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蒲腥藛T科學數據共享意愿之實證研究

2021-06-22 19:06鄧靈斌肖洪偉
新世紀圖書館 2021年5期
關鍵詞:計劃行為理論數據共享

鄧靈斌 肖洪偉

摘 要 在國家創新發展過程中,科學研究、產業發展、政府決策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數據及對其分析的能力。在推動科學數據應用的過程中,加快開放和共享是核心問題,而加強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則是其中的關鍵。為了證實這一關鍵,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和社會影響理論為基礎,構建了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理論模型。采用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利用SPSS24.0檢驗模型假設,并對驗證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互惠關系和人際信任對共享態度有積極影響,主觀規范和共享態度對共享意愿有積極影響。文章最后對如何促進科研人員之間的數據共享提出建議。

關鍵詞 科學數據 數據共享 共享意愿 計劃行為理論 社會影響理論

分類號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5.003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Willingness of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Among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Deng Lingbin, Xiao Hongwei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rely more and more on scientific data and its ability to analyz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accelerating openness and sharing is the core issue;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willingness is the key fac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influence,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willingness to share scientific data.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model hypothesis was tested using SPSS 24.0. Finally,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how to promote data sharing among researche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norms and sharing attitud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willingness.

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Data sharing. Sharing willingnes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ocial impact theory.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rely more and more on scientific data and its ability to analyz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accelerating openness and sharing is the core issue;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willingness is the key fac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influence,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willingness to share scientific data.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model hypothesis was tested using SPSS 24.0. Finally,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how to promote data sharing among researche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norms and sharing attitud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willingness.

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Data sharing. Sharing willingnes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ocial impact theory.

大數據時代,科學數據已成為支撐國家創新發展的珍貴資產和戰略資源。隨著我國科技投入的不斷增長,各類科學研究、產業發展、政府決策等需要建立在對科學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基礎之上,使科學數據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為了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匯聚和整合本國乃至全球科學數據資源,有必要在推動科學數據應用的過程中,加快科學數據開放和共享,這是加強和規范科學數據管理的核心問題。我國首部關于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的法律規范——《科學數據管理辦法》已于2018年3月17日正式發布實施,這對加強與促進我國科學數據管理的法制化、提高科學數據的安全、共享保障具有重要意義[1]??茖W數據共享正成為人們認識科學的新鑰匙、知識發現的新引擎,而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強科學數據共享的意愿則是關鍵環節。

1 目前相關研究簡要述評

對于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分析研究起始于1986年[2],國外這方面的研究較早。通過在CNKI、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數據庫檢索有關“科學數據共享意愿”文獻,在比對、分析的基礎上得知,主要涉及醫學、計算機信息管理、生物科學等領域,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通過大規模的現場訪談和調查表來收集研究數據并加以分析,其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領域的科研人員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相對較強。

相比之下,我國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研究成果增長迅速。張晉朝在構建科研人員數據共享研究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其結果顯示,主觀規范對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存在直接顯著性影響,而信念則僅存在間接影響[3];何琳、常穎聰在計劃行為理論基礎上引入經典行為預測理論和技術接受模型,將科研人員對數據共享的態度、疑慮等加入調查問卷中,并提出促進科研人員數據共享的策略建議[4]。周珊珊等學者分析了科學數據共享中存在的“鄰避現象”,并采用干預培訓方法來解決,通過實踐證實了干預培訓可以明顯提高科研人員數據共享的意愿[5]。吳丹、陳晶等學者通過對比分析醫學從業者數據共享意愿的特點,提出了實施不同的數據共享激勵措施[6]。傅天珍、鄭江平還研究了國外科學數據共享的影響因素,指出開放獲取壓力、個人利益權衡、技術與標準問題、利他心理和文化法律等五個因素是共享意愿的關鍵[7]。余玲通過問卷調查和分析,指出組織氛圍、主觀規范和共享態度對科學數據共享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8]。羅曉蘭、李明通過研究認為國內期刊實施的數據共享政策直接影響作者的投稿意愿[9]。鄭琳對國內外科研人員數據共享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行述評,并提出相關建議[10]。鄒威威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對支付寶用戶消費數據的共享意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11]。

