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臺縣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

2021-06-20 06:01李亞林楊天育
甘肅農業科技 2021年5期
關鍵詞:生產現狀發展建議制約因素

李亞林 楊天育

摘要:分析了靈臺縣小雜糧種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轉變觀念、統一規劃布局、規范種植技術、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注重品牌推介等發展建議。

關鍵詞:小雜糧;生產現狀;制約因素;發展建議;靈臺縣

中圖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1)05-0083-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9

Compos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avor in Tomato Fruit

ZHANG Li 1, 2, HU Zhifeng 1, 2, SHAO Jingcheng 1, 2, GENG Xinjun 1, 2

(1.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Northwest Vegetable Science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The flavor of tomatoes is determined by the volatile compounds formed during the ripening process of tomatoe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s the choice of consumers to buy tomatoes. The substances that determine the flavor of tomatoes undergo dynamic changes during the ripening process of tomatoes, from initial release to aroma enrichment to depletion, and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o speed up the preparation period of aroma material synthesis, prolong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of aroma material enrichment, and reduce the loss period of aroma material as far as possible, the key ways and key substances of tomato aroma material synthesis were expound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omato flavor quality.

Key words:Tomato; Fruit flavor; Aroma; Aromatic substances; Biosynthetic pathway; Impact factors

小雜糧是小宗糧豆作物的俗稱,泛指生育期短、種植面積小、地域性強、種植方式特殊、具有特種用途的多種糧豆[1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理念的轉變,糧食生產及消費機構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小雜糧因其獨特的口感、風味和營養保健功能備受人們關注。小雜糧易儲藏、抗逆性強、利于倒茬,與生態環境相適應強等特性,既可以作為填閑補種作物,又適宜于在生產條件較差的地帶種植,也可以與小麥、玉米等大宗作物套種、混種、間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優化糧食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具有市場潛力的秋作物,將在農業生產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1? ?靈臺縣自然條件

靈臺縣位于隴東黃土高原南緣,屬黃土高原溝壑區,涇河與渭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與陜西省長武、彬縣、麟游、千陽、隴縣接壤,西北與本省崇信、涇川縣毗鄰,海拔890~1 520 m,地處東經107° 00′~107° 57′,北緯34° 54′~35° 14′,屬東七時區??h境內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區)兩道川(達溪河、黑河川區),全境東西長78 km,南北寬40 km,總流域面積2 038 km2,年平均氣溫8.6 ℃,降水量650 mm,日照總時數2 453 h,≥10 ℃活動積溫在2 635~3 050 ℃,無霜期159 d,屬隴東半濕潤易旱雨養農業區[2 - 3 ]。土壤以黑壚土、黃綿土、灰褐土、黃潮土和沼澤土為主,主種植小麥、玉米。小雜糧有谷子、糜子、豆類、蕎麥等,油料作物包括大麻、胡麻、荏籽、油菜籽等,素有“糧倉”之稱,是隴東傳統的農業區和甘肅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2? ?小雜糧生產現狀

2.1? ?種植面積小且不斷減少

靈臺縣種植的小雜糧主要有谷子、糜子、蕎麥和豆類等。從靈臺縣統計年鑒的數據看,2015、2016、2017、2018、2019年,全縣主要小雜糧種植面積分別為11 009.2、10 337.67、7 994.00、2 203.78、2 422.25 hm2。2015年小雜糧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15.42%,2019年占4.79%,同比下降10.63%。2015至2019年,谷子種植總面積由666.7 hm2下降到144.1 hm2;糜子種植總面積由3 336.8 hm2下降到370.4 hm2;蕎麥種植總面積由1 669.6 hm2下降到275.7 hm2;豆類種植總面積由5 336.1 hm2下降到1 632.1 hm2(表1)[3 ]。綜觀近年來小雜糧種植情況,小雜糧種植總面積不斷減少,在農作物種植總面積中的占比例不斷下降。特別是2018年以來,小雜糧種植總面積縮水很大,糜子、蕎麥種植總面積減幅最大。

2.2? ?產量低而不穩

從主要小雜糧總產量和單產來看(表2),總產量由2015年的20 800.00 t下降到2019年的6 055.33 t。其中谷子總產量由1 300.00 t下降到300.04 t,糜子總產量由6 537.00 t下降到1 192.07 t,蕎麥總產量由2 563.00 t下降到336.71 t,豆類總產量由10 400.00 t下降到4 226.51 t。谷子單產為1 125~2 082 kg/hm2,糜子單產為1 428~3 219 kg/hm2,蕎麥單產為1 171.5~1 873.5 kg/hm2,豆類單產為1 038~2 589 kg/hm2[3 ]??傮w表現為小雜糧總產量不高,并且不斷減少。2017年,靈臺縣對糧食生產功能區進行了重新劃定,對農作物品種布局進行了詳細的調整,通過對小雜糧生產區域的調整和新品種新技術的大力推廣,谷子、糜子和豆類單產增產較多、較快,總體呈上升趨勢;蕎麥年單產增速快,但不穩定,與2015年相比較單產量仍有所下降。

