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痙針法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30例臨床療效觀察

2021-05-28 07:16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301700賈鐵壯周英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1年9期
關鍵詞:面肌針法患側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301700)賈鐵壯 周英

原發性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肌肉疾病,其特征是面部一側出現不規則、不自主的肌肉收縮(痙攣)。面肌由面神經(第七顱神經)控制,它起源于腦干,出顱后于面部分為5支[1]。典型的抽搐通常發生在眼輪匝肌的下眼瞼并擴散到整個眼瞼,然后是口唇周圍的口輪匝肌和顴骨區域的頰肌。不典型的面肌痙攣會出現相反的抽搐過程;抽搐開始于口唇周圍的口輪匝肌,然后是下臉顴骨區域的頰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到眼瞼的眼輪匝肌。最常見的形式是典型形式,非典型形式僅見于約2%~3%的面肌痙攣患者[2]。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面肌痙攣的發病率約為0.8/100000人[3]。其發病原因可能與由面神經損傷、病毒感染等有關,但確切機制不明。近年來研究顯示,針灸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有一定臨床療效,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4]。在本研究中,本院采用抑痙針法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門診、眼科門診、神經科門診等進行診斷,在中醫科門診進行治療。每組需觀察病例數30例,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共需觀察60例。通過選取符合條件的面肌痙攣患者,根據其入組時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通過抑痙針法的干預,以觀察其對患者面部功能及表皮肌電信號的影響。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面肌痙攣診療中國專家共識》[5]以及第6版《神經病學》:多數患者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陣發、快速不規律的抽動,起病多從眼輪匝肌的輕微抽動開始,逐漸向口角、整個面肌擴展,嚴重時可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每次抽動數秒至數分鐘。精神緊張、疲勞及自主運動時加重,入睡后,不伴有疼痛。神經系統檢查除面肌陣發性抽動外,無其他陽性體征。肌電圖可見肌纖維震顫及肌束震顫波。中醫診斷標準:參照楊萬章[6]等《面肌痙攣的中西醫結合評定及療效標準》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全面修訂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HFS的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自擬屬風邪外襲、痰瘀阻絡型診斷標準:主癥:一側眼瞼或(和)面頰不自主抽動,少數嚴重者可兩側同時痙攣、抽動,一般遇風可加重,焦慮、憂不結、過勞也可加重。病程纏綿,抽動愈發頻繁,遷延日久,久治不愈。心煩易怒,痰多,口渴或不渴,納差,失眠,大小便一般正常,舌質淡紅或暗紅,苔薄白或厚膩,脈浮或濡細。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5~65歲之間;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③痙攣強度分級在I~IV級之間;④接受并且配合本次研究者;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病例排除標準:①所引起的面肌痙攣繼發于其他疾患,如腫瘤、手術、外傷、腦血管意外、面癱后遺癥等;②患有精神疾病者以及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③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過敏體質者;④近1個月以來曾使用對本研究有較大影響藥物或治療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治療組(對照組) 口服卡馬西平片,開始每次0.1g,每日2次,療效不顯著可于第2日后每隔1日增加0.1~0.2g,直至抽動緩解或制止,最大量每日不超過1.2g??诜租挵菲?,一次1片,一日3次。囑患者注意休息,盡量避免使用手機和觀看電視,注意調暢情致,避免緊張、大怒等過激情緒。

1.3.2 抑痙針法組(觀察組) 常規口服藥物基礎上采用抑痙針法,取穴:攢竹(患側)、頭維(患側)、風池(雙側)、太陽(雙側)、合谷(雙側)。取穴定位:均按照國家經穴標準(GB90-12346)取穴定位。針具為毫針:華倫牌一次性無菌毫針,生產商為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規格:0.30mm×40mm(l寸)、0.25×25mm(l.5寸)。

1.3.3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根據以上標準取穴并常規消毒后,先針刺患側攢竹、頭維,以1寸毫針直刺0.3~0.5寸,行平補平瀉的手法,手法操作應輕巧,再針刺雙側風池、患側太陽、患側合谷,以1.5寸毫針直刺0.5~0.8寸,行平補平瀉的手法,再針刺健側太陽、合谷,以1.5寸毫針直刺0.5~0.8寸,行捻轉瀉法的手法,手法操作應輕巧。以上均不加電針。留針30分鐘,每周針刺5次,2周為1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4 觀察指標 目前面肌痙攣的療效沒有公認的標準,Cohen面肌痙攣強度分級標準和面肌痙攣頻率量表[7]在面肌痙攣患者中存在著客觀評價意義。Cohen面肌痙攣強度分級標準分為0~IV級,隨著分級的增加,患者臨床癥狀加重,分級標準:0級:無痙攣;I級:外部刺激后引起患者眼瞼跳動增多;II級:輕度,眼瞼臉部肌肉輕微抖動,無局部的功能障礙;III級:抽搐明顯,出現了輕微的局部功能障礙;IV級:嚴重抽搐和局部功能障礙,出現視物障礙,如不能閱讀等。面肌痙攣頻率量表分為1~5級,1級:無痙攣;2級:刺激誘發中度痙攣;3級:痙攣發作≥1次/小時;4級:痙攣發作>1次/小時,但≤10次/小時;5級:痙攣發作>10次/小時。面肌痙攣的療效判定標準,主要參照Cohen面肌痙攣療效評價標準制定。治愈:完全緩解,痙攣強度由I~IV級降為0級。顯效:明顯緩解,痙攣強度由II~IV級降為I~II級。有效:部分緩解,痙攣強度由IV級降為III者。無效:痙攣強度未變或加重。

