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運動處方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

2021-06-21 01:42田玉戈石振國
湖北體育科技 2021年5期
關鍵詞:處方運動研究

田玉戈,石振國

(山東大學 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250061)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完善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1]。這一論斷的提出對我國運動處方研究而言,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在推動構建健康中國的發展背景下,我國運動處方研究進入了快車道,研究視角不斷擴展,研究內容不斷深化,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然而,當前研究在體系上還不夠完善,研究比較分散,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有必要回顧和梳理我國運動處方研究成果,總結現有成就及不足,以便于廣大學者全面認識和把握當前運動處方研究現狀,為解決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相關問題提供新的思路,為推動新時期運動處方實踐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將中國知網作為信息檢索源進行高級檢索,以“運動處方”為關鍵詞,以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定的16個體育類核心期刊作為文獻來源,論文發表的時間設定為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將支持基金、作者及單位設置為“模糊”,進行檢索篩選后得到相關文獻128篇。

1.2 文獻計量分析法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近20年來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熱點內容,以中國知網為數據源,收集有關研究成果的發表年代和數量分布、發布源、核心作者、項目支持。對收集的這些內容進行統計、分類、比較、整理等分析研究。

1.3 邏輯分析法

通過比較、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的綜合運用對文獻資料和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研究成果的年代及數量分析

每年刊文量是評判運動處方研究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程度的關鍵標準之一[2]。文章以年限為橫坐標,以每年論文數量為縱坐標,構建了近20年運動處方文獻發表數量折線圖(如圖1所示),呈現了我國近20年運動處方研究的發展變化趨勢。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有關運動處方研究的文獻量在新世紀初始、2011、2016三個時間節點開始呈上升趨勢。

這主要是受一些國家政策文件頒布的影響。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影響以及人民群眾對健康的愈發重視,在新世紀初始有關運動處方的研究開始加快。2011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引發了體育界對全民健身的廣泛關注。針對不同人群制定適合的運動處方則顯得尤為重要,有關運動處方的研究開始增多。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布,綱要指出:要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明確提出建立運動處方庫使我國運動處方的研究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學界對運動處方的研究也逐漸深入,有關研究逐漸增多。但總體來講,我國運動處方的相關研究還相對較少,每年相關文獻量不多,并且研究的趨勢與國家政策的出臺密切相關。

圖1 2001年~2020年16種體育類核心期刊研究成果發表年代分布圖

2.2 研究成果的發表源分析

對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的文獻來源進行計量分析,可以探究不同期刊對該領域研究的支持程度,同時也為該研究領域學者在體育核心類期刊的論文發表提供參考。如表1所示,自2001年以來,16家體育核心期刊共刊登有關運動處方研究論文128篇,平均每種期刊刊文8篇。在所有體育類核心期刊中,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沈陽體育學院學報這3種期刊所發表的相關論文數量最多,各發表有關論文16篇,百分比分別為12.5%。其次,中國體育科技發表論文數量14篇,占比10.9%。體育科學和廣州體育學院學報各發表論文10篇,百分比各為7.8%。以上期刊對運動處方研究的刊文量均超過8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期刊對運動處方這一主題研究的支持。運動處方研究者也可以根據不同期刊對該研究領域的支持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文獻收集和期刊投稿,及時掌握運動處方研究領域的學術動態。

表1 2001年~2020年16種體育類核心期刊研究成果發表數量分析

2.3 研究成果的核心作者分析

發文量是文獻計量學的重要評價指標,其反映了作者在該研究領域的科研產出量和科研活躍度[3]。統計結果顯示,128篇文獻共計署名作者392人,其中第一作者有118人;發表2篇及以上的論文的作者有7人,約占第一作者總數的6%;共發文17篇,約占發文總量的13.3%。核心作者是以在運動處方研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體育類核心期刊上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運動處方領域的核心作者有黃玉山、吳志建、宋衛東等7位學者。這些學者在運動處方領域的研究較深,論文發表數量多,是推動該領域研究的重要力量。

