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感覺挪移的食器設計流程研究

2021-06-01 03:28孫梟栩
藝術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構建原則設計流程

孫梟栩

摘 要:以食器為例,探究感覺挪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以拓寬食器設計思路為目標,對感覺挪移進行理論研究,通過案例分析,總結感覺挪移應用在產品設計中的產生條件:感知關聯、認知經驗、情感共鳴;并提煉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構建原則:觸發性原則、關聯性原則、共鳴性原則?;诟杏X挪移應用在設計中的產生條件及構建原則,提出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流程,為食器設計提供以用戶通過食器感知對食物感知體驗發生改變的新設計思路。

關鍵詞:食器設計 感覺挪移 構建原則 設計流程

民以食為天,與“食”密切相關的產品,即食器,自古至今扮演著重要角色。主食食之果腹到茶飲閑情雅致,從需求層面可以將食器設計分為兩種設計思路,一方面是功能需求的實現,一方面是審美需求的實現。功能需求的實現,即對不同類型的食物,食器形態所需達到的功能需求,如針對液體形態的食物,決定著食器的形態縱深有深度;審美需求是基于功能需求上的精神層面的需求,通過形狀、顏色等元素的改變,對使用者傳達精神思想。本文意于拓寬食器設計思路,將設計目標延伸于食用者通過食器對食物的感官影響上,探索新的設計思路流程。

人的五感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構成,五感之間并不獨立,五感相互作用形成認知,一種感知引發、影響另一種感知的效應稱為感覺挪移。感覺挪移最早被提出的領域在營銷領域:路易斯·切斯金(Louis Cheskin)在自己的著作《How to predict what people buy》中寫到:用戶對包裝、形象或品牌的積極反應會轉移到產品本身,從而影響用戶對產品的整體評價;同樣,與產品相關的消極反應也會轉移到產品本身{1}。他將這種非產品本身的感官判斷對產品的整體評價的影響現象稱為“感覺挪移”。本文將通過對感覺挪移的理論研究,分析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產生條件與構建原則,建立感覺挪移應用在食器設計中的流程,嘗試建立以食器感知的變化定向影響食用者對食物的感知變化的設計思路。

一、感覺挪移的形成

感覺挪移的形成由兩個層面構成,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生理層面即為同感官之間產生聯系;心理層面即為在生理層面的基礎上,喚醒大腦中的記憶與認知。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相互作用形成感覺挪移。

1.生理層面

在生理層面上解釋,一種通道的刺激能夠引起該通道的感覺,當這種刺激還引發了其他通道的感覺,即不同感覺之間發生了聯系,在神經學領域稱之為“聯覺”“通感”或“聯感”。這是一種具有神經基礎的感知狀態,我們通??吹剿{色會感到清涼,看到紅色會感到溫暖,這些是常見的一種感知引起另一種感知的情況,同時還存在特殊聯覺感知的情況,這一類人群被稱為聯覺人,他們有的會感覺到數字“2”是草綠色的,甚至有的人會感知到氣體的形狀,其實真正的事實是氣體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認知神經科學對為什么產生感覺挪移效應嘗試進行解釋,大量研究表明,人們在不同感覺方式的許多刺激特征之間表現出一致的交叉對應關系。如,人們始終將高音調聲音與空間中小而亮的事物相匹配{2}。

2.心理層面

人的五感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的結果決定大腦對事物的整體判斷,生理層面的基礎判斷也會體現并影響心理層面的判斷,如記憶、認知等。人的大腦處于不斷學習的過程,當我們的感官接收到刺激,會喚起我們曾經對相同或相似刺激的記憶。如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雪這一事物,通過觸摸雪感受到的溫度,在大腦中形成雪是冰涼的記憶,當我們再次看到雪或者與雪相關的事物時,我們的記憶被喚起,從而給予我們冰涼、寒冷的感覺。麥當勞的咖啡宣傳海報則運用了這一原理,通過紅外線溫感的顏色變化,傳達咖啡的溫度的溫暖效用,喚起用戶在寒冷環境下捧著一杯熱咖啡的回憶或認知,完成視覺感知到觸覺感知的挪移。聶淼、石峰亦曾嘗試通過研究通感與視覺要素的關系,分析包裝設計中藝術通感的層次,探究包裝設計中藝術通感的視覺傳達效果{3}。

