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模式探究

2021-06-12 13:50馮婷康玉祥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培養模式初中歷史

馮婷 康玉祥

【摘要】以考綱重點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傳統歷史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新時代素質教育對初中歷史的教學要求,革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對于培養初中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培養其良好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培養模式;

引言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入,教師紛紛開發歷史教學的人文性、思想性與教育性,重點對初中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與精神境界施加積極有益的正面干預。在初中生應該具有的核心素養中,愛國精神與家國情懷占據著首要位置,因而成為教師進行歷史教學與生命塑造的核心內容,歷史課堂也逐漸成為培養初中生愛國精神與家國情懷的重要基地。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

(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學要求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能夠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學要求,引導初中生更好地繼承、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實現歷史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一直重視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傳授歷史理論知識,還要體現出歷史知識中的德育功能、人文價值,賦予歷史學科更多的立德樹人思想。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的愛國素材比較多,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才能夠轉變教師的知識傳授理念,能夠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意蘊,引領學生去了解歷史人物的愛國主義精神,這對于初中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愛國激勵,也是一種學習激勵、生活激勵,讓他們感知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不易,從而能夠積極生活、學習,勉勵自己,通過自身的努力,為社會發展、個人進步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繼承、弘揚優良中華優良傳統文化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理念,能夠讓學生對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有更多、更為深刻的理解,從中汲取華夏兒女努力奮斗的精神涵養,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社會的進步。我國很多偉人、革命先輩在立德修身方面都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因此教師只有在歷史文化知識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講解這些傳統文化知識、優秀學者事跡,才能夠體現出歷史知識的人文性特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他們深刻感知到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模式

(一)借助電化教學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教師可以實施電化教學,利用一些珍貴的歷史視頻信息,讓初中生在觸目驚心中激發正義感、尊嚴感與榮辱感,為培養初中生的家國情懷創設最佳的主體情緒狀態。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抗擊八國聯軍”教學為例?!鞍藝撥娗秩A戰爭”既是中國人恥辱的一頁,也是“八國聯軍”無恥的一頁,因而教師要用多媒體設備為初中生展示一些珍貴的圖片信息,讓初中生親眼看見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被搶劫前后的天壤之別,以此激發初中生的愛國意識與家國情懷。這樣,初中生能夠在觸目驚心中產生憤慨之情,能夠借助前人被奴役、被搶奪、被燒殺的“鐵證”直接刺激初中生、催發初中生。因此,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的視頻信息具有強大的感官刺激價值,非常有助于激發初中生的民族自尊感、愛國精神與家國情懷,強化初中生的責任意識,激勵初中生保衛祖國、維護尊嚴、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與進取意識。

(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不僅要向他們展示歷史文化,帶領他們了解歷史文化,而且要帶領他們連通古今,從現實的生活中捕捉對應文化的現象、現狀,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例如,教材中提到“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其實,“絲綢之路”在當今的中國已經不僅是一個歷史的經濟現象,還發展為一個文化思想,“絲綢之路”代表了中國開放、交流的發展理念和姿態。圍繞這點,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研究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源起、發展的歷史進程,了解絲綢之路給經濟、文化帶來的效益,而且要帶領學生比照我國當下的“一帶一路”發展政策去了解幾個內容:一帶一路的含義是什么?現代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與古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新絲綢之路給中國以及世界的經濟、文化發展帶來了哪些“紅利”?絲綢之路的理念內涵是什么?引導學生縱觀古今,認識到只要堅持開放、交流、融合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絲綢之路”不僅可以使古代的中國繁榮富強,還能使當今的中國變得越來越富強。

(三)組織文化傳承活動,培養民族精神

家國情懷起源于我國古代士大夫的人文信仰與人文精神,教師要緊抓這一關鍵點,在歷史課上組織豐富的文化傳承活動。比如,在部編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綜合探究——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探究教學中,教師展示梁啟超首次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史料,并提出具體問題:“梁啟超首次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有什么意義?這為解決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的嚴重危機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回顧中國古代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并進行文化交流:(1)出示春秋戰國的相關史料,組織學生討論《孟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讓學生體會古代文人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的愛家情感、愛國情感。(2)出示宋朝靖康之恥史料,組織學生討論《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示兒》“南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古代文人經歷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后的痛定思痛、意圖復興的壯志豪情。(3)出示西漢、唐、南宋疆域圖,讓學生根據地圖補充相關史實,并對不同朝代各民族飲食文化、音樂文化、節日文化、賢孝文化等文化融合的過程進行探究。從探究歷史文化的角度讓學生回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形成的歷程,使其理解“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的轉變,從而增強其民族精神。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講解歷史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家國情懷,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使其更加用心、積極地投入歷史學習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輝.讓家國情懷照亮歷史課堂[J].中國教育學刊,2019(6):106.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培養模式初中歷史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