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雙龍 連續五屆獲得蘭亭獎,他都有哪些“心法”?

2021-06-13 08:51書童
南風 2021年14期
關鍵詞:心法最高獎學養

文/書童

彭雙龍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聯委員,廣東省青年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深圳市書協副秘書長,深圳寶安書社副社長,深圳寶安書協副主席。被《書法報》等媒體評為“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全國十大青年書法家”。作品榮獲第三、四、五、六、七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最高獎,文化部“群星獎”銀獎,廣東省文藝最高獎“魯迅文藝獎”等。學術論文獲全國第十屆書學討論會“優秀論文獎”等,另有多篇論文發表于《中國書法》等核心期刊。

在深圳書壇,彭雙龍可謂是一位重量級書法家。

毫不夸張地說,他幾乎拿遍了一個書寫者能拿到的所有獎項。

放在別人身上,這些成績足夠“吹一輩子”??墒窃谠L談時我感受到的除了感恩,就是謙遜。在我看來,彭雙龍始終按照傳統文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這幾年來,我相繼采訪了很多優秀的書法家,他們各有特色,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對書法的理解和書法對人生的意義。

彭雙龍無疑是最特別的。他對書法的熱愛深入骨髓,他在榮譽面前依然保持謙遜和清醒,并且知道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李可染曾說: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仰觀俯察之際,彭雙龍的藝術之門已悄然打開。

01 喜從天降 25歲獲得蘭亭獎

1984 年農歷2 月2,龍抬頭,彭雙龍出生于河南固始。

固始是“中國書法之鄉”,地處吳頭楚尾,北臨淮水,南依大別山,自古文風昌盛,歷史悠久,有著“北國江南”之譽,處于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吳文化的交匯處。

彭雙龍出生之時正是中原書法發展時期,中原書法博大厚重的歷史和質樸大氣的風格對他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他喜歡雄渾古樸的篆隸;但他同時又受到吳、楚文化的影響,也喜歡“二王”行草的典雅和蘊藉。

他自幼受鄉賢影響,耳濡目染,少年時期便喜歡舞文弄墨,看到鄉賢寫春聯,不知道何處買毛筆,便用筷子自制毛筆蘸水練字,后來無意間得到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麻姑仙壇記》,用功較多,打下一些基礎。

中學時代,他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情有獨鐘,并受到固始老一輩書法名家李乾山先生的指導,李先生受過私塾教育,喜歡寫詩,對褚體有精深的研究,除了楷書,李先生還讓他寫草書《十七帖》。

大學時期,他寫得多而雜,諸如漢隸、魏碑、米芾、《書譜》、《十七帖》和二王尺牘等都有涉獵,但不夠系統和深入。后來,有位80 多歲高齡的蕭克瑾教授返聘回校,開設書法選修課,偶爾講授詩詞寫作,指引他走上詩書并進之道。

2008 年,大學畢業后,彭雙龍來到深圳,入職深圳航空,他經常感覺寫字的時間不夠?;蛟S正因為如此,才保留了一種渴求感。所以彭雙龍把更多的業余時間投入到書法學習中,若無應酬,他每晚都會堅持臨帖和創作,樂此不疲。

任何成績的背后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苦卓絕的付出和焚膏繼晷的辛勞,廢紙三千和通宵達旦的事,彭雙龍都干過。

他說:最難忘的莫過于2009 年,他被單位外派到哈爾濱工作,沒有圈子和應酬,下班后便安靜地讀書臨帖,直到深夜。從哈爾濱離開時,練習用過的廢紙足足裝了幾大車。

第三屆蘭亭獎的作品便是在哈爾濱創作和投稿的。當他結束外派,坐飛機從哈爾濱回深圳的時候,蘭亭獎公布名單,彭雙龍名列三甲,剛下飛機便接到各地朋友的祝福短信,可謂喜從天降。

這一年,他25 歲。

02 藝舟雙楫 不斷增進修為

張愛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摘得中國書法蘭亭獎后,接著又獲得第十屆國展全國獎,對于一個尚未而立的小伙子,連續拿下書壇兩大獎項“蘭亭獎”和“全國獎”,那種喜悅和開心,不言自明。

