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2021-06-18 19:29徐沛宇
財經 2021年10期
關鍵詞:中信集團中信雙碳

徐沛宇

5月10日,中信集團舉辦“碳達峰、碳中和之路”研討會并宣布,將力爭于2025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比中國整體目標分別提前五年和十年。

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奚國華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信集團將主動把握綠色低碳轉型大勢,開啟轉型發展的道路,并力爭成為國有企業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成為資本市場踐行ESG責任的典范。

進入“十四五”時期,中信集團將業務重新劃分為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和新型城鎮化等五大板塊。奚國華說,在碳中和新形勢下,中信集團將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持續提高綠色低碳業務的比重。

具備金融全牌照優勢的中信集團,已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廣泛涉足。奚國華表示,綠色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加速器,中信集團將在“十四五”時期加快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的規模與占比,加速綠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深化轉型金融的發展。

廣泛布局實體產業的中信集團,對碳中和形勢下全球產業鏈的重塑深有感觸。奚國華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融入未來全球產業鏈變革的破題之道,中信各產業板塊將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的綠色低碳變革,并通過放大產業鏈和生態圈的低碳效應來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奚國華。

以下是奚國華專訪內容精選:

《財經》:在中國鄭重承諾“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后,不少中國企業都行動起來。中信集團在低碳減排方面有什么規劃?

奚國華:我們作為中央企業必須走在前列,做好表率。我們將主動把握綠色低碳轉型大勢,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并已在5月10日宣布將力爭于2025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相對于全國提前實現“雙碳”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兩增一減”策略?!皟稍觥钡牡谝粋€增是指要讓綠色金融更多地為產業低碳化轉型融資。第二個增體現在實業發展上,要以放大產業鏈和生態圈的低碳效應為己任?!耙粶p”是指存量業務的中高碳業務、高環境影響投資要積極推進低碳轉型,新業務布局要以低碳減排、低環境影響為原則。

這一策略是建立在我們已進行的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上。例如,我們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已有廣泛涉足。中信銀行截至2020年的綠色信貸余額為829億元,并將進一步提升綠色貸款余額的占比。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去年的綠色債發行包攬了行業前兩名。其中,中信證券2018年至2020年累計承銷的綠色債券1427億元,市場份額位列行業第一。此外,我們的碳中和概念股權項目持續增加,在碳市場交易與碳金融創新上也已有布局。

在產業板塊,我們已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的綠色低碳變革。例如,碳中和路徑下汽車產業鏈的輕量化發展正在提速,中信戴卡年產銷汽車輕量化零部件65萬噸,相較于傳統鋼鐵材質零部件每年節省汽車燃油消耗2億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余萬噸。中信金屬積極布局鈮資源業務,推動含鈮鋼的發展,促進了鋼鐵產業鏈的輕量化與低碳化。中信特鋼碳排放強度比我國鋼鐵行業平均碳排放強度低30%左右。同時,中信特鋼還實施了節能電機改造、節能水泵改造、加熱爐智能燃燒等節能項目,每年能夠減少碳排放約650萬噸。

《財經》: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需要比較大的資金投入。中信具備全牌照的金融優勢,在發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方面有什么規劃?

奚國華:目前各方關于實現碳中和資金需求的測算眾多,結論一般在百萬億元以上。但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使命,發展綠色金融、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金融監管部門也高度重視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體系的搭建,積極引導和激勵資金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碳中和目標下的投融資活動。

針對“雙碳”目標的新要求,我們提出,中信綜合金融服務板塊要力爭成為綠色金融的引領者,服務經濟與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為此,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大綠色金融的增量。我們將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的規模與占比,加速綠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深化轉型金融的發展,并積極探索參與碳交易與碳金融市場,布局未來的新業務藍海。

二是做好內部協同的文章。我們將以中信集團正在申請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平臺為載體,深化集團內部的綠色金融業務協同,并強化風險管理。同時,深化集團的產融協同,助力集團先進智造、先進材料等實體板塊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推動行業標準的完善。我們將積極參與人民銀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的綠色金融評價體系建設,并推動綠色金融國內標準的完善與國際標準的融合。

《財經》:工業部門的低碳減排和綠色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請問中信在先進智造和先進材料兩個板塊將如何推進綠色轉型?

奚國華:由于特有的資源稟賦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分工,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地位不會改變。我們看到的多份分析報告預測,中國工業占經濟總量的份額到2050年仍將高達38%左右,與目前基本持平。這要求制造業發展形態必須持續進化,不斷探索低碳生產、綠色制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

為此,中信集團先進智造板塊要力爭成為綠色低碳技術的開拓者,助力綠色低碳技術的彎道超車。在該板塊中信戴卡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鋁輪轂和零部件制造企業,中信重工是我們將以輕量化為核心進行補鏈和延鏈,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綠色交通助力全社會節能減排。以5G To B應用為重點,布局智慧礦山、特種機器人、數字化裝備等,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能耗。以集團戰略投資平臺為依托,布局清潔低碳前沿技術,助力國家低碳節能技術突破。

與制造行業一樣,材料行業在碳中和路徑下也將迎來兩方面的深刻變革:一方面,如鋼鐵、有色等傳統高碳行業亟待低碳化轉型;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高強度、輕量化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設備材料等領域的研發。