綜上所述,國內外有關科研人員數據共享意愿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從研究內容來看,主要是圍繞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影響因素、數據共享存在的阻礙、數據共享行為的激勵等多個方面來開展研究。由于研究領域的不同,國內外科研人員的數據共享意愿也有差別。國外的研究往往圍繞特定的領域,針對性較強,國內的研究一般沒有特意地針對某一領域,顯得較為寬泛,研究層次相對較淺。因此,本研究準備調查某一研究領域,如醫學領域、計算機技術領域、經濟管理領域等的科研人員的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在研究方法上,國外大多數采用的是大規模的訪談及調查表,以獲取較多的數據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國內的研究大多數以小規模的形式進行,通過問卷調查、干預實驗、文獻分析等方法進行數據共享意愿方面的研究??傮w來看,雖然目前的研究內容涵蓋了數據共享的主要方面,但涉及社會影響因素與科研人員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研究甚少,本文將在社會影響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研究。

2 理論基礎及研究模型構建

2.1 影響共享意愿的理論基礎

影響個體共享意愿層面不僅包含個人層面,也有社會影響層面,因此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對人的行為意愿的新解釋和預測,結合社會影響理論三種影響人的行為態度的機制(順從、認同、同化),以此分析研究影響其共享態度與共享意愿的相關社會因素,如物質激勵、互惠關系、人際信任等。

計劃行為理論[12-13]在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感知行為控制變量,完善了個人對特定行為缺乏實質性控制的問題,其核心是使用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3個變量共同來解釋和預測行為意愿。計劃行為理論作為社會心理學領域廣泛認同的理論,成功地應用于眾多領域[14],其被絕大多數研究證實它能用來解釋和預測人們參與各種活動的意愿和行為。

社會影響理論的核心在于指出了順從、認同、同化三種影響行為態度的機制[15]。在某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順從是指個體為了獲得物質回報或者避免懲罰而采取某項行為;認同是指為了維持或建立良好關系而采取某項行為;同化是指個體認為某項行為與自己的價值觀相吻合且助于實現自身價值。在此基礎上,Venkatesh和Davis對其進行了修訂[16],指出順從產自于控制性社會影響因素,會直接作用于個體的行為意愿,并不會改變個體的行為態度。個體僅是將誘導行為視為工具或手段,而不會將其視為真實信仰[17-18]。例如,在某種社會影響因素(物質激勵)作用下,個體對某項行為(數據共享)表現出公眾附和,但該行為態度轉變是表面化的,個體的價值觀并未發生改變。在另一種社會影響因素(互惠關系、人際信任)作用下,個體會發自內心接受某項行為(數據共享),這種態度轉變是由內及外的,并且根植于個體的價值觀。由此,在社會因素中,有部分是通過順從機制直接影響共享意愿,也有部分是通過認同與同化機制影響共享行為態度,從而間接影響共享意愿。

一般認為,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捐贈意愿,即向他人提供、交流自己所擁有科學數據的意愿;另一個是收集意愿,即通過詢問、搜尋來獲取他人所擁有科學數據的意愿;這二者共同決定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強烈程度。

2.2 影響共享意愿變量的研究假設

以上述理論為基礎,同時為保證變量測量的準確性,借鑒學術界較成熟的量表來進行研究,本研究的因變量為知識共享意愿,并確立6個自變量,分別為共享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物質激勵、互惠關系、人際信任。

(1)共享態度與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結合計劃行為理論和社會影響理論認為,共享態度對科學數據共享所持的正面或負面感覺直接影響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共享態度的形成也受到互惠關系、人際信任等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本研究把科學數據共享態度作為一個因變量,并提出第一個假設:

H1:共享態度會積極影響科學數據共享意愿

(2)主觀規范與科學數據共享意愿。主觀規范是指他人或群體對個體行為決策的影響程度,亦即個體所感知到進行科學數據共享決策時所面臨的社會壓力;主觀規范將對組織、個人的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提出第二個假設:

H2:主觀規范會積極影響科學數據共享意愿

(3)感知行為控制與科學數據共享意愿。感知行為控制能反映出個體是否具有科學數據共享所需的資源及是否把握共享相關的機遇[19],亦即個體對執行科學數據共享行為的難易掌控程度;個體對信息技術的感知行為控制對知識共享意愿、組織信息化知識共享行為有一定促進作用?;诖?,提出第三個假設:

