘍和感染性潰瘍等[4], 多發生于60 歲以上老年女性[5]。

造成慢性難愈合創面難以愈合的原因較多, 但創面感染往往是創面難以愈合的重要原因。 郝擎宇等[6-7]的研究表明, 合并感染的慢性難愈合創面的病原菌具有多樣性和高耐藥性, 病原菌分布較為復雜。 本研究84 例患者的143 份標本中有108 份標本檢出病原菌, 陽性率達75.52%, 未檢出病原菌的35 份標本考慮與取材、 送檢、 培養過程等多個環節有關。 108 份標本共分離出病原菌126 株, 其中革蘭氏陰性菌71 株(56.35%), 以銅綠假單胞菌、 大腸埃希菌、 奇異變形桿菌、 鮑曼不動桿菌為主; 革蘭氏陽性菌52 株(41.27%),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 真菌3 株(2.38%), 均為白假絲酵母菌。 本研究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為主的結果與譚楊等[8-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以革蘭氏陰性菌占比最高的結果與任少強等[10-12]指出的慢性難愈合創面中病原菌分布以革蘭氏陰性菌居多的結果相一致。

病原菌的耐藥和創面細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導致感染難以控制的主要因素, 因此根據病原菌耐藥情況針對性予以敏感抗菌藥物治療尤為重要[13]。本研究發現, 大部分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均具有較高耐藥性, 如革蘭氏陰性菌中的鮑曼不動桿菌與革蘭氏陽性菌中的糞腸球菌幾乎對所有常用抗菌藥物具有較高耐藥性, 為臨床治療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 另外, 本研究結果顯示, 慢性難愈合創面病原菌中共31 株出現多重耐藥, 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埃希菌、 鮑曼不動桿菌占比(83.86%) 最高, 與龔媛媛等[14-1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表2 主要革蘭氏陰性菌耐藥情況(株,%)Table 2 Drug resistance of major gram?negative bacteria (strain, %)

表3 主要革蘭氏陽性菌耐藥情況(株,%)Table 3 Drug resistance of major gram?positive bacteria (strain, %)

綜上所述, 感染性慢性難愈合創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多樣性、 復雜性等特點, 臨床治療中應予以重視, 前期應根據慢性難愈合創面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為主的特點、 后期應根據病原菌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以減少耐藥菌產生, 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醫療費用。

表4 多重耐藥菌分布情況(株,%)Table 4 Distribu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strain, %)

猜你喜歡
性潰瘍陰性菌革蘭氏
2020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簡要版)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不同細菌血流感染中的應用價值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檢測中革蘭氏染色法的應用分析
1例腦癱幼兒口腔黏膜嚴重創傷性潰瘍的診治體會
五代頭孢有何區別
認識危重癥患者并發應激性潰瘍
我國科學家創制“革蘭氏陰性菌”解藥
喹諾酮類藥物的發展史話
MODS評分與應激性潰瘍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