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時間窗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效果

2021-06-22 08:27閔敬亮周星辰束漢生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12期
關鍵詞:蚌埠入院血管

閔敬亮,周星辰,張 輝,王 昊,楊 光,束漢生

(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人數約占腦卒中患者總人數的80%[1]。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恢復血流及挽救缺血半暗帶。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于在時間窗內的此病患者,臨床上應在確認其符合相關標準后盡早對其進行血管內機械取栓或溶栓治療[2]。對于超時間窗的此病患者,臨床上通常需要對其進行較為嚴格的影像學評估,以確認其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如何有效地篩選出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的超時間窗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熱點[3]。本文對在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接受血管內治療的65例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時間窗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間在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接受血管內治療的65例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年齡在18~80歲之間;2)經頭顱CT檢查被排除患有腦出血;3)經頭頸CTA檢查被確診患有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4)入院時NIHSS評分不低于4分[4];5)其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入院前mRS評分≥2分;2)近1個月內有手術史或嚴重的臟器出血史;3)對碘劑過敏;4)血小板計數低于105/mm3;5)進行頭顱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存在大面積腦梗死;6)預期生存時間短于1年。根據發病至接受血管穿刺時間的不同將其分為超時間窗組(發病至接受血管穿刺的時間為6~9 h,30例)和時間窗內組(發病至接受血管穿刺的時間在6 h以內,35例)。在超時間窗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為40~80歲,平均年齡(59.63±8.6)歲;其中合并房顫的患者有8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1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9例;其入院時NIHSS評分平均為(12.1±2.2)分。在時間窗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41~79歲,平均年齡(60.12±8.3)歲;其中合并房顫的患者有9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15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1例;其入院時NIHSS評分平均為(12.8±2.6)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入院時NIHSS評分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常規方法判定時間窗內組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頭顱CT檢查和頭頸CTA檢查,確認其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條件如下:1)CT平掃顯示責任區域未見低密度梗死灶;2)CTA掃描顯示責任血管閉塞。采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時間窗組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頭顱CT檢查、頭頸CTA檢查和CTP檢查,確認其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條件如下:1)CT平掃顯示責任區域未見低密度梗死灶;2)CTA掃描顯示責任血管閉塞;3)CTP掃描顯示責任區域存在明確缺血半暗帶。對兩組患者中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患者均進行血管內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異位栓塞、癥狀性出血的發生率、死亡率及其中mRS評分≤2分患者的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7.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異位栓塞、癥狀性出血的發生率、死亡率及其中mRS評分≤2分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例(%)]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血管內治療可顯著降低其殘疾率、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質量[3]。有研究指出,對于在時間窗內的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臨床上應在排除其出現腦出血的情況下盡早對其進行血管內治療,以恢復其腦血流灌注,挽救其缺血半暗帶,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4]。對于超時間窗的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臨床上通常需要對其進行較為嚴格的影像學評估,以確認其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有研究指出,腦缺血病灶可分為中心梗死區、彌散異常區、灌注異常區和最外層良性血供減少區[5-6]。相關的研究表明,對于超時間窗的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可根據其CTP檢查、SWI檢查等影像學檢查的結果判定其是否適合進行再灌注治療[7]。吳燕敏等[8]在臨床研究中應用多模式磁共振法評估超時間窗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然后對篩選出的患者進行血管內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對這些患者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但有研究指出,進行磁共振檢查的耗時較長,且需要患者具有較高的配合度。因此,此檢查的臨床應用相對受限。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異位栓塞、癥狀性出血的發生率、死亡率及其中mRS評分≤2分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

綜上所述,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時間窗顱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治療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蚌埠入院血管
利用信息技術再造急診入院管理流程*
血管里的河流
最傷血管的六件事
對話蚌埠:藥品采購究竟咋啦?
蚌埠藥采是非熱議
蚌埠藥采事件回放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長
入院計劃概念框架系統分析
多因素可識別急性冠脈綜合征再入院危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