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職法學基礎理論的教學

2021-07-04 05:45王旋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王旋

摘要:對于高等職業院校來說,開展良好的教學,培養職業型人才是最主要的內容,這對于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來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已經得到了較為全面的發展,在開展法學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管理與教學上均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專業課以及從業訓練均得到了完善。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依舊需要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腳步不斷落實自身專業知識的強化,這樣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本文就此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高職法學;法學基礎理論;法學教學

一、高職法學教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1.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突出

法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的法學教學內容設置主要偏重于理論的傳授與講解,案例分析偏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的目標,僅僅知識根據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死板且形式化的教學,這樣也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抓住知識的重點,可能抓大放小,記憶一些無關緊要的學習內容。這樣一來,學生也很容易迷失學習的方向,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對于法學學習的自信心,降低了學習效率。此外,高職法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較少注重對學生應變能力以及職業技能的訓練,在課堂上較少針對具體的案例或從法學的角度對社會的熱點進行深度的闡述與探討,以致不少學生在學習完之后難以順應社會對于法學人才的需要,就業競爭力不強。

2.教學模式單一,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互動較少

當前高職法學教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停留在傳統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為學生灌輸一些理論知識,還有一些教師則是照著課本進行宣讀,教學的內容缺乏新意、缺乏特色,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較少,這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是被動的,也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出現枯燥沉悶的情況,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到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影響高職院校法學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立性,對自己的生活以及學習均能進行自理,學校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較少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管理的方式也非常寬松,這也就很容易導致學生與教師交流過少的情況出現,不僅課堂教學難以展開。

3.課程設置不太合理

在高職法學專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直以來,課程的設置大都延續了本科院校的傳統法學的課程體系,所用教材也與本科院校大同小異,只是在授課內容上稍有深淺之分。而高職階段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在課程設置上過度求大求全,并不適合高職法學專業的定位與發展[1]。因此,在進行法學專業的教學時,教師需要遵循高職院校教學的規律為學生提供一些更為正確的指導。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高職法學教育教學的目標開展教學,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精選教材,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高職法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4.考核方式較為傳統

由于在開展高職階段的法學教學時,不少學校所采用的考核方式較為傳統,都僅僅只是重視學生理論方面的考核,很少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考核制度中也很少有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這樣也就很難落實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提高相應的能力,難以落實教學效果的提高,也沒有達到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加強高職法學基礎理論教學的措施

1.加強對法律基礎課程的重視

目前,極少有高職院校單獨開設了法律基礎必修課。要想達到前文所述的綜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首先就要從學校層面提高對法律基礎內容的重視。從任教經驗和教學實踐來看,若要提升法律基礎的地位,那么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進行單設,教學成果納入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徑。

2.研究編撰符合學情的教材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違背了法律就是犯罪。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更多是為了規范學生自身的行為和幫助他們維護權益,而非讓學生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專業工作[2]。因此,高職院校的法律基礎課程的教材必須具有實用性的特點。案例教學是傳統教學課堂上的授課方式,我們在編撰教材的時候可以將案例編寫進教材,案例的選取應以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主,“以案說法”增加教材和課堂的趣味性。

3.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授課水平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開展職業技術教學較晚,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沒有完全脫離本科教育體系的模式,事實上,如果法律基礎相關的內容單設為一門獨立的公共必修課,對于授課教師的培訓標準而言,教會學生靈活地使用基礎法律才是重中之重[3]。因此,為更好地建設法律基礎課堂,學校需要重視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給這部分老師創造更多的法律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例如:請法律專家來學校開展講座,為教師們及時更新學校的教學資源庫,鼓勵授課教師學習并考取相關職業證書,打造法律教育雙師型隊伍,為教師們爭取旁聽法庭審判等走出校門的機會,讓老師既具備理論教學能力,也具備實操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要轉變思路,提高法律基礎課的地位,培養優秀的法律基礎授課教師隊伍,改進法律基礎課等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多管齊下,全面地提高和創新,從而適應科技和經濟日新月異的變化,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滿足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頻.核心素養導向的高職法學教學觀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08):358-359.

[2]溫培財.基于IDMSE的創客教學法在高職法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J].法制與社會,2019(18):203-2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