中信集團先進材料板塊的目標是要力爭成為綠色低碳產業鏈的保障者,確保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關鍵資源的供應安全。我們將繼續推進生產過程和工藝的綠色減排改造,加大清潔能源利用,積極研究碳捕捉和儲存技術,加大循環經濟力度。同時,積極研究在銅、鋁、鋰等對低碳減排發揮作用明顯的領域加大投資布局,并大力推廣鈮等稀有金屬的應用。據測算,鈮的使用將使鋼減重10%,我國從2001年至2019年累計生產含鈮鋼7.1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8億噸。

《財經》:外界對中信的新消費板塊和新型城鎮化板塊了解較少,這兩個板塊實現“雙碳”目標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奚國華:中信的新消費板塊要基于新技術,發掘新需求,打造新產品和新服務,滿足新需求。中信是擁有基礎網絡建設、運營資質的五大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之一,還擁有衛星通訊、跨境電信等綜合資源,旗下的中信出版是行業領先的綜合文化服務提供商。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牢牢把握內需戰略基點,圍繞信息產業技術補充“云管端”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圍繞文化零售消費補充“大數據”賦能和創新輸出能力,持續探索數字生活、線上消費、文化創意等業務發展機會,滿足居民生活品質升級需要。

在“雙碳”目標下,我們將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切入點,推動5G與集團產業和消費的融合,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力爭成為綠色低碳消費趨勢的推動者。

新型城鎮化板塊將立足“產城融合”模式,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以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經濟圈等城市群為主戰場,提供集規劃、設計、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健康養老產業布局。

針對“雙碳”目標要求,我們將在前端的工程設計與建造、中端的城市運營與管理、后端的工業與生活廢棄物處理中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積極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努力成為綠色低碳城市的營建者,為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降碳脫碳賦能。

《財經》:中信集團如何保障五大業務板塊的“雙碳”目標如期實現?

奚國華: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保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成立綠色低碳發展委員會,細化從集團到各級子公司的“雙碳”目標戰略規劃,完善集團全口徑的碳核算工作,研究制定“雙碳”損益表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工具。

二是優化現有的業務結構,能轉型的積極改造,不能轉型的堅決退出,發揮資本投資和資本運營平臺在調整業務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業務與投資的綠色低碳負面清單。

三是加強綠色技術研發。我們將持續加大在新能源、生產節碳技術、碳捕捉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切實有效降低綠色溢價(指某項經濟活動使用零排放的能源或技術的成本比使用化石能源或技術的成本高多少)。

四是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研究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認真做好傳統高碳行業轉型下的信用風險研判,開展氣候與環境風險評估和壓力測試,并在集團投資項目準入標準中加入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從“源頭”控制降低相關風險。

中信特鋼生態工廠處理過的循環水。圖/中信集團提供

《財經》:中信是金融和實業并舉的綜合企業集團,重視發揮協同效應。這是否給集團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方面帶來優勢?

奚國華:是的。中信多元發展的綜合優勢,會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實現“雙碳”目標。

首先,綜合金融服務板塊會成為實體板塊低碳發展的“加速器”,可以為實體板塊提供資金支持,并通過發揮金融渠道ToC客戶資源優勢,提高新消費板塊引領綠色低碳消費理念的能力,還可以通過綠色ABS、REITs等多元化金融創新手段,支持新型城鎮化板塊的發展。

其次,“雙碳”目標要求實現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運營。為此,我們的先進智造和先進材料板塊將聚焦生產場景的協同,通過深化綠色低碳研發,拓展綠色低碳業務,穩定產業鏈上下游供應關系,做強中信綠色低碳制造品牌。

此外,“雙碳”目標要求推進全社會消費與生活觀念的綠色化演進,倡導負責任的消費理念。中信的新消費和新型城鎮化板塊將聚焦生活場景協同,通過整合客戶資源,深化數據分析利用,實現生活場景與城市管理的全鏈條綠色低碳運行,做強中信綠色低碳消費品牌。

《財經》:通過綠色低碳轉型,中信集團最終想達到什么樣的發展目標?

奚國華:我們認為,在碳中和路徑下,一家綠色低碳企業應具備以下特征:生產過程實現低碳甚至凈零碳運行;經營模式兼顧環境與經濟效益,通過產業鏈助力全社會碳減排。這不僅是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客觀要求,也是中信集團持續努力的方向。

那么,我們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是要力爭成為國有企業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成為資本市場踐行ESG責任的典范。

具體來說,在環境(E)方面,中信集團要實現實業子公司的全流程低碳運行,以及金融子公司各項業務的環境效益標準全覆蓋。在社會(S)方面,碳中和的中信集團要以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新時期承擔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著力點,帶動產業鏈共同轉型升級。在公司治理(G)方面,中信集團要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的融合,成為綠色低碳經濟的引領者。

猜你喜歡
中信集團中信雙碳
“雙碳”目標下清遠建筑陶瓷低碳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雙碳”背景下推動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思路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樂天百貨首進上海 明年將經營中信集團購物中心
PPP模式城市運營的投融資風險
——以中信濱海新城為例
中信特鋼研究院暨中信特鋼研究院上大分院正式揭牌
中國聯通與中信集團簽署戰略協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