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政府經濟治理能力提升的若干思考

2021-06-30 09:16章燕寶韓紹兵
廈門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精準數據庫經濟

章燕寶韓紹兵

研究背景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疫情防控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發揮大數據在經濟治理中的作用,從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面動態掌握所轄區域的經濟運行信息,找準經濟增長點、創新點,推動政府決策從依靠直覺判斷和主觀經驗模式向大數據驅動決策模式轉變,已經成為地方各級黨政領導者最為關心和亟待解決的命題。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對推進治理體系建設作出新的重要戰略部署,強調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先后提出“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的工作要求。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加強社會預期管理。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加強宏觀經濟治理數據庫等建設,提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輔助治理能力,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

可見,加快發展經濟治理大數據,實現經濟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已經成為政府提升經濟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向。

應用價值分析

1.實踐案例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受交通管制、國外市場受阻等因素影響,不少企業遭遇原材料短缺、訂單減少、庫存積壓等困境。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多地稅務部門利用國家稅務總局“全國供應鏈查詢系統”,第一時間幫助企業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和經銷商。

稅務部門之所以能夠快速實現供銷信息的精準匹配,背后離不開稅務大數據的支持。以增值稅發票為例,它不僅詳細記載著企業交易對象、標的種類、數量、金額等明細信息,還具有環環相扣的鏈條特征。隨著發票上產銷數據的積累,通過聚合分析,從微觀上可以建立企業動態畫像,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等狀況,從中觀上可以繪制產業鏈、供應鏈圖譜,分析地區經濟基本盤,發現鏈條上的“堵點”和“斷點”,為經濟決策提供參考。

基于細分領域數據,當前已有供應鏈資源智能匹配、銀稅互動、智慧財政等典型應用案例。未來,隨著技術的提升及數據共享開放機制的完善,經濟治理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2.應用方向

結合地方政府在經濟治理中的職能,本文嘗試提出以下5個應用方向。

1.精準決策

打造經濟治理“數據智庫”,讓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構建反映地方經濟運行規律“可量化、可監測、可跟蹤、可評價”的數據模型,通過應用預測、預警和決策服務等模塊,實現經濟運行從事后監測向事前和事中監測轉變。依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經濟治理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和挖掘,實現分析成果圖表化、報表化,做到全面直觀的“一圖展示”。

2.精準招商

基于上下游的供應、生產和銷售數據,對重點產業鏈群進行畫像,理清鏈上企業、人才、科創成果及相應產業政策的情況,通過對比分析,評估本地產業在地區乃至全國的競爭地位。對產業鏈進行數字化解構,識別優勢、薄弱和缺失環節,并依托供應鏈、銷售鏈信息,發現可引進的重點配套企業和招商項目,提供精準的數據招商服務。

3.精準施策

搭建政策管理平臺,在政策發布前,預先模擬對受眾群體及經濟發展可能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打破企業主動申請才能享受優惠的模式,平臺智能采集國家、省、市、區各層級各條線惠企政策信息,按產業、層級、部門、支持方向等維度進行分類,智能比對政策要求與企業條件,對符合要求的,向企業精準推送政策內容,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從根本上解決政策尋找繁、落地難等問題。同時,對享受政府項目資金支持的企業進行全過程跟蹤,監測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等情況變化,評估政策實際效果,為下階段優化完善政策提供依據。

4.精準配套

分行業建立本地名優產品數據庫,在技術、質量和服務等指標滿足采購要求的前提下,對由政府投資的重大建設工程項目,以及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的重大裝備和產品項目,實現智能供需匹配,提高本地優質產品的配套率,利用便利的本地化服務,更加有效地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5.精準管理

搭建重點項目管理平臺,匯聚全市重點項目的投資計劃、建設進度、資源使用等數據,實時展示項目進度情況,及時評估重點項目參與各方的績效情況。將平臺功能向參與企業延伸,企業可在系統中直接反饋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需要協調解決的事項,形成企業反饋、領導協調、部門協同的多級聯動機制,更好地服務重點項目建設。

面臨的阻礙因素

2000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啟動基礎數據庫及數據共享協同平臺建設工程,目的是通過統一平臺暢通政府部門間的信息交換?;诓粩嗤晟频氖忻?、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越。但在經濟治理領域卻始終處于初級階段,問題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經濟治理數據質量有待提升

由于標準規范的不完善和制度法規的缺失,當前經濟數據的跨部門共享依然是難題。不少經濟管理部門仍基本采用傳統“手工”模式,收集和處理本部門的“小數據”;企業則是多頭上報,數據碎片化嚴重;因數出多門、標準不一,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很難滿足大數據治理視域下的數據質量要求。

2.數據匯聚共享進程依然緩慢

雖然各地已建成的政務信息共享協同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政府部門間、政府與企業間的數據采集、共享和交換,但是與經濟治理深度關聯的稅務數據、外貿數據、物流數據、能耗數據及大量的第三方商業數據,由于條塊分立的行政管理體制、缺乏強有力統籌機制和統一規劃、數據安全憂慮等因素,部門間共享動力不足,數據按需、實時歸集共享的進程依然緩慢。目前,行業部門對于經濟數據的需求一般采用點對點協商的處理方式,數據共享范圍有限、時效性弱,極大阻礙了經濟治理大數據發展的步伐。

3.數據分析處理能力較為薄弱

盡管不少部門的業務平臺都搭載了智能化數據分析功能,但由于自身擁有的數據以受理申報數據為主,加上缺少有效的數據分析模型,功能大多停留在簡單的數據匯總及統計分析上。涉及到經濟預測、決策輔助等高層次、綜合性分析需求時,往往需要與傳統的“手工”處理方式相結合,這與經濟治理大數據精準性、實時性的要求相去甚遠。

推進的對策建議

1.樹立經濟治理大數據思維

隨著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經濟數據的實時采集、即時分析成為可能。地方各級黨政領導要深刻認識大數據對轉變經濟治理方式、提高經濟治理能力的重要意義。要強化大數據治理意識,注重經濟治理大數據的建設和整合,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決策風險,讓經濟治理成為可量化、可預測和可控制的領域,正確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

2.加快構建經濟治理數據庫

各地大數據管理部門要切實發揮牽頭主導作用,將經濟治理大數據列入基礎數據庫建設工程,梳理經濟治理數據資源目錄,健全部門數據共享交換機制,進一步打通財政局、稅務局、統計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人社局、發改委、工信局、商務局、科技局、海關等經濟相關政府部門內部以及互聯網等外部數據資源。規范數據庫建設,通過對異構、分散、割裂的數據進行清洗、整合、關聯,形成標準統一、數據全面、分類應用的經濟治理數據資源庫,為后續分析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3.深入挖掘經濟數據應用價值。

基于經濟治理數據庫,建立以分析展示為基礎,監測預測為重點,決策賦能為目標的經濟治理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架構示意圖如下所示)。不斷拓展數據分析方法,完善分析模型,綜合應用聯機分析、數據挖掘、決策樹等技術,為經濟分析、政策效應及重大事項研判提供多維度的數據支持,實現對轄區經濟運行情況的智慧感知和動態管控。

經濟治理大數據平臺架構示意圖

4.強化數據安全保障

經濟數據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穩定。要始終繃緊安全紅線,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機制,對數據實行分級分類管控,在確保數據安全前提下,通過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數據開放平臺,向各政府部門提供數據服務和計算能力服務,防止數據泄露和違規使用。加大軟硬件資金投入,做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定期開展數據質量專項檢查,強化問責機制,從根源上減少安全隱患。

猜你喜歡
精準數據庫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精準的打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數據庫
數據庫
數據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