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舒伐他汀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

2021-05-15 02:51王梅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21年4期
關鍵詞:內皮血脂炎癥

王梅

作者單位:111000 遼寧 遼陽,遼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腦卒中、心肌梗死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目前,有關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其發病被認為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近年來,血管機制(大動脈、小動脈)在高血壓發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其發病機制包括血管內皮調節功能降低和血管炎癥反應上調[2]。從臨床干預角度來說,高血壓的治療原則是采取以生活方式干預為基礎的藥物治療。因此,本研究以老年高血壓患者為對象,探討在常規降壓治療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對其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反應的調節作用?,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80例,高血壓診斷參照《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3]。篩選標準:年齡≥60歲;初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既往未接受降壓治療;肝、腎等藥物代謝臟器功能正常;無他汀類藥物用藥禁忌;入組前1個月內為服用血脂調節藥。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血壓、血脂等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降壓藥物治療原則:小劑量用藥開始,優先選擇長效制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用藥。降壓藥物種類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I)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4]。觀察組在上述干預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劑量:10 mg/次,1次/d,睡前口服。兩組均藥物干預3個月后評價療效。

1.3 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治療后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反應改善狀況[5-7]。血管內皮功能評價指標包括: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內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其中,NO檢測方法為硝酸鹽還原法;N O S、A D M A和v W f監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ET-1檢測方法為放射免疫分析法。炎癥反應指標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 (TNF- )和白介素-6(IL-6);檢測方法均為酶聯免疫吸附法。

1.4 統計分析 采用SAS 10.0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條件下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四格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壓、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脂各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N O、N O S、A D M A、E T-1和v W f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比較 治療后,兩組hs-CRP、TNF-α和IL-6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慢性疾病之一。而從發病特征來看,我國高血壓發病主要與如下因素有關,包括飲食傾向于高鈉、低鉀膳食;患者往往呈現超重、肥胖狀態;普遍伴有葉酸缺乏,而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8]。目前,隨著醫學界對高血壓研究的逐漸深入,醫務工作者逐漸意識到高血壓發病是一個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其發病涉及神經機制、腎臟機制、激素機制、血管機制及胰島素抵抗。其中,血管機制主要表現在患者周身大動脈和小動脈出現異常重構,即隨著患者年齡增長,血管內皮自我調節能力降低,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血管進而呈現炎癥性改變,影響動脈的彈性和功能[9]。瑞舒伐他汀是一種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是轉變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為甲戊酸鹽—膽固醇的前體—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可以競爭性的抑制膽固醇生物合成以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和抑制炎癥反應[10]。目前,高血壓治療常規方案為單一或多種降壓藥聯合應用,標準降壓方案并不包括他汀類藥物。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多有血脂異常,加之高血壓患者本身的血管機制中存在內皮功能異常和炎癥反應,因此臨床上在高血壓患者中應用他汀類藥物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行性。本研究中,我們以老年高血壓患者為對象,探討在常規降壓治療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對其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反應的調節作用。結果顯示,觀察組NO、NOS水平高于對照組,而ADMA、ET-1、vWf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加用阿托伐他汀后,觀察組患者血管內皮保護機制得到增強,損傷機制得到抑制,有利于改善其自我調節能力。而觀察組hs-CRP、TNF-α和IL-6低于對照組則說明,隨著血管內皮損傷的減輕,其帶來的炎癥反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綜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規降壓方案上增加他汀類藥物,可在調節血脂的同時改善其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反應,有利于穩定血管內環境。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基線資料匯總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血壓、血脂指標匯總

表3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匯總

表4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炎癥反應指標匯總

猜你喜歡
內皮血脂炎癥
脯氨酰順反異構酶Pin 1和免疫炎癥
血脂常見問題解讀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你了解“血脂”嗎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Wnt3a基因沉默對內皮祖細胞增殖的影響
內皮祖細胞在缺血性腦卒中診治中的研究進展
炎癥小體與腎臟炎癥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伴血脂異常49例
膽寧片治療膽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