表2 運動處方領域核心作者分析

2.4 研究成果的項目支持分析

科研論文是否獲得了各種基金項目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該研究的背景和質量[4]。從獲得基金項目支持的數量來看,有63篇論文獲得基金項目支持,約占論文總數的49%。其中,獲得多項基金項目支持的論文有17篇,約占論文總數的13%。從基金項目種類來看,有國家社科基金(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級的社科基金項目(16項)、高??蒲谢痦椖浚?5項)、其他基金項目(19項)。綜上所述,有關運動處方的研究受基金資助占比較多,基金項目數量在等級上從低到高呈現出金字塔式分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對該領域研究的重視,研究有著較為嚴密的基金支持體系。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運動處方設計趨向個性化方向發展

運動處方包括運動頻率、運動類型、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量及進階,適用于為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健康水平的人,制定健康促進及慢病防治運動鍛煉指導方案[5]。如何根據不同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運動處方進行個性化設計,使其更加科學、方便、有效地服務于人民群眾,以達到養生、療病、壯力的功效,是學者們一直關注的重點問題??偟膩碚f,當前關于運動處方設計,學者們有以下兩種研究思路:一,基于個體的定量實驗。實驗法是最為直接的方法,通過對個體施加不同的運動方案,并進行觀察、檢測、對比,進而得出適合的運動處方。如王竹影[6]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肥胖人群采取了不同類型的運動方案,記錄運動能耗、強度及運動量參數,對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從而得出了不同年齡肥胖人群的運動處方。二,基于文獻的meta分析。區別于前者,其研究對象是文獻而非個體。運動處方的設計也是從文獻中獲得。學者們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meta分析,依據自己的設計目標,從而確定具有最優效應量的研究文獻,進而追蹤原文獻得出最優運動處方。如江婉婷[7]等對增強中老年女性下肢力量的運動處方設計,吳志建[8]等對增強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運動處方設計都是采用該研究思路。但無論采用哪種研究思路進行運動處方設計研究,其核心思想還是量化思想。以個體或者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對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考慮到不同人群、不同目的,進而得出針對性、個性化的運動處方。

3.2 深挖機理,運動處方指導青少年肥胖成效明顯

肥胖一直是影響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吨袊用駹I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版》指出,2012年全國6至17歲青少年中有6.4%的青少年有肥胖問題,且這一比例正持續增加[9]。針對這一嚴峻的現實狀況,學者們嘗試通過運動處方來改善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如吳志鍵[10]、張秀麗[11]等眾多學者從改善身體形態的角度進行了深入探究;陳立軍[12]等分析了運動處方對肥胖青少年運動能力的影響。此外,還有學者[13]對施加運動處方后肥胖青少年的血脂水平進行了跟蹤記錄,以此來評估運動處方對肥胖青少年血脂水平的影響。研究主要歸納為:

一、運動處方可以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身體形態。對肥胖青少年施加運動處方,可以使其BMI、體脂百分比、腰圍、臀圍以及皮褶厚度等指標出現明顯下降。二、運動處方可以提高肥胖青少年的運動能力,使得其安靜心率下降,無論是肺功能還是心臟能力、有氧能力均得到了提升。三、運動處方有利于肥胖青少年的血脂代謝。對其血脂水平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發現TG、TCH、LDL-C等水平明顯降低,并且對體內血脂代謝異常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通過梳理近20年有關運動處方對改善青少年肥胖的作用文獻,發現相關研究多采用定量分析,從不同的角度肯定了運動處方在改善青少年肥胖問題方面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僅對二者的積極關系進行了探究,關于從青少年肥胖問題倒推構建具體的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研究還十分匱乏,研究因此缺乏可操作性,實踐應用方面存在不足。

