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舒伯特即興曲OP.142No.3降B大調

2021-06-16 20:58李旭航
雨露風 2021年2期
關鍵詞:抒情性舒伯特多樣性

李旭航

摘要:舒伯特被稱為“歌曲之王”,是偉大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出8首鋼琴即興曲。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特色,是鋼琴音樂中重要的文獻,也是鋼琴藝術教學中重要的曲目。他的音樂以優美動聽的旋律和復雜多樣的技巧為主,刻畫了多種鮮明且豐富的音樂形象。本文以即興曲OP.142No.3這首作品為例,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即興曲的旋律性、歌唱性、和聲運用的色彩、調式及調性的轉換,闡述即興曲等音樂風格和特色。

關鍵詞:即興曲;舒伯特;抒情性;色彩性;多樣性

一、作曲家背景及體裁由來

(一)舒伯特生平簡介

弗朗茲·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在十九世紀眾多藝術家之中,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生于奧地利維也納,從小學習小提琴及鋼琴,同時在維也納皇家教堂的學生樂隊中演奏小提琴,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擔任教堂唱詩班歌童,并在此期間進行作曲學習。1818-1824年任宮廷音樂教師,去世時還不滿32歲。作為古典主義和早期浪漫主義之間音樂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音樂瑰寶。除了在藝術歌曲及交響樂以及室內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外,在鋼琴演奏創作中也獲得了巨大的突出成就,為發展鋼琴藝術作品創作發展帶來了許多經典之作。

(二)即興曲的體裁由來

十九世紀之初,即興曲這一體裁就開始漸漸涌現出來。這類音樂是帶有一種即興創作性質的樂曲,和幻想曲相比,即興曲在形式上并不自由,會采用正規化的形式來表現,如三段式、變奏曲、復三段式等。我們將在樂器上一邊演奏一邊創作來表現作曲家當時的情感稱為即興創作。舒伯特創作的八首鋼琴即興曲大多數都運用到了復三段式的形式。他的音樂將情緒與靈感相融合,自然而然地表現自己獨特的風格,大氣自如,并不感覺傳統壓抑,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更具藝術價值。

二、舒伯特即興曲的創作背景及曲式結構

(一)舒伯特即興曲的創作背景

舒伯特在1827年9月完成了第一組即興曲,而第二組則是在當年12月完成的。這8首即興曲他們各自之間的聯系并不是很緊密,每一首都像獨立的個體一般,帶有各自的風格特色,但是兩組即興曲都是采用降種調號來完成的。在古典主義結束和浪漫主義初期這段時間之中,舒伯特完成了他的8首即興曲的創作,所以其作品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且作品特性是屬于浪漫主義時期的。

(二)舒伯特即興曲OP,142No.3降B大調的曲式結構分析

舒伯特即興曲OP.142No.3降B大調這首作品是一首帶有裝飾性色彩的變奏曲式。它的主題靈感來自舒伯特自己所創作的一首音樂劇《羅莎蒙德》中的一首幕間曲,這是一首極具歌唱性且旋律優美的歌曲。舒伯特的a小調弦樂四重奏也是用的這個主題,不難看出,舒伯特對這個旋律非常喜歡。雖說叫即興曲,但曲式又是變奏曲。變奏曲式這一體裁是在教堂音樂中產生的,為了避免在重復演唱一首曲子時同一旋律顯得單調無味,人們會在主題中增加新的變化聲部,通過調性、節拍、節奏和和聲的變化等一系列的發展變化,形成合唱變奏曲,合唱變奏曲逐漸發展便形成了鋼琴變奏曲。

作品分析如下:

主題A:a(1-8小節)b(9-16小節)補充段落(17-18小節)

變奏A1(WAR。1):a(19-26小節)b(27-37小節)

變奏A2(WAR。2):a(38-45小節)b(46-56小節)

變奏A3(WAR。3):a(57-72小節)b(73-83小節)

變奏A4(WAR。4):a(84-91小節)b(92-105小節)

變奏A5(WAR。5):a(106-115小節)b(116-126小節)補充段落(127-135小節)

如譜例1所示,由降B大調進入主題,右手為主旋律,優美清晰,緩緩進入,以2+2的平行雙句體組合,工整有序。到第4小節像是一句話說完但又留有余地一般。從第5小節開始,右手以八度的形式又再一次呈現主題。八度突出右手高音,音域變高且聲音明亮。全程左手變奏織體簡單但一直循環。最后兩小節為收攏性結束。B段開始又用2+2的形式圍繞著主題展開性萌芽,右手主題從開頭的單音變為了和弦,織體更加豐富。13小節右手又變為八度,15-16小節右手降低音域和前兩小節形成對比,且為后一句進行鋪墊。17-18小節是兩小節的和聲補充,音域接著降低,結束在主和弦。