3.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相互作用

生理層面的聯覺與心理層面的移覺相互作用,將一種感官刺激(本覺)轉移到另一種感官感受(通覺),即形成感覺挪移。感覺挪移的生理層面效應具有自發性和差異性,感覺挪移的心理層面具有關聯性、觸發性和共鳴性,感覺挪移的產生是生理與心理的共同作用,是感覺到直覺的生理因素,再到記憶、想象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結果。

二、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產生條件及構建原則

“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薄坝眯睦韺W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是‘通感或‘感覺挪移?!卞X鐘書曾在《通感》中這樣描述過他對移覺、通感、感覺挪移的認識。無論是在文學中,或是心理學中,感覺挪移的定義都基于五感間的相互聯系,下面將通過研究分析通感(移覺)在文學中的應用原理與方法,研究感覺挪移在產品設計中的產生條件與構建原則。

1.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產生條件

(1)感知關聯

在文學中,通感(感覺挪移)是比喻的一種延伸。比喻是將一個事物擬作另一個事物,是事物與事物間的關系。通感則更進一步,在事物間的關系外,涉及到人對事物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將不同感受進行關聯,是事物與感受、感受與感受間的關系。即通感的作用條件,是建立在人即讀者,對應產品設計中的用戶,對事物的感知的基礎上。感知是用戶對產品進行認知的第一個環節,感知關聯即在對產品元素感知后,將不同元素帶給用戶的不同感受進行整合并與其他事物可能存在的感受進行關聯。

(2)認知經驗

認知經驗并非人自出生就存在的認知,是人通過后天學習、記憶形成的知識與經驗積累。感知關聯是用戶對產品認知的第一個環節,在對產品元素感知后,認知經驗對感受到的元素進行分析判斷。如我們看到形似閃電的折線符號時,我們會意識到這代表附近有高壓、高電的存在,這個意識并沒有伴隨我們出生就存在,是我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接收到的信息,并在大腦中存留記憶,當我們的視覺器官讀取到與之相似的視覺元素,則會喚醒對應的認知經驗。

不同的個體,認知經驗存在差異,面對同樣的感知元素則會產生不同的感覺與認知。同樣是對相似的折線符號,對不同事物更為熟悉的人群可能喚醒不同的認知經驗:

(3)情感共鳴

“望梅止渴”原意是當說到梅子的時候,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止渴。這一過程即為認知經驗的作用,是基于理性的、確定的常識:梅子是酸的。如果將認知經驗定性為理性的感知過程,情感共鳴則是感性的感知過程。情感共鳴基于用戶的情感模式,通過產品元素的感知,喚醒相關的記憶進行思考和情感融合,與認知經驗相較,是精神層面的思考和判斷。如原研哉設計的梅田醫院的標示系統,針對特殊科室人群:孕婦與兒童,醫院的標示系統使用的是白色棉布,所有標示的外觀是圓潤、柔軟的,以喚起用戶對與棉布給予人的情感記憶,即柔軟、溫和,提升用戶在醫院的溫暖體驗。

2.在設計中感覺挪移的構建原則

在設計中感覺挪移的產生條件有三,對應產生條件,總結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構建原則,即設計師在進行設計過程中應用感覺挪移建立產品本覺與用戶通覺間聯系的方法原則。筆者通過分析總結,主要歸納為:觸發性原則、關聯性原則與共鳴性原則。

(1)觸發性原則

用戶使用產品是一個過程,用戶行為會決定用戶對產品的認知深度,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分析用戶行為所涉及到的產品感知元素,對其進行設計,使用戶感受到感覺挪移作用過程中的“本覺”,觸發感覺挪移的形成,通過感知關聯、認知經驗、情感共鳴的作用,形成“通覺”感知。有效的感覺挪移構建建立在有效的感覺觸發基礎上。如漣漪水龍頭,Smith Newnam通過改變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視覺元素:水流下的LED燈的顏色,表示出水溫度,這一過程首先觸發使用者的視覺感知,在此基礎上喚醒用戶對顏色與記憶間的聯系,這種通過顏色區分冷暖水的設計在水龍頭等產品中存在普遍性,追根溯源是顏色與冷暖感知間的感覺挪移作用,感官觸發為基礎。

(2)關聯性原則

在文學作品中,通感的應用基本原則在于相互作用的兩個事物必須存在契合點。在應用通感描述事物一時,首先選擇一個事物二,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兩點,一是與事物一有相通的屬性,即選擇是否“穩妥”;二是事物二與事物一相比更易被讀者感知,或更使讀者印象鮮明,即選擇是否“形象”。滿足這兩點讀者則可以通過事物二的某些特點更好的理解體會事物一的特點。文學中應用通感的目的是使被表述的事物更加形象,則遵循將不形象的事物向形象的事物的表述方向,即用具象表述抽象。

