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雅言》古籍版本新見與???br/>——兼及其版刻書跡與印章價值探討

2021-06-29 02:57王堅助
大學書法 2021年3期
關鍵詞:雅言抄本刻本

⊙ 王堅助

《書法雅言》是明末書家項穆以儒家正統思想立場來論述書法,以期正本清源、重塑書法“大統”、挽救書學頹勢的書論著作?!稌ㄑ叛浴肪哂絮r明的時代性,為后來的諸多學者所引用,但是其流傳的版本眾多,且因收藏不善、輾轉傳抄、兵災戰亂等諸多原因,各版本之間互有差異,其原始面貌已然有所模糊?!稌ㄑ叛浴返陌姹狙芯?,目的就在于梳理不同版本的來龍去脈,還原項穆著述的本來面目,為學者提供“事實”的理論依據。

《中國書畫全書》收錄《書法雅言》,“提要”中介紹該著的七種版本:“明萬歷間刊本”“四庫全書本”“清抄本”“藝海珠塵本”“廣快書本”“美術叢書本”“叢書集成本”。[1]《中國叢書綜錄》也明確記載了收錄《書法雅言》的叢書有《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藝海珠塵癸集》《叢書集成初編·藝術類》《美術叢書二集第四輯》,并且附及《廣快書》中的《青鏤管夢一卷》,是《書法雅言》的易名本。[2]當代研究者楊亮對《書法雅言》的版本進行了梳理和考證,可知目前刊行的眾多《書法雅言》版本“幾乎每篇都有脫漏及訛誤”[3]。但是,《書法雅言》的最早版本,即臺灣圖書館藏《書法雅言一卷》,楊亮文中稱“無緣拜觀”,其??币彩且郧迦烁膭舆^的“有竹齋抄本”為底本。筆者經過查尋,找到了臺灣圖書館的藏本,另外還在上海圖書館搜集到《書法雅言》新見版本兩種:一是明萬歷《重刻書法雅言一卷》,二是“清岳雪樓影抄四庫全書本”?!稌ㄑ叛浴饭偶姹镜牟榭己脱芯?,有助于校正其中的異文和舛誤,而且其中的版刻書跡與印章也具有一定的書法篆刻藝術價值與文獻史料價值。

一、《書法雅言》的七種古籍版本

在版本查找過程中,筆者共搜尋到七種民國以前的古籍版本,其中包含兩種新見版本。依各版本的成書時間先后,列述如下:

(一)“明萬歷二十七年項氏家刻本”

臺灣圖書館藏《書法雅言一卷》(后簡稱“臺灣初刻本”),是明萬歷年間檇李項氏家刊本,也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版本。此版本半頁9行,行18字,四周單欄,版心單魚尾,魚尾上方記書名、下方記頁次,版心最下靠左記有字數。[4]卷端首行頂格題“書法雅言”,第二行低兩格題“明無稱子貞玄項穆字德純撰”;卷末有尾題“男皋謨校正”[5]。卷首依次有沈思孝《書法雅言敘》、支大綸《書法雅言原》、王稺登《無稱子傳》以及《書法雅言篇目》,卷末有姚思仁《后敘》和黃之璧《跋》,以上各篇序跋均為版刻書跡。

此本支大綸《書法雅言原》的落款時間為“萬歷己亥孟夏既望”,萬歷己亥即萬歷二十七年(1599)。卷末姚思仁《后敘》中云:“貞玄之子皋謨……亟圖為其父不朽計?!盵6]故此本或為項皋謨為其父項穆所刻,蓋成于1599年。此本是初刻本,后有重刻本可為輔證。

“萬歷二十七年(1599)刻本”《書法雅言》書影(部分)臺灣圖書館藏

(二)“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項氏重刻本”

上海圖書館藏《重刻書法雅言一卷》(后簡稱“上圖重刻本”),為筆者新見版本。此本半頁9行,行18字,單欄,版心白口,單魚尾,魚尾上方記書名、下方記頁次,與“臺灣初刻本”同。此本卷端首行頂格題“重刻書法雅言”,第二行頂格題“明無稱子貞玄項穆字德純撰”,第三、四、五行低兩格題:“叔元濂閱。弟德楨發鐫,季松、良枋編次。侄鼎鉉、利賓、俊卿重校?!笨芍吮臼墙涍^項氏族人??本幋蔚闹乜铱瘫?。

