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源性H6N6禽流感病毒對小鼠致病性研究*

2021-05-25 02:51李程頤林裕貴鐘偉娟高靈茜張增峰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鼻甲亞型流感病毒

李程頤,林裕貴,鐘偉娟,高靈茜,張增峰

(廣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南寧 530021)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5N1、H7N9、H5N6 持續不斷地從禽類跨越種屬屏障感染人,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1-4]。同時,H6N6亞型AIV 在歐亞大陸的野生水禽、家養水禽以及陸禽廣泛流行,其宿主范圍逐漸擴大至哺乳動物豬[5],病毒持續進化是否演化為感染人的潛能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將分離到的鴨源性H6N6亞型AIV進行基因測序和分析病毒基因特點,然后將病毒感染小鼠,觀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性以及具有感染小鼠能力的病毒的分子特性,評估鴨源性H6N6 亞型AIV跨種屬傳播哺乳動物的潛能。

1 對象和方法

1.1 病毒來源 選用從水禽鴨分離到的3株H6N6亞型 AIV,包括 A/DK/KM/1135/2019(簡稱KM1135)、A/DK/GY/1774/2019(簡稱GY1774)、DK/GY/6952/2019(簡稱GY6952)。選擇先前已證實能感染小鼠的A/CK/ZZ/346/2014(簡稱ZZ346)作為小鼠感染試驗的陽性對照毒株。4株病毒在10 d無特定病原體的雞胚分離培養。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試驗鑒定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亞型,直接測序法鑒定病毒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亞型。

1.2 TCID50(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檢測病毒毒力 首先在96孔板接種MDCK細胞,第2天在37 ℃條件下,用10 倍系列病毒濃度吸附MDCK細胞1 h,然后吸掉病毒孵育液,Hank’s液清洗細胞一遍,每孔加入含有終濃度為2 μg/mL TPCK(tosylamido-2-phenyl ethyl chloromethyl ketone)-胰酶的病毒培養液DMEM,37 ℃孵育72 h,最后檢測用HA試驗檢測病毒的滴度。根據Reed和Muench方法對病毒滴度進行計算,計算病毒的TCID50/100 mL。

1.3 基因測序和分析 RNeasy 試劑盒提取病毒RNA并逆向轉錄,PCR反應擴增,純化產物,采用Illumina 的Solexa 系統上機測序病毒全基因,使用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庫準備相關病毒數據,用Bioedit進行序列比較和同源性分析3 株H6N6 病毒8 個基因節段氨基酸位點的變化,重點分析與受體特異性相關的HA 第224、第226、第228、第186、第190、第158、第137、第156、第263和第318位氨基酸以及與病毒復制和毒力相關的PB2 第627、第271、第701位氨基酸。

1.4 動物和動物感染試驗 60 只6~8 周齡的SPF級BALB/c小鼠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所有動物鼻咽拭子接種MDCK 證實沒有流感病毒,HI檢測血清流感病毒抗體陰性。本研究獲得廣西醫科大學動物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動物實驗在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中進行,動物實驗過程中嚴格遵守本單位對實驗動物的護理和使用指南。為探索H6N6AIV 在小鼠體內的復制,通過隨機數發生器將60 只BALB/c 小鼠分為5 組(n=12),實驗組分別接種1 株H6N6 病毒,陽性對照組接種雞源H6N6 病毒,空白對照組用PBS 代替病毒液。動物麻醉后通過滴鼻的方式接種,每只動物接種0.2 mL 106EID 含病毒PBS 或0.2 mL PBS。接種后14 d 內每天記錄動物體重、體溫、疾病癥狀。接種后1 d、3 d、5 d、7 d取動物咽拭子,標本在雞胚和MDCK分離培養病毒。接種后3 d、5 d、7 d 分別用頸椎脫臼法處死每組3 只小鼠,收集氣管、肺組織,每份組織標本分成兩份,一份研磨、離心取上清液,雞胚和MDCK分離培養病毒,另一份放入10%福爾馬林溶液室溫下固定24 h,用于病理學檢查和病毒蛋白的檢測。接種后14 d,眼球采血、收集血清,HI試驗檢測恢復期血清抗體。

1.5 病理學檢查和病毒蛋白抗原檢測 取上述麻醉安樂處死小鼠的呼吸道組織,組織固定、脫水、包埋,連續切片,切片厚度為4 μm。切片常規蘇木精-伊紅(HE)染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病理變化。免疫組化法檢測病毒蛋白抗原如前所述,高溫高壓抗原修復,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滴加一抗抗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小鼠單克隆抗體(1∶2 500),4 ℃冰箱孵育過夜,然后滴加二抗(1∶50)山羊抗鼠IgG特異性生物素復合物,DAB顯色,蘇木精復染。

