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日平均氣溫與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時間序列分析

2021-06-23 03:16李繼志祝中華劉仁英
西南軍醫 2021年3期
關鍵詞:平均氣溫心腦血管重慶市

李繼志,祝中華,劉仁英

心腦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疾病的發生與進展,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并長期、持續困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1]。生理衰老引起的心腦血管系統功能衰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均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因素[2]。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出現血管壁平滑肌細胞異常代謝,同時受到血液粘稠、高血壓、高血糖的影響,形成冠狀動脈或腦動脈血管狹窄、堵塞,導致心肌組織或腦組織的血氧供應不足,進而相關組織細胞發生壞死、病變[3]。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存在著較高的致死風險,應重點加以防治,充分考慮到引起癥狀發作的各類危險因素,關注患者的日?;顒?、情緒變化以及生活環境。有研究[4]指出,季節、氣候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與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存在關聯。在疾病的防治工作中,需了解當地的氣候特點。重慶市有“山城”之稱,氣候溫和,冬暖夏熱,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冬季日氣溫平均在6℃~8℃,夏季日平均氣溫在26°C~29°C左右。季節更替、氣溫驟變,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病風險[5]。本研究通過對重慶市居民心腦血管疾病患病、死亡等情況的調查,進行時間序列分析,探討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關聯,根據其調查研究結果,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重慶市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病例,按照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種與類型,進行分層抽樣,隨機選取25065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3156例,女性11909例,年齡范圍25歲~86歲,平均年齡(65.12±6.17)歲。心腦血管疾病死因監測數據,由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氣象數據由重慶市氣象局提供,收集同期的重慶市氣象資料,掌握日平均氣溫等數據資料。納入標準:①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根本死因編碼包括I01.1-I69.8[6];②重慶地區死亡病例;③掌握死亡病例的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根本死因編碼等),且死亡病例信息完整。排除標準:①非重慶市死亡病例;②合并惡性腫瘤疾??;③根本死因不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7]。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重慶市2019年氣象因素和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基本情況,應用廣義相加模型[Log E(wt)=DOW+s(t,df)+s(hum,df)+s(tempt,df)+s(pollutiont,df)+intercept;E(wt):觀察日t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期望值;DOW:星期啞元變量(周一至周五設為0,周六、周日設為1);s:非參數樣條平滑函數;t:時間變量;df:樣條平滑函數的自由度;tempt:第t天的氣象因子變量;in?tercept:截距]??紤]到平均氣溫對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影響的滯后(lag)效應情況,根據模型估算的平均氣溫的回歸系數β,計算當平均氣溫降低1°C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對危險度(RR及95%CI)。對長期趨勢取不同自由度(df=5/年、6/年、7/年)時進行模型靈敏度分析,以判斷模型是否穩健。建立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間的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在不同性別、年齡、亞組的人群中,分析氣溫變化帶來的相對死亡風險強度、滯后模式與易感人群。

2 結果

2.1 2019年重慶市不同時間段的日平均氣溫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情況 重慶市2019年1至12月的日平均氣溫5.9℃、8.1℃、15.5℃、19.4℃、22℃、25℃、29.2℃、28.3℃、22.4℃、16.5℃、11.8℃、7.5℃。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病例數較高的3個月在1月、12月、11月,分別為3625例、3387例以及3124例,占比40.44%;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病例數較低的3個月在8月、7月、6月,分別為796例、994例以及1169例,占比11.81%。見表1。

表1 2018年重慶市不同時間段的日平均氣溫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情況

2.2 不同季節時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分析不同季節時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在春季(2月4日-5月5日)、夏季(5月6日-8月7日)、秋季(8月8日-11月7日)、冬季(11月8日-2月3日)不同季節中,進行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在冬季時,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增加最明顯(RR=1.0125,95%CI:1.0049-1.0197)。見表2。

表2不同季節時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2.3 不同年齡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分析不同年齡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在≤18、19~30、31~45、45~64、≥65等不同年齡范圍患者中,進行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65歲患者中因溫度變化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 人 數 增 加 較 明 顯(RR=1.0067,95%CI:1.0034-1.008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2.4 不同性別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分析不同性別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在不同性別患者中,進行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女性患者中因溫度變化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增加較為明顯(RR=1.0369,95%CI:1.0113-1.0195)。見表4。

