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相關性分析

2021-06-22 08:27陳曉霞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12期
關鍵詞:危型感染率上皮

顧 云,陳曉霞

(南通市通州區第八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南通 226361)

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因宮頸癌致死的女性患者超過20萬,其中發展中國家的患者約占80%[1]。在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居所有婦科腫瘤發病率的首位,該病已嚴重威脅我國女性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2]。臨床上主要對宮頸癌患者進行放化療及手術治療,盡管如此,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總生存期仍不足10個月,每年因該病致死的患者高達2萬~3萬人。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患者發生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主要原因[3-4]。HPV感染的致癌性與年齡、種族及區域密切相關,進一步明確區域性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相關性,對完善宮頸癌的篩查工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南通市通州區第八人民醫院進行體檢的1502例南通平潮地區女性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自愿接受HPV檢測、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及陰道鏡病理檢查。2)患者有性生活史,且月經正常。3)患者在進行檢查的前3 d未使用陰道栓劑或用藥物沖洗陰道。4)患者在進行檢查前的24 h內未發生性行為。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者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2)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的前3 d進行過相關的陰道內檢查。3)患者存在宮頸手術史、卵巢病史及子宮切除術史。4)患者合并有急性生殖道炎癥、子宮肌瘤或其他惡性腫瘤。5)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前的3個月內服用過甾體類激素藥物及避孕藥。將其中病情為生殖道系統良性疾病的1329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其中病情為宮頸病變的173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6~62歲,平均年齡為(52.6±8.7)歲;其中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284例,患有其他良性疾病的患者有1045例;其中未婚患者有237例,已婚患者有1092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35~63歲,平均年齡為(53.1±8.5)歲;其中未婚患者有13例,已婚患者有160例;其中宮頸癌前病變為CIN1級、CIN2~3級、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的患者分別有77例、78例、6例及12例。

1.2 方法

告知所有患者在檢查前的2 h內不可排尿。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充分暴露其宮頸口,將無菌棉球置入宮頸內2 cm處并清除宮頸表面的分泌物。使用專用宮頸刷在宮頸內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5~7周。將宮頸上皮細胞組織放入細胞保存液容器內保存,并做好標識和記錄。使用上海那艾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NAI4100型醫用核酸分子快速雜交儀和班諾Q2000B型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儀對宮頸處的細胞組織進行DNA提取,經聚合酶鏈反應擴增后,用泰普生物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進行DNA提取、聚合酶鏈反應擴增及在雜交膜上進行HPV-DNA雜交、系膜和顯色操作。若質控斑點呈藍紫色,則判定患者為HPV陽性。根據HPV分型圖判斷HPV的類型,其中包括5種低危型HPV(低危型HPV分 別 為HPV6、HPV11、HPV42、HPV43、HPV44)及18種高危型HPV(高危型HPV分別為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3、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HPV73、HPV82、CP8304)。使用北京亞泰科隆儀器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超高倍智能變焦數碼顯微分析儀對患者進行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對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結果為宮頸上皮細胞病變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或病情更為嚴重的患者及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進行陰道鏡病理活檢。由專業醫生使用電子陰道鏡(生產廠家:江蘇錦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JY-2620)按照標準檢測流程觀察患者宮頸處的血管及上皮組織情況,并留存影像資料便于臨床使用。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從中找出南通平潮地區女性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發生HPV感染的情況

觀察組患者中宮頸癌前病變為CIN1級、CIN2~3級、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CIN1級及CIN2~3級患者HPV的感染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HPV感染的情況

2.2 觀察組患者發生HPV感染的類型

宮頸癌前病變為CIN1級、CIN2~3級、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患者中單一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多重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一型HPV感染患者及多重型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發生HPV感染的類型[例(%)]

2.3 對觀察組患者宮頸癌發病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感染均是導致觀察組患者宮頸癌發病的獨立影響因素。詳見表3。

表3 對觀察組患者宮頸癌發病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相關性分析

進行Pearson分析發現,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病呈正相關(r=0.2735,0.4378,P<0.05)。

3 討論

HPV感染是誘發宮頸疾病的主要因素,高危型HPV感染可導致宮頸發生癌變。由HPV感染發展至浸潤性宮頸癌是一個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的過程[5-6]。據統計,80%的女性曾感染過HPV,但僅有2%~3%的HPV感染患者的病情發展為宮頸癌[7]。這可能是因為,HPV感染患者多為CIN1級的年輕患者,此類患者多為暫時感染,12~24個月后其HPV可被清除[8-9]。發生宮頸上皮內瘤變是宮頸浸潤癌前病變的前序階段。宮頸上皮內瘤變可根據病變程度的不同分為宮頸上皮內輕度瘤變、宮頸上皮內中度瘤變及宮頸上皮內重度瘤變。上述三個病變階段均可逆且歷時較長,若及早發現并予以治療,可顯著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10-11]。進行宮頸細胞篩查可評估患者發生宮頸癌前病變的情況,了解區域性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相關性,對指導宮頸疾病篩查和臨床診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當宮頸鱗狀上皮組織及柱狀上皮組織變得薄弱或出現微小損傷時,游離在陰道內的HPV病毒可進入上皮基底層細胞內,部分活躍的高危型HPV可在宮頸基底細胞處根植,由游離型轉變為整合狀態,并長期存在于宮頸鱗狀上皮組織與柱狀上皮組織的交接位置,致使正常細胞受到浸潤[12-14]。持續性的HPV感染可加重宮頸上皮組織的損傷程度,加快病毒的復制速度,進而增加患者發生宮頸病變及浸潤癌的風險[8-9]。在南通平潮地區接受HPV檢測的10113例女性中,宮頸病變的檢出率為1.71%(173/10113),該檢出率低于國內報道中成都、甘肅等地區的宮頸病變的檢出率。該檢出結果可能與近幾年我國公共衛生宣傳力度提高、定期對女性進行宮頸疾病篩查及本地區女性的健康意識和衛生素質不斷提高有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宮頸癌前病變為CIN1級、CIN2~3級、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中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CIN1級及CIN2~3級患者HPV的感染率,P<0.05??梢?,宮頸病變多集中于宮頸上皮內瘤變階段。宮頸癌前病變為CIN1級、CIN2~3級、微小型浸潤癌及浸潤癌患者中單一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多重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P<0.05。單一型HPV感染患者及多重型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P<0.05。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感染均是導致觀察組患者宮頸癌發病的獨立影響因素。進行Pearson分析發現,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病呈正相關,P<0.05??梢?,患者HPV的感染率及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越高,其宮頸病變程度越嚴重,其發生宮頸癌的風險越大[15]。綜上所述,發生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病的獨立影響因素,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的發生與宮頸癌的發病呈正相關。

猜你喜歡
危型感染率上皮
英國:55歲以上更易染疫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采用實時PCR檢驗診斷的臨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數據統計分析
綜合性護理干預在降低新生兒機械通氣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婦女高危型HPV感染檢測結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發感染率
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50例面頸部鈣化上皮瘤誤診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組織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