如譜例2所示,第一變奏在主題的基礎上,調性沒有發生改變依舊是降B大調,結構上形成了四個聲部。左手伴奏部分變成了切分音,右手掌握著主旋律,高音部分以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連貫地展現出來。旋律中加了附點,使原本優美的旋律變得更加流動,歡快且富有動感。旋律似線條一般橫向運動,緩緩地、帶有起伏、自然地流淌出來。

如譜例3所示,第二變奏在調性上是降B大調,但在旋律中加了很多裝飾音,如第二小節開頭回旋音a,同時節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聽起來像是帶有一定的舞曲性質。左手的伴奏織體運用了切分的伴奏形式,旋律在左右手之間來回變化,力度強弱由開始的p到46小節的f,都添加了音樂的許多喜劇性以及即興性的成分。右手的織體變得豐富,有一種輕快、更加富有流動性的感覺。在a段中以2+2的平行雙句體,像主題一樣工整,同樣后四小節右手進入高8度,明亮輕快,為進入b段做了鋪墊。從b段開始時旋律也被推至高潮,情緒也被推至了高潮。第46小節旋律轉至左手,右手變為和弦且有很強的力度。第50小節,旋律又回到了右手,像此段開始一樣,在高聲部進行,產生強烈的氣氛。各種裝飾音及小的跳音圍繞著織體不斷發生變化,隨著力度的強弱變化,這種熱烈的情緒漸漸地平緩,為第三變奏做了鋪墊。

如譜例4所示,第三變奏的調性發生了改變,由降B大調變為降e小調。調性的變化使旋律的色彩也發生了改變。曲風突變,之前明亮的、歌唱性的感覺變成了悲愴性、色彩暗淡,情緒變得更加厚重。左手由之前的切分節奏變為了流暢的三連音,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右手的旋律用和弦連接,如歌一般低沉、起伏,代表了作者的情緒和內心,同樣低沉、悲愴。左手三連音的和弦的最高聲部為支部旋律,像作者的心境一樣,苦悶不能訴說。雖然處在一個恒定的情緒內,但恒定的情緒中也一直產生著變化。右手的旋律雖然優美但較為壓抑沉重,整個變奏三的音樂性格雖然較為沉重,但卻不失感染力,讓人感覺到作者內心的洶涌澎湃,充分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

如譜例5所示,變奏四在調性上做了近關系轉調的改變,由降b小調轉至其下方大三度的降G大調。在材料上,出現了的新的變化材料,同主題的音樂情感變化有很大的不同。這一段跟主題相比,旋律有所不同,具有民族舞蹈性風格。這種鮮明的節奏特色,與變奏三的情感形成了對比,并且左右手交替出現在主題旋律之間,顯得很是活潑新穎,并且與變奏二的寫作手法產生呼應。在結尾時漸漸變弱,為后面做了鋪墊。

如譜例六6所示變奏五的調式,主題的降B大調做了調性的回歸,為再現主題做了準備。該變奏由切分音型的伴奏織體以及連續快速的上下行六連音音階構成。右手展現起伏的旋律,左手則是切分音型節奏感很強,使這個變奏表現出激烈情感并且不斷地涌動著。最后兩小節的擴充,在節奏上漸慢進入尾聲。在尾聲中進行了主題旋律反復兩次的變化再現,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在低音區彈奏出,最后的旋律漸漸變弱,音樂歸于寧靜。

三、即興曲的音樂特色及特點分析

(一)富有浪漫主義音樂特色的即興曲

18世紀的盧梭時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源頭,狂飚運動是浪漫主義的序曲。浪漫主義初次盛行和繁榮于德國,并不斷拓展到整個歐洲,巴黎成為浪漫主義的新中心。浪漫主義作品中非常重視民族特點。在題材的選取上,浪漫主義作品也傾向于采用神話形象和民間傳說來體現創作者的愿景與理想,注重個人情感,理性居次。浪漫主義音樂最典型的特征是同時兼備自傳性和抒情性,且非常重視刻畫個人心理,并在創作手法上做了許多革新。其主題音調的顯著特征是同時兼備抒情性與歌唱性,并非常廣泛地吸取了民間、民族素材。和聲、調性的色彩變化得到加強。在曲式結構方面處理得更加自由,體裁豐富多樣,包含了夜曲、新曲、幻想曲等眾多類型。18世紀中葉,浪漫主義思潮在文藝界興起。因此,舒伯特成為音樂史上創作鋼琴小品的創始人,并創作了許多優美、精致的作品,是早期鋼琴即興曲體裁作曲家中的典范。在其影響下,李斯特、肖邦等19世紀著名的音樂家們紛紛創作出了不同體裁的作品,開拓了浪漫主義鋼琴音樂創作的新思路與新方向。由此可見,舒伯特當之無愧是這種風格創作的指路人和先行者。

