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放置時間對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中血小板及白細胞檢測結果的影響

2021-06-22 08:27畢瑞云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12期
關鍵詞:末梢白細胞計數

畢瑞云

(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檢驗科,北京 100085)

靜脈血液標本常被應用于血糖、血脂及肝、腎功能的檢查中。末梢血液標本常被應用于血型檢測、快速血糖檢測及快速血常規檢查中[1]。使用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進行同一項檢測的結果可存在一定的差異。靜脈及末梢血液標本均可用于血糖檢測中[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不同放置時間對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中血小板及白細胞檢測結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在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進行體檢的45例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惡性腫瘤患者。2)患有凝血功能障礙等血液疾病者。在這些體檢者中,有男24例,女21例;其年齡為18~59歲,平均年齡為(38.36±9.15)歲。

1.2 方法

分別采集這45例體檢者靜脈血與末梢血各3份作為血液標本。采集靜脈血的方法是:采集體檢者6 mL的靜脈血作為血液標本。將靜脈血液標本置于非可替塑膠真空采血管中,輕輕搖晃試管后待檢。采集末梢血的方法是:用一次性末梢血采血針對體檢者的指尖進行穿刺,采集其300 μL的末梢血作為血液標本。若采集末梢血時體檢者的血液不能流出,可輕輕擠壓其指腹。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將末梢血吸出,將末梢血液標本放置于含有濃度為5%乙二胺四乙酸二鉀的抗凝離心管中,輕輕搖晃試管后待檢。對體檢者進行血小板和白細胞檢測的方法是: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30 min時,采用Sysmes-xs500i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質控品對體檢者進行血小板和白細胞檢測。

1.3 觀察指標

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30 min時,比較這45例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及白細胞計數。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放置時間的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中白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的比較

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30 min時,這45例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的白細胞計數均低于其末梢血液標本中的白細胞計數,P<0.05。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高于其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放置時間的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中白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的比較(×109/L,± s )

表1 不同放置時間的靜脈血液標本與末梢血液標本中白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的比較(×109/L,± s )

采集位置 例數 血小板計數 白細胞計數即刻 放置10 min時 放置30 min時 即刻 放置10 min時 放置30 min時靜脈血液標本 45 253.14±21.31 255.23±21.69 256.36±21.55 7.52±2.20 7.36±2.35 7.19±2.09末梢血液標本 45 223.48±22.64 250.39±22.24 251.02±22.18 10.32±2.36 9.86±2.08 9.94±2.18 t值 6.399 1.045 1.158 5.822 5.344 6.108 P值 0.000 0.299 0.250 0.000 0.000 0.000

2.2 不同放置時間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的比較

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30 min時,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放置時間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的比較(×109/L,± s )

表2 不同放置時間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的比較(×109/L,± s )

時間 血小板計數 白細胞計數立即檢測時 253.14±21.31 7.52±2.20放置10 min時 255.23±21.69 7.36±2.35放置30 min時 256.36±21.55 7.19±2.09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與放置10 min時比較 t值=0.461,P值=0.646 t值=0.333,P值=0.740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與放置30 min時比較 t值=0.713,P值=0.478 t值=0.730,P值=4.468放置10 min時與放置30 min時比較 t值=0.248,P值=0.805 t值=0.363,P值=0.718

2.3 不同放置時間體檢者末梢血液標本中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的比較

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體檢者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低于放置10 min及30 min時其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P<0.05。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30 min時,體檢者末梢血液標本中的白細胞計數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不同放置時間體檢者末梢血液標本中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的比較(×109/L,± s )

表3 不同放置時間體檢者末梢血液標本中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的比較(×109/L,± s )

時間 血小板計數 白細胞計數立即檢測時 223.48±22.64 10.32±2.36放置10 min時 250.39±22.24 9.86±2.08放置30 min時 251.02±22.18 9.94±2.18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與放置10 min時比較 t值=5.688,P值=0.000 t值=0.981,P值=0.329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與放置30 min時比較 t值=5.829,P值=0.000 t值=0.793,P值=0.430放置10 min時與放置30 min時比較 t值=0.135,P值=0.893 t值=0.178,P值=0.859

3 討論

目前,關于采集末梢血與靜脈血進行血細胞檢測存在的差異已得到臨床上的廣泛認同[3]。不同抗凝時間的末梢血液標本對血液細胞檢測的結果具有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在血小板檢測中,抗凝時間不足可導致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發生假性聚集。在采集體檢者末梢血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操作不當可導致末梢血液標本發生血小板聚集的現象[4]。在嚴格遵循末梢血采集操作標準的前提下,也難以排除因擠壓或穿刺所致的組織液混入血液標本中的情況。在不考慮末梢血、靜脈血本身血細胞指標差異的情況下,這兩種血液標本的檢測結果仍存在一定的差異[5]。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采集靜脈血進行各項血液指標檢測獲得的數據更為準確。末梢血采集具有疼痛感輕、采集方便等優勢[6]。在本研究中,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30 min時,這45例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的白細胞計數均低于其末梢血液標本中的白細胞計數,P<0.05。其原因主要在于,在采集末梢血時會混入微量的組織液,而混入組織液會導致血小板的形態立即出現變化,使血小板周圍形成絲狀偽足,數個不同的血小板偽足會相互聚集并形成血小板假性聚集體。血小板假性聚集體與淋巴細胞的體積相近,在進行血小板檢測時該物質不會被溶血素溶解,進而會被血液細胞分析儀識別并計入到白細胞的計數中,使白細胞計數升高[7]。采集更為接近體循環的靜脈血進行白細胞檢測,可獲得更為接近實際值的白細胞計數。在本研究中,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即刻,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高于其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P<0.05。將血液標本分別放置10 min及30 min時,體檢者靜脈血液標本及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相比,P>0.05。在采集末梢血時可能混入組織液,并可因進行穿刺、擠壓時動作緩慢等因素導致血小板聚集。故在采集血液標本后立即進行血小板檢測,末梢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會低于靜脈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放置10 min后,末梢血經抗凝可逆轉聚集的血小板,解除血小板相互纏繞的偽足,使血小板恢復均勻分布的狀態。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不同的放置時間對靜脈血液標本中白細胞、血小板檢測的結果及末梢血液標本中白細胞檢測的結果無影響。與采集末梢血液標本后即刻進行檢測相比,將末梢血液標本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檢測,檢出的血小板計數更高。

猜你喜歡
末梢白細胞計數
古人計數
白細胞
遞歸計數的六種方式
古代的計數方法
這樣“計數”不惱人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向區域創新體系“末梢”發力
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