3.3 綜合干預,運動處方指導中老年人慢病防治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狀態不斷下降。如何促進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當前運動處方研究的熱點。就目前來講,研究主要集中在運動處方對中老年慢性病、糖尿病的改善這兩個方面。在對慢性病改善這一方面,李宏偉、黃國強[14]以高血壓為例,借用體質健康管理專家系統,從智能化運動處方入手,分析運動處方干預內容,評估運動處方干預效果,從而在中老年人身體機能監控和干預方面提供了量化參考。陳葉坪[15]等學者則從太極拳運動處方出發,基于主觀感受、降壓藥依賴程度兩個方面分析了太極拳運動處方對高血壓患者的降壓作用。此外,還有學者在體力活動運動處方對于預防中老年冠心病的作用上進行了初步探究[16]。關于運動處方對糖尿病的改善,研究表明,一方面抗阻性和有氧性運動處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外周胰島素抵抗[17],另一方面實施運動處方可以明顯降低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負荷2h后的血糖含量,促進血糖濃度的下降[18]。雖然我國學者對運動處方在中老年人身體機能方面的積極作用有了初步認識,但是目前的研究僅對運動處方作用的結果進行分析,而譬如運動處方在防治慢性病、糖尿病等促進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作用機理方面研究還不夠深入;同時,與醫學進行交叉研究的融合度較低。與國外研究相比,在研究時間、研究角度、研究層次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應該全面總結分析當前的研究成果,發現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注重與醫學的學科交叉,促進體醫融合研究。

3.4 多元施策,運動處方提升心理健康卓有成效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中不僅涵蓋了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19]。心理健康也是評價個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關于運動處方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探討,學者主要有兩個分析視角:第一,運動處方對積極心理狀態的研究。這一方面的探討主要是運動處方對于諸如個體幸福感、合作精神等積極心理狀態的作用。劉洋、漆昌柱[20]從積極心理學的視域出發,分析了實施運動處方與積極情緒、幸福感、樂商、積極心理品質之間的相關性,發現實施運動處方與這些積極心理狀態存在顯著性正相關。第二,運動處方對消極心理狀態的研究。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涉及較多,婁虎、劉萍[21]以治療抑郁癥為例,進行元-元分析,認為對抑郁癥患者實施運動處方可以改善抑郁癥狀,有效治療抑郁癥。此外,趙永峰、石磊[22]以有抑郁癥狀的非體育專業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實施運動處方前后進行問卷調查,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作為評估標準,發現實驗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中焦慮、遲滯、體重、睡眠障礙4個因子均分均顯著減少,也證明了運動處方在改善抑郁方面的積極作用。在針對網絡成癮癥這一方面,吳瑾[23]等采用網狀meta分析的方法,以效應量大小的排序概率和sucra值判斷,認為相較于團體心理咨詢、普通心理干預、認知行為療法,運動處方在干預青少年網絡成癮方面效果更優。綜上所述,當前研究肯定了運動處方對于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然而通過文獻梳理發現,相較于運動處方對消極心理狀態的研究,運動處方對積極心理狀態的研究十分匱乏,相關研究不足;同時,在心理測評方面,缺乏統一的測評工具也是該方向研究的難點。

3.5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動處方教學呈現以實驗為主趨勢

運動處方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狀況制定的針對性很強的教學內容與辦法,是教師因材施教與學生自我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24]。運動處方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因此受到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目前,針對運動處方教學,學界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運動處方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研究。

在教學理論方面,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運動處方教學的教學原則、教學理念、教學優勢。如李為敏[25]提出運動處方教學應遵循區別對待、運動負荷有效性、運動負荷不斷增長、運動處方適宜性這四大基本原則。于佳祥、徐英微[26]則以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為出發點,探討了運動處方教學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與時俱進、創新自主。此外,還有學者[27]以健美選項課為例,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角度,將運動處方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了比較,認為相較于傳統教學,運動處方教學在教學目標上更加全面、具體、適當;在教學內容上突出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性、使用性和科學性強,且易于操作。

在教學實踐方面,鑒于當前青少年身體形態問題突出,中小學生過度肥胖占比持續增加,大學生健身鍛煉缺乏[28],因此與運動處方教學有關的肥胖控制和健身鍛煉促進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尹繼紅、周夢莎[29]以5名肥胖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運動處方教學理論及方法,總結教學特點,認為應從營養平衡、科學運動、行為改變3個方面入手,引導肥胖學生進行自主鍛煉,從而進行肥胖控制。赫秋菊[30]、馬行風[27]等學者以教育實驗法為主要研究手段,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運動處方教學對身體形態部分指標、鍛煉情感的影響,為大學生健身鍛煉的負荷控制、過程分析提供了教學實踐指導。