(二)即興曲的旋律性,歌唱性

音樂的靈魂是旋律。在舒伯特作品中,不管是藝術歌曲,還是鋼琴作品,都充滿優美的旋律。創作者憑借音樂天賦和對旋律的精準把握,利用鋼琴這一載體,對在歌曲中無法表露的情感變化毫無遺漏地進行了詮釋,并在鋼琴小品中闡發了自己獨特的情感。歌曲蘊藏的內涵和鋼琴作品中流露出來的自然真實情懷是如出一轍的。但歌詞和鋼琴作品存在一定差別,前者能非常直觀且生動形象地讓我們體會到創作者的喜怒哀樂;后者在抒發情感時,是通過優美的旋律讓受眾產生共鳴的,呈現出深邃而又寬泛的思想內涵,讓人們能沉浸和遨游在遐想世界中。對于旋律的表現力,他尤為重視并在和聲的改變和樂譜中直接凸顯出了其發自內心的感受與體驗,于是成就了他特立獨行、別具一格的浪漫主義音樂旋律。其作品的旋律中散發出濃郁的抒情性,并通過許多具有聯系性的旋律線條呈現出來。此外,其旋律作品還顯得非常淳樸,一方面體現出了憂郁與幸福的情緒,另一方面還蘊藏著緊張、局促之感,富有一定戲劇性。舒伯特的鋼琴小品,深受其他風格的音樂所影響,存在特立獨行的主題。尤其其即興鋼琴作品,具有十分濃烈的歌唱色彩。

(三)和聲運用的色彩

在音樂作品中,和聲語言是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發展樂思和體現音樂形象。和聲色彩具有十分廣泛的范圍,其作用主要是對別樣的情緒和情懷進行渲染,對各種千奇百怪的景象予以描繪,對獨特的音樂形象予以刻畫。對于和聲色彩的描繪,人們通常會用到各種各樣的形容詞。舒伯特的作品,不僅應用到了正三和弦、副三和弦、變和弦和七和弦之類古典時期的所常用的和弦,在樂思發展的部分,還創新地使用到了附屬色彩和弦。多聲部作品樂思發展,主要是利用和聲體現出來的,在表達音樂內涵、塑造音樂形象方面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和聲彰顯了歐洲的思維特征和文化特征,在西洋音樂史上是和聲在前、旋律在后的。許多音樂家為了彰顯個性,采用了特立獨行的和聲,從而體現出了無比豐富的情感。由此,可將和聲當作舒伯特抒情曲中的一大關鍵因素??偟膩碚f,在舒伯特作品中,和聲運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繼承了傳統,沿用大小調體系中正三和弦、副三和弦、持續音、變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功能性和弦;其次,將一些色彩和聲大膽地運用到樂曲中,功能和聲和色彩和聲的運用都充分彰顯了作者的獨特個性。伴隨時代的不斷發展,音樂進一步拓展了表現力,聽眾的感受也隨之不斷變化。傳統的功能性和聲已經無法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在浪漫主義風格和藝術觀的影響下,音樂創作越來越重視表達作曲家的情感,于是,這種特殊的和聲語言應運而生。

(四)調式及調性轉換

在調性的安排方面,舒伯特具有明顯的特色。他在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方面無一不滲透著調性的安排。由此,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創作的苦心孤詣,從而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其作品。在發展樂曲時,舒伯特主要運用了裝飾音和轉調,在其即興曲中,調性調式與傳統近關系轉調一脈相承。在表達自己內心情感時,舒伯特創造性地應用了各種遠關系調,使浪漫主義音樂創作得到了進一步豐富。每一個主題在結束時都會出現富于色彩的和聲,從而使聽眾獲得情感方面的共鳴,讓聽眾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內涵。

四、總結

在古典與浪漫主義音樂兩個時期,舒伯特起到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他是二者結合的優秀典范。其音樂作品一方面富有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另一方面充滿了古典主義的優雅。在思想表達與技法方面,存在鮮明的古典主義特征,在鋼琴曲的抒情性和歌唱性方面,又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其交響樂作品同時兼備浪漫主義氣質和古典主義風格。由此可見,舒伯特的作品很好地銜接了這兩個音樂時期,并將兩種風格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強有力地推進了西方音樂的演變。

參考文獻:

〔1〕黃騰鵬.西方音樂史[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8(2).

〔2〕蔡夢.舒伯特鋼琴小品中的抒情因素[J].鋼琴藝術,2003(3).

〔3〕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

〔4〕吳英蓮,舒伯特鋼琴即興曲Op142No3的分析與演奏[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4.

〔5〕曹麗萍.舒伯特即興曲作品Op142.No3的研究[J].藝術評鑒,2016(20).

〔6〕李云潔.舒伯特即興演奏的藝術特征及演奏與教學價值[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猜你喜歡
抒情性舒伯特多樣性
探討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
“臆斷”所指非李渤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特效電影中的音樂表現分析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水磨地區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紀實攝影的抒情性
覺醒的舒伯特
BBC電臺要連播9天舒伯特樂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