2 結果

2.1 基因測序和分析結果 3株病毒株HA連接位點為單堿性氨基酸連接點PQIETG/GL,屬于低致病性模式。3 株病毒株HA 的主要的受體結合位點224、226、228、190、137 位點未發生突變,仍具有與禽源受體結合的特性。3 株病毒的NA 頸區未見突變或氨基酸缺失,具水禽源性病毒的特點。PB1-F2關鍵位點66以及PA關鍵位點38的氨基酸未發生變化,仍表現出在禽類動物復制、流行的性狀,見表1、表2。

表1 3株鴨源H6N6病毒的HA氨基酸序列

表2 3株鴨源H6N6病毒的NA、PB2、PB1-F2氨基酸序列

2.2 H6N6 亞型AIV 接種BALB/c 小鼠后病毒分離培養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 H6N6 亞型AIV 接種BALB/c 小鼠后,小鼠活動減少、飲食減退、被毛較粗亂,體溫正常,未出現疾病癥狀和體重下降。在咽拭子標本當中,接種KM1135病毒株后,有3只(3/12)小鼠雞胚病毒分離培養陽性,接種GY1774毒株后有1 只小鼠陽性(1/12),接種GY6952 毒株后,所有的小鼠均未分離到病毒。在小鼠鼻甲、氣管、肺研磨液中,KM1135 病毒株接種的小鼠雞胚病毒分離培養陽性,以鼻甲、肺組織最為明顯;GY1774 接種的小鼠中,3只小鼠病毒分離陽性,其它動物病毒分離陰性;GY6952 僅有1 只小鼠病毒分離陽性,其它動物病毒分離陰性;MDCK 細胞分離結果為KM1135病毒株感染的小鼠鼻甲、氣管、肺研磨液分離培養病毒陽性,而GY1774 和GY6952 陰性。因此,鴨源性H6N6病毒能在小鼠復制,但不同的毒株其復制能力有差異。接種病毒后第14 天,采集BALB/c 小鼠血液樣本,HI 試驗檢測血清中流感病毒抗體滴度,結果顯示3 株病毒恢復期血清樣本抗體陽性,見表3。

2.3 H6N6 亞型AIV 接種BALB/c 小鼠后病理變化和病毒抗原分布 H6N6 病毒接種BALB/c 小鼠后第3、第5、第7 天分別安樂處死3 只小鼠,接種GY1774 和GY6952 的小鼠未觀察到明顯的大體病變,而在接種KM1135后5 d,左肺出現一個1 cm2×1 cm2的輕微充血灶。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切片,發現KM1135 和GY1774 感染小鼠的鼻甲、氣管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膜上皮損傷、壞死,少量炎細胞浸潤。而GY6952 感染小鼠的鼻甲、氣管未見明顯的病變。3株病毒接種的小鼠,小鼠肺組織顯示,同程度小血管擴張充血、紅細胞滲出,炎癥細胞浸潤,肺泡壁和小葉間隔變寬等病理變化。

表3 H6N6病毒接種BALB/c后14 d血清抗體滴度

免疫組化檢測組織切片病毒NP蛋白,KM1135毒株感染的細胞較GY1774 和GY6952 多(圖1)。KM1135 毒株接種小鼠后3 d、5 d、7 d,大部分的小鼠的鼻甲、氣管支氣管以及肺組織流感病毒NP 蛋白陽性;GY1774接種的小鼠中,有1只鼻甲,另1只在氣管、支氣管中也能檢測出的病毒NP蛋白陽性,但在肺泡組織中未見NP 蛋白抗原表達。而GY6952 接種小鼠的鼻甲、氣管支氣管和肺組織均未檢測出NP蛋白。

