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同分期的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全胃切除術的療效分析

2021-06-22 08:27王小兵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12期
關鍵詞:進展生存率胃癌

王小兵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重慶 401120)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胃癌主要發病于患者的胃竇部,轉移方式以淋巴結轉移為主[1]。據統計,約40%~60%的胃癌患者是因出現消瘦癥狀就醫。經常進食油炸和腌制食物、暴飲暴食、長期抽煙酗酒均可增加胃癌的發病率[2]。進展期胃癌又被稱為中晚期胃癌,是指臨床病理分期為Ⅱ~Ⅳ期及接受根治術后復發或轉移的胃癌。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痛、食欲減退及消瘦乏力等[3-4]。老年進展期胃癌患者的早期臨床癥狀主要為上腹部出現飽脹感,有時可伴有噯氣、返酸及嘔吐癥狀。臨床上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靶向治療、放化療及手術治療[5]。其中,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進展期胃癌的常用手段。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對不同分期的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全胃切除術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間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收治的56例進展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經胃鏡及病理學檢查,患者的病情被確診為進展期胃癌[6]。2)患者的臨床癥狀為上腹部出現飽脹感、隱痛、食欲下降及消瘦乏力等。3)患者的發病部位為賁門、胃體或胃竇。4)患者符合手術前接受消化道鋇餐的各項指征。5)患者ASA分級<Ⅲ級。6)患者符合接受全胃切除術的各項指征。7)患者的心、肺、肝、腎功能均正常。8)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期類型明確。9)患者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者的發病部位靠近幽門處。2)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基礎疾病。3)患者的臨床資料不全。4)患者對本次研究的依從性較差。將這56例患者按照腫瘤TNM分期法分為中期組(TNM分期為Ⅱ期~Ⅲb期)和晚期組(TNM分期為Ⅲc期~Ⅳ期),每組各有28例患者。在中期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0例;其年齡為42~69歲,平均年齡為(50±8.4)歲;其病程為4~12個月,平均病程為(6.3±4.3)個月;其中發病部位為賁門、胃竇及胃體的患者分別有13例、13例及2例。在晚期組患者中,有男16例,女12例;其年齡為41~70歲,平均年齡為(52±7.2)歲;其病程為3~8個月,平均病程為(7.3±3.2)個月;其中發病部位為賁門、胃竇及胃體的患者分別有12例、10例及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獲得了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醫師團隊實施全胃切除術。通過查閱手術記錄及住院檔案等資料,對這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VAS的評分、住院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進行對比分析。使用VAS評估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無痛:患者VAS的評分為0~2分。輕微疼痛:患者VAS的評分為3~4分。中度疼痛:患者VAS的評分為5~6分。重度疼痛:患者VAS的評分為7~8分。極度疼痛:患者VAS的評分為9~10分。通過門診復查、打電話及定期家訪的形式對兩組患者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術后并發癥包括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狹窄、吻合口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及傾倒綜合征。其中吻合口狹窄的判定標準為患者在術后4周仍存在明顯的胃潴留癥狀,且需要通過胃鏡下擴張術進行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判定標準為患者的食管在術后12周出現中重度炎癥性改變。傾倒綜合征的判定標準為患者在術后常規攝入軟食后反復出現心慌、手抖、出汗及頭暈癥狀,且排除患糖尿病的可能。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兩組患者對生存質量的滿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患者對生存質量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滿意:患者對生存質量滿意度的評分≥85分。不滿意:患者對生存質量滿意度的評分<85分??倽M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的對比

與晚期組患者相比,中期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術后其VAS的評分更低,其住院、術畢至排氣及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均更短,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

接受治療后,中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晚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7.14%。與晚期組患者相比,中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的對比(± s )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的對比(± s )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VAS的評分(分) 住院時間(d) 術后肛門排期時間(d) 首次下床活動時間(d)中期組(n=28) 27.34±6.42 3.12±2.31 16.15±3.15 3.88±0.56 12.42±0.43晚期組(n=28) 35.14±8.12 4.78±3.14 24.34±5.14 7.2±0.32 23±0.54 t值 5.313 7.213 6.816 7.432 6.54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

2.3 兩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的對比

接受治療后,中期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7.3%、70.2%及56.3%,晚期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別為60.4%、43.3%及32.1%。接受治療后,與晚期組患者相比,中期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的對比(%)

2.4 兩組患者對生存質量滿意度的對比

中期組患者對生存質量的總滿意率為92.1%,晚期組患者對生存質量的總滿意率為45.5%。與晚期組患者相比,中期組患者對生存質量的總滿意率更高,P<0.05。

3 討論

胃癌是致死率和復發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臨床上將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率及減少遠期并發癥作為治療胃癌的主要原則[7-8]。為確保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前需對其病情的嚴重程度、臨床分期、胃周圍組織情況及臟器受損程度進行綜合評估[9-10]。胃癌患者的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因此多數患者在就診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由于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其5年的生存率也僅為30%。晚期胃癌患者甚至無法達到根治性切除,因此其預后極差。全胃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胃癌的常用術式。該術式具有腫瘤切除范圍大、可徹底清掃淋巴結、術中吻合簡單及術后并發癥較少等特點[11-12]。進展期胃癌是指癌細胞已經浸潤至胃黏膜下層,進入肌層或已穿過肌層到達漿膜的胃癌。在對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后發現,與晚期組患者相比,中期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術后其VAS的評分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更低,其住院、術畢至排氣及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均更短,其1年、3年、5年生存率及對生存質量的總滿意率均更高。這可能是因為,晚期組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其對全胃切除術的耐受能力較低。因此,臨床上不推薦病情較重的進展期胃癌患者實施全胃切除術。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指南和日本胃癌處理規約中明確指出:可對病情嚴重的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化療或聯合應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外科手術僅作為對其進行姑息治療的手段。目前,臨床上需對不同病理分期的進展期胃癌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及長時間的研究,提高進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對象的例數較少,因此僅進行了描述性分析。綜上所述,與TNM分期為Ⅲc期~Ⅳ期的進展期胃癌患者相比,對TNM分期為Ⅱ期~Ⅲb期的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全胃切除術的效果更好,術后其生存時間更長,其生存質量更高,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

猜你喜歡
進展生存率胃癌
HIV相關淋巴瘤診治進展
Micro-SPECT/CT應用進展
扁平苔蘚的診斷與治療進展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預測
日本首次公布本國居民癌癥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