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21-06-12 13:50袁玉翠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袁玉翠

【摘要】小學教育屬于學生成長中的啟蒙教育,是學生接受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提升整體國民素質的關鍵階段。而小學特殊教育的學生由于自身存在智力上的不足,因此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融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念,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基于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闡述了具體的滲透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語文是結合語言與文化的學科,其在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與他人進行無障礙交際。同時,語文學習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精神世界,讓學生體會語言與文字的樂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特殊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健康樂觀的心理,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 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1.1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實國家立德樹人教育的必然要求。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容易形成敵視心理,比如一些智力障礙的學生,其聽說能力、表達能力、感知能力與普通學生相比,具有一定弱勢,長期的情緒積聚,容易產生偏激、暴力等行為,出現自卑、敏感、脆弱、自閉的心態,直接導致心理健康問題,而通過心理教育,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1.2語文科目本身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語文兼具工具性、社會性、人文性特質,可以豐富學生情感,幫助其自我表達,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從思維動態、認知形態、情感融入等多種方面,緩解學生負面心理和情緒,從這一層面來講,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語文教育具有相同的工作目的,都是致力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確保其健康快樂成長,洗滌其心靈。

2? 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關注特殊兒童心理健康

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與普通學生具有差異性,該類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具有一定難度,在語言表達和情感構造方面不如普通學生。因此,在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立足學生差異性和特殊性,在進行特殊教育時,轉變教育理念,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消化情況,更應該在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逐步訓練他們的耐挫力、交際能力和自信心,讓學生沒有恐懼心理和故意回避心理,設身處地的為孩子們著想,多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在語文閱讀、寫作過程中,讓其克服自我封閉的習慣,敞開心扉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學習興趣。并且盡量用平和的語氣與學生交流,不再將“知識”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唯一標準,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關注聾啞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尊重、理解學生。

2.2轉變課堂教學觀念,主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特殊教育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評價課堂效率高低的標準不僅僅是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關鍵是使他們形成學習能力和發展情感思維,并注重人格品質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嗎,教師需及時轉變課堂教學觀念,主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信息,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重點培養他們的交往技巧和表達能力,幫助這部分特殊群體構建學習自信和生活自信,使其可以自覺踴躍地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使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認知。

例如,在進行《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時,該篇課文是一首歌詞,是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寫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園蕩舟游玩的情形,不但旋律優美,更有著詩一般的歌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曲,搭配相應的舞蹈動作,為學生帶來一種生動活潑的特殊體驗,讓他們通過聽覺感受歌曲的旋律,利用視覺體會歌曲節奏,使其從整體上感受全文,體會到語文知識的豐富多彩。教師可利用歌詞積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帶領學生重點分析“紅領巾”“陽光”等詞語的含義,理解“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使其充分感受到現在生活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這樣利用歌舞輔助教學和理解歌詞深意,培養了特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黨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2.3利用教材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在特殊教育中,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影響學生們學習的重要因素。例如,對于聾啞學生來說,低年級的學生就會模仿高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交流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當選取比較好的學生作為這部分學生的榜樣。

例如,刻苦鉆研為人類做貢獻的科學家;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一生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總理等。教師們在給學生們講解這些偉大人物事跡的同時需要讓學生們將其作為榜樣。在特殊教育階段,為學生們營造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對學生們的成長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們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創造良好的心理學習氛圍。

2.4在教育評價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是需要適宜的鼓勵的,特別是缺乏自信心的特殊兒童更需要教師的教學鼓勵。所以教師應主動給予積極的鼓勵與評價,同時還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并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實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樹立學生正確的心理觀念,從而增強心理教育的教學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承擔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通過主動且有耐心的了解學生并在日常教學中主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尋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心理觀念,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蔣麗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7,(21),109-110。

[2]馮青山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01),231。

猜你喜歡
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關于特殊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個人見解
新時期我國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檔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