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4C/ID-PBL 模式的融媒體實務課程O2O 教學設計初探

2021-05-25 01:29馮德安
青年記者 2021年6期
關鍵詞:設計模式實務課程

● 師 靜 馮德安

信息化高速發展,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盎ヂ摼W+教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方向,O2O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始得到重視。2020 年上半年疫情肆虐時期,在線教育大規模實施并迅速發展,下半年復學之后高校在線教學從“應急”逐步轉向“新常態”。如今在我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偶有局部暴發的情況下,O2O 混合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如翻轉課堂、PBL 問題式學習、BOPPPS參與式學習等。[1]

本文通過介紹4C/ID 四元教學設計模式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式學習模式,以“融媒體實務”課程設計為例,探討在新媒體人才培養中如何整合建構4C/ID-PBL 模式進行以綜合學習任務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設計,在O2O 混合式教學中實施新型教學策略。

4C/ID 四元教學設計模式

四元教學設計模式是20 世紀80 年代后期,由荷蘭教育專家范梅里恩伯爾提出的。此模式能夠幫助教學人員開發用于設計針對綜合能力或專業能力的教育方案,特別是對復雜學習的教學效果改進和學以致用的應用性學習等作用明顯。目前該模式已成為當代教學設計理論轉型的典范,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線教育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模式有很強的研究基礎,得到數百項實驗研究支持,如與梅里爾(2012)提出的“首要教學原理”以及“波紋環狀開發模式”一脈相通。我國學者盛群力等(2010)將 “四元教學設計”譯介入國內。劉慶華等(2016)將該模式應用于教學設計實踐中。

4C/ID 四元教學設計模式(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是一種面向綜合學習的教學設計方法,以整體任務為核心,包括學習任務、支持信息、程序信息和專項操練四個基本要素,實際應用中又擴展為十個步驟。這些步驟闡述了教學設計者常用的設計過程,以達成面向綜合學習的課程設計方案。[2]

PBL 問題式學習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式學習不同于講授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通過問題讓學習者獨立思考,從而達到啟發心智的目的。問題式學習與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思想一致,這種教育理念隱含了教育價值觀、知識觀和學生觀的變革。問題式學習也是一種教學設計模式和課程開發模式,它不是單個教學要素的設計,而是針對整體學習過程的設計。[3]若干研究者和研究機構對問題式學習課程提出了不同可供參考的課程開發流程,如循環圈理論、七步法、六步法等,但都遵循了PBL 基本原理,通過積極參與,學生從問題走向原理或概念,歸納所學并應用。

4C/ID-PBL 整合建構教學設計模式

4C/ID 四元教學設計模式與PBL 問題式學習設計模式具有理論一致性,二者都體現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強調學習的整體性,都是面向學習者,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模式,都強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習發生。4C/ID 和PBL 兩種教學設計模式在實踐中具有互補性,如下圖所示,4C/ID 模式的四個要素與問題式學習中的有關要素相互對應。

?

教育學者向佐軍在其博士論文中,基于4C/ID 模式,結合PBL 模式的教學環境設計、媒體選擇、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結構模型,整合建構了既符合教學設計基本原理又符合相應教學媒體特點的4C/ID-PBL 教學設計模式。[4]

基于4C/ID-PBL 模式的新媒體專業課程O2O教學設計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體驗。2020 年3 月,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專業組織(EDUCAUSE)發布了《2020年地平線報告:教與學版》,報告對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六項新興技術和實踐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之一就是教學設計、學習工程和用戶體驗設計的提升。[5]世界范圍內在線課程數量的快速增長和在線教學的大范圍實施,推動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特別強調新媒體從業者要注重創新與用戶體驗、培養用戶思維,這更加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教師要從知識技能的講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扮演新角色:學習體驗設計師。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其核心在于教師要采取幫助和指導的方式,激發學生產生針對任務和問題的自主性,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實現學習目標。

