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獨老人生存現狀及對策研究*
——以蘇州市姑蘇區為例

2021-06-17 13:49陳建蘭
關鍵詞:子女養老力量

陳建蘭

(蘇州科技大學 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215009)

失獨家庭是中國特殊人口政策的產物,盡管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從長遠來看會降低失獨家庭的數量,但短期內失獨家庭的數量依然不斷攀升。三十多年來,中國因各種原因而造成的失獨家庭在百萬以上,且每年新增7.6萬戶。[1]研究顯示,預計2050年中國將有3億獨生子女,累計死亡的獨生子女數量即失獨家庭的數量將會超過1184萬。[2]近年來,隨著失獨父母逐漸邁入老年,失獨家庭這一特殊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失獨家庭和失獨老人也因此成為政府、媒體及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國內學者對失獨家庭、失獨老人的研究始于21世紀初,二十多年來學術界對此展開的研究涉及失獨老人的生活、自組織①根據方曙光的解釋,失獨老人自組織是指失獨老人為實現心理撫慰、互相支持、抱團取暖的目標而自發形成并組織起來的失獨老人群體。參見方曙光《心靈共同體與雙重內卷化:我國失獨老人自組織的建構研究》,《人口與社會》2018年第3期第90~100頁。、政策扶持、社會工作幫助等方面。[3-8]蘇州作為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在服務社會弱勢群體尤其是失獨家庭方面做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如政府為失獨老人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街道層面全面鋪開建立“連心家園”、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建立“醫路相伴”制度等等,而學界目前鮮有對蘇州失獨老人狀況及相關扶助措施的系統研究與深入總結。因此,筆者擬以蘇州市姑蘇區為例探討失獨老人的生存現狀及其需求,這不僅增加了一個研究點,也有助于與其他城市進行比較研究。此外,在當下創新社會治理的背景下,研究所獲得的關于失獨老人的資料,可以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亦可以為社會力量服務失獨老人提供基礎資料,從而有助于提升失獨老人的生活質量和解決其養老問題。

一、資料的收集與樣本基本特征

目前,學術界尚未對“失獨老人”形成統一的概念界定。本研究在參考政府文件規定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失獨老人”定義為:女方年齡在49周歲及以上,獨生子女死亡且沒有收養子女家庭的成員。①在實際接觸的過程中,會碰到極少數年齡在49周歲以下、獨生子女死亡且沒有收養子女,自己已喪失生育能力的女性,我們也將她們看作失獨老人。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無結構的個案訪談。問卷調查由筆者與蘇州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共同完成。研究者于2016年5—6月在蘇州市姑蘇區X街道、P街道和L街道分別展開“失獨家庭生存現狀與服務需求”專題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失獨老人的家庭狀況、經濟狀況、社會支持狀況、身體健康和醫療需求狀況、心理狀況、個人生活情況以及養老狀況等。調查采取當面問答、當場回收的方式,填答問卷時間為30分鐘左右,收回有效問卷62份,樣本基本構成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征(N=62)

由表1可知,在被調研的62位失獨老人中,年齡最小的45歲,最大的81歲,平均年齡61歲。其中,49歲(政府規定可享受特扶金的起始年齡)以下的有1人,占1.6%;49~59歲的有28人,占46.8%;60~69歲的有22人,占35.5%;70~79歲的有9人,占14.5%;80歲及以上的有1人,占1.6%??梢?大部分被調查對象(82.3%)在49~69歲年齡段,即中年和低齡老年階段。相對來說,這一年齡段的老人年紀較輕,生活自理能力較強,養老對于他們而言可能還不是非常急迫的問題或需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人的養老問題將變得重要與緊迫。被調查對象中,女性占61.3%。結合婚姻狀況來看,32.2%的研究對象處于無配偶狀態(離異或喪偶),其中又以女性占多數。失獨老人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方面,12個家庭的月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占19.3%;31個家庭的月人均收入為2000~2999元,占50%;19個家庭的月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占30.7%。在目前物價漲幅較大、醫療費用較高的背景下,月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的生活會有些緊張,尤其是月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一人戶家庭(指一戶人家只有一個人的情況)以及因給子女治病而債臺高筑的家庭更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中,13位失獨老人是有孫輩即第三代的,占21%;其余79%的失獨老人則因過世子女年齡小、尚未結婚或其他原因而沒有第三代。血脈延續、天倫之樂是中國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所以有第三代的失獨老人和沒有第三代的失獨老人,其心理狀態還是有相當大區別的。