表4 不同性別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2.5 全年日均氣溫對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滯后效應及敏感性分析結果 全年模型擬合結果顯示,時間趨勢的自由度為6/年時,全年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關,全年日平均氣溫在滯后1 d、5 d時有統計學意義(P<0.05),日均氣溫降低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07%和0.15%。模型靈敏性分析結果顯示,時間趨勢的自由度取7/年時,全年日平均氣溫滯后2 d、5 d時,日均氣溫降低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11%和0.19%,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全年日均氣溫對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滯后效應及敏感性分析結果

2.6 春、夏、秋、冬日均氣溫對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滯后效應及敏感性分析結果 春季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關,春季日平均氣溫在滯后2 d、5 d時有統計學意義(P<0.05),日均氣溫降低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04%和0.11%。當夏季時間趨勢的自由度設為6/年時,夏季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關,夏季日平均氣溫在滯后1 d、5 d時有統計學意義(P<0.05),日均氣溫升高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01%和0.08%。當秋季時間趨勢的自由度為6/年時,秋季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關,秋季日平均氣溫在滯后1 d、5 d時有統計學意義(P<0.05),日均氣溫降低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06%和0.17%。若冬季時間趨勢的自由度設為6/年,冬季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關,冬季日平均氣溫在滯后1、5 d時有統計學意義(P<0.05),日均氣溫降低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19%和0.59%。

3 討論

以腦血管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為代表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威脅社會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病情復雜、難治,并存在較高的致死風險[8]。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生理衰老、不良生活方式、精神緊張均有著密切的聯系[9]。在情緒強烈波動、外界環境刺激的影響下,容易誘發疾病發作。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季節更替、氣候變化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10]。氣溫驟變、寒冷刺激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進入冬季后,應該重點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監護,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11]。

本研究調查研究了重慶市的居民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情況,探究誘發疾病發作的危險因素。結合重慶地區的氣候、環境進行分析,從整體來看,重慶地區的氣候較為溫和。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較為酷熱,日平均氣溫在26℃~29℃左右,冬季日平均氣溫在6℃~8℃左右。經過調查研究,在1月、12月、11月,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病例較多,在全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占比最高,反映出冷效應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癥狀發作的影響。相比于其他季節,重慶市居民在冬季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高[12]。

此外本研究結果提示,重慶市心腦血管疾病對冬天及秋天更加敏感,尤其處于寒冷時和漸入寒冷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較高,且存在滯后效應。在冬季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增加,明顯反映出寒冷刺激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影響??赡茉颍涸诘蜏丨h境下,受到寒冷刺激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交感神經系統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被激活,導致大量活性物質釋放,機體內的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濃度增加,進而增加血管阻力,促進小動脈收縮,患者會出現血壓異常升高的情況[13]。高血壓是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充分反映出冬季氣溫變化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影響[14]。通過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群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65歲患者、女性患者中因溫度變化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增加較為顯著,說明在日平均氣溫變化的情況下,高齡患者、女性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高危人群。年齡≥65歲老年人對于氣溫改變的耐受性和體溫調節能力降低,加上此類人群多伴有基礎疾病,則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6]。女性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如男性完善,敏感性更高,對于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更高。因此,需將高齡患者、女性患者作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高危人群,并重點加以防護。關注氣候變化,評估病情發作的風險,預先做好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危害性[15]。模型靈敏性分析結果顯示,時間趨勢的自由度取7/年時,全年日平均氣溫滯后2 d、5 d時,日均氣溫降低1℃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增加0.11%和0.19%,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時間趨勢自由度取5/年、6/年時,該模型結果基本穩健,滯后天數基本上相同。當時間趨勢自由度取7/年,全年及冬季共增加2 d日均氣溫(日平均氣溫滯后2 d、5 d)對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滯后效應。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針對群體水平進行研究,不能分析個體水平與日氣溫改變之間的關系,個體暴露水平之間存在差異,不能更深入分析氣溫因素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關系的機制。其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受很多隨時間變化的混雜因素影響,本研究未能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日平均氣溫與居民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有著密切的關系,且存在滯后效應。應建立日平均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間的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在冬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提高風險意識,及時進行體檢,做好相關防護工作,減少因氣溫變化誘發的病情發作,同時高齡患者與女性患者應注意防控相關疾病。

猜你喜歡
平均氣溫心腦血管重慶市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我的“閃電”貓
藥品帶量采購政策下某院心腦血管類藥物的采購情況分析
燈盞花乙素抗氧化應激機制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心腦血管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立春
心腦血管12個問答
從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看萊州市30a氣溫變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區氣溫變化特征及趨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