“上圖重刻本”相比“臺灣初刻本”,在內容和版式上有如下區別:卷首增加了陳懿典的《重刻書法雅言引》(非版刻書跡),卷尾則刪除了黃之璧的《跋》;重刻本在“書統”篇之前增加了重校和編次人名,因此行文相比初刻本后移了三行,除此以外各篇章的內容、頁碼、篇次間的空行等與初刻本無異。據此推論,很可能只是重刻了“書統”一篇和增刻了陳懿典之文,其余內容仍沿用舊版。

“崇禎刻本”《青鏤管夢》書影(部分)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據陳懿典文末所署“萬歷庚子長至后二日”可知,此“重刻本”蓋成于萬歷二十八年(1600)。上海圖書館將此刻本著錄為“萬歷二十七年”,不確。在后來的《書法雅言》各版本中,只有清代“有竹齋抄本”標明抄自“重刻書法雅言”,其他均未明確提及?!吨袊鴷嬋珪分须m然提到《書法雅言》有“明萬歷間刊本”,但也沒有指明是初刻還是重刻。所以,上圖重刻本的發現,不僅使得“有竹齋抄本”標明的“重刻”有了依據,而且其中增刻的陳懿典《重刻書法雅言引》也可以使我們對《書法雅言》的刊行有更具體的了解。

(三)廣快書——“青鏤管夢本”

“清有竹齋抄本”《重刻書法雅言》書影(部分)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明朝崇禎年間刊行的《廣快書》卷三十二存錄《青鏤管夢一卷》,是刪改過的《書法雅言》易名本,半頁8行,行18字,卷首題“西湖何偉然仙臞纂、延陵吳從先寧野定”。何偉然,字仙臞,浙江仁和人;吳從先,字寧野,安徽歙縣人。二人均是明末出版家,合作出版過多部書籍。據何偉然《青鏤管夢序》的時間“己巳新秋日”[7],此本蓋刻成于崇禎二年(1629)。雖然此本經過刪改,但存留部分與“初刻本”“重刻本”接近,也是一個重要的參校版本。

(四)清“有竹齋抄本”

“臺灣初刻本”和“上圖重刻本”這兩個早期版本尚未被人知曉和重視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的清代有竹齋所抄《重刊書法雅言一卷》(簡稱“有竹齋抄本”)可以說是比較權威的版本。后來的《中國書畫全書》《美術叢書》中收錄的《書法雅言》,以及楊亮《項穆〈書法雅言〉注評本》等均標明是以此抄本為底本。[8]將“有竹齋抄本”與上圖重刻本進行對校,除了個別抄寫錯訛和因避諱進行的文字改動之外,兩個版本內容一致,同為半頁9行、行18字,且目次之間的空頁相同,由此基本可以判斷有竹齋抄本是以“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重刻本”為底本的。

(五)四庫全書本

清乾隆“御批監制”的《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收錄《書法雅言》。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比其他六閣雖免于后來的兵災厄運,但其中冊次也大量散失,后經補抄配全,今藏浙江圖書館。[9]“文瀾閣本”《書法雅言》,四周雙邊,外粗內細,半頁8行,行21字,版心單魚尾,魚尾上方有“欽定四庫全書”字樣,下方靠右記書名,版心下方中心記頁次。此本前有四庫提要,收錄沈思孝《書法雅言序》、支大綸《原序》、王稺登《無稱子傳》?!皶y”篇起首位置蓋有“古稀天子之寶”白文方印,此印文為乾隆御用,在《乾隆寶藪》中亦有收錄,可作文瀾閣本《書法雅言》當時并未散失之證。

“文瀾閣本”《書法雅言》提要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9)八月。由于是后一朝代對前一朝代的抄本,又是皇家監制,此本比之原貌多有改動。經過對校,1979年黃簡主編的《歷代書法論文選》中存錄的《書法雅言》雖無明確提及底本,但從其出現的訛誤來看,應是以此本為底本的。

(六)“藝海珠塵——癸集本”

清刻本《藝海珠塵》最初為吳省蘭所輯,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集,吳氏去世后,由其婿錢熙輔補刻了壬、癸二集?!稌ㄑ叛浴肥珍浽诠锛?。此本《書法雅言》,四周單邊,版心單魚尾,上方記“藝海珠塵”,下方靠右記“書法雅言”,版心下方中心記頁次。此本刪去了所有序跋。癸集末尾有錢熙輔跋,內容為“道光三十年歲次庚戌八月”,故此本《書法雅言》大約成書于1850年。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中收錄的《書法雅言》,以此為底本。

(七)“孔氏岳雪樓影抄四庫全書本”