從失獨老人離世子女的情況來看(見表2),子女去世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疾病,占66.1%,包括各種癌癥(如淋巴癌、黑色素癌、肝癌、骨癌、胃癌、肺癌、腦癌等)、出血性水痘、白血病、急性胰腺炎、腦梗、腦膜炎、腦癱、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哮喘、H1 N1、系統性紅斑狼瘡、肌肉萎縮以及其他罕見病;排在第二位的是車禍,占14.5%;排在第三位的是猝死和自殺,均占4.8%;其他還有工傷事故、墜樓、刑事案件受害者等原因。由此可見,在高風險社會中,疾病、車禍、猝死、自殺等是導致失獨家庭和失獨老人的重要因素。在現代社會,這些風險非但無法完全避免,而且有不斷加重的趨勢(每年不斷增加的失獨家庭數量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因此,強化風險防范應成為失獨老人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離世子女的性別方面,兒子占多數,達67.7%,女兒占32.3%。子女過世時的年齡方面,近90%的子女過世時處于青少年階段(12~19歲)和成年早期階段(20~39歲),其中尤以成年早期階段為多,占66.2%。這一數據與官方界定的失獨老人起始年齡(女性49周歲)直接相關,因為子女在青少年階段尤其是成年早期階段過世時,其母親多已喪失生育能力,極有可能成為失獨老人。子女離世時間方面,離世0~3年的有12個,占19.3%;離世4~5年的有9個,占14.6%;離世6~10年的有16個,占25.8%;還有25個子女已離世10年以上,占40.3%。時間是治療傷痛的良方之一,失獨老人也不例外,所以子女過世時間的長短常常是決定失獨老人心理狀態、情緒狀態的因素之一。

表2 失獨老人離世子女情況(N=62)

二、失獨老人的生存現狀

(一)失獨老人的心理狀況

中國社會的傳統與現實使得子女成為家庭、父母的重要精神支柱甚至唯一希望,而獨生子女的離世殘酷地擊碎了父母的這種希望,失獨老人也常常因此陷入悲傷、內疚、自責、孤獨等消極情緒。本次調查證實了失獨老人的這一心理狀態。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45.2%的失獨老人無法走出喪子/女之痛,時常陷入沮喪、失望等消極情緒,或是患上抑郁等心理疾病,一些人甚至有過“想從樓上跳下去”的想法。

失獨老人的痛苦不僅來自他們的內心,也來自他們生活的環境,即社會對他們的歧視和偏見。調查顯示,38.7%的失獨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失獨而遭受別人異樣的眼光;19.4%的失獨老人因為失獨而遭受他人不尊重的言行舉止,如被敬而遠之、遭到無端詆毀等。

長期郁悶的心情影響了部分失獨老人的身體健康,致使一些老人患上生理疾病。調查顯示,50.0%的失獨老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一般”,17.7%的老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較差”或“很差”,二者占被調查對象總數的67.7%。被調查對象配偶的身體狀況亦是如此,甚至更嚴重,67.4%的配偶身體狀況“一般”,14.0%的配偶身體狀況“較差”,二者合計占81.4%。具體而言,6.5%的失獨老人同時身患四種疾病,9.7%的失獨老人同時身患三種疾病,12.9%的失獨老人同時身患兩種疾病,38.7%的失獨老人患有一種疾病;被調查對象配偶的患病數量與被調查者類似(見表3)。高血壓、骨關節病、眼疾等是失獨老人及其配偶?;嫉募膊?。

