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其對策框架

2021-07-02 14:04馬娜單靜王玨
科學與財富 2021年12期
關鍵詞:法律機制可持續發展林業

馬娜 單靜 王玨

摘 要:人類社會的發展脫離不開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人類社會繁榮昌盛,必要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F階段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而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為了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林業建設當中,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保護措施、有效法律等多方面要素,構建一套可行的發展體系,多方位推行林業發展與森林保護之間的平衡,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法律機制

前言:

可持續發展理念圍繞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三點出發。人類社會的生存延續脫離不開特定的自然條件,對于自然資源的利用如何不能合理把握,反倒會造成不利于社會穩定的危險因素,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國家經濟的發展與物質條件的轉變。自然環境的惡化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計的,為此我們應當致力于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推動,創新緊跟時代浪潮的發展模式,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下要求的基本原則,即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但不以透支自然資源作為發展手段,避免對后代造成不良影響。

一、現代林業概述

傳統林業定義中已經涵蓋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應用,但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還未普及的情況,所以傳統林業觀念尚未轉換,受到諸多限制因素的干擾,未能向全民實行普及。其具體內容可以理解為在一定范圍內,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以及特定的管理手段去進行林業維護,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效果。由此可見,傳統林業的定義與我們目前的了解出入很大,現代林業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中被定義為:以生態環境的維護作為第一要素,高效利用現代科技與管理手段實行保護措施,并對林業發展的詳細情況做好數據調查,呼吁全社會人員參與到森林資源的培育工程中,充分發揮出森林資源的現實價值。

林業的發展促進了林學的創立,林學經由各位學者的實踐,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社會群眾對于森林資源的認識,幫助社會群眾更為深入地了解到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F代林學的主要內容以對森林資源的管理、經營、保護作為核心,將生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各項功能,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增益。林學各階段的轉變象征著人類對森林資源更深一步的了解,最開始的林學研究是從單株樹木開始,而后逐漸轉變到對森林生態系統展開了研究,例如傳統的伐木行業并不在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現代的伐木行業卻是以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核心。林學的指導思想說明在利用森林資源的同時,社會功能與社會經濟需要把握平衡,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林業發展的重要性

林業發展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即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只有積極掌握兩者之間的發展平衡,才能切實發揮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現實價值,為社會民生提供大力支持。

1、關于林業生態的綜合評價

生態系統衍生出了自然資源,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一般較為關注經濟效益的增值,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逐漸意識到經濟效益脫離不開生態效益的控制,生態效益是創造經濟效益的根本源泉,原因在于生態效益因為人類的使用而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價值,在某種程度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是一致的。

2、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存在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且因為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兩者擁有一致的出發點。雖然這是一種客觀觀點,深度了解還需要結合實際出發,才能詳細分析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由此可以牽扯到我國林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進行舉例,例如在林業尚未成型前期,人民群眾普遍重視經濟效益的增長,大量開采自然資源,最為典型的改革伐木、深山開礦等行為,都屬于對森林資源嚴重破壞的行為,考慮到時代帶來的局限性,往往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后期的經濟效益增長乏力,甚至出現經濟倒退的情況。而現代對經濟效益重視的出發點在于生態效益的管理,人民群眾意識到經濟效益的增長必須限制在生態效益的特定條件內,可以保障經濟效益隨著時間流逝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我們在前文中多次提到關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并不是單純的強調一切都以生態效益作為出發點,將生態效益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并不表明要斷絕一切推行經濟效益的手段,關于“平衡點”的概念正是基于這個原理,即不過分注重經濟效益或是生態效益,為某一方放棄另一方的增長,避免出現經濟滑坡或是生態破壞的情況,缺少了經濟效益的應用,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要正確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本質,才能科學合理制定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

三、健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機制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脫離不開科技力量,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關于林業的定義,無論是傳統林業或是現代林業,都強調了應用科技力量作為主體??沙掷m發展理念的本質在于環境的再開發能力,實現自然資源的現實價值的前提在于保持自然資源的發展力,這就涉及了科技領域的諸多應用。傳統觀念中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較為粗放,無法長遠地看待發展問題,而現代林業則轉換了這個觀念,其針對于調整林業經濟結構,從而達到促進林業發展,是實現林業真正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保障。

我國對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但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主要還是依靠法律進行約束,法律對林業發展起到了監督、管理、執行的作用,十分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是推廣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針對現階段相關的法律進行分析,結合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深入探究如何健全法律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不斷調整,其核心內容在于合理保護森林資源,擴展綠化面積,發揮森林資源的現實價值,響應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并加強國家建設,以科技做好森林資源的培育工作,適量提供林產品。雖然擁有明確的指導方向,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林業法律機制仍然存在有嚴密性不夠充足的情況,其立法思路、執行原則、執行手段、責任劃分等方面滯后性強、漏洞較大,針對于違法亂紀情況缺少制裁方法,整體內容模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理論沖突。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解決措施。

1、調整立法思路。我國目前的林業法律可行性還有待提高,根本原因在于其無法多方面反饋生態規律的基本信息,缺少信息支持,相關單位就無法全面展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林業可持續發展變成了形式化的口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立法思路,參考發達國家的立法思路,基于我國國情重新制定保護原則,強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優先地位,避免現實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

2、創新立法原則。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如何處理,關鍵如何掌握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點,在行政立法階段,應當對林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作出綜合評價,基于森林資源的損益進行分析,實地考察推行成本,將調查數據作為立法依據,對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進行成本分析,科學合理判斷森林資源開發的損益預測與處理,通過實踐情況設計法律機制,確保法律機制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明確法律機制的規范范圍,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綜合發展。

3、加強綜合監測體系的實行力度。監測體系以森林資源作為主要觀察對象,但因為生態系統較為復雜,具有難以預測的技術難點,所以加強綜合監測體系是推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應當整合監測資源,擴展監測方式,豐富監測內容,為健全法律機制奠定基礎,充分發揮監測體系的各項功能。監測體系是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監測體系負責生態系統的信息收集工作,有利于為法律機制的擬定提供決策方向,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切實可行。監測機制結合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可以通過生成數據庫,精準記錄森林資源的損益情況,并采用終端算法進行分析,加強相關單位的執行能力。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下,城市化進程的提速,勢必會對森林資源造成一定影響,相對應的需求構建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為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憑條環境,合理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監測手段的實效性,提升森林資源的整體管理能力。

4、在前文中我們提到,現階段的法律機制形式化現象嚴重,存在有諸多空白領域,對于責任懲戒不夠明確,根本原因在于責任制度不夠完善。責任制度是執行法律機制的主要手段,如果不能從源頭去解決問題,就說明責任制度的應用還未能全面實行。為此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完善責任制度,針對于常見違法情況生成報告并統計,根據占比以及詳細情況去制定責任制度的實行內容。

結語:

林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人員參與,首先需要轉換發展觀念,清楚認識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性??紤]到現階段的法律機制存在有諸多漏洞,相關部門應當提高對違法行為的關注,重視法律機制的完善與落實,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有效融入到政策與法律層面,構建一套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政策法律體系,切實做好對林業以及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馬世駿.森林的啟示:中國生態林業理論與實踐[J].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81-83.

[2]叢日春.李吉躍.試論城市林業在我國城市發展中的地位[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12(2):1.

[3]蔣有緒.新世紀的城市林業方向-生態風景林[J].中國生態學學會編,2000:8.

[4]宋水鳳.南寧市林業綜合開發探討[J].廣西林業科學,1999.28(3):150.

猜你喜歡
法律機制可持續發展林業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land produces
論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法律機制
論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法律機制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環境治理的法律機制分析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