H3:感知行為控制會積極影響科學數據共享意愿

(4)物質激勵與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物質激勵是指通過滿足數據共享人員的某些需求,來調動和激發該人員的數據共享積極性。在經典的激勵理論中,物質激勵是激勵人員常用的激勵手段。對于科學數據共享行為,阻礙其共享的因素之一是數據捐贈者擔心會喪失自己的數據優勢,可能會降低其競爭力,因此造成科學數據共享積極性降低。而一定程度的物質激勵手段可能降低科學數據共享的阻礙,對數據共享人員之間的共享意愿產生積極作用。據此提出第四個假設:

H4:物質激勵會積極影響科學數據共享意愿

(5)互惠關系與科學數據共享態度?;セ蓐P系是指交換雙方期望通過交換來獲取各自利益、滿足自身需求的一種聯系方式。社會交換理論指出,交換活動的價值體現于能獲取相應的經濟資源或社會情感資源;互惠關系作為一種情感資源獲益非常有效的社會交換活動,將積極作用于組織和個體之間的知識共享行為。當個體相信能通過與他人共享科學數據而獲得互惠關系時,將會產生積極的數據共享態度;基于此,提出第五個假設:

H5:互惠關系會積極影響科學數據共享態度

(6)人際信任與共享態度。人際信任是指個體將他人的言詞、許諾或口頭、書面陳述視為可靠,并承諾付諸實施的情感關系,一般分為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兩方面。當個體對他人產生信任時,將會愿意向他人提供數據資源以促進數據共享行為。在科學數據共享的大環境中,個體之間的人際信任越強,數據共享的態度也會越強,那么數據共享行為就易發生?;诖?,提出第六個假設:

H6:人際信任會積極影響共享態度

2.3 研究模型構建設計

由以上理論基礎和假設可知,對科研人員的物質激勵及科研人員的共享態度、主觀規范與感知行為控制能正向影響科研人員數據共享意愿;科研人員之間的互惠關系及人際信任能正向影響科研人員的數據共享態度,推測其變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故構建理論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

3 科學數據共享意愿調查問卷設計及信度檢測

本研究選取了湖南省一些典型高校作為此次調查的對象。調查問卷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發布,在線上通過社交平臺將網絡問卷的鏈接發給一些高校的師生,并請他們幫忙轉發。在線下通過拜訪學院尋找老師幫忙填寫,咨詢并前往研究生上課地點發放紙質問卷,以此達到足夠的問卷數量。經過一個月的問卷發放,共回收了307份問卷,其中有261份合格??紤]到研究的需要,其中約70%的受訪者為碩士及博士,具備一定的科研經歷,屬于學歷層次較高的群體(碩士以上),而本科生因缺少科研經歷而未被納入此次調查范圍。

問卷中設計的主要問題多數采自于國內外成熟量表,基于上述各假設,共設計了29個問題,其中,人際信任共設計6個測量題;物質激勵共設計4個測量題;主觀規范共設計4個測量題;互惠關系、共享態度、共享意愿、感知行為控制,分別設計4、5、3、3個測量題。對于回答設計,設計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

為了檢驗測量結果是否具有穩定性、可靠性和可預測性,本研究進行信度與效度檢測。對于量表來說,通常使用Cronbach'sAlpha系數來評價量表中各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效度是指問卷內容是否能真實反映所調查的內容,常通過結構效度和內容效度進行評判[20]。表1為使用數據分析軟件SPSS24.0得出的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

問卷中量表的總體α值達0.872,其中各變量的α值也均在0.7以上,說明問卷的內在一致性信度較好,即本次調查收集的數據可信性高。而各變量的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水平低于0.05,且對應的KMO值均大于0.6,表明各變量適合做因素分析。

4 科學數據共享意愿調查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進行信度、效度分析之后,發現調查問卷的總體信度及效度不錯,因而收集到的數據是可信的。下面針對調查樣本作進一步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4.1 受訪者特征統計分析

