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黨史知識融入政史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

2021-06-12 14:20徐洪麗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策略研究

徐洪麗

【摘要】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這為我們加強當代中學生黨史學習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只有把黨史深度地融進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里,我們才能抓住立德樹人的“主戰地”,真正發揮黨史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營養劑”“清醒劑”的作用。

【關鍵詞】黨史知識;政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曾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本褪钦f,如果想要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必須先了解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斷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深入學習黨史,才能理解黨為什么能由弱變強,為什么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在學生心中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更好地發揮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功能?;诖?,文章針對將黨史知識融入政史課堂教學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一、課前5分鐘黨史故事,感悟政治認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百年黨史,本質上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其中,中國共產黨引領改革開放的40多年歷史,就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诖?,通過課前5分鐘講黨史故事活動,讓學生在講黨史的過程中達到政治認同。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學生盡可能地根據當節課的學習內容選擇有關的黨史故事,可以是通過一個人物、一首歌謠、一件文物來講述黨史。例如,在“堅持改革開放”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講述革命領導人鄧小平“春天的故事”,簡述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的巨大變化,講述改革先鋒人物的故事。講故事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通過收集黨史人物事跡和相關文物的故事感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在講述中認同中國道路的正確性。

二、挖掘黨史資源,汲取榜樣力量

黨史教育資源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難點在于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過黨的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因而較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黨史教育資源,活現黨史材料,把黨史資源以更加鮮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上冊《凝聚價值追求》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這節課中,筆者選取了阮嘯仙的家國情懷作為黨史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信仰。阮嘯仙是民主革命時期廣東省河源市的一位烈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之一,是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和人民審計事業的奠基人。怎樣才能更加鮮活地向學生呈現這個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呢?筆者以阮嘯仙的“家書”作為黨史教育的切入點,教學中呈現其家書——“愛兒:你的來信,我收到了。我不知道你今年已經十三歲。愛兒!你不要怨恨我這不盡責的父親……”“為父接到你第一次的來信,正當最煩悶難過的時候,就使我多吃了一碗飯,多睡了一點鐘,對鏡自照,發現幾年來未有過的笑容,其喜可知了?!敝笠龑W生思考:“阮嘯仙對兒子非常疼愛,卻又為何如此忽視兒子的成長?”這封家書讓學生看到一個深愛兒子的父親、一個有血有肉的共產黨員;這封家書彰顯了老一輩共產黨人“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這封家書讓學生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領導無數英雄兒女前赴后繼奮斗出來的。

三、社會主義發展史與國情融合,樹立遠大理想,做有擔當的人

教材中黨史素材對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有的放矢融入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例如講到九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一部分“堅持改革開放”中的“改革開放促發展”時,教材正文部分只是簡單地表述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過渡”和“創立”兩個階段,沒有詳細介紹內容。因此,教師可以把“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歷史事件融進教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能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主線?!罢搹氖烦觥奔唇Y論要從客觀歷史史實中得出。它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黨史的一種基本方法。增加后社會主義發展史材料,為學生提供了“營養的素材”,讓他們明白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它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今后到哪里去”,以期達到“學史明理”的作用。

四、融入社會實踐

理論要聯系實際,社會實踐方式是學習黨史創新形式和實效方式之一。道德與法治課程滲透著很多黨史理論,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真正地體驗、了解和內化,才能“化知為行”從而實現學科知識、黨史知識和激活紅色基因三者的有機統一,根植愛國情懷。因此,教師帶學生參加研學活動要緊密結合黨史教育,帶領學生參觀本地區的紀念場館、革命博物館、革命遺址遺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例如,在學習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中的“珍惜生命”中的“生活難免有挫折”時,研學時可帶學生參觀海南省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展館、紅軍潭、馬鞍嶺阻擊戰遺跡,這種沉浸式、體驗式的課外教學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革命先烈在深山老林里,住的是簡易的茅草棚、吃的是苦澀野菜,經常受到敵人的圍追堵截而居無定所,在生活異常艱苦的環境下,他們憑借堅強的意志及堅定信念,把中國革命推向成功走向勝利。從而讓學生看到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歷史,深刻理解黨的初心使命,自覺樹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讓紅色基因筑牢,堅信“四個自信”,做到“學史力行”,最大限度做到思政課的“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結束語

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教育是否有實效。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滲透中共黨史學習教育,能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將黨史學習教育通俗化,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從而促使其堅定理想信念。歸根結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求教師把握好意識形態教育。理想信念只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與課堂教學相滲透,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內化于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和信念認同。

參考文獻

[1]張莉琴.用黨史點亮初中思政課堂[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1(12):10-12.

猜你喜歡
策略研究
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精英領航 集體突圍
低段小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農村信用社支農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