圖1 免疫組化檢測H6N6病毒接種BALB/c小鼠后病毒NP蛋白

3 討論

H6亞型AIV在野生水禽和家禽廣泛流行,其宿主范圍已擴大到哺乳動物豬,已成為家禽、家畜地方性傳染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2016—2019 年H6N6 亞型AIV 已在家禽(鴨、雞、鵝)中流行,其中在鴨分離率最高,而家禽鴨在AIV 跨種屬屏障傳播起重要作用[6]。流感病毒HA 蛋白頭部的受體結合位點可特異性地識別與結合禽型SAα-2,3Gal受體和(或)人型SAα-2,6Gal受體,但不同AIV亞型受體結合特異性轉變的分子機制并不完全相同。在H6病毒中,H6N1病毒的HA一些位點突變,如S137N、E190V、G228S突變在使病毒獲得人型受體結合能力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7-8]。本研究3 株H6N6 病毒的HA 受體結合位點137、190、228 位點未發生突變,仍具有與禽源受體結合的特性。NA的突變或缺失可能有利于病毒適應新的宿主環境,從而突破宿主種間屏障[9],Li 等[10]最近報道一些H6N6亞型AIV出現NA莖區氨基酸缺失,但本文所選的3 株鴨源病毒的NA 頸區未見突變或氨基酸缺失。PB2的T271K、E627K、D701N能提高多聚酶活性,有助于增強病毒對哺乳動物的致病性和傳播力,但在本實驗和文獻報道[5,11]中均未觀察到H6N6病毒的PB2 這些位點替換。上述基因測序分析提示,鴨源H6N6病毒仍屬于AIV的基因特點,特別是其HA與AIVSAα-2,3Gal受體結合。

家鴨易于接觸流感病毒“基因庫”—野生水禽,病毒在其體內適應后可將病毒傳播給陸禽或哺乳動物,因此,家鴨在流感病毒生態系統中起非常重要作用。那么,鴨源H6N6 病毒是否在哺乳動物復制、感染?本研究選擇上述鴨源H6N6 亞型AIV 接種BALB/c 小鼠。結果顯示,3 株鴨源H6N6 流感病毒可感染小鼠,其中,KM1135 病毒株最為典型。KM1135 病毒株接種小鼠后其呼吸道鼻甲、氣管和肺組織分離病毒陽性,組織病理檢查顯示小鼠氣管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肺組織出現炎癥反應,呼吸道鼻甲、氣管至肺泡組織細胞內病毒NP 蛋白陽性,第14 天小鼠血清樣本抗體陽性,表明病毒能在小鼠體內有效復制并引起感染。GY1774病毒株接種小鼠后,少數小鼠呼吸道組織研磨液病毒分離培養陽性,病理學顯示小鼠氣管上皮細胞壞死脫落,但是肺組織未見明顯病理改變,2 只小鼠鼻甲或氣管、細支氣管上皮細胞內病毒NP蛋白陽性,而肺組織NP 蛋白分布陰性。本研究結果表明,一些鴨源H6N6病毒可以直接跨種屬感染小鼠,與Wu等[12]報道的一些H6N6病毒無需適應即可在小鼠有效復制的結果一致。因此,鴨源H6N6AIV 無需適應可以直接跨種屬屏障感染哺乳動物,甚至可能感染人。

2013 年5 月20 日,臺灣發現全球首例人感染H6N1 禽流感病例[13],人感染H6N1 患者病例的出現,表明人群中的流感病毒的不可預測性和新發病毒的潛在威脅。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由AIV基因片段和人(或)豬基因片段重配演變而來[14],但重配病毒中的AIV 不一定是高致病性AIV。而且,低致病性病毒感染引起的輕度癥狀容易被忽視,使病毒傳播、適應性改變和重配的機會增加。目前,防控流感大流行主要集中在引起人類嚴重疾病和死亡的AIVH5N1和H7N9亞型。然而,由于不可預知性和現有相關知識的缺陷,無法預測哪類亞型的流感病毒會導致下一次流感大流行,H6N6 亞型雖屬低致病性病毒,但其在禽類廣泛流行,有反復感染豬并發生變異進而演變成傳播人的新型流感病毒的潛能。因此,本研究證實,鴨源H6N6亞型流感病毒無需適應可跨種屬間屏障直接感染小鼠。提示必須持續、密切監測家禽H6N6 病毒的進化演變,以防其傳播給人。

猜你喜歡
鼻甲亞型流感病毒
2012—2018年長春市手足口病非腸道病毒A組71型腸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達對比分析
下鼻甲骨折外移保留功能對慢性鼻竇炎患者主要癥狀及相關臨床指標的影響
尖銳濕疣患者感染HPV亞型的研究及臨床分析
分析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消融下鼻甲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療效
低溫等離子射頻鼻甲消融術在肥厚性鼻炎中的臨床病例研究
每天都刷牙,為什么還提倡洗牙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流感病毒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開發流感廣譜疫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