上海圖書館藏清“岳雪樓影抄四庫全書本”《書法雅言》(后簡稱“岳雪樓影抄本”),亦是新見。此本卷首抄有四庫提要,提要旁有“孔氏岳雪樓影抄本”手寫體無邊楷書朱文印。岳雪樓,即清朝因鹽業起家的孔繼勛與兒子孔廣陶在廣州城南所建的藏書閣,鼎盛時藏書三十三萬卷,其中不乏皇家刻本、名人校抄本和宋元精槧??资纤小队俺臑戦w〈四庫全書〉》,其抄本用毛太紙,版心上有“岳雪樓”三字。上海圖書館所藏影抄本《書法雅言》所用的紙,類似毛邊紙,略薄,紙色暗黃,紙面有細碎草葉,有明顯簾紋,性質柔和,厚薄粗細略有不勻,符合毛太紙的特征?!翱资显姥怯俺尽庇∫嘁娪谏虾D書館藏乾隆丁丑(1757)《律呂闡微》影抄本卷首,形制大小均同?!霸姥怯俺尽薄稌ㄑ叛浴?,版心無魚尾,版心上方書有“書法雅言”,下方中心寫有頁碼。整本抄寫較為精善,針對四庫本出現的一些訛誤旁作有校注,但由于此本經過古籍修復,卷首校注人被遮擋,隱約可見“海?!倍?。

二、《書法雅言》的???/h2>

清代“有竹齋抄本”是在民國之后影響最大的一個版本,晚近出版的或由今人再編再校的《書法雅言》往往出自這一抄本,或是據此抄本輾轉而來。例如:“美術叢書本”《書法雅言》是以“有竹齋抄本”為底本;李永忠的編著本[10]則是以“美術叢書本”為底本;“楊亮的注評本”[11]也是以“有竹齋抄本”為底本,同時參?!扒噻U管夢本”“四庫全書本”“藝海珠塵本”“美術叢書本”,其《??庇洝分羞€包括了“歷代書法論文選本”“中國書畫全書本”等,的確在??闭矸矫妗昂蟪鲛D精”。但是“楊亮注評本”由于早期版本資料的部分欠缺,依舊存在一些錯訛,故筆者認為《書法雅言》有重新???、完善的必要。

在前文考述的七種古籍版本中,明代的“初刻本”和“重刻本”無疑是最貼近《書法雅言》原貌的。筆者所見的“上圖重刻本”在《書法雅言序》的部分有缺頁,書中部分文字也有殘損,而這些缺損部分在“臺灣初刻本”中是完整的,因此筆者??薄稌ㄑ叛浴窌r,以“臺灣初刻本”為底本,輔以“重刻本”和“有竹齋抄本”,并將“初刻本”“有竹齋抄本”和“楊亮注評本”的異文加以整理。另,“初刻本”中的黃之璧《跋》,很多版本缺失,不為世人所知,因此句讀之后一并附錄。

《書法雅言》重要版本??北?/p>

續表

續表

三、早期版本的版刻書跡和印章的藝術、史料價值

(一)版刻書跡

所謂版刻書跡,祁小春《古籍版刻書跡例說》一書中將其界定為“手書上版”。這是一種隨著雕版印刷業的繁榮、鐫刻技法及所用字體不斷豐富,將書寫者的書寫墨跡直接刻版印刷的現象,不僅進一步擴展了書法藝術的傳播手段,同時也使得許多沒有或極少有真跡流傳于世的書家、文人的書法面貌,借助雕版書籍而保存下來。[12]版刻書跡研究作為書法史研究的一種新視角,對我們研究古代文人的書風、交游等具有藝術和史料的雙重意義,特別是當其出于名家手筆而名家墨本真跡又不傳時,其價值更顯重大。

在《書法雅言》的幾種版本中,僅“臺灣初刻本”和“上圖重刻本”有版刻書跡?!芭_灣初刻本”中所存版刻書跡最多:卷首有沈思孝《書法雅言敘》、支大綸《書法雅言原》及王稺登《無稱子傳》,卷末則有姚思仁《書法雅言后敘》、黃之璧《跋書法雅言》。而上圖重刻本則無黃之璧《跋書法雅言》,且陳懿典《重刻書法雅言引》乃是匠體字而非手寫體,其余版刻書跡均與“臺灣初刻本”同。

項氏家族在明末甲于一時,其交游甚廣,項氏刊刻《書法雅言》請來作序跋的人身份自然不一般。且從序跋的題寫中,也可微略看出項氏家族的交游乃至部分姻親關系。筆者將其列述如下。

