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例細菌性肺炎患兒的影像特點及其臨床價值分析

2021-05-28 07:16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467000張云飛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1年9期
關鍵詞:細菌性影像學肺部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467000)張云飛

小兒細菌性肺炎是兒科常見病,也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一種重要類型,作為一種復雜的傳染性疾病,由于發病患兒年齡較小,多為嬰幼兒,且病情迅速,因此一旦延誤治療或治療效果不佳,臨床病死率較高[1][2]。在臨床僅靠實驗室指標及臨床癥狀等進行疾病診斷,具有挑戰性,另外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的高暴露率也增加了誤診及不合理治療的風險[3]。影像檢查在臨床多種疾病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對于兒童肺炎的診療,臨床可通過分析不同疾病的影像學征象進而進行推斷,對臨床診療有所幫助[4][5]。本研究分析細菌性肺炎患兒的影像特點及其臨床價值,旨在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小兒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中的診斷標準,合并細菌感染陽性(經合理的痰標本進行痰培養檢測),血常規等臨床檢測確診,顯示患者均有斑片狀及片狀陰影,且呈現浸潤性,入院診治中均有發熱、氣喘、咳嗽等體征。排除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或伴有腎病、結締組織疾病、入院前有抗生素及其他相關藥物服用史者。56例患兒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3個月~10歲,平均(5.69±1.30)歲,其中<1歲有14例(男8例,女6例),1~3歲29例(男15例,女14例),>3歲13例(男7例,女6例)。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兒在入院后均進行X線檢查及16排多層螺旋CT機檢測,掃描管電壓均為120kV,管電流分別為10mA、300mA,層厚10mm、螺距1mm、矩陣380×380;對胸廓處直至肺底進行詳細掃描,重點掃描部位是患兒肺尖及膈肌處,對于掃描中疑似可疑部位則降低層厚至2mm,根據情況進行加強掃描,經肘靜脈注入碘普羅胺100mL(濃度為370mg/mL),注入速率3.5mL/s,15s后開始掃描。由專業影像學醫師對患兒的檢測結果(影像學形態、肺部特點以及病變累及部位)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臨床特征,包括高熱、大葉性肺炎及濕啰音的發生情況。②分析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影像學特征,包括大片影、斑片樣影、肺不張、胸腔積液。③分析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肺組織受累情況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臨床特征 3組患兒在大葉性肺炎及濕啰音發生率方面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其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大葉性肺炎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而濕啰音的發生率逐漸降低(P<0.05),另外3組患兒高熱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1。

附表1 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臨床特征[例(%)]

2.2 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影像學特征 3組患兒在大片影及斑片樣影發生率方面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其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大片影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而斑片樣影的發生率逐漸降低(P<0.05),另外3組患兒肺不張、胸腔積液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2。

附表2 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影像學特征[例(%)]

附圖影像學圖片可見,A:右肺下野磨玻璃樣密度影;B:右上肺野大片狀實變影,密度均勻,上縱隔未見移位;C:右肺門旁片狀密度增高影,邊緣模糊;D:兩肺紋理增多,紊亂,兩肺野中內帶散在小斑片狀密度增高影;E:兩肺散在斑片狀密度增高影;F:左肺下野斑片狀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邊緣模糊。

附圖 典型病例影像學圖片分析

2.3 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肺組織受累情況分析 3組患兒在右側及雙側肺組織受累發生率方面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其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右側肺組織受累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而雙側肺組織受累的發生率逐漸降低(P<0.05),另外3組患兒左側肺組織受累的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3。

附表3 56例患者不同年齡分層患兒肺組織受累情況分析[例(%)]

3 討論

小兒肺炎臨床較為常見且后果嚴重,威脅我國及世界范圍內兒童健康成長的感染性肺疾病,其在我國兒童發病率、病死率中占據第一位[7]。數據顯示,每年5歲以下兒童有120萬死于肺炎[8]。按照感染病原菌種類可將小兒肺炎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等,其中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A群鏈球菌引發的細菌性肺炎為主。但因為細菌性肺炎患兒的金標準為病原培養、肺穿刺,確診時間長,臨床應用受限制[9][10]。

目前臨床主要的診斷方法是胸部正位胸片檢查,側位胸片在顯示肺部感染引起的過度充氣方面明顯優于正位片,也是臨床鑒別診斷的良好補充,但是當感染反復出現,或是影像表現不一致時,無法從胸片中獲得解釋時,推薦使用胸部CT檢測,且早期患兒的肺部影像學表現相較于肺部陽性體征異常比例較高,診斷的敏感性更高,且顯現位置準確,陰影狀態表現較清晰,更利于疾病的早期明確診斷;但是基于輻射損傷防護的要求,臨床應遵守ALARA原則,盡量調低掃描參數,管電壓控制在80~100kV,管電流控制在5mA(新生兒和嬰兒)~10mA(年長兒童)[11][12]。在本研究中,其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大葉性肺炎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而濕啰音的發生率逐漸降低,和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在本研究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大片影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而斑片樣影的發生率逐漸降低,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右側肺組織受累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而雙側肺組織受累的發生率逐漸降低。不同年齡患兒的淋巴系統發育不完善,機體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隨著患兒年齡增加,病原細菌入侵機體后,產生的免疫炎癥反應也隨之更加強烈,機體產生的致炎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等水平增加,刺激肺泡巨噬細胞,損傷患兒肺部組織,導致肺部病變程度加重,形成大片影;而患兒如果年齡較小,機體所發生的免疫反應輕微,因此在影像學表明主要以小斑片樣影為主。在病變累及范圍上,較大的患兒的免疫系統發育相對低齡兒童更為完善,可將病變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因此多表現為單側病變,反之在年齡較小的患兒中,病變局限性小,因此發生雙側肺部累及的情況較多。

綜上所述,細菌性肺炎患兒CT表現具有一定特征性,進行影像學檢測及診斷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有力的依據,可精確判斷肺部異常的位置,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降低誤診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細菌性影像學肺部
歷史上那些駭人的細菌性傳染病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星形諾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獻復習
鹽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應用
棚菜出現各種“爛” 重防細菌性病害
老年重癥肺部感染臨床診治研究
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調查研究
拯救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