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
——探尋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藝術學原理

2021-07-12 07:25
大眾文藝 2021年2期
關鍵詞:舞劇編導手法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由上海歌舞團編創并出演的舞劇,它講述了上海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黨員李俠在敵占區與敵人斗爭、周旋,不懼犧牲自己為民族解放事業奉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故事。該劇主要是以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為原型,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進行編創,以唯美的表達,精煉的敘事、極具特點的舞臺場景和驚險刺激的地下斗爭,再現了為民族解放事業壯英勇犧牲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同時也向革命先烈致敬。舞劇成功顛覆了紅色題材作品在觀眾心中的固有印象,一經上演便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景況且頗受好評,并榮獲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與第十六屆文華獎。

一、經典故事與新的開始

縱觀我國舞劇發展的歷史,體現紅色經典、革命題材的舞劇不在少數,像《紅色娘子軍》《閃閃的紅星》《天邊的紅云》以及《白毛女》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經典紅色革命題材舞劇,但描繪地下革命工作者帶有諜戰色彩的舞劇,卻是獨一份。編導在了解當代的審美需求、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將恰到好處的舞蹈語匯與別出心裁的創作手法,將經典紅色題材與藝術風格相結合,將傳統故事重新用身體戲劇演繹,分解與重構了身體語言、藝術結構等方面,使舞劇創作不落俗套,區別于其他舞劇,使得中國舞劇實現在創作上的一次飛躍。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膾炙人口的革命故事,上海歌舞團首次嘗試將諜戰題材用舞劇的形式來表達,開創了諜戰舞劇的先河。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編導充分的尊重舞蹈藝術本身的特色,在舞蹈語言特點不斷凸顯、摒棄僵硬的思維方式、打破舞劇固有模式的前提條件下,以心理為線索構架舞劇結構,對舞蹈創作的范圍作出了大膽創新與進一步的擴張,讓整部舞劇表現出了全新的面貌和氣息。

劇中編導在設計舞蹈及場景變化時,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與編舞手法,借助了話劇以及電影等姊妹的藝術手段進行了跨界敘述。舞劇一開始,一張泛黃的報紙配合著幽暗的燈光與簡潔的舞美,蘭芳與李俠身份的轉變將觀眾帶回到那個充滿豪情壯志的激情歲月。舞劇開場情節性舞段高度融合于意向性舞段,幽暗的雨夜,手持黑傘的人群、極具張力的肢體動作,充分地展現了在黎明前的一段時間,在敵特勢力嚴峻的情形下,在緊迫的節奏下,人物的雙重身份與舞蹈動作交融在一起,像是電影的特寫慢放鏡頭一般,講述著李俠與蘭芬交接情報、隱藏行蹤的情景。編導利用插敘和倒敘的手法,將整個舞臺劃分為若干個空間,通過幾個空間的共存,巧妙講述了李俠通過報紙消息看到自己戰友被國民黨抓捕并殺害的消息,不僅表現出來強烈的情感變化,還在舞蹈動作上表現出主人公內心的憤怒和焦灼。通過道具蒲扇及板凳的運用,將舊上海女性典型的生活場景映入觀眾腦海,讓觀眾不禁把自己代入舊上海的清晨。

二、多重時空構建舞劇敘事

舞劇大多長于抒情,拙于敘事。在舞劇的創作過程中“編導的每一個意圖和每一種感覺……都只能象征性地通過舞蹈動作傳達給觀眾,因而觀眾的接受具有一定的難度?!痹诓稍L中編導周莉亞提到“當代舞劇要怎么做才能引人入勝,紅色題材如何處理才能出新出彩,這是在創作時思考無數遍的問題?!痹谖鑴 队啦幌诺碾姴ā分?,編導構建了一個區別于其他舞劇的敘事結構,采用了蒙太奇手法,以心理為線索構架舞劇結構,并利用了多種敘事手法構筑時空、渲染氛圍,如插敘、回憶敘事、倒敘線性敘事以及平行敘事等敘事手法,并多次強調真實空間的假定性以及假定空間的真實性這兩種敘事方法為舞劇最重要的結構方法與敘事原則。在國民黨特務阿偉洗照片的舞段中,編導別出心裁地運用舞蹈語匯結合燈光與空間營造出照片的既視感,這種獨特的“照片連綴”式舞劇敘事形式,讓人倍感新穎與真實,讓觀眾能夠根據空間內定格的人物造型來進行直觀觀察,對情節發展了然于目。李俠與蘭芳的四對雙人舞給觀眾以平行空間的視覺效果,采用倒敘的手法講述李俠與蘭芳從組織安排相識到相互掩護扶持,再到年深日久相戀的地下工作歲月。編導還借助了平行蒙太奇的敘事手法,使雙重空間疊加,將兩個主角分開后的經歷在同一時間呈現,展現出黃包車上驚恐的蘭芬發現自己被特務挾持與李俠焦急萬分的在裁縫店尋找密碼想要得知方掌柜被害真相的情節。同時借助音樂向觀眾傳達二人此時的危險處境,將并列的兩個舞臺空間將劇情引至高潮時刻。接下來蘭芬觸動了手槍的機關,隨之特務被擊斃,同時李俠順利獲得情報!槍響的同時兩個舞臺空間被瞬間合并,使得舞劇表演借助電影藝術手法真正達到了影視大片的效果,這種雙重空間的應用產生知覺空間效應,使得觀眾被帶入到劇中敵暗我明的緊張氣氛,把人物色彩渲染得更加鮮明,讓舞劇情節邏輯更加清晰縝密,也讓觀眾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后續劇情發展。而后編導通過實景空間的巧妙設計,編排李俠在自己閣樓發電報,蘭芬在床邊織圍巾的情景,營造極具生活氣息的家庭氛圍,利用閣樓與床將平面空間變得更加立體化,從而達到情節意象的塑造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臺上26個可推拉、旋轉、移動的景片,加上整體燈光將空間和人物貫穿在一起,將老上海時而緊張時而悠閑的弄堂生活情境靈活生動的再現在觀眾的面前,在優美的《漁光曲》中,身穿旗袍的女子漫步在弄堂之間,手持蒲扇坐在自家門前做飯煲湯,恬靜的笑容,婀娜的身影、輕盈的舞姿,讓人不禁沉醉其中,與隨后李俠被敵人追捕緊張的氛圍形成了反差極大的對比。