2.以任務與問題為驅動,強調綜合學習。新媒體專業課程特別是實務類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學習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新媒體應用能力為主。4C/ID 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創生性技能和再生性技能[6],這兩類技能在新媒體實務類課程中體現明顯。創生性技能即問題解決、推理和決策能力,再生性技能則以重復方式完成任務為主。在教學設計中要強化學習任務設計,以學習任務為設計方案的基石,驅動“歸納學習”全過程。學習任務應具備完整性,可以是要學習的案例、項目、專業任務、問題或作業,包含學生未來職業或日常生活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4C/ID-PBL 模式中,教師要建構學習任務,并根據具體的任務層級,設計對應的學習問題。采用任務與問題雙核驅動學生學習,學生要在模擬任務環境或現實生活任務環境中完成任務,并解決問題,通過做中學和調用具體經驗進行歸納性學習來建構認知圖式,從而實現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一體化培養,進一步將課程中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的任務和問題情境中。

3.充分開發和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四元教學設計模式要求利用多媒體給學習者提供完成學習任務的機會,范梅里恩伯爾指出了六條主要多媒體選擇原則:任務排序原則、身臨實境原則、過程支持原則、適度變式原則、合作協同原則、任務補全原則[7]。通過運用這些原則,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線下各種豐富的多媒體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完成學習任務的機會,新媒體行業的屬性要求在人才培養中更加注重線上線下多種媒體類型的選擇與應用。學習媒體可以是紙質文獻、音視頻資源、網絡媒體等,線下的多媒體教學系統、線上教學平臺以及社交媒體都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赏ㄟ^O2O 多媒體系統的強交互方式呈現傳播理論模型、解釋相關案例,或通過視頻展示呈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微信群等社交媒體,教師或其他專家、合作者和學生們可以分享和討論相關信息。對于融媒體實務類的軟件應用操作與設計制作等學習內容,可以通過創建基于在線學習平臺的豐富信息手段,以視頻或動畫微課形式讓學生反復觀看,并在指導下進行大量操練,快速、高效地達成課程學習目標。

基于4C/ID-PBL 模式的融媒體實務課程O2O教學設計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以融媒體作為專業方向與辦學特色,專業課程以理論與實踐一體的實務類課程為主。多年來專業課程已經逐步形成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目前任課教師都在探索在線教學,并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下面結合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融媒體實務”課程的“交互融媒體H5 創作”整體教學任務,討論使用4C/ID-PBL 模式進行O2O 混合式教學環境中的任務與問題雙核驅動教學設計。

1.課程教學目標設定。課程目標是課程開發的起點,是課程設計、開發、實施過程中始終要關注的核心內容。按照4C/ID-PBL 模式,首先需要設定“融媒體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借助融媒體思維和各種媒體技術手段進行課程開發,培養本專業學生的融媒體策劃與制作能力。具體的教學目標描述圍繞著這一基本目標按層級展開,本課程第二層級目標有:融媒體作品選題策劃能力、素材采集加工能力、作品設計能力與制作技術能力等。

2.必要的前測。設定好課程目標后,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前測,前測結果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參考之一。當代大學生是數字原住民,而且該課程有先修課程基礎,學生普遍已掌握一定的新媒體技術手段,但又存在個體差異。前測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線下的面談和觀察討論最為直接,線上的問卷、單獨溝通、群聊,或查看學生以往作品等方式都可以了解學生對新聞傳播知識的理解程度,了解策劃與設計制作能力的現有水平。通過前測有針對性進行設計,調整課程難易度。

3.學習任務設計。在4C/ID-PBL 模式中,學習任務建構是任務型課程設計的中心環節。四元模式創始人曾指出:傳統的學校學習任務是高度人為編制的、結構良好的、明確界定的,試圖設計出最適合傳統教學而不是面向現實生活的內容。具體體現就是教材中的章節知識。而整體任務學習模式是為學習者設計學習任務的指導性框架,因此需要構建整體的任務學習環境,搭建學習任務階梯,設計好每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