沈思孝(1542—1611),字純父,號繼山。浙江秀水(今嘉興)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授番禺知縣,以廉潔聞。萬歷初,舉卓異,入為刑部主事,累官右都御史。[13]“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刻本”《程氏墨苑》中亦有其版刻書跡[14],經與《書法雅言敘》的書跡比對,二者均有晉唐氣息,不過“墨苑本”更近鍾繇而“雅言本”更近“二王”,二者的書寫時間前后相距約5年。

支大綸(1534—1604),字心易,號華平,筑刻書室曰清旦閣。浙江嘉善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授南昌府學教授,遷泉州推官,以事謫江西布政司理問,遷奉新知縣。在“臺灣初刻本”中其版刻書跡為草書。

王稺登(1535—1612),字伯谷,號玉遮山人。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吳門自文徵明后,風雅無定屬,稺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善書法,行、草、篆、隸皆精,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云:“(伯谷)妙于書及篆隸……閩粵之人過吳門者,雖賈胡窮子,必踵門求一見,乞其片縑尺素然后去?!盵15]擅詞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為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萬歷二十二年(1594),與陸弼、魏學禮等召修國史。明刻本《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譜》中亦有其版刻書跡[16],均為小行書,筆法率真,隨勢賦形,瘦而不露骨,內在挺勁,有其師遺風。但與其流傳墨跡相比,則略顯生硬。

姚思仁(1555—1646),字善長。浙江秀水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天啟二年(1622),官至工部尚書,居宰相職,次年以才老致仕。姚在署款中自稱“眷弟”,“眷”本有姻親、親眷之意。初結婚之家,尊長對卑幼自稱“眷生”;卑幼對尊長自稱“眷晚生”;平輩則稱為“眷弟”。據《嘉興歷代進士研究》中的“項氏家族姻親譜系”可知:項皋謨女適秀水姚思仁子姚以高[17],即項穆之子項皋謨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姚思仁的兒子姚以高。因此,這里的“眷弟”是姚思仁對項皋謨的自稱。

黃之璧,字白仲。浙江上虞人。少習制科文不售,改學詞章。工書畫,名重一時。

由上述內容可知,為《書法雅言》“臺灣初刻本”作序跋的五人中便有三人為進士。假如明代進士書法或者民間文人書法的墨本真跡不傳,那么古籍中的進士與民間文人版刻書跡對我們研究明代的進士與民間文人書風便具有書法史上的意義和價值。

(二)版刻印章與收藏印

關于印章,筆者試提出“版刻印章”這一概念,與“版刻書跡”相類,即將印章進行刻版印刷。這一現象明顯體現在明代《印藪》《印統》等一些摹刻印譜中,在古籍中也時常有見。在《書法雅言》“臺灣初刻本”的黃之璧“跋書法雅言”款后有版刻印章:“黃氏白仲”白文方印、“黃之璧印”白文方印、“修文郎”朱文方印。上圖重刻本陳懿典《重刻書法雅言引》末有版刻印章:“陳氏孟?!敝煳姆接?、“古太史氏”白文方印。版刻印章可作為撰寫文章或序跋人物真實性的一個輔證。

除版刻印章外,在古籍中鈐蓋的收藏印對考證古籍的流傳有緒亦有重要的價值。

在“臺灣初刻本”內另鈐有收藏印與閑章共十八方,包括:“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記”朱文長方印、“樂易堂”朱文方印、“臨去秋波那一轉”白文方印、“詩酒怡情”白文長方印、“覲光”朱文方印、“詩書敦夙好”朱文方印、“中仙”朱文方印、“深篁隱洞仙”白文長方印、“讀書談道”朱白文方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考藏”朱文方印、“鳥飛云靜”朱文長方印、“他山之石”白文方印、“圖書數卷人家”白文方印、“敬緘”朱文方印、“沒要緊”白文方印、“形如枯”白文方印、“不求聞達”白文方印、“浙西貧孟?!敝煳姆接?。

『古稀天子之寶』印 選自浙江圖書館影印文瀾閣本《四庫全書》

其中在《書法雅言敘》的下端鈐有“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記”朱文長方印、“樂易堂”朱文方印,卷尾黃之璧跋的尾頁左下角鈐有“浙西貧孟?!敝煳姆接?。

“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記”一印是清代藏書家劉承干(1881—1963,室名“嘉業堂”)之印。此印在《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中亦有收錄。[18]