2.3? ?主要小雜糧種植品種及布局

小雜糧在靈臺縣各鄉鎮均有種植。2017年以前,小雜糧種植比較散亂,區域性不強,主要種植品種有大良谷、孟暗谷、大紅糜、黑穗糜、小日月糜、黃豆、麥黑豆等。谷子、糜子多沿用農家品種,以自留種、鄰里鄰舍相互串換為主,品種更新換代比較緩慢。2017年農作物品種布局調整后,上良、朝那、星火、龍門、梁原西部山塬區鄉鎮以種植糜子、谷子、蕎麥和豆類為主,豌豆、高粱為輔。谷子品種主要以隴谷10號為主,糜子品種以隴糜4號、隴糜5號及黑糜子為主,高粱品種以晉雜18、晉雜12、通雜108、遼雜137、平雜8號為主。什字、西屯、獨店、邵寨、新開、蒲窩東部山塬區鄉鎮以種植豆類作物為主,谷子和糜子為輔,引進推廣種植了大豆、黑豆、蠶豆、扁豆、豌豆、蕓豆、赤小豆、綠小豆。中臺、百里、梁原兩河川區鄉鎮以種植豆類為主,引進優質高效、前沿高端特種經濟作物為輔,主要種植蕎麥、豌豆、黑皮大豆,示范種植蠶豆、蕓豆、扁豆、菜豆等,大豆品種以銀豆2號、隴黃2號、中黃13等為主[4 ]。

3? ?制約小雜糧發展的主要因素

3.1? ?自然條件差

小雜糧生長與光、熱、水、土等自然因素有密切的關系。以水資源為例,境內主要有達溪河、黑河兩條較大河流,全流程223.2 km,集水總面積為4 026.2 km2。在小雜糧種植面積較大的獨店、什字、西屯、朝那、邵寨等鄉鎮,水資源需求量大,灌溉條件相對不足。從2018、2019年全縣降水量看,降水主要集中在6、7、8、9月份,3、4、5月份降水較少,月降水量波動較大,每年有40~50 d停水期,對小雜糧生產造成一定影響[5 ]。從2007年至2011年靈臺縣土壤測試數據來看,全縣耕地土壤含有機質12.7 g/kg、全氮0.678 g/kg、有效磷9.9 mg/kg、速效鉀127 mg/kg,屬于氮少、磷缺、鉀較高,氮磷比重失調的有機質貧乏區,70%左右的耕地土壤為低產田或中低產田,加之大部分農戶生產投入低或者不愿投入,有機肥使用量少,造成土壤養分逐年下降,小雜糧生產效益受到影響[6 - 7 ]。

3.2? ?種植規模小

從近年來農戶種植習慣來看,小雜糧種植方式主要有1年1茬、復種、套種3種方式。1年1茬主要選擇在山地、邊角地、旱薄地、閑置地種植,由于退耕還林、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少、土地貧瘠產量低下等原因,規模種植的已很少見,零星種植的谷子、糜子多是種植在閑散地,以自給自足為主。套種于玉米地、果園的豆類也因其成熟時間差較大,收獲耗時長,果園精細化管理等原因面積不斷較少。蕎麥、糜子、豆類多以倒茬復種為主,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大多數農民因小雜糧單產低而不穩、操作過程復雜、機械化程度不高,復種意愿不高而復種指數大多在50%以下,輪作復種面積不斷減少,60%左右的麥田赤地過夏,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8 ]。同時,隨著小麥播種面積的減少,小雜糧復種面積也不斷減少,2019年小雜糧種植面積僅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4.79%。

3.3? ?管理粗放

因長期側重發展大宗作物等觀念的影響,小雜糧生產得不到重視,不僅使小雜糧產量較少,許多優質小雜糧品種也不斷流失,品種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利用。部分農民仍然選擇地方老品種,品種多亂雜,混雜退化嚴重,品質不純,新品種推廣緩慢,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普遍沿用傳統的種植技術,習慣于“朝天一把籽,地里一年去兩回”,田間管理得不到改善。收獲機械化程度低,大多以傳統的“打、輾”為主,操作程序復雜、用工時長、成本高。

3.4? ? 品牌意識差

群眾商品意識不足,小雜糧多以自給為主。即便豆類出售較多,仍以原始商品為主,缺乏深度挖掘和加工,產品附加值低,小雜糧精品新品匱乏。近年隨著電商發展,小雜糧自產自銷的現狀有所改觀,在全國各地都有銷售,但“三品一標”認證數量少,產品品牌小、弱、雜,市場競爭力不高。

4? ?發展建議

4.1? ?轉變觀念

要充分認識農業產業結構中小雜糧的重要價值及其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充分發揮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帶動作用,全面培訓經營主體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向廣大農民群眾推介優良品種,使群眾充分了解當地適播品種特征特性和栽培措施,科學選擇適宜品種,不斷提高群眾、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組織對發展小雜糧的認識,引導更多農戶進入新時代小雜糧產業發展領域。適當擴大小雜糧種植面積,擴大種植規模,徹底改變農戶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以及陳舊的思想觀念,充分挖掘良種增產潛力。