表3 失獨老人及其配偶所患疾病的種類/%

生活中碰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失獨老人會找人傾訴。調查顯示,失獨老人的傾訴對象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配偶(48.8%)、朋友/鄰居(25.8%)、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12.9%)、同事/單位領導(4.8%)等(見表4)。然而,還有27.4%的失獨老人遇到煩心事時選擇“悶在心里”。對于個人來說,除非其內心特別強大,否則碰到煩心事時“悶在心里”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他們因何將煩惱事“悶在心里”,是性格所致、身邊缺少可以傾訴的對象,抑或是其他原因?對此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另外,由調查可以看出,當失獨老人面臨煩心事時,最主要的支持力量還是來自非正式的支持體系,如配偶、朋友/鄰居、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同事,而正式的支持力量如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所發揮的作用還比較有限,社工、心理醫生等的作用也亟待提升。這些都是在日后的服務中有待加強的地方。

表4 失獨老人有煩心事時的傾訴對象(N=62)

痛失子女使一些老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動力,他們因而轉向信仰宗教,以尋求其他方面的精神寄托。調查顯示,在62位失獨老人中,9位老人有宗教信仰且認為宗教對其幫助很多,占14.5%;4位老人雖然有宗教信仰但認為宗教對其幫助不大,占6.5%;其余49位老人沒有宗教信仰。在有宗教信仰的13位老人中,9人信仰中國傳統佛教,4人信仰基督教。

(二)失獨老人的社會支持狀況

社會支持理論認為,每個人都處于社會關系之中,人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當人在生活中遭遇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事情時,他需要運用自身和外部的資源來應對,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應對來自外部的挑戰。社會中的困難群體需要強化他們的社會支持網絡,增強社會支持功能。失獨老人的社會支持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就失獨老人社會支持力量的數量而言,在62位失獨老人中,一個支持力量都沒有的有3人,占4.8%;有一個支持力量的有27人,占43.5%;有兩個支持力量的有6人,占9.7%;有三個支持力量的有3人,占4.8%;有四個及以上支持力量的有21人,占33.9%??梢?失獨老人在社會支持方面的情況喜憂參半,而缺失社會支持的失獨老人,其生存狀況堪憂。

在各種社會支持力量中,配偶所占的比例最大(超過90%),由此可見配偶在失獨老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居于第二位的是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占45.2%;其后依次是朋友(22.6%)、鄰居(16.1%)、配偶之外的家人(如父母、兒媳、女婿、孫輩,12.9%)、社區工作人員(11.3%)、同事/單位領導(6.5%)等??梢钥闯?非正式社會支持力量構成失獨老人主要的支持體系。需要說明的是,以社區工作人員為代表的正式支持力量在失獨老人的支持體系中也占據一席之地(雖然所占比例還不是太大)。這是因為社區計生工作人員在執行本系統的失獨政策時與失獨老人有接觸、有服務,從而成為失獨老人的支持力量來源之一。當然,正式支持系統的支持力度仍有提升空間。

將上述力量的支持細化為經濟援助、生活照料、情緒疏導、結對娛樂、提供工作機會等內容,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支持力量所發揮的作用,明了其在失獨老人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由表5可知,對于有配偶的失獨老人而言,配偶所提供的幫助和支持是其他支持力量無法比擬和替代的,配偶在生活照料、情緒疏導、結對娛樂、經濟援助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的支持作用位居第二,主要體現在情緒疏導、生活照料、結對娛樂等方面。其他支持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如社區工作人員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生活照料、情緒疏導和提供工作機會等方面,雖然這些作用不如配偶和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大,但在提供工作機會方面社區工作人員有著明顯的優勢。

筆者以被調查對象“今年春節和誰一起過節”為例,來說明眾多支持力量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雖然“過春節”這一事件略微特殊,但它大體可對應表5中生活照料、情緒疏導和結對娛樂三個方面的功能。調查顯示,29位失獨老人自己一人(或與配偶一起)過節,占46.8%;23位失獨老人與配偶之外的家人(如父母、兒媳、女婿、孫輩)一起過節,占37.1%;26位老人與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一起過節,占41.9%;與朋友、同事、其他人一起過節的失獨老人分別占4.8%、1.6%和3.2%??梢?配偶、兄弟姐妹等其他親屬、配偶之外的家人在失獨老人的生活中較為重要。