“樂易堂”一印,或是明末遺民錢澄之(1612—1693)之印。錢澄之,安徽桐城人,初名秉鐙,字飲光,一字幼光,晚號田間老人、西頑道人,筑廬號曰“樂易堂”,與顧炎武、錢謙益、方以智、徐乾學兄弟等都有往來。錢澄之在明末反閹黨和抗清斗爭中時?;顒佑诩闻d一帶,錢?祿《錢公飲光府君年譜》記載“癸未(1643)……因便道過嘉善……九月盡仍至嘉善”,“甲申(1644)……下嘉興……三人閉戶讀書南園”,“壬子(1672)……以四月至武塘”[19]。錢氏很有可能就是在這若干次寓居嘉興期間得以瀏覽了《書法雅言》“初刻本”。從印章風格來看,此印采用籀文,粗邊細文,符合明末清初的古文朱文印風。但也不排除是近現代藏書家名不顯而號相同的情況,實印未見,不能判定準確情況。

“浙西貧孟?!币挥敲麝愜驳渲?。陳懿典,字孟常,浙江秀水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吧蠄D重刻本”中有陳懿典的《重刻書法雅言引》,款后為版刻的“陳氏孟?!敝煳姆接?、“古太史氏”白文方印,此可以互相佐證?!瓣愂厦铣!币挥∽圆槐卣f?!疤贰笔呛擦值膭e稱,因明清兩代修史之事多歸翰林院而得名。翰林院屬官有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陳懿典曾任庶吉士、編修等職,故自用印稱“古太史氏”。兩方印間距不大、中心對齊、一朱一白、上小下大,也符合落款用印規矩。

在“上圖重刻本”中,除《重刻書法雅言引》末的兩方版刻印章外,在卷首鈐有“上海圖書館藏”朱文方印,且在“功序”篇中有“春字號”外雙邊方框、內圓形連珠楷書印兩方。此印筆者限于學力未考證出結果,留待日后探究。

『臺灣初刻本』沈思孝版刻書跡(部分) 臺灣圖書館藏

『《方氏墨譜》本』王稺登版刻書跡(部分)選自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古籍版刻書跡例說》

《書法雅言》作為一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理論著作,對其古籍版本進行重新查考和對勘,有助于校正眾多流傳版本的異文和舛誤,還其以原貌;對《書法雅言》早期刻本中的版刻書跡與版刻印章進行重新發掘,不僅具有史料價值,也對我們研究當時的書風與印風具有參考價值;對其收藏印的整理,也有助于對《書法雅言》的流傳進行考察,也構成了古籍收藏史的一小部分。綜上,對書論古籍刻本的研究也是書法研究里的一條可延伸的道路,其中還有更深的方面等待探索。

注釋:

[1]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卷)[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70.

[2]上海圖書館.中國叢書綜錄(第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21.

[3]楊亮.《書法雅言》版本考述[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8(2):108—110.

[4]此在“楊亮注評本”中表述為“版心下方偏右記字數”,根據此本古籍版心朝外,實則為版心靠左記字數。

[5]楊亮.《書法雅言》版本考述[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8(2):108—110.

[6]據此處言“不朽”,楊亮等學者考為萬歷二十七年(1594)孟夏前項穆已卒,參見楊亮.項穆生卒年考[J].中國書法,2008(7):102—103.但據馮夢禎《快雪堂日記》和費元祿《甲秀園集》記載,項穆萬歷二十九年(1596)三月亦尚在人世,其卒年仍有待考證,參見梁達濤.項穆生卒年值得重新梳理[J].中國書法,2018(3):159—160.

[7]刻本中為“巳已”,蓋因“己”“已”“巳”三字形近而誤。

[8]《美術叢書》本標明“依抄本刊”,《中國書畫全書》本標明“以清抄本為底本”,經校對,二者所講的抄本應都指清代有竹齋抄本。

[9]楊茜,章易.《四庫全書》的坎坷命運[J].文史天地,2004(10):46—48.

[10]項穆.書法雅言[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1]徐利明,主編.楊亮,譯注.書法雅言[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12]劉恒,祝帥.《古籍版刻書跡例說》集評[J].中國書法,2018(9):205—206.

[13]此處及以下人物簡介均引自:張?之,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4]祁小春.古籍版刻書跡例說[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316.

[15]錢謙益.列朝詩集[M].清順治九年毛氏汲古閣刻本.

[16]錢謙益.列朝詩集[M].清順治九年毛氏汲古閣刻本.

[17]丁輝,陳心蓉.嘉興歷代進士研究[M].合肥:黃山書社,2012:227.

[18]林申清.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241.

[19]錢祿.錢澄之先生年譜[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雅言抄本刻本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密韻樓藏元刻本《南豐先生元豐類稿》版本關系初探
古人做書為什么不加頁碼
浙江圖書館藏《三朝北盟會編》明清抄本考論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諸子百家吉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姑婦曲》校補四十六則
中國古代的普通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