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航天日看航天未來發展新動向

2021-05-17 11:35陳蓉李揚王磊
太空探索 2021年5期
關鍵詞:航天太空衛星

文/ 陳蓉 李揚 攝/王磊

▲ 中國航天大會現場

2021年是世界載人航天60周年,也是中國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一年。為慶祝第六個“中國航天日”,4月23日—26日,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在江蘇南京召開。本次大會主論壇以“新起點 新征程 新愿景”為主題,匯聚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深入探討新時代航天發展新格局、前沿與關鍵技術領域發展、高水平開放與合作等重大課題。

通過此次航天大會的專題和議程,我們可以挖掘和發現當前航天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

走向深空:從月球探測到行星際穿越

深空探測是人類對月球及以遠的天體或空間環境開展的空間探測活動,是當前和未來航天領域的發展重點之一。美國、俄羅斯、歐空局等主要航天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對月球、火星、小行星和太陽的多樣探測活動,未來也有一系列的深空探測計劃,美國的“新視野號”就在近期達到距離地球75億公里的距離。我國也在不斷加快向更遠深空邁進的步伐。

2018年10月,我國提出了進行首次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以及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4項任務。

2020年,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1年,“天問一號”已成功完成“繞、落、巡”任務中的“繞”,即將實現“落、巡”。2024年前后,我國將開展小行星探測任務,實現近地小行星2016HO3伴飛+取樣,以及主帶彗星133P的伴飛探測,探測小行星及彗星的形貌、表面物質成分、內部結構,測定小行星及彗星的軌道參數、形狀大小,測定物理性質、化學與礦物成分,并開展小行星樣品分析研究。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作《我國小天體探測任務的設想》報告

▲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在作《太陽系邊界探測關鍵科學問題》報告

2028年前后,我國預計開展火星取樣返回探測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取樣;2029年前后,預計開展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實現木星系環繞探測和木星以遠行星的飛越探測;2049年前后,預計開展太陽系邊緣探測任務,探測器飛行至距地球150億公里以上的外日球層邊際,開展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的探測與研究。

2021年3月,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發布《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于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未來中國與俄羅斯將在月球南極89°左右建立科研站,這里能提供連續180天光照,可探索水冰的存在。

載人航天方面,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已將我國首個空間站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新征程。

走向智能:從智能控制到智慧航天生態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并在航天領域智能化體系的構建與智能技術的應用中獲得了廣泛的重視。未來深空探測、空間智能、低成本航天、智慧火箭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更高層次的智能控制技術。

未來月球及其以遠的深空探測活動任務的復雜性、模式的多樣性和環境的特殊性,對人工智能提出了極為迫切的需求,可以預見,未來深空探測將呈現天地一體、虛實共建、人機協同的高度智能化。面向深空探測遠距離、極端環境等帶來的一系列挑戰,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以月球/行星駐留科學探測與資源開發利用為主題的未來深空探測任務的研究重點。

本次大會的亮點之一在于設立了多個與智能技術與應用相關的學術論壇。

智能控制助推智慧火箭發展學術論壇立足于促進中國航天控制領域智能技術的交流與發展,推動航天智能技術的基礎理論原始創新、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及工程應用推廣。論壇聚焦“智能控制+智能發展”領域技術發展和工程實踐,進行廣泛學術交流與深入研討。智能技術將使飛行器變得更聰明、更自主,通過學習訓練,增強飛行器適應復雜飛行環境的能力,確保飛行成功。

空間智能自主控制論壇以“空間智能自主控制推動航天技術發展”為主題,開拓空間智能自主控制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稍\斷性與可重構性設計是提高航天器在軌運行質量的有效途徑,可以從系統層面克服航天器控制系統固有可靠性不足、星上資源受限以及在軌故障不可維修等缺陷,目前已引起控制理論和航天器控制工程等領域的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

航天大數據智能處理論壇以“智在長空牧群星”為主題,圍繞航天領域大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和應用研究開展深入交流,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我國航天強國建設的蓬勃開展,航天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基于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對航天大數據進行了有效的處理分析,是挖掘其中價值的核心手段。對航天器的研制,運行和應用均具有重要價值。

▲ 中國工程院院士魏毅寅作題為《空天飛行器發展展望——開啟空天飛行探索新征程》的特邀報告

▲ 中國宇航學會高級專家孫為剛在作《暢想地月空間生態圈》報告

走向應用:通、導、遙構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衛星應用主要涉及通信、導航、遙感和科學探測與試驗等方面。我國構建了以通導遙為主體的應用衛星體系,目前全球在軌運行的2000余顆衛星中,我國擁有近300顆,排名世界第二。

通信衛星性能大幅提升,已形成了東方紅三號B衛星平臺、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全電推進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等系列衛星平臺,將有力支撐2030年前各類通信衛星研制需要。2020年,中國成功發射首顆5G互聯網衛星,正式揭開中國衛星互聯網發展的序幕。該衛星是中國首顆對標國際水平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采用Q/V等通信頻段,具備10Gbps速率的透明轉發通信能力,可通過衛星終端及地面站為用戶提供5G通信服務,彌補現有地面站和互聯網網絡的不足,使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覆蓋偏遠山區及近海海域和島嶼等地區,實現天地一體的立體覆蓋。

▲ 以“智在長空牧群星”為主題的航天大數據智能處理論壇現場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在森林防火滅火、地震監測、交通導航、船舶服務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后續還將逐步深度服務應用于民生領域。2020年,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并投入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向亞太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高精度導航與授時服務,實時定位精度達到米級,成為世界第三個全球導航系統。

遙感衛星系列進一步完善,已形成氣象、海洋、資源、測繪、減災等衛星型譜,光學成像分辨率優于0.5米、雷達成像分辨率優于1米?!案叻帧敝卮髮m椀膶嵤┦刮覈臻g分辨率達到亞米級,光譜分辨率達到納米級,形成了以國家級綜合應用、行業應用、區域應用、應急應用為核心的多層面衛星遙感應用、服務體系,有力支撐國民經濟發展。

我國已開展面向下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的論證研究,預計到2035年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服務全球,造福人類!未來,我國將建成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實現衛星信息“實時獲取、安全可控、隨遇接入、按需服務”。

近些年,小衛星星座計劃不斷涌現,我國也正在開展大型衛星星座建設任務。未來,隨著小衛星星座的建設和發展,衛星應用將進一步進入大眾消費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走向產業:構建地月空間經濟區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看,人類的經濟活動經歷了從大陸經濟區到全球經濟區的演變。隨著航天、信息、能源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人類走出地球引力范圍,開展更大空間范圍的資源利用和開發,大規??臻g開發和利用活動使人類社會正在迎來太空經濟新時代——地月空間經濟時代。

大規模開發地月空間,對于解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帶動科技、經濟、安全的全方位發展,推進產業融合協同綠色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太空經濟新時代的到來還將催生新的技術、產品、服務、市場以及相關產業,推動新興業態的涌現。立足通訊、導航、遙感,空間科學探測與試驗,在軌服務與維護等基礎產業,推動太空能源、太空旅游、太空醫療、太空教育、太空制造、太空采礦、太空農業等應用產業發展。除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外,也具有巨大的科學效益和社會效益。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2021年,我國進入載人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并致力于將中國空間站打造成為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天問一號”將著陸火星進行探測任務;多顆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發射,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要……中國航天必將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猜你喜歡
航天太空衛星
我的航天夢
航天夢,我的夢
miniSAR遙感衛星
上太空,安個“家”
靜止衛星派
逐夢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太空遇險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衛星罷工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