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BL模式下的化學教學
——以中學化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為例

2021-06-21 08:06蔡惠慧
贏未來 2021年1期
關鍵詞:二氧化碳解決問題實驗室

蔡惠慧

韓山師范學院,廣東普寧521041

1 PBL 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 提出,逐漸發展成為當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人才教育模式[1]。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項目實施,主張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收集整理信息,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制定相應學習計劃,圍繞計劃進行探究或實驗、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綜合發展的教學模式。問題導向學習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生們在試圖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并發展出來的技巧和能力,重在培養學生面向終身學習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2 結合PBL 模式的化學教學

與生活生產結合,引發學生興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教學。以分小組的教學手段,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其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綜合能力也能得到相應地培養。這既能聯系生活生產,加強學生對化學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觀點,也交給學生們用化學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必要時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給學生進行指導,和提供學習資料。注意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運用這個模式進行教學,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用此教學模式。

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設計

3.1 教學目標

(1)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了解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

分析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原理以及實驗裝置,設計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3)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進一步提高對探究實驗的了解。

3.2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在第二單元對氧氣的學習,對于制取氣體的裝置有一定認識,同時還掌握了一些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識,已有了初步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識、技能。

3.3 教學過程

表1

4 結語

本節結合了PBL 教學理念,通過情境發現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積極收集的信息進行探究實驗,從而分析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得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步驟,設計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實現綜合發展。

猜你喜歡
二氧化碳解決問題實驗室
揚眉吐氣的二氧化碳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