1.5 面肌痙攣患者表面肌電信號檢測 中位頻率(median frequency,MF):是指骨骼肌收縮過程中肌纖維放電頻率的中間值,MF在抗噪聲干擾方面具有優勢,并且刻畫頻譜特征變化要優于平均功率頻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但敏感性卻低于MPF;MPF:是指過功率譜曲線重心的頻率,一般認為MPF在反映較低負荷收縮時的靈敏度較高;二者常用來反映肌肉疲勞。平均肌電值(average amplitude of electromyography,AEMG):是單位時間內原始表面肌電信號振幅絕對值之和的平均值,常被用來反映運動單位募集、激活數量的變化及放電頻率同步化的程度。

1.6 統計分析 Cohen面肌痙攣強度分級和面肌痙攣頻率量分級等級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趨勢χ2檢驗,雙側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所有統計分析采用SAS9.0軟件完成。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Cohen面肌痙攣強度分級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0級和I級患者分布頻率為13例和9例,對照組分別為5例和6例,觀察組0級和I級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Cohen面肌痙攣強度分級比較[n(%)]

2.3 面肌痙攣頻率分級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1級和2級患者分布頻率為14例和6例,對照組分別為5例和5例,觀察組1級和2級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附表2。

附表2 面肌痙攣頻率分級比較[n(%)]

2.4 肌電信號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MF(Hz)和MPF(Hz)值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AEMG(Mv)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MF(Hz)、MPF(Hz)和AEMG(Mv)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附表3 放松狀態下眼輪匝肌電值治療前后兩組比較

2.5 復發率比較 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復發4例,對照組復發7例,兩組患者復發風險采用風險比例模型log-rank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R=1.88, P=0.29),但已顯現出降低復發風險的趨勢,見附圖。

附圖 兩組患者治療后復發風險曲線

3 討論

面肌痙攣(HFS)是一種神經肌肉疾病以單側肢體的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為特征,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通常發生在40歲~7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2∶1)。HFS患者身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情緒障礙、視覺或語言障礙[8]。如HFS可能導致眼瞼下垂的視力受損,這導致閱讀和駕駛困難。此外,不自主的面肌痙攣會引起構音障礙的風險同時,它也會造成很多社交障礙。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情會逐漸惡化,而且很少是自限性的,因此必須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

HFS的治療主要包括口服藥物,肉毒桿菌神經毒素注射和外科治療等。但由于療效有限,不良副作用發生率較高,目前對HFS的治療并不令人滿意[9]。因此,患者更傾向于尋找HFS的替代療法。針灸療法,中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一直都是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灸療法的優勢在其他一些神經血管沖突疾病中已經得到證實,如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等。

有研究表明,針灸療法可以緩解HFS患者臨床癥狀[10]。吳小紅[11]等人采用薈萃分析了針灸治療HFS的臨床效果,研究認為針刺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有效率高于藥物及假針刺。

在本研究中,我院采用抑痙針法對HFS患者進行治療,取攢竹(患側)、頭維(患側)、風池(雙側)、太陽(雙側)、合谷(雙側)等穴位進行治療。先針刺患側攢竹、頭維,以1寸毫針直刺0.3~0.5寸,行平補平瀉的手法,手法操作應輕巧,再針刺雙側風池、患側太陽、患側合谷,以1.5寸毫針直刺0.5~0.8寸,行平補平瀉的手法,再針刺健側太陽、合谷,以1.5寸毫針直刺0.5~0.8寸,行捻轉瀉法的手法,手法操作應輕巧。研究結果認為抑痙針法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臨床療效確切,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控制患者面部抽搐等臨床癥狀。同時,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MF(Hz)、MPF(Hz)和AEMG(Mv)值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和對照組治療后(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颊吲R床癥狀的改善可能是與改變MF(Hz)、MPF(Hz)和AEMG(Mv)值有關。筆者對治療后患者復發情況進行了隨訪,結果顯示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復發4例,對照組復發7例,兩組患者復發風險采用風險比例模型log-rank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R=1.88, P=0.29),但已顯現出降低復發風險的趨勢。提示抑痙針法治療HFS有可能降低治療后患者復發風險,但這個結論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后續研究。

因此,抑痙針法治療HFS療效確切,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可以更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猜你喜歡
面肌針法患側
董氏奇穴動氣針法治療下肢骨折內固定術后腫脹的療效觀察
撳針穴位埋針法在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預價值
手指飛舞 編出玲瓏花邊
更 正
中風康復治療:最好發病48小時后就開始
眼皮亂跳警惕面肌痙攣
眼皮亂跳警惕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如何護理
腦卒中康復操患者常做好
偏癱病人良肢位擺放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