一段時間,彭雙龍沾沾自喜于別人口中的“有才情”,可是書法之路寂寞而且漫長,才情、功力和學養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任何一位想在書法上有所建樹的書家,沒有精湛的功力和深厚的學養是不行的,不管你天分有多高,如果功夫不到,學養不足,終難成大器。

因此,彭雙龍很快明白了自己的“荒唐”。此時,他已加入了學術社團寶安書社,身邊有一群水平很高且低調樸實的高人,對他有著較深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感覺到“功力”和“學養”的重要性。

所以,在工作之余,他心羨古人所謂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彭雙龍愛讀書,高中時便喜歡文學和詩詞,夢想當作家?,F在還經常買書、看書,偶爾寫點文章和詩詞,他讀書很雜,案頭常見的有文學、哲學、美學、詩詞和印譜等。

2013 年,彭雙龍考入廣州美院讀研并師從祁小春先生,祁先生是著名的“二王”研究專家,治學嚴謹。在他看來,這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學術研究是非常寂寞和枯燥的事情,但對于一直想系統學習的彭雙龍來說,卻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他說:“唯有藝舟雙楫,方能行之久遠?!?/p>

讀研期間,在導師的引領下,彭雙龍重視閱讀和學術訓練,學術論文也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十屆書學討論會”等論壇中獲得最高獎,并應邀在中國美術館宣讀論文。

如果說以前的創作大多出于感性的話。那么,理論研究則讓他在感性的基礎上有了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并因此而理順了思想、明晰了方向。

獲獎后,曾有人指出他的作品缺少個人風格。對此彭雙龍有個形象的比喻:個性如同孕產,不可過急,會隨著時間積累而日漸凸顯。

風格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閱歷的不同和學養的深淺都決定了風格的差異。他說:我對傳統的深入還遠遠不夠。

彭雙龍并非沒有風格追求,他曾說:一個沒有自己語言的書家,成不了真正的藝術家。并提出自己的審美追求:經典、古雅、靜逸、樸厚。

這幾點顯然都是藝術的大道。莊子講“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他深信“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是藝術的至高境界。

彭雙龍景仰王羲之,心慕“二王”書風的蕭散蘊藉,每次到蘭亭,他都要去右軍祠瞻仰和晉圣?!岸酢睍o意于佳、不事雕琢、崇尚自然,來不得半點矯揉造作,所以才能夠簡約玄澹、超凡脫俗。

而這正是彭雙龍的追求。

03 五入蘭亭 名動書壇

三屆、四屆、五屆、六屆,到今年的第七屆蘭亭獎。

十幾載寒暑,彭雙龍無論在哪,都默默耕耘,潛心研習。悄然之間,他已經連續五次摘得蘭亭獎。

蘭亭獎是中國書法最高獎,每三年舉辦一屆,是書壇的“奧斯卡”,與中國戲曲梅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等一樣,是我國藝術門類的最高獎。也是很多書法家一生夢寐以求的重要獎項。

第七屆蘭亭獎頒獎詞這樣評價他:“不趨時趣,敬慕前賢。既能妍美,復求平淡。君子之風,搏象之力。五入蘭亭,名動書壇?!?/p>

回顧蘭亭之路,一件件獲獎作品記錄了他的心路歷程,也表現了他的審美遞變。第三、四屆蘭亭獎作品,追求“二王”尤其是王獻之妍美流便一路的書風,用筆一搨直下,寫得瀟灑暢快、干凈利索,這是他早期的風格。

第五屆蘭亭獎的獲獎作品,風格已經有了一些變化,這種變化來自顏真卿的啟發,他嘗試在“二王”的基礎上增加顏真卿的篆籀筆法,增加點畫的質感和空間的變化。

第六屆蘭亭獎時,獎項改革,名額大幅縮減,獲獎入展一共才60 多人,并要求每人提交三件作品。彭雙龍分別以二王、顏真卿和宋人筆意創作了小、中、大三件行書作品,意在表現取法的寬度和手法的變化。