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在收集到的樣本中,男女比例比較接近(經濟管理類的受訪者居多),女性比例略高一點,占51.3%。年齡方面,35歲以下的受訪者居多,超過樣本總體的60%,主要是因為科研群體中的成員大多偏年輕,碩士研究生占有較大比例,為樣本的90%。通過分析,樣本的數據是合理的,但科研的代表性尚有待加強。

4.2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對各變量數據進行集中趨勢的均值分析,以便對比各變量的總體差異及反應各變量的總體情況。從表3可看出,各變量的均值都大于3,這說明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對科學數據的共享意愿較為積極。其中,感知行為控制得分最低,說明被調查人員對科學數據的支配能力較低,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受訪者中有近一半是數據收集者,科學數據的支配能力相對較低;二是受訪者大多為碩士生,對科學數據共享活動的參與程度不高。

4.3 人口特征對研究變量的差異分析

為了進一步確保后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需排除年齡、性別和學歷水平等對結果帶來差異的因素。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差異進行分析,結論如表4所示。其中,除主觀規范(0.036)外,各變量方差檢驗的相伴概率值p均大于顯著性水平0.05。也就是說,在科研人員數據共享中性別對主觀規范的影響有顯著差異,對其他各變量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由于年齡分組較多,使用獨立樣本F檢驗方法,結果顯示:共享態度的顯著水平(0.008)小于0.05,說明在年齡特征上有顯著的差異。其他各變量的顯著水平都大于0.05,說明在年齡特征上并沒有顯著的差異。

4.4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探求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在此之前已通過各變量對共享態度和共享意愿的散點圖進行了線性假設判斷。在確定各變量之間存在線性假設后,進行Person相關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人際信任和互惠關系與共享態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75和0.411,均大于0.3,這說明人際信任與共享態度存在正向中強度關聯;也就是說,人際信任和互惠關系的值越高,共享態度也越強烈。物質激勵、共享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與共享意愿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656、0.525、0.717和0.564,也都大于0.3,符合本研究所作的假設。

5 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和共享態度回歸分析

在模型1中以共享意愿為因變量,物質激勵、共享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為自變量進行分析;在模型2中以共享態度為因變量,人際信任和互惠關系為自變量,對模型進行共線性診斷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表7和表8所示。

表6中物質激勵、主觀規范、共享態度和感知行為控制的容差值逼近于1,且VIF值均小于10,表明自變量相互獨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表7中調整后的R方為0.420,說明物質激勵、主觀規范、共享態度和感知行為控制解釋了共享意愿的42.0%。表8中方差分析的檢驗結果的顯著水平低于0.05,表明回歸效果良好。

表6中主觀規范和共享態度對共享意愿的回歸均在顯著性水平0.05之下,因此假設H2、H1成立;同理,假設H5、H6成立。而物質激勵和感知行為控制的Sig.值均大于0.05,說明物質激勵和感知行為控制對共享意愿的回歸不顯著,也即假設H3、H4不成立。表9為該研究進行回歸分析的假設檢驗結果。

6 結果匯總及策略建議

本研究從結果來看,總體上共享意愿的均值為3.6分,少于“同意”的4分分值,表明參與本次共享意愿調查的科研人員的意愿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因樣本的代表性不錯,也反映出我國高??蒲腥藛T的數據共享意愿還有待加強。人際信任、共享態度、主觀規范、互惠關系、物質激勵和感知行為控制對共享意愿的相關系數都大于0.3,表明各變量之間存在著中等強度的正相關。

但是,物質激勵對共享意愿的影響并不明顯,這與預期假設不一致。筆者認為,物質激勵不能直接影響共享意愿,可能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研究者不重視科學數據共享所提供的物質獎勵,而僅僅是為了科學研究而分享數據。第二,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訪者是數據共享的接收者,由于僅是接收而未進行捐贈,自然也體會不到捐贈所帶來的物質獎勵,所以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物質激勵對共享意愿的貢獻程度。

除此以外,感知行為控制沒有顯著正向影響共享意愿,這點與計劃行為理論模型中反映的結果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有:第一,計劃行為理論中的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對共享意愿的解釋并不一定都涉及,可能只涉及一兩個因變量。第二,因為樣本中數據接收者居多,接受者對自身數據和資源的掌控程度相對較低,促使感知行為控制的均值較低,這導致感知行為控制對共享意愿的解釋程度偏低,甚至低至顯著水平以下,成為不可能發生的小概率事件。