與文學作品不同的是,在產品設計中,感覺挪移的應用主要遵循穩妥原則。即,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產品的“本覺”與“通覺”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也就是屬性相通。如韓國設計師Sae-rom Yoon以卵殼的形態設計了一款椅子:Segment Chair,卵殼的造型呈現的包裹保護的形態與溫暖、安全、放松的體驗感相匹配,即存在關聯性,為合適的關聯關系。產品設計中的感覺挪移,是一種感覺對另一種感覺的影響過程,所以并不存在文學作品中形象原則的情況。

(3)共鳴性原則

文學作品中,存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身世經歷都會影響作者與讀者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認知。在產品設計中,亦是如此,設計師需確定用戶對產品感知的共性,來實現設計目標。用戶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地域特點等因素,都對產品認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準確把握“本覺”與“通覺”之間的挪移共性,是引發用戶對產品產生共鳴的關鍵。在具體設計研究過程中,可以通過定向實驗的方法尋找感官之間的共鳴性。Cheskin Added Value(Cheskin創立的咨詢公司)對不同包裝的罐裝七喜(Dr Pepper/Seven Up公司的檸檬汽水)飲品的味道進行實驗分析,發現:當七喜的罐裝包裝的色彩中,綠色的面積比例增加15%以上時,飲用者的味覺體驗中有更多的檸檬的味道。

三、感覺挪移應用在食器設計流程

根據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產生條件與構建原則,對將感覺挪移應用在設計流程中進行研究,設計流程思路如下:

1.明確感覺挪移的作用效用,即設計目標;2.對目標產品的感知要素進行提煉;3.確定感覺挪移作用的“本覺”要素,與之對應的為感覺挪移應用在設計中的觸發性原則,即使用過程中觸發用戶發生感覺挪移的基礎環節:“本覺”感知;4.依據設計目標,確定感覺挪移作用的“通覺”要素;5.建立“本覺”與“通覺”間的聯系,建立聯系過程中,需遵循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關聯性原則、共鳴性原則,以保障感覺挪移向目標效用發生;6.依據“聯系”確定“本覺”特性,進行設計。

將食器作為設計對象,帶入設計流程,進行整理:

以定向影響用戶味覺感知作為設計目標,確定特定影響方向作為感覺挪移效用;依據觸發性原則,對食器感知要素進行提煉,可以得到:五感中,食器的感知要素以視覺要素與觸覺要素為強作用要素,聽覺要素、嗅覺要素與味覺要素為弱作用要素,具體分析兩種強作用要素有以下幾個主要要素構成,視覺:顏色、形狀、材質,觸覺:材質、重量;針對提煉所得的主要感知要素,確定其中一種或多種元素作為“本覺”要素;由設計目標確定“通覺”要素為味覺要素;建立“本覺”與“通覺”間的聯系,遵循關聯性原則與共鳴性原則,可以通過問卷調研、實驗分析等方法進行定向關聯建立;依據“本覺”與“通覺”的聯系確立,確定“本覺”特性,進行設計。

不同設計目標、不同設計對象都將影響設計流程最終的結果,針對不同情況具體分析以保證確定“本覺”特征的準確性。

結語

通過對感覺挪移的理論研究,及感覺挪移在設計中的產生條件與構建原則的分析,提出了感覺挪移應用在設計中的思路流程,將該流程應用于食器設計中,對定向改變用戶使用食器過程中對食物的感知體驗進行探索。從食器設計角度改善食物感知,是食物領域與產品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思路,希望本文對感覺挪移的應用研究可以在此方面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同時,本文研究處于前期理論研究,具體設計實踐與實驗研究還將繼續進行。

注釋:

{1}Cheskin L. How to predict what people will buy[M]. New York, NY: Liveright, 1957.

{2}Spence Charles.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 A tutorial review[J].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011(01), 73(4).

{3}聶淼,石峰.基于包裝設計的藝術通感視覺傳達效果分析[J].藝術科技, 2017, 30(7).

猜你喜歡
構建原則設計流程
企業宣傳思想工作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討
高職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構建原則及方式研究
吉林省農業生產能力評價指標構建新方向
初探VHDL語言在電子設計中的應用
淺談構建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多元評價模式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微課程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中的設計和應用
構建社區教育課程體系的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