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孔法腹腔鏡膽道術與傳統開腹膽道術的比較

2021-07-06 06:20蔣林哲孟憲穎王月華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孔法探查膽總管

蔣林哲,呂 鵬,孟憲穎,王月華

(1.吉林市人民醫院:a.肝膽胰外科,b.麻醉科,吉林 吉林 132001;2.吉林醫藥學院病原技術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傳統的膽總管結石治療方法有排石、溶石、開腹膽總管取石等,后來開始嘗試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1]。微創手術是目前外科發展方向,具備創傷小、康復快、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高等特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被認為是治療膽囊結石的“金標準”,已成為常規術式。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病例也較多采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治療,并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2]。國內外許多醫院展開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多用4孔法操作。而3孔法操作則可以減少病人創傷,加快康復,減小術后疼痛,節省醫療資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52.9±10.4)歲;術前均有劍突下或右上腹疼痛史,9例有黃疸;術前均行B超或彩超檢查,11例行CT檢查,19例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其中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22例,單純膽總管結石8例,合并左肝管結石1例;膽總管直徑1.0~2.2 cm,平均(1.1±0.7)cm;合并高血壓12例,糖尿病7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6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0.6±10.9)歲;術前均有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史,11例有黃疸;術前均行B超或彩超檢查,8例行CT檢查,22例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其中單純膽總管結石9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21例;膽總管直徑0.9~2.1 cm,平均(1.0±0.9)cm;合并高血壓16例,糖尿病5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右上腹經腹直肌做一個約12~15 cm縱形切口,常規切除膽囊。在預定切線切開膽總管1.5~2 cm,用取石鉗取凈結石;膽道鏡檢查確定無殘存結石后,放置T引流,縫合膽總管固定;經T管注入生理鹽水無滲漏,在肝下膽囊床下方留置引流管,術后2個月左右經T管造影無結石后撥出T管。如行T管造影后有結石復發進一步行經T管竇道膽道鏡檢查取凈結石,拔出T管。

觀察組應用德國STORZ3D腹腔鏡系統實施3孔法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麻醉生效后臍部切開約1.0 cm皮膚、皮下,置入戳卡建立氣腹,維持壓力為8~12 mmHg(1 mmHg=133 Pa)。仔細解剖膽囊三角,明確膽囊管、肝總管、膽總管解剖關系,常規切除膽囊。細針穿刺膽總管,抽出膽汁后在預定切線處將膽總管切開,日本Olympus 190膽道鏡探查,取石籃取凈結石,放置T管引流,縫合膽總管,在肝下膽囊床下方留置引流管,術后2個月左右經T管造影無結石后撥出T管。如行T管造影后有結石復發進一步行經T管竇道膽道鏡檢查取凈結石,拔出T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膽漏1例,發生率為3.33%;對照組并發膽漏和尿路感染各1例,切口感染3例,發生率為16.67%。觀察組并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臨床指標比較

3 討 論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膽石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3]。傳統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方法是開腹膽總管切開取凈結石,放置“T”管引流。但這種術式患者創傷大,住院時間長,恢復慢,住院費用高,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痛苦。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金標準”,各種微創技術和理念相繼出現,并不斷進步與完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聯合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經十二指腸鏡Oddi括約肌切開術(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聯合LC在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治療中逐漸被廣大醫生和患者所接受[4],但膽總管結石的治療仍存有諸多爭議[5]。目前LC+LCBDE及ERCP/EST+LC均是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常用微創手術方式[6]。LC+LCBDE可一次性完成,而ERCP/EST+LC術式大部分醫院分兩步完成,即先行ERCP/EST后再行LC。筆者也曾嘗試過同臺完成EST+LC,發現術中先行EST后馬上行LC會因為胃腸道脹氣,導致術野受限,加大手術難度。其次,由于oddi括約肌切開后可能出現急性胰腺炎,腸液反流,導致逆行性感染的風險增加,還有十二指腸穿孔的風險。ERCP/EST+LC手術完成后一旦取石失敗或者有殘余結石時需要再次手術治療。有學者認為[7-8],對于年輕人建議盡可能保留Oddi括約肌,因為Oddi括約肌的切開意味著膽腸間“閥門”破壞,給膽道感染增加了風險。也有專家提出[9]應重視保護Oddi括約肌功能,避免不必要的EST,尤其乳頭大切開的觀點。再者,EST+LC通常涉及到內鏡醫師團隊和外科醫師團隊的協作,醫療資源的消耗嚴重,手術費用也非常昂貴,增加病人經濟負擔。有學者[10]通過分析單中心9年的LCBDE病例后指出,LCBDE是安全可靠的,術后殘石及膽道狹窄等并發癥發生率較低。LCBDE在術中應用膽道鏡,可清晰地觀察膽管壁的情況,明確結石的數量、大小,有無嵌頓、掛壁絮狀物,有無膽管壁出血、膽管腫物,必要時可直接去活檢,較ERCP在X線下造影取石更直觀、更便捷。行LCBDE后留置T管,兩個月后可再次行膽道鏡檢查,明確有無膽道殘留結石或復發結石,可通過取石籃再次取凈,給病人上了雙保險,且經T管竇道應用膽道鏡取石更簡捷、確切。因此可認為LCBDE術式有優勢的。

本著安全、有效、便捷、風險小、美觀、節省醫療資源的原則,積極開展LCBDE并稍作調整,從4孔三人法逐步過渡到3孔法,只要兩人就可以完成LCBDE,大大節省了寶貴的醫療資源。加上3D腹腔鏡設備的誕生,清晰的3D立體畫面更是給手術創造了有利條件。3D腹腔鏡具有三維立體術野,清晰度高,而且對縱深和方向定位比較準確,顯示的解剖結構更加清晰,層次分明,給術者提供更真實解剖的三維立體的視野畫面,為術者的精細操作提供了方便。在3D視野下可以清楚地分辨膽囊管及膽管的變異情況,少量分層次的解剖方法更精準、精細地解剖出血管及膽管,減少副損傷。特別是切開膽總管進行探查時3D的縱深定位和方向定位,可準確地鉗夾縫合針,確定縫合深度及針距[11],有利于精細操作。3D腹腔鏡的應用還可以縮短術者的學習曲線[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三孔法3D腹腔鏡技術已逐步趨于成熟,在手術時間上比傳統手術有優勢。而且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損傷控制效果顯著的特點,縮短了術后排氣時間及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加速康復,大大縮短住院時間。并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三孔法3D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比傳統的開腹手術具有優勢,既保證手術安全及質量,還能節省醫療資源,以有限的人力完成更多的醫療服務。

猜你喜歡
孔法探查膽總管
冀西北三馬坊熱儲構造探查的新認知
膽總管一期縫合應用于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ERCP+EST與LC+LCBDE治療老年單純膽總管結石的效果對比分析
二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056例
橡膠樹miRNA 探查
經臍兩孔法腹腔鏡腹股溝疝內環高位結扎加臍外側襞加強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附108例報告)
改良三孔法與常規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對比研究
高頻超聲探查用于診斷附睪病變男性不育的價值探討
膽總管囊腫切除術治療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術式比較
二孔法腹腔鏡膽總管切開探查治療膽總管結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