“融媒體實務”課程設置了兩個整體學習任務:交互融媒體H5 作品創作、融媒體新聞專題制作。全部課程不是根據章節知識展開,而是圍繞兩個一級學習任務展開,在一級任務下又衍生出二級任務、三級任務等,各個任務之間有密切聯系。主要任務明確之后,就要進行課程設計整體框架搭建。在搭建構成中區分任務類別與難度,由易到難。還要劃分任務類別,根據任務情況選定支持信息和程序信息。支持信息是支持整體任務的理論說明,用來解決創生型問題。程序信息是支持個別學習任務,解決再現性學習任務。對于再現性任務,通過專項任務操練進行強化。這些學習任務是基于融媒體行業設定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生要在線上線下混合的真實任務環境中完成任務。

交互融媒體H5 作品創作作為一級學習任務,有H5選題與策劃、素材搜集、素材加工、H5 頁面設計、交互設計、H5 作品測試與發布、H5 作品運營傳播等二級任務。學習任務明確后,還要確定各項任務承載的學習內容,根據內容類別,選擇匹配一致的教學策略、學習支持與學習指導、教學反饋、學習方式。如選題與策劃屬于統領性任務,學習內容主要為支持信息,即相關理論知識:H5 特點與應用狀況、選題思路、策劃方法等,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與歸納式學習、小組討論與啟發式學習等教學方式,主要培養創生型技能,教師只能提供建議與指導,而不能提供成熟的解決方案。H5 交互設計任務的學習內容既有支持信息:交互設計知識、H5 用戶體驗等知識,也有軟件操作等程序信息,需要培養學的H5 軟件應用等再生性技能,可以通過專項操練進行提高和強化。

4.學習問題設計。學習問題和學習任務同樣都是4C/ID-PBL 模式的關鍵因素,二者同時驅動著學生的學習動力。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要在不同階段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問題,促進小組體現積極參與。問題的種類有解釋型、討論型、策略型、研究型、應用型和多層次問題。教師需要為每個任務設計問題清單提供給學生,如H5 選題與策劃任務中的問題:分析不同領域的H5 案例,思考H5 和PPT、圖書、視頻、微信文章等的作品形態異同,以及新聞、圖書出版、廣告等不同領域的H5選題策劃的特點;通過分析優秀H5 案例,思考其策劃的成功之處。在后續的H5 頁面設計、交互設計等設計制作任務中,學生不僅要強化操作技能,還要探索如何設計合適的字體、怎樣通過版面率與圖版率合理提高H5 頁面層次,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的交互效果等。教師通過問題清單讓學生弄清楚每個學習任務要解決什么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在線或線下指導學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5.課程資源開發。4C/ID-PBL 模式的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任務,融媒體實務類課程O2O混合教學更加需要先進的軟硬件技術條件的支撐。一方面學校需要配備有符合教學要求的實驗實訓設備與軟件,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并開發網絡資源,通過在線教學系統建設網絡課程,進行直播或錄播,并提供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課程資源或素材。組建課程學習的網絡群組。

融媒體作品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傳播,諸如H5作品創作的學習任務適合移動學習。4C/ID-PBL 模式的整體任務問題式課程的網絡直播,教師以任務指導和互動教學為主,教師可以通過移動端的教學平臺或微信、QQ 群組,及時發布學習任務與問題清單,教師在線指導,師生便捷交流溝通。對于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等應用型知識而言,線下教學可以采用指導性歸納教學方式,正常的課程時長沒有問題。但這些知識性的網絡學習,教師適合錄制短小精悍的微課為宜,微課資源發布至網絡平臺,學生采用任務點的形式完成。O2O 混合教學中,H5 案例與學生作品都可以發布在移動端,線下教學指導與線上的課程資源相得益彰,線上資源也可以投屏到教室屏幕上,實現更加及時便捷的多屏互動和師生交流,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猜你喜歡
設計模式實務課程
“1+1”作業設計模式的實踐探索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三維協同設計模式下的航天項目管理實踐與展望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ICC TA858rev實務應用探討
交通機電工程設計模式創新探討
ODI實務
FDI實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