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語文有效課堂的幾個關鍵點

2021-06-13 12:24吳玉南
格言·校園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切入點語氣文本

吳玉南

一、抓穩重難點,使學生學有所獲

教師對一篇課文重點和難點的把握是教好一堂語文課的前提條件。正所謂“綱舉而目張”。抓準了重難點,一堂課的主干就立起來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囫圇吞棗一把抓,而是有詳有略,收獲自然深刻。

【示例】

在講《老王》時,把教學重點定位在理解“底層的光芒”。這也與該單元的主題相契合。教師圍繞這一重點設計了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老王是個不幸的人2、老王的光芒表現在哪里?讓學生找出文中對老王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的句子,通過細讀,歸納出老王是“無組織,無親人,無健康和無金錢”的“四無”者,因而是“不幸”的,是“底層人士”。教師又通過分析送香油和雞蛋這一關鍵場面,體會“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毕阌秃碗u蛋在當時都是極珍貴的,老王對楊絳可以說傾其所有了,學生對他的善良,他的“光芒”的理解自然而生。

【分析】

教師緊扣“不幸的人”這個關鍵詞,挖掘楊絳先生對老王的情感和態度,并結合單元教學重點進行設計。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在文中邊讀邊分析,問題是思考的指引,隨著問題的深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逐步深入,達到了提綱挈領的效果,學生在這樣有效的學習氛圍中,理解能力和解讀能力自然也能得到激發和提升。

二、抓準切入點,使學生學有所趣

教師應當結合文本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學生學情確定教學的切入點。切入點是課堂中教師、學生、文本進行對話的關鍵,也是實現教學效果優化的關鍵。教學的切入點即閱讀教學中的突破口,教師要抓準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示例】

余映潮老師在執教《馬說》一文時,以誦讀《馬說》的“語氣”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體會作者對千里馬的同情和文字背后包含的憤懣不平之情。余老師第一步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用句子內部的停頓來表達語氣。教師做朗讀示范,學生跟讀,教師再不斷糾正。比如,讀“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停頓中包含了深沉的感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和作者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第二步是學習通過句中關鍵的詞語來表達語氣。余老師讓學生通過品讀文中的11個“不”字,體會詞語背后滲透的作者對千里馬遭遇的不平和作者的憤慨之情。第三步是學習通過句末的嘆詞──三個“也”字來體會文章的語氣。如,教師示范讀“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讓學生讀出這個“也”字包含的作者憤慨的語氣。

【分析】

《馬說》是一篇經典的文言文,體裁獨特,文字精煉。余老師抓準了“誦讀語氣”這個切入點,讓學生在聽讀、朗讀、分組讀、齊讀等豐富的誦讀體驗中打破與文本的隔閡,也讓文言文的學習不再枯燥困難。學生不僅可以很快地把握作者的情感,還能在讀的過程中深入感受千里馬的悲慘遭遇以及作者的不平、惋惜與憤慨。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通過讀的方式將這種情感實現了外現,這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極大的激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對課堂教學切入點的準確把握。

三、抓好質疑點,使學生學有所思

對于文本的解讀,教師不能迷信教參,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敢于質疑。同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要帶著批判的眼光看文章。古人說,“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闭n堂教學中學生疑問處和文本的矛盾處,往往就是最有思考價值的地方。教師應當抓住質疑點,讓學生在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驗證假設——再次提問——再次假設——再次驗證——得出結論的步驟中鍛煉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教師應組織學生充分地討論,讓學生生成更開放的學習空間。

【示例】

錢夢龍老師在講《捕蛇者說》時,其中有一個學生將第二段中“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的“則”解釋為“卻”,其他學生有不同意見,認為應解釋為“就”。錢老師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分別說說各自的理由。一學生回答說,前一句寫了“專其利”,但是后面的內容說的是他的祖父“死于是”,這里的“則”帶有轉折的意思,所以“卻”更恰當。錢老師讓學生討論“曰”后面的內容和“利”的關系。剛才認為“則”解釋為“就”的同學都表示蔣氏回答的根本不是“利”,而是“害”。前后內容有明顯的轉折關系,因而解釋為“卻”,更符合文義。錢老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追問:蔣氏卻寧愿受其“害”,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

【分析】

《捕蛇者說》這篇文章的字詞梳理內容量大,錢老師讓學生自己結合注釋和工具書進行理解。不同學生由于閱讀能力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解讀,錢老師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質疑點,并不著急判斷和解答,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結合文本進行思考和驗證結論。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質疑點,引導學生進入思考探究的狀態,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求知,師生間教學相長,有效課堂自然生成。

四、抓住激越點,使學生學有所悟

選擇教材中的文本,不管是敘事抒情性的散文,還是詩歌,抑或是小說都涉及豐富的情感表達,這些情感在教學中不能以直接說教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因為言說的僅僅是知識,學生獲得的直接信息很容易被遺忘,而且也無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撥動學生的心弦。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知識的學習和情感的體驗緊密結合,抓住文本、課堂與學生的情感激越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情景化誦讀、多媒體渲染,或是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和感悟不同文本豐富的情感,并進而聯想和收獲更多的情感和感悟。

【示例】

于漪老師在教學《背影》一文時,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手段抓住三個最能激發學生情感的激越點,帶領學生還原文本中最感人的片段,體悟最深沉的父愛。

一是父親攀爬月臺的描寫,學生通過自讀可以感受到這一段描寫的“背影”最詳細最感人,能體現父親對作者的愛。于漪老師沒有停留于字面的解讀,而是請同學模擬表演父親爬月臺的畫面,力求還原文中細致的動詞,通過表演加深對攀爬月臺之艱難的真實感受,學生大多數能夠感受到這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背影”。

二是對父愛的解讀,于漪老師以情動情,選擇恰當地語氣和語調,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情境中。

“是啊,在這樣千難萬苦的逆境下,父親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在平時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貴多少倍,他把‘俯首甘為孺子?!膿磹鄱寄墼陔x別時的舉動中,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呢?”“不錯,父愛如‘冰山’,雖然漏出水面能看見的只有那么少,但卻儲存著大量的水資源。它同母愛一樣,是發自內心最無私、最深沉的愛!更何況,這還不是平時隨處可見的普通的背影?!?/p>

三是課堂最后的拓展延伸環節,給學生播放動畫《懂你》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談談你眼中父母對你的愛是如何表現的。很多學生回顧了許多細節,表達了對母親或是父親的感激和愛。有學生反思自己平常對媽媽的愛視若無睹,當作理所應當。有的學生體悟到了“親情是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是發自內心的、人世間最美麗的感情?!?/p>

【分析】

這三處情感激越點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特別是能夠讓學生獲得情感的熏陶和感悟,加深對自己父母之愛的感受,讓語文的學習突破單純文本的學習,延伸到生活中。由此可見,教師在抒情性文本的教學中若善于抓住學生情感的激越點,能夠使學生的情懷得到滌蕩,感悟更加深刻,心靈獲得震撼。

總之,創設有效課堂需要考慮多方因素,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將文本、學生、課程等資源有效整合,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學有所趣、學有所用、學有所悟,給學生呈現一堂又一堂精彩的好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切入點語氣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語氣不對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找尋“切入點”,巧解“數學題”
語氣
例舉高中數學解題切入點的找尋
附加疑問句要點搜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