三、舞蹈語言的戲劇呈現

諜戰題材首先映入大家腦中的就是劇情反轉燒腦、情節錯綜復雜、邏輯清晰縝密,其次,諜戰題材的懸疑和突變需滿足觀眾獵奇的心理,其次人物身份的轉換要出人意料充滿戲劇效果。所以編導在設計舞劇時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區別于傳統的舞劇,編導采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給舞劇增添了許多電影色彩,在人物的內心空間的塑造上采用了的特殊邏輯方法,使得開展舞段時藝術空間的轉換并不影響舞蹈本身藝術特色的展開,同時也推動劇情的進一步發展。劇中九個主要人物都擁有雙重身份,潛伏在上海的延安八路軍總部無線電隊政委李俠和他的妻子蘭芳、假扮報社秘書的國民黨保密局上海站站長柳妮娜、實為國民黨特務的報社攝影記者阿偉、真實身份為中共華東情報組組長的裁縫店掌柜方海生、入黨僅三個月以裁縫店小學徒身份為掩護的中共華東情報組交通員趙小光、實為中共華東情報組聯絡員的黃包車車夫路勇以及報社姚社長的弄堂口賣花女七月。編導不僅僅只是駐足在形式之美中,而是巧妙地處理了這些集中爆發式的劇情信息,將多種敘事手法完美結合在舞蹈動作之中,把充滿驚險的地下斗爭搬至舞劇的舞臺之上。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舞蹈演員用自身極強的肢體表現力帶領臺下的觀眾走入的劇情中。如蘭芬剛剛從李俠的安慰中擺脫了第一次殺人后的崩潰,又得知李俠已經暴露,不得不分別的噩耗。李俠將懷孕的蘭芬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蘭芬未用一點大開大合的肢體語言,而是在人群中靜靜佇立,望向遠方表達不舍與尊敬。編導用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表達蘭芬對李俠的愛和對勝利的渴望以及對戰友選擇的認同。再如小學徒在與李俠一同傳達情報的過程中為掩護李俠而被特務殺遇的場景,因為小學徒的死,使得方掌柜和李俠悲痛萬分。在這段場景中,編導為展現李俠的難過和悲傷的情緒編排了一段非常有戲劇張力的男子獨舞,使得李俠的自責又悲痛的心理得到形象地展現。緊接著,通過李俠和小學徒、小學徒和方掌柜各自以雙人舞的形式,呈現出李俠和方掌柜思念小學徒的情感。隨后,編導巧妙地運用了蒙太奇手法,拼接并重構了舞段的時空,將已經倒地犧牲的小裁縫又重新再現在舞臺之上,小裁縫面對著觀眾,面帶微笑、眼含熱淚,一步步地向后退去,突出了小裁縫為了革命理想、為了保護隊友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F場的觀眾被舞蹈演員生動的演繹,小裁縫與李俠的革命情感深深代入其中,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的同時感動地抽泣,形成了直擊心靈的藝術效果。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配樂也為空間的創造和情節的推動提供了重要幫助,編導在設計每一舞段時,都結合人物的服裝造型道具以及性格特征,搭配以合適的音樂,如十分生活化的在巷弄中身著旗袍擺弄蒲扇爐火的優美女子配以婉轉悠長的《漁光曲》,再入女站長與報社老板的雙人舞中搭配了音質嘈雜略顯詭秘的《葡萄美酒》,給觀眾對人物、劇情提供了遐想的空間。再者,劇中舞者們的服裝也增添了舞劇的視覺效果,蘭芳色彩柔和款式樸實的旗袍、軍統上海站女站長前期紫紅艷麗的大衣與身份轉變后襯衫夾克配以軍裝長褲,以及裁縫店中模特各自身著顏色款式不同的旗袍,這些服裝色彩與材質都搭配得極為考究,讓觀眾體會高端的審美感受,為劇情推進提供有效幫助,也增添了舞劇的戲劇張力。

四、結語

故事原型的英勇事跡,舞蹈編導的巧妙構思,舞者們亦剛亦柔的絕美舞姿,考究的服裝,令人耳目一新的燈光舞美效果,最終打造出不忘經典、奮勇創新、契合現代審美、符合時代發展的諜戰題材舞劇?!队啦幌诺碾姴ā凡捎昧硕鄻邮降娘L格語言,以多元化的舞劇創作手法打破了固有刻板的局限,為以現代審美視角下的紅色題材舞劇創作提供新的創作理念。

猜你喜歡
舞劇編導手法
百科全書舞劇
層遞手法
舞劇《瑞鶴圖》劇照
畫與理
七步洗手法
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首屆畢業生畢業演出《向經典舞劇致敬》成功舉辦
編導:販賣熱情的人
關于藝術編導改革與創新的思考
早春舞動出的“DANCE-OPERA”——現代舞劇《早春二月》觀后
《了不起的蓋茨比》多元敘事手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