表5 支持力量為失獨老人提供的具體幫助和支持/%(N=62)

(三)失獨老人的養老需求與養老狀況

從某種意義上看,失獨家庭問題的本質就是養老問題。由于唯一孩子的過世,“養兒防老”成為不可能。因此,失獨老人在養老問題上會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看法與需求,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和擔憂自己的養老問題。

調查顯示,在62位失獨老人中,只有1位老人領養了小孩(法律不予認可的事實上的領養),其他老人皆為真正意義上的失獨老人(獨生子女死亡且沒有收養子女)。此外,雖然有9位老人認了干兒子或干女兒,但干兒子或干女兒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老人心里其實還是沒有底的。因此,對于這些失獨老人而言,絕大部分未來是沒有明確的依靠的。

在失獨老人擔憂的事項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等到年老體弱時沒有人照顧”,占74.2%;排在第二位的是“沒有監護人就醫有困難”,占22.6%;排在第三位的是“沒有擔保人,很難進入養老院養老”,占19.4%(見表6)?!暗鹊侥昀象w弱時沒有人照料”直接點出了失獨老人養老問題的核心,而沒有監護人或擔保人無法順利就醫及進入養老院養老,亦是失獨老人養老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上述三種情形直接反映了失獨老人對于養老問題的擔憂。

表6 失獨老人目前擔憂的事情

就失獨老人理想的養老方式而言,51.3%的失獨老人希望在家養老,其中包括在家自己養老(19.3%)和居家養老(32.3%)兩種方式;21.0%的失獨老人希望在養老院養老,包括在普通養老院養老(9.7%)和在特殊養老院養老(11.3%)兩種方式;另有24.2%的失獨老人表示還沒有考慮過自己的養老問題。表面看來,失獨老人與其他老人一樣,在養老問題上較為保守,傾向于在家養老。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失獨老人尚未對自己的養老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包括了解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等新型養老方式),尤其是那些“沒想過養老問題”的失獨老人。對于很多失獨老人而言,子女離世了,他們的生活就迷失了方向,過一天算一天,對自己的養老問題不去想也不敢想,采取回避的態度。

在“建立失獨家庭專門的養老院”這個其他城市的失獨老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上,蘇州的失獨老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69.4%的失獨老人贊同建立失獨家庭專門的養老院,因為大家同病相憐,有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話題,可以互相幫助,可以避免其他老人的子女不斷探望造成的多次刺激,同時便于統一管理(如入院手續簡化、費用減免、更好的照顧)。27.4%的失獨老人對此則持否定態度,認為只要對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統一管理、及時提供服務就可以了,同命人聚在一起未必是好事,只會更傷心、難過,還增加國家的負擔等等。雖然目前建立失獨家庭專門養老院的呼聲日益高漲,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慎之又慎,要在考慮正反觀點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嚴密的論證,最后做出相關決策。

三、解決失獨老人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失獨家庭基本資料及其生存狀況,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以期有助于失獨家庭和失獨老人問題的解決。

(一)解除或減輕失獨老人的心理痛楚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觀念以及“養兒防老”的現實使得喪失子女成為失獨老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對于失獨老人而言,當子女這一重大精神支柱不復存在時,他們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亂,不少人長期不能從失獨的悲痛中走出來(即使孩子已經去世好幾年乃至十幾年),一些人郁郁寡歡甚至患上心理疾病,隨之而來的還有生理上的各種疾病以及經濟上的壓力與負擔等。因此,幫助失獨老人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必須先幫助他們消除或緩解心理上刻骨銘心之痛。一方面,可以由有經驗的社區工作人員或志愿者開展工作,也可以由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生等專業人士提供幫助,尤其是有心理疾病的失獨老人更需要專業人士提供專門的服務。另一方面,失獨老人群體內部也可以互幫互助,由已經走出傷痛的失獨老人開導和幫助仍沉浸在傷痛中的失獨老人,使他們盡快走出悲傷,減輕心理傷痛。