通過上述分析,可從以下四個層面提出建議供參考,希望能提高科研人員共享科學數據的意愿。

(1)從國家和國際組織層面看,應該加快國家和國際科學數據共享工程的建設進程,擴大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分布,使共享的氛圍深入人心,讓更多的科研人員樹立更好的主觀規范,讓其懂得數據共享是大勢所趨,具有國家層面的強大支持,以降低科研人員共享數據所面臨的壓力,從而提升科學數據的利用率和實現價值。

(2)從政府及研究機構層面看,應完善相應的政策法律,以提高科研人員數據共享的信任度,使科研人員不再擔心自身知識產權是否會被侵犯的問題,如果被侵犯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共享數據得到一定的保障時,也須充分認識到對科學數據進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通過信息化的痕跡管理,提升科學數據共享管理安全性。

(3)從科研團隊層面看,良好的科研團隊合作氛圍可以激發科研人員對數據的共享意愿,同時能影響科研人員的習慣。如果能在科研團隊內部營造一種信任、平等、合作與奉獻的共享氛圍,那么科研人員能在團隊數據共享中得到良好的感知體驗,這種良好的感知同樣能激發科研人員科學數據共享的意愿。

(4)從科研人員本身層面看,應不斷學習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科學數據文化素養,并對科學數據共享行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讓科研人員做一個“數據開放共享”的倡導者,樹立正確的“拿來主義”觀念,合理借鑒和參考別人的成功經驗,同時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和智力勞動成果,實現雙方的互惠共贏。

參考文獻:

[1]人民政協網.《科學數據管理辦法》出臺,科學數據管理要“以用為主”[EB/OL].[2019-07-22].http://whkj.rmzxb.com.cn/c/2018-04-18/2028312.shtml.

[2]NEUHAUSER D. Sharing research data[J].Medical care,1986,24(10):879-880.

[3]張晉朝.我國高??蒲腥藛T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36(10):25-30.

[4]何琳,常穎聰.科研人員數據共享意愿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5):125-131.

[5]周姍姍,翁蘇湘,畢強,等.科學數據共享中的鄰避現象及應對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7):84-88.

[6]吳丹,陳晶.我國醫學從業者科學數據共享行為調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 59(18):30-39.

[7]傅天珍,鄭江平.國外面向科研人員的科學數據共享探析[J].圖書館論壇,2015(2):76- 81.

[8]余玲.科研人員科學數據共享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D]. 衡陽:南華大學,2016.

[9]羅曉蘭,李明.國內期刊論文科學數據共享政策與投稿意愿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8): 696-703.

[10]鄭琳.科研人員數據共享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9):39-44.78.

[11]鄒威威.支付寶用戶消費數據共享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J].當代經濟,2019(3):82-83.

[12]AJZEN I,MADDEN T J .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s, intentions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6, 22(5):470-474.

[13]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179-211.

[14]段文婷,江光榮.計劃行為理論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2):315-320.

[15]KELMAN H C.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ree processes of attitude change[J].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958, 2(1):51-60.

[16]DAVIS V F D.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n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2):186-204.

[17]黃彥婷, 楊忠, 金輝,等.基于社會影響理論的知識共享意愿產生模型[J].情報雜志,2013,32(6):141-146.

[18]金輝,楊忠,黃彥婷,等.組織激勵、組織文化對知識共享的差異化作用機理:基于修訂的社會影響理論[J].科學學研究,2013,31(11):97-107.

[19]ROWHANI-FARID A, ALLEN M, BARNETT A G, et al.What incentives increase data sharing in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 [J].Research Integrity & Peer Review,2017,2(1):4.

[20]數據分析培訓.KMO和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EB/OL].[2019-09-18].http://www.cdadata.com/8145.

猜你喜歡
計劃行為理論數據共享
科學大數據的發展態勢及建議
試論消費者自拍行為的影響因素
數字化迎新系統宿舍分配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經管類大學生創業意向分析
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理解和實施建議
面向海上平臺機械電氣設備的數據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消費者低碳消費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基于協同辦公的會議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錦州市居民家庭固體廢棄物循環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消費者購買仿冒奢侈品意愿的研究陸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