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不塵

2021-07-02 03:36路來森
思維與智慧 2021年13期
關鍵詞:慧能菩提樹佛祖

●路來森

“心不塵”,即心不染塵也。

然,紅塵滾滾,物欲橫流,想“心不染塵”,難。不過,追求,是永恒的,特別是對于崇高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壇經》記載了神秀與慧能,在五祖面前對偈的故事。

五祖把門人弟子叫到面前,讓他們各寫一偈,以觀其“性”。眾弟子寫過,五祖喚神秀作偈,神秀就偷偷在墻上寫下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p>

輪到慧能,慧能本是砍柴出身,不識字,于是,就托人寫出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技高一籌,所以,后來五祖就將其衣缽傳給了慧能,成就了禪宗史上金身不腐的“六祖慧能”法師。

對于這兩個“偈子”的理解,甚難,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些解讀,甚至到了“玄而又玄”的地步,正應了那句話:“你不說我倒明白,你越說我反而越不明白了?!?/p>

其實,理解這兩個“偈子”,“菩提”二字,至關重要。菩提,本指菩提樹,因佛祖是坐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所以,菩提后來就有了“覺醒、覺悟、覺道”的含義。既然菩提就是“覺道”了,那么,菩提也就不是一棵具體的樹了,所以慧能才說“菩提本無樹”;既然已經“覺道”了,自然也就心地澄澈明凈了,又何談什么“明鏡臺”呢?除了“覺道”之外,心中沒有任何具體的“事物”,因此,也就不會“惹塵?!绷?。

概而括之,慧能的偈子,給人的本質啟示,就是“心自凈”?!靶淖詢簟?,自然也就“不染塵”了。

“心自凈”,大概生成于兩種情況:一種是天生“心自凈”,近似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性善”;另一種“心自凈”,則如佛祖修身成佛,是通過“修身”而成的。

第一種情況,天生“心自凈”,不是決然沒有,而是少之又少,因此,有些懸乎。第二種情況,才更具有普遍性;不過,對于常人來說,佛祖修身而成的“心自凈”,有些因果倒置;我們的“心不染塵”,不就是為了修身嗎?

所以說,我們,似乎更欣賞和贊成神秀的觀點,那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明萬歷小銅鏡,鏡銘曰:“爾象斯團,爾質斯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影我之形,印我之心。我心不塵,與爾同明?!?/p>

在鐫銘者眼中,一面小銅鏡:形象是“圓”的,本質是“清”的,而且像日月那樣,永恒升起;它不僅照下一個人的形象,還能映照一個人的心靈;它似乎時時刻刻在告誡臨鏡者,要心不染塵,心靈像一面鏡子那樣明亮。

可見,古人修身,時時事事,取譬雖小,其意昭昭:與“鏡”同明,心如明鏡,心不染塵;“鏡”要常常擦拭,“心”若要不染塵,亦須常擦拭也。

常擦拭,就是神秀的“勤拂拭”。

常擦拭,方法多多,諸如,通過觀察、通過讀書學習、通過借鑒等等。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自我反思”,即古人所云的“吾日三省吾身”?!叭 奔磳松裥愕摹皶r時”,“反思”不是一時的,不是一曝十寒的,而是經常的,在不斷的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成功和不足,然后,再在正確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如此,庶幾乎“心不染塵”也。

道理很簡單,可又有幾人真正能夠做到?故爾,踐行,才永遠是第一位的。

猜你喜歡
慧能菩提樹佛祖
菩提樹下
菩提樹下
老鼠的心
菩提樹下的靜謐時光
禪爭
慧能,不識字的禪宗六祖
菩提樹下
民族古籍研究(2012年0期)2012-10-27
孫悟空問佛祖的五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