今年的第七屆蘭亭獎,再次進行改革,要求三件作品中必須有一件是自撰作品,提升了對“文”的考量,并對入圍作者進行了文化測試,然后再評出獎項。彭雙龍提交的三件作品中有一件是行書冊頁《庚子抗疫記》,內容是結合去年他到社區抗疫的經歷撰寫成文,表達了對求學之地武漢的牽掛,文辭與筆墨相融,體現了書法家的社會擔當和家國情懷。

書法需要情懷,需要功夫的積累,更需要學問的滋養和品行的支撐。

正如彭雙龍在第七屆蘭亭獎獲獎感言中所說:“書道之本,存乎兩端,曰功力、曰學養。功有深淺,學分高下。非夫心閑手敏、功深學高,其孰能得之乎?然道之所生,關乎心性;心若不正,德焉能成?故心之所發,見之筆端,顯于言行,發為精神。余自髫齔學書,寢饋多年;然學淺才疏,彷徨門外。今幸蒙不棄,獲此殊榮,自忖德薄才鮮,不勝愧赧。唯以勤補拙,鞭駑策蹇,正心誠意,功學相參。以期日新日進,不負所望耳!”

04 心懷敬畏 一直在路上

彭雙龍曾用四個關鍵字總結了多年學書的心得:文、博、功、化。

一曰“文”。劉熙載云:“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薄笆繗狻睆暮味鴣??“文”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能將“文”之積累貫穿于平日學習之中,則“重技輕文”之弊無復存焉。

二曰“博”。劉勰《文心雕龍》講:“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薄安笔墙涷灥睦鄯e和閱歷的豐富,是五體之間的涉獵與滋養,也是技道并進與知識體系的完善與融合。

三曰“功”?!肮Α庇凶謨裙εc字外功之分,二者相輔相成。沒有字內功的積累,書家的學養將無所依傍;沒有字外功的提升,視野與格局將無法打開。

四曰“化”。書法貴能入古出新,化古為今。學而不化,非學也。對于書法和傳統文化的學習,也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通過自己的作品去展示書家的文化素養,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傳遞文化的力量。

這些思考對于廣大書法愛好者而言有著重要作用和啟發意義。

近年來,彭雙龍在自我提升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帶動身邊的青年作者共同進步。十二屆國展中,他和學生有8 件作品一起入展,有多位學生加入中國書協和廣東省書協。

他說這幾年的主要精力逐漸從“創作”轉移到“研究”上,一是教學研究,二是學術研究,三是創作研究。不研究就會固步自封,越深入則越心生敬畏,書法不僅僅是技法,更要懷著虛靜之心,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觀照和學習。

因此,這些年,他一直在求學的路上,先后參加中國書協首屆國學班、中國文聯第八期中青班、中央美院首屆“蘭亭班”、中國書協首屆理論與批評家高研班、中國書協培訓中心首期“文修班”等。

在學習的同時,他樂于分享、甘于奉獻。近年來,在深圳、廣州、普寧、潮州、汕頭、梅州等地舉辦了多場公益講座和交流活動,走進學校、青少年宮、企業、社區等基層傳播書法知識。

不論在哪,彭雙龍始終不改初心,正如他居住的這個城市,昂揚、多元、包容、溫度。這些特點,又恰如彭雙龍的為人。

彭雙龍坦言,他熱愛深圳和這里的氛圍,并感恩這座城市所給予的一切。這是一個經濟之都,未來,更是一座文化之都。

猜你喜歡
心法最高獎學養
好好愛自己,何必去取悅任何人
弘學以深根 養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學“弘學養正·立德樹人”辦學實踐探索
詩的“別材”與學養
弘學以深根 養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學“弘學養正·立德樹人”辦學實踐探索
王留鎖書法篆刻作品選
陳明之
尋找文本解讀的“心法”
小模大樣
《為奴十二年》摘多倫多大獎
簡介道家丹經《天仙金丹心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