4.2? ? 統一規劃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適當集中、規模發展”的原則,采取“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以打造特色產業規模種植基地為目標,結合群眾種植基礎和地理、氣候等條件,選擇在一些成方連片、便于機械作業、生產條件好、種糧大戶聚集和科技示范戶多的糧田,與種子管理和農技推廣部門聯合創建良種良法推廣示范區(點),大規模安排良種良法配套的高產創建示范和旱作農業技術推廣。通過生產基地的建立,示范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小雜糧生產中,形成以點帶面、以面擴規模、以規模促發展、以發展增效益的小雜糧良性循環機制。如以邵寨鎮、獨店鎮、西屯鎮、什字鎮為主,建立豆類生產基地;以上良鎮、朝那鎮、星火鄉為主,建立糜子生產基地;以梁原鄉、龍門鄉、蒲窩鎮、新開鄉為主,建立谷子生產基地,以中臺鎮、百里鎮為主,建立蕎麥生產基地。確保各區域小雜糧生產各具特色,從而達到質和量的雙重飛躍。

4.3? ? 規范種植技術

充分發揮種子管理和農技推廣等部門宣傳、引導和監管作用,組織精干專業技術人員對靈臺縣小雜糧種植進行充分調研,制定符合各鄉鎮適宜種植的雜糧品種和栽培技術規程。通過發放小雜糧種植教材、宣傳彩頁、農民科技培訓、田間地頭講解,有效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微信等媒體和技術培訓活動等平臺,廣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宣傳引導工作,做到良種良法配套推廣,徹底改變群眾由不愿種、不會種、隨便種的現狀向想種、多種、會種、精種的局面發展,挖掘和開發區域特色資源。

4.4? ? 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應制定有利于小雜糧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產業的投資力度,從扶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深精加工龍頭企業、營銷企業和一些社會組織入手,大力培養“小雜糧”種植、加工、營銷的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優質小雜糧繁種基地和加工企業發展,建立生產和精加工基地,不斷實現土地流轉、托管種植、產前訂單、網絡銷售、二維碼追溯等現代產業經營方式的小雜糧產業運行機制,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使傳統資源優勢變為現代產業發展優勢。同時,在稅收、信貸等方面,加大對雜糧加工龍頭企業扶持培育力度,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鏈接機制,使龍頭企業成為小雜糧發展的堅強后盾。同時,做好產銷環節的對接和保障工作,切實解決群眾種的好賣不出去、低價出售或者收益低下等后顧之憂。

4.5? ? 延伸產業鏈條

在保持靈臺縣小雜糧傳統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的同時,積極開展“地理標識認證”“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有機認證”和名牌產品認證的“三證一品”工作,著力抓好小雜糧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商品性和價值。根據市場需求,鼓勵小雜糧加工企業不斷研發方便、營養的雜糧制品,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工,促進農產品和加工品具備穩定的各項營養、外觀參數[9 - 10 ]。

4.6? ? 注重品牌推介

以每年舉辦的靈臺“美食節”為契機,大力推廣小雜糧農產品和各種美食制品,弘揚小雜糧農耕傳統和現代多內涵文化,不斷提高靈臺縣小雜糧的優越性和知名度。同時,樹立品牌意識,延伸產業供給鏈條,與時俱進發展農村(淘寶)電商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培育中臺農場等一大批電商銷售網點,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使“靈臺”小雜糧走出平涼走向世界各國各地。

參考文獻:

[1] 杜? ?霄,劉豐淵,鄧麗霞.? 環縣小雜糧品牌建設現狀及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8(2):68-71.

[2] 王瑜華.? 靈臺縣農業生產現狀及發展思路[J].? 甘肅農業科技,2008(11):43-45.

[3] 靈臺縣統計局.? 靈臺縣統計年鑒[M].? 平涼:出版者不詳.? 2019.

[4] 楊永春.? 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思考—以甘肅省靈臺縣為例[J].? 生產力研究,2018(7):51-54.

[5] 陶志剛.? 甘肅天水市小雜糧產業的優勢、問題及對策建議[J].? 甘肅農業,2013(17):5-6.

[6] 景海霞,董? ?榮,孫? ?葉.? 靈臺縣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對策建議[J].? 農業與技術,2016,36(22):237-239.

[7] 李懷中.? 靈臺縣玉米品種布局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1(6):60-61.

[8] 楊永春,李貴喜,孫海濤.? 靈臺縣糧食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4(9):53-54.

[9] ??饲?,宋? ?剛.? 寧夏小雜糧生產布局及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07(8):44-46.

[10] 張? ?研.? 我國小雜糧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12(3):432-436.

(本文責編:陳? ? 偉)

猜你喜歡
生產現狀發展建議制約因素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產現狀與建議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