(二)多渠道解決或緩解失獨老人的經濟困境

如前所述,近20%的失獨老人(包括在職者和已退休者)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獨生子女的離世,不僅使他們前期的投入化為烏有,也使他們失去子女這一法律上認可的、可靠的經濟支持來源,一些家庭甚至因為給子女看病而債臺高筑。此外,還有一些失獨老人一時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處于失業半失業的狀態,直接影響了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需要通過合適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或途徑來幫助失獨老人解決或緩解經濟困境。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提高失獨老人的特別扶助標準,使之與經濟發展水平、物價上漲水平保持一致。這是針對所有失獨老人的普惠性措施,一方面能夠提升經濟困難失獨老人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能讓所有失獨老人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二是以特別救助(社會救助)的方式幫助那些因給子女看病而債臺高筑的失獨家庭。通過劃定救助的標準(包括規定債務下限和救助標準),以體制內救助和體制外救助雙管齊下的方式,適當減輕這部分失獨老人的經濟壓力。三是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助下崗失業的失獨老人提升就業能力并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在幫助失獨老人就業時,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既可以考慮轄區內的就業渠道,也可以鏈接外部資源幫助失獨者在轄區外就業。

(三)加強正式支持力量在失獨老人扶助中的作用

當子女這一重大的支持力量不復存在的時候,失獨老人就需要發揮他們自身的力量以及社會的支持力量來重構其生活秩序。因此,社會支持力量對于失獨老人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上所述,非正式支持系統是當下失獨老人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來源,而正式支持系統所發揮的作用還比較有限。因此,未來需要啟動并強化正式支持系統在失獨老人扶助中的作用,使正式支持系統和非正式支持系統相互配合,共同造福失獨家庭,使其生活盡快恢復常態。這里的正式支持力量包括工作單位、街道社區的計生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精神健康工作者、律師、醫護人員等等。正式支持系統在經濟援助、生活照料、情緒疏導、結對娛樂、提供工作機會等方面都可以發揮較大作用。在發揮各種正式支持力量的作用時,社會工作者可以根據失獨老人的具體情況發揮協調者的作用,使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從而更好地滿足失獨老人的多樣化需求,提升其生活質量。

(四)重視并切實解決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大,養老終將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這也是失獨老人最為關心和擔憂的問題。無論是傳統的在家養老,還是新興的機構養老,對失獨老人而言,都有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其一,將失獨老人列為政府各類養老購買服務的享受對象,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證失獨老人可以享受政府的各類養老服務福利。其二,對失獨老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例如,著力加強精神關愛層面的服務,使精神慰藉服務與生活照料服務并重,甚至在保證基本照料服務的基礎上向精神層面的服務傾斜。其三,切實解決失獨老人的就醫問題。目前,各地實施的“家庭醫生”“醫路相伴”“看病綠色通道”等舉措都是不錯的嘗試和創新,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將現有工作做實,使現有服務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五)營造全社會關愛和幫助失獨老人的良好氛圍

首先,對社會大眾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讓他們了解失獨家庭中孩子過世的原因(高風險社會是主因),倡導不應歧視失獨家庭,而應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其次,創造各種機會讓社會大眾與失獨老人相識相知,讓社會大眾了解失獨家庭、失獨老人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況,從而為后續的理解與幫助提供契機。最后,以特定的方式讓社會大眾幫助失獨老人,這種幫助可以有儀式感,但更重要的是給失獨老人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如結對幫扶、定期探望,使社會大眾成為各種類型的志愿者(包括咨詢、交通、陪醫、短期家務等方面)。

猜你喜歡
子女養老力量
養老生活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為子女升學攢資歷
麥嘜力量 (一)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孤獨的力量
養老之要在于“安”
懷疑一切的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