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萊特,新任大股東“后院起火”

2021-06-28 08:39詩與星空
證券市場周刊 2021年23期
關鍵詞:華欣實控萊特

詩與星空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限制,A股的準入門檻非常高,導致IPO堰塞湖現象嚴重。很多公司想要上市,比較便捷的方法,就是借殼。在借殼大軍中,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隱性借殼,名義上并不算借殼,不剝離原公司的核心業務,只是將另外一家公司融入上市公司,不斷裝入新業務,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

2018年,金萊特(002723.SZ)實控人蔣小榮將29.99%的股份作價賣給深圳華欣創力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華欣創力”),后者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其實控人為蔡小如。而金萊特成為華欣創力的“殼”,不斷地引入新業務。

三年過去了,在新大股東的帶領下,金萊特經營狀況有沒有改善?

2021年5月,公司發布了一份公告,《關于金萊特2020年度業績下滑事項的專項核查意見》。很顯然,公司的業績不太理想。發這份公告的原因,是試圖在業績不佳的情況下,依然完成增發。

悄然變化的核心業務

金萊特的全稱是廣東金萊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從名字看,是一家從事電器相關業務的公司。但2020年的年報顯示,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營收,來自于工程施工業務。

這是怎么回事?

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9億元,同比增長8.8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94.93萬元,同比減少33.58%。公司于2019年10月收購國海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國海建設”)100%股權,增加工程施工業務為重要主營業務,這部分工程施工業務收入的金額為3.81億元。

和2017年相比,公司的兩大核心業務照明取暖電器和風扇類電器均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而新增的工程施工類業務,成為公司增長新動力。

然而,公司的新業務雖然帶動了業績,卻也讓幾個重要財務指標發生了較大變化。

和實控人變更之前的2017年相比,公司的營收規模變化不大,從9.87億元增加到了10.89億元。

應收款項卻從1.29億元激增到了3.14億元。這說明公司新增業務的營收回款率不高,存在著較大的賒銷風險。

短期借款也從4764萬元增加到了1.69億元,并且在2021年一季報中,繼續增加到1.78億元。公司的資金周轉情況逐漸變差,與之對應的,是公司的利息費用從213萬元增加到1211萬元。

雖然營收和業績變動不大,但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持續變差。意味著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正在下滑,新實控人并未展示出其更強的經營能力。

大股東有來歷

2017年12月15日,蔣小榮與華欣創力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協議約定蔣小榮將其持有的公司5599.13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9.99%)以20元/每股的價格轉讓給華欣創力,轉讓價款合計為11.2億元。

實控人為蔡小如的華欣創力是一家2017年3月成立的投資性公司,企查查顯示,成立之初無真實經營業務,從運營情況來看,應該是專門為這次收購而設立的。

而在2015年,金萊特原實控人田疇先生不幸去世,遺孀蔣小榮女士成了實控人。經過兩年的勉強經營,業績持續大幅下滑,蔣小榮選擇了將公司控制權折價轉讓,同時給自己和子女們保留了一部分股份。

接盤方蔡小如是達華智能創始人,通過這次資本運作,名下多了一家上市公司,按說風光無限。但遺憾的是,企查查顯示,2018年起,蔡小如官司纏身,多次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失信人,甚至打起了離婚官司。

11億買了啥

近年來的財報顯示,公司實控人變更后,基本不分紅,也基本沒有關聯交易,不太可能出現大額利益輸送。

那么,這筆超過11億元的股權交易,都買到了什么?

首先,是100%的股權質押率。據Wind顯示,華欣創力購買股權后,轉手就將全部股權進行了質押,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

和銀行貸款相比,股權質押是非常便捷的融資手段。股權質押的融資主體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大股東。為了規避風險,金融機構會要求在股價下跌到約定價格的時候,需要補充質押物。但真到了股價斷崖式下跌的時候,許多大股東選擇的不是補充質押物,而是被動減持。

而且,和銀行貸款手續相比,股權質押的手續非常簡單,不需要其他抵押物,也不需要太多的資產評估手續。大股東質押了股權后,拿到錢就可以任意開支。

如果質押比例過高,則說明有兩種可能:一是持股股東資金狀況不是很好,需要通過質押來資金周轉;二是大股東對公司前景不是十分看好,

其次,實施增發。2020年11月,公司提出了非公開增發5.73億元股票的方案,并在2021年1月通過證監會審核。

據披露,增發的主要目的是多元化轉型,開拓健康電器產品線,同時補充流動資金,置換融資成本比較高的銀行貸款,改善資產負債結構。

如果這些目標都能順利進行,將從根本上有利于提振公司股價,大股東從而受益。

第三是實施股權激勵。2018年,公司發布了2018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根據該計劃,2020年凈利潤不低于800萬元,營收增長率不低于10%,就可以兌現。

2021年5月,公司發布兌現公告。從相關條款和公司業績來看,這可以說是一個肯定能夠完成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員工很容易受益,如果全部股權激勵都行權的話,總額約315萬元。實施這個很容易完成的股權激勵計劃,給核心業務骨干謀取一部分福利。

第四,花1.5億元收購國海建設。

為金萊特貢獻了三分之一強營收規模的國海建設,2019年才成立。從實控人蔡小如名下的公司來看,有不少房地產行業,所以將相關資產整合為一家新公司,裝入上市公司,也是一種“借殼上市”的手段。

經過長達三年的整合、梳理,新任實控人終于開始通過資本運作來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

最后,投資美容小家電。除了并購,公司還出資3000萬元設立了一家小家電企業,上海市小美醫美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趁著醫美的春風,經營美容小家電,但尚未大規模開展經營。

火燒眉毛的達華智能

金萊特不溫不火的根源,是蔡小如“后院失火”。

6月8日,達華智能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蔡小如持有的約4000萬股股票的網拍已經結束,預計過戶后,蔡小如的持股比例將下降到14.32%,可能失去對達華智能的控制權。

這和蔡小如的資本運作過多有關。2013年,達華智能以4.33億元并購新東網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斥資1.08億元收購卡友30%的股權,發行股份購買金銳顯100%的股權,4500萬元收購南方新媒體7.5%的股權,1998萬元收購德晟租賃75%的股權,4800萬元參股30%合資設立環球智達;2016年,以10億元收購潤興租賃40%的股權;2017年,收購達華嘉元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與此同時,蔡小如設立了華欣創力收購金萊特。

但是,對并購企業的整合并不順利,2018年至2020年,達華智能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17.43億元、-6.22億元、-2.51億元。

正因為在達華智能上的焦頭爛額,導致蔡小如和華欣創力或許無力推動金萊特的經營。想要成功的收購并整合一家上市公司,并不簡單。

綜合來看,大股東華欣創力2017年取得控制權以來,受制于實控人“后院起火”,公司原有業務的經營并沒有明顯改善。大股東“帶來”的業務,整合效率較為低下,這11億多元的股權交易,很像一筆賠本的買賣。

也正是如此,2017年以來,公司的多個原股東,正在不斷的擇機進行減持。比如蔣光勇已經從2017年的1200萬股減持到了2021年一季度的960萬股,余運秀從2017年的903萬股減持到了2021年一季度的679萬股,也從側面反映出對公司未來的經營缺乏足夠的信心。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猜你喜歡
華欣實控萊特
應該明令禁止“兜底式增持”
一句話演講
聚焦實控人無疑抓住了“牛鼻子”
長方體劍士萊特 之尋找巔峰紅石
清倉萊特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