綜上所述,教育實驗法已經成為運動處方教學研究的主要方法,觀察學生課上的情感態度變化、定期檢測學生的生理指標、對運動處方實施過程監測控制成為運動處方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

4 運動處方研究展望

4.1 成立運動處方權威組織

缺乏權威的專一組織機構是當前我國運動處方研究與應用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的重要原因。權威組織機構的缺失使運動處方的發展在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長時間跟蹤支持方面受到一定局限。因此,應推動成立由衛健委、醫學院、醫院、體育院所等為主體的權威組織,定期召開會議,探討未來我國運動處方研究重點方向,加大研究經費支持,為加快運動處方推廣、服務健康中國建設而不懈努力。

4.2 推進運動處方庫建設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都明確提出要建設運動處方庫,加強體育運動指導,從而發揮體育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運動處方庫的建設標志著我國運動處方研究向著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的方向深入推進。加強推進運動處方庫建設不僅是貫徹全民健身的客觀要求,同樣也是促進運動處方規范化發展、科學指導群眾運動、加快健康中國建設進程的有效實踐。因此匯集有關體育科學、營養科學、預防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我國運動處方庫建設,探討如何構建其內容系統、應用平臺系統應是學者研究的重點。

4.3 加強體醫融合一體化研究

對我國近20年在體育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的運動處方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后發現,相關研究體醫融合程度不高,研究的視角相對狹窄。未來的運動處方研究不應囿于體育這一視角,研究應更加多元、開放。尤其是針對一些治療為主的運動處方,更應該站在體醫融合的視角下探討,探究其作用機理,進行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研制。所以,以體醫融合為主的多視角研究,將是未來運動處方研究的重要方向。

4.4 加強運動處方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

雖然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為當前運動處方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但如何將運動處方與高新科技結合,從而針對不同情況自動化輸出運動處方,有關研究還十分匱乏。當然,這也與這些高新科技研究門檻較高有關,但不可否認,隨著“體育+”的不斷發展,以高新科技作為支撐體系,進行運動處方智能系統研發是未來運動處方研究的重點。實現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體質,將個體的數據輸入,進行體質健康測評、健康風險分析、運動風險評估,從而輸出智能化運動處方;并在運動處方實施過程中自動傳輸數據,反饋效果,實施監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是日后學者工作的重點。

4.5 加強運動處方專業人才培養

在新的社會發展環境下,運動處方越來越呈現出其復雜性的特征,加強運動處方專業建設、完善運動處方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已經成為學者和政府部門的共識。然而當前教育系統對運動處方的介入力度不足,開設相應專業的高校數量欠缺,這就導致后備人才供應的不足。在這種背景下,有必要強化運動處方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依托高校體育院系和醫學院系對運動處方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內容、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解決當前專業定位模糊,專業建設不足等諸多問題。同時,當前運動處方專業人才如運動處方師的培訓、認證、晉升制度尚處在初始或探索階段。如何完善運動處方人才培養制度,構建相應的培訓、晉升標準理應成為學者關注的重點之一。

4.6 加強國際化交流

加強運動處方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推動運動處方研究創新的重要途徑。我國運動處方研究起步較晚,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早在1971年,東京大學在“日本體育科學中心”就已成立了運動處方研究委員會,并出版《日本健身運動處方》;美國也在1975年陸續開始出版《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國外運動處方研究時間長、理論與實踐較為豐富,對我國運動處方知識體系的構建、運動處方的實施應用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學者應立足于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現狀,在運動處方概念、分類、內容以及實踐應用等方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不斷創新,著眼我國實際需要,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處方研究體系。

猜你喜歡
處方運動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人間處方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不正經運動范
處方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瘋狂的運動
祝您健康處方(8)燒心、反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