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學活動與探究

2021-07-04 02:15武文強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化學科學實驗

武文強

摘要:探究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同時能增強科學情感的體驗,學會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于展現與眾不同的想象與創造,能真正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探究學習;化學活動

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探究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也是新課程改革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成為一個引導者和促進者,教會學生探究方法,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重要途徑。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實驗方面的最大變化是淡化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界限,設計了隨堂實驗56個,安排了29個活動與探究,同時列出了10個學生在家里容易完成的家庭小實驗。通過三方面實驗教學,特別是活動與探究,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提高科學素養[1]。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營造探究氛圍,激發好奇心和探究心,加強對學生進行一些科學探究方法指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根據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營造探究氛圍

參與是探究學習的教學靈魂,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探究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參與,重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只有滿懷好奇,才能忘我參與。

1、好奇心的引發

好奇是探究活動的原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發現問題,追根尋源,激發思考,引起探索欲望,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因此,教師要通過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結構上不平衡,造成心理上的懸念,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喚起學生求知愿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水的凈化”時,用三種水即天然的河水、自來水和純凈水設問:我們怎樣將河水轉變成自來水,再把自來水轉變為純凈水呢?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了解靜置、吸附、過濾、蒸餾的凈水方法。

2、好奇心的呵護

在化學教學中,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思維方式,思想感情,創設一種民主、開放、靈活的教學氛圍。其次,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隨時可以提出問題,不明白就問,對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大加贊賞,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問題,也要引起重視;要允許學生大膽質疑,實話實說;更要允許學生之間的爭論,因為爭論說明學生在思考有創見。還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呵護學生的好奇心。特別是在地震后的板房教學,由于條件有限,我們必須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思考一些新的教學方式。

3、探究心的激發

好奇是探究的起點,但如果只有好奇心,往往易被事物表面的一些現象的認識或解決所滿足,只停留在淺嘗輒止的程度,不能對事物變化的本質做進一步的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設教學情境,留出懸念,引導學生不僅產生好奇心,而且能進一步升華到對現象本質的探究上,激活學生追根問底的探究心。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有些學生認為蠟燭燃燒現象見得較多,不觀察就知道實驗現象。我則不失時機地問他們,你知道蠟燭火焰分為幾層?哪一層溫度最高?蠟燭中含不含碳?吹滅后的白煙能否點燃等一系列學生未知的問題將學生難住,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

二、指導探究方法

為了順利實施探究教學形式,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一些科學探究方法指導,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減少失誤,提高學習效率。

1、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探究從問題開始,然而學生除了不敢提出問題外,更多地是不懂提出問題,特別是提出有探究意義的問題。因此,在化學課中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根據教材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而使學生明白怎樣問?問什么?例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學生已經知道火焰的顏色,但是知道這個是遠遠不夠的,怎樣探索蠟燭中所含的化學成分?能夠確定哪些元素,哪些元素不能確定?為什么?

2、指導學生學會猜想,做出假設

學會猜想做出假設是探究學習的核心,它決定探究的方向。真正的科學探究,其猜想與假設的得出往往是最難的一環。然而,在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的多是人類早已發現的、成熟的知識內容。不易設計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問題本身出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做出盡可能多的猜想和假設,并不斷地在探究活動中,排除那些錯誤的假設,修正不完整的假設,提出新的完整的假設。如“燃燒條件的探究”,通過發動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一般會做出如下猜想:①要有可燃燒的物質;②要有空氣;③要點燃;④要有氧氣;⑤要有風;⑥不能有風;⑦燃燒物要干……顯然⑤⑥是互相矛盾的,最終發現所謂的風,即為空氣。因此猜想②是正確的假設。進一步探究可知④又是②的本質。

3、指導學生設計方案,進行探究,收集證據

從猜想出發,設計的方案應為證實或排除各種猜想服務。從實際出發,設計的方案應是切實可行,確定方案后,還需要把它化為探究的行動,通過閱讀、訪問、實驗、觀察、記錄,從中收集證據,為科學的解釋服務。

4、指導學生形成解釋,進行交流

解釋是將所觀察到的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歸納,學習新知識的方法。解釋要超越現有知識,提出新的見解。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角度和認識水平就存在差異。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傾聽他人探究經驗的過程,進行客觀的比較,從不同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

總的來說:探究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問題和增長知識,同時能增強科學情感的體驗,學會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于展現與眾不同的想象與創造,能真正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由于地震的影響,學生學習環境很差,實驗器材有限,但我會盡量將實驗探索帶入教學,盡量達到化學探究式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葉文革《淺談新課程化學實驗的教學》[J] 初中化學教學論壇 2008

猜你喜歡
化學科學實驗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聲波實驗
關于植物的小實驗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最酷的太空實驗
科學拔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