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策略

2021-05-23 18:18唐英勇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46期
關鍵詞:符號意識思維發展培養策略

唐英勇

【摘要】符號意識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高和作用大,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特征為前提,分階段漸進培養。結合文本教材,設計具體生活情景活動,感受數學符號的優越功能,讓學生體驗使用符號帶來的便捷。從而科學滲透數學文化及數學思想,逐步發展學生主動理解并運用符號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關鍵詞】培養策略;符號意識;思維發展

《新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并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建立符號意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曹培英教授“說到數學,多數人的反應是‘抽象,而數學符號恰是數學抽象最重要的表征?!?,可見,強調符號意識在數學與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很有必要探討如何幫助小學生領悟數學符號的意義并逐步獲得數學符號意識的能力。

本人將結合自己一線教學經驗,就培養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特性,科學培養符號意識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于由具體運算到形式運算過渡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抽象邏輯思維發展較為緩慢,具體形象思維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小學階段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盡可能將文字要表達的意思轉化為符號等直觀的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以便學生們能夠理解和吸收。也就是說,教師要分階段、科學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為學生多創設情境,以幫助學生體驗數學符號的價值。

直觀、形象教學更適合低年級段學生,根據其年齡發展特征,我們教師可以更多的滲透一些用符號表示數的知識。

課例1:比如低年級段在教學兩位數減整十數“35-20”時,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相關的數字,有的學生畫成簡單的豎線來表示數字35、有的則畫成簡單的圓圈來表示數字35等,老師順應教材的編排出示小木棒表示數字35。

對符號意識有了初步感知的中年級段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的知識。

課例2:如《用字母表示數》內容的編排是在四年級下冊,為初步認識方程奠定基礎的。這一時期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基礎,根據年齡發展特征也可以逐步落實邏輯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的培養,逐步滲透數學符號思想。如:

“爸爸比笑笑大23歲,如果用a表示笑笑的年齡,淘氣爸爸的年齡怎么表示呢?”為了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識的要點,適時引導學生理解笑笑1歲時,爸爸多少歲?當笑笑2歲、3歲......時爸爸多少歲?如果爸爸60歲時,笑笑多少歲?當爸爸61、62.......歲時,笑笑多少歲呢?同學們嘗試用一個簡明的式子來表示爸爸與淘氣歲數之間的具體關系,該怎樣表示呢?生回答:用n表示笑笑的歲數,爸爸的歲數是n+23;如果用m表示爸爸的歲數,笑笑的歲數是m-23。在計算時,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后,就可以表達具有更普遍意義的數量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符號意識。

在高年級段的教學中,要適當引用符號進行推理和運算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

課例3: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及應用。

引導學生復學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先通過平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構建課堂模式后,再放手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借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的發展。此時,鼓勵學生用字母去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 a×h÷2,再應用這一公式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問題還可以這樣設計:已知一個三角形木塊S=12m2,a=6m,求h=?米。這就要求學生將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推理得出求三角形高的公式:S=a×h÷2=>h=2s÷a 從而求出三角形的高:6x2÷3=4m2。由此類推:如果求一個三角的底,長是多少?同學們嘗試推導出求三角形底的計算公式并你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年齡特征和思維發展的特性,才能更有效的落實對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將文字表達轉化為符號等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二、設計生活情景活動,感受數學符號的優越功能

由于生理發展等因素,小學生的注意力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

如果所遇到的問題帶有明顯活動性或與他們的生活聯系緊密,根據新課標教學設計理念要求,我們在學生創設課堂活動時,盡可能的結合學生實際,從他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去考慮、去創設,這樣的數學活動才能使他們全神貫注地聽,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努力地思考。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生活情境、游戲方式,來讓學生置身事中,才能真正去感受數學符號的功能。

案例: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合格率》,在學生知道合格率的意義并掌握了怎樣計算合格率的基礎上,去解決實際問題:調查小活動。

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好調查結果,如:用、○、☆、正等符號,然后結合調查數據完成問題。

三、挖掘數學符號趣味故事,滲透數學文化

數據分析發現,小學生對于與數學符號相關的來源等趣味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多搜集一些關于數學符號的來源、產生等方面的趣味故事與學生分享。這些趣味故事,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符號的形象化記憶,提高學生對數學符號的深入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為數學課堂帶來更多的趣味,還滲透了數學文化。

如:圓周率“π”的歷史、“+-×÷”號的演變過程等。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特征為前提,分階段有目的性、梯度性地漸進培養。結合文本教材,輔以信息技術創設生動教學情境,靈活設計教學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興趣來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使用符號帶來的便捷,從而使學生養成主動理解并運用符號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積累數學符號的使用經驗,逐步發展符號意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曹培英.數學核心素養的演變、建構及其培育[J].課程·教材·教法,2017.

猜你喜歡
符號意識思維發展培養策略
在讀說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發展
用符號化思想點亮小學數學課堂
初中英語閱讀活動的分析與重構
探究小學品德課與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